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
都被「草」這一神奇的植物所覆蓋
它所塑造