抗美援朝戰場軼事:志願軍騎摩託吃牛肉

2020-12-18 洛陽網

老兵劉和軍(右)。

老兵劉靈保。

坊間一直有傳言: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至第三次戰役,志願軍的確順風順水。自從李奇微將軍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後,發現了志願軍「禮拜攻勢」和「月夜攻勢」的奧秘,便逐漸在戰場上取得主動,如果韓戰不停戰接著打,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肯定能獲勝。事實果真如此嗎?

「胡說八道。美國大兵在進步,我們就沒有進步嗎?」參加《洛陽晚報》「洛陽老兵重返朝鮮」活動的老兵劉和軍、劉靈保都分析說,「其實在抗美援朝後期,無論是戰鬥經驗、火力配備,還是後勤供應,志願軍和美軍的差距都在急劇縮小,我們的昂揚鬥志又遠非美軍能比,你說,接著打誰能贏?」

熟練運用高科技武器是美軍的最大優勢

劉和軍,75歲,市科委退休幹部,曾在志願軍50軍150師448團一營三連當通訊員;劉靈保,76歲,西工區政府離休幹部,曾在志願軍第一坦克指揮所通訊團當通訊員。

翻閱抗美援朝戰史你會發現,當時美軍的空中優勢非常明顯。兩位老兵都說,美軍的空中優勢不僅僅是飛機多、性能好,關鍵是人家的戰鬥素養、駕駛水平的確高出一籌。美軍飛機能在20多米的高壓線下面穿梭飛行,低空盤旋的飛機捲起的狂風常常能把我軍戰士的帽子和頭上的偽裝都刮飛了。這種低空發現敵人的能力,讓志願軍防不勝防,大家戲稱其為「查戶口」。

抗美援朝中後期,志願軍能吃到金華火腿和四川臘肉

吃一把炒麵、就一口雪,是人們對志願軍夥食的記憶。

抗美援朝初期,由於美軍飛機轟炸能力太強,志願軍只要一生火做飯就會暴露目標,國內很快送去大批炒麵,解決了前方的燃眉之急。

1951年5月入朝鮮的劉和軍,和1953年3月入朝鮮的劉靈保,卻清晰地記得:他們進入朝鮮,從來沒吃過炒麵。劉和軍說,50軍的夥食主要以高粱米、大米為主,官兵們能吃上豬肉燉粉條、花生米、雞蛋粉,偶爾還能吃四川臘肉、牛肉罐頭解解饞。

劉靈保所在的坦克部隊夥食更好,他們不但能吃到壓縮餅乾和牛肉罐頭,還能吃到金華火腿。不過,據兩位老兵回憶,即使到了韓戰後期,前線官兵都無法吃到新鮮蔬菜。

鳥槍換炮,志願軍火力大大增強

在人們的印象中,志願軍好像總是步行前進,武器也只是「小米加步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韓戰越往後,志願軍的裝備越好。

在志願軍第一坦克指揮所,通訊員劉靈保的交通工具就是摩託車。第一坦克指揮所還配備了蘇軍二戰主戰坦克——T-34坦克,和新型坦克——史達林2號坦克,共有80輛左右。劉靈保說,這兩種坦克,無論是火力配備,還是裝甲厚度,都超過了朝鮮戰場上的美軍坦克。美軍的炮火,打在這些坦克身上,「就像撓痒痒」。

劉和軍回憶說,初入朝鮮時,他的武器是日本造的「三八大蓋」步槍,火力不強。到1952年,他的武器已經換成了蘇制衝鋒鎗,火力很猛,子彈供應也很充足。1951年11月,劉和軍所在的連跨海攻擊韓國部隊把守的艾島時,已經坐上小型衝鋒舟了。

兩位老兵都說:「抗美援朝後期,我軍的炮火配備很好,空軍也屢建奇功,再加上我們高昂的戰鬥意志,如果美軍敢不停戰,我們可以奉陪到底。」

停戰前夜,聽常香玉唱《木蘭從軍》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場交戰雙方籤訂停火協定,雙方正式停火。這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志願軍和朝鮮軍隊並肩作戰,終於迫使「聯合國軍」停戰,和平到來了。

對劉靈保來說,停戰協定籤訂的前夜也是讓他永生難忘的日子,這天晚上,豫劇大師常香玉來到第一坦克指揮所駐地,慰勞前線戰士。

當時,作為「接待班」班長,劉靈保專門負責倒開水。那天晚上,穿著全套戲裝的常香玉演唱了《抗金兵》、《木蘭從軍》,劉靈保聽得非常入神,要不是旁邊的戰友提醒,他差點兒忘了倒開水。

「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當然很艱苦,但有全中國人民做我們的堅強後盾呢!」劉和軍笑著說。(記者 程奇/文 陳佔舉/圖)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期間的奸商,把發黴大米,大批臭牛肉高價賣給志願軍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的第一場對外戰爭,這場戰爭也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此戰是中國百年來首次完全以自己的實力戰勝一個西方強國,徹底洗刷了百年國恥,使中華民族徹底站起來了,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 抗美援朝:那些坑害志願軍的不法商人唯利是圖機關算盡
    除此之外,供應給志願軍的食品也有問題,結果使得部分志願軍戰士吃了這些不合格的東西而中毒、生病。濟南盛昌蛋場的兩個奸商,一個是安景遠,另一個叫劉雲生。他們承包了志願軍製作壓縮餅乾使用的蛋粉。製作過程中,他們將7600多斤臭雞蛋混了進去。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筆墨勁旅」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除了真槍實彈與敵殊死搏鬥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外,還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新聞工作者。在槍林彈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他們以筆為槍,鼓舞士氣,打擊敵人,鑄就了新聞史上不朽的篇章。1952年12月6日,《人民日報》關於《志願軍某部在上甘嶺創光輝戰例》的報導。赴前線去採訪「要不是我積極爭取,差點上不了前線。」原第27軍《勝利報》編輯沉冰回憶道。
  • 舌尖上的抗美援朝戰爭:炒麵和火雞腿,志願軍和美軍各自吃什麼?
    作為世界公認最「出手闊綽」的美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起初美軍是帶著輕視散步一樣打到鴨綠江邊的,隨即被志願軍平推到三八線。志願軍之所以能打退美軍,甚至在二次戰役創造了幾乎全殲兩路聯合國軍的戰役局面,靠的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至高無上的軍人榮譽感,鋼鐵一樣堅定的戰鬥意志,以及爐火純青、至臻化境的步兵戰術。假如,志願軍的武器和後勤補給能夠再強一點,美軍沒準就被攆下海了。美軍的野戰夥食一直是世界軍隊裡最頂尖的。在夥食補給十分匱乏的志願軍來看,美軍的戰場夥食簡直是鐘鳴鼎食的奢華。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紀書漢:難忘炮火洗禮 英雄一生無悔
    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從遼寧鞍山到朝鮮戰場,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炮火的洗禮。「16歲參軍入伍,21歲為了『家國夢』成為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我是抱著也許再不能回祖國的心理準備,沒想到還有機會回來。」近日,佛山日報記者尋訪到曾親歷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市老乾所離休幹部紀書漢。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從戰爭第二年開始,志願軍開始逐步換裝蘇制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改善。戰場上,志願軍仍積極收集、利用繳獲的軍械物資,用以彌補後方供應一時的不足。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
  • 志願軍老兵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0周年
    7月27日上午,我市19名抗美援朝老兵在市烈士陵園紀念碑前,舉行了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活動。 據了解,我市共有500名戰士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22人不幸在戰爭中遇難,每年清明節、中國軍隊赴朝作戰紀念日、朝鮮停戰紀念日,老兵們都會自發舉行悼念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兵年齡最大的已有84歲,其中有兩位老人專程從西安趕來。
  • 保家衛國筆為槍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華社記者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奔赴朝鮮戰場的。  很快,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0月中旬,陳伯堅隨彭德懷率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進行戰地報導。此前在安東部隊採訪記下的那首詩,始終縈繞在陳伯堅心頭。
  • 抗美援朝志願軍吃什麼?喝雪水吃炒麵,繳獲美軍軍糧就是饕餮盛宴
    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大兵對於SPAM同樣也是嫌棄不已。這還僅僅只是美軍,其他的隊伍,在作戰的時候,也紛紛帶過去了自己的廚師,比如聯合國軍當中,有一支土耳其營,由於宗教關係,他們無法吃豬肉,每天依然能夠吃到大量的雞肉甚至是牛肉罐頭,至於最懂得享受的法國人,每個士兵,每天還有著半品脫(236毫升)的葡萄酒配給。
  • 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的10位志願軍高級將領,他們都是真英雄
    接下來,盤點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的10位志願軍高級將領,他們都是真英雄。1949年7月,蔡正國任第四十軍副軍長,1950年10月19日,奉命率領第四十軍參加抗美援朝戰役。進入朝鮮之後不到十天的時間裡,蔡正國就指揮一二一師在兩水洞附近拖住了兩萬多名美軍,造成敵人在西線戰場的火力空虛,西線志願軍便在司令的指揮下迅速攻取了溫井等地,美軍被迫全線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由此,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便以殲敵五萬餘人獲得了勝利。
  • 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將冰凍土豆在腋窩焐熱再吃
    資料圖:志願軍抗美援朝「敵」據點久攻不下,指揮員迅速命令保障部門調整力量配置,很快,兩個保障模塊被投送到戰場前沿,陸航和特戰指戰員吃上了為他們量身定做的熱食模塊化編組也提升了炊事分隊的戰場適應能力。演兵場另一側,該團保障處處長陸攀登帶領加強炊事模塊向十餘公裡外的預定地域機動,多次遭遇「敵」小股兵力襲擾。由於物資器材全部實現了箱架化便於靈活機動,炊事人員多次成功規避或擊退「敵」襲擾,高標準完成了任務。
  • 保家衛國筆為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華社記者
    在新華社社史館二樓的展廳裡,除了上述文字,還擺放著當年電文的手寫原稿,戰地記者的筆記本、記者證,以及獲得的各種軍功獎章,還有戰場上用過的電文發報機……在北京佟麟閣路新華社大院的這座古建築裡,不僅陳列著當年新華社記者奔赴抗美援朝戰場的相關文物史料,更有刻在烈士牆上的雕像和不朽的名字。
  •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小學手抄報資料
    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後感(匯總)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好文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起,經歷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徐焰: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什麼能贏?| 青課
    在領袖的帶動下,當時全國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運動,全國三千萬青年報名要求上前線。另外,我們的幹部戰士精神面貌跟美國軍隊不一樣,他那是花錢僱來的,怎麼會願意賣命?而我們的志願軍都是翻身的農民和工人,他們認識這場戰爭是為支援被侵略的朝鮮而戰,是為保家衛國而戰的。同時,當時全國又掀起立功運動,抗美援朝戰爭中間志願軍出國人員297萬人,立過功的30萬人。
  • 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何能與美軍打成平手
    因為美軍的這種態度,志願軍除非決定和美軍在陣地上死磕,不然不會有太大的損失:戰場情況一旦不利,志願軍可以安全地撤到下一道陣地,繼續組織防禦。除非已經攻佔並鞏固陣地,否則志願軍一般在黎明的時候結束戰鬥,黎明拿不下陣地,一晚上的攻擊就前功盡棄。五次戰役分析:第一次戰役:聯合國軍完全沒料到志願軍會參戰,以團或營的規模分兵冒進對朝鮮人民軍清剿,甚至允許新聞機構公布其行進計劃。雲山的美騎8團和韓軍15團則被志願軍突襲,美騎8團遭受重大損失,其第3營被圍殲。
  • 彩虹街93歲志願軍老戰士獲頒「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
    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彩虹街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來到轄內抗美援朝老戰士陳福安同志家中,為他佩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並送上了鮮花與祝福,感謝革命前輩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 抗美援朝時,為何美國沒對志願軍扔原子彈?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在朝鮮戰場沒有使用原子彈呢?其實在1950年6月2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沒有進入朝鮮之前,美國就有使用原子彈的想法。之所以沒有使用,是因為美方經過探討研究覺得在這裡使用原子彈效果並不會發揮到極致,最終會落下一個不擇手段的壞名聲。其次當時的朝鮮工業、居民比較分散,用了原子彈也是在浪費資源。
  • 【紀念】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老兵難忘的抗美援朝記憶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老兵難忘的抗美援朝記憶年輕時的劉繼成劉繼成的紀念章「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老兵劉繼成的家中,他女兒向記者展示父親佩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時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視頻,那鏗鏘有力的旋律他再熟悉不過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穿什麼?
    1950年冬,穿50式冬服的解放軍指戰員紛紛要求加入志願軍部隊,參加抗美援朝讓黨中央掛念的志願軍冬服志願軍入朝後主要遇到三個困難:一個是武器裝備的劣勢和彈藥不足;一個是吃的問題特別是熱食供應困難;還一個就是冬服緊張。
  • 抗美援朝歷史見證|《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是怎樣形成的?
    抗美援朝戰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歷史圖片。它們記錄和見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無私奉獻。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是怎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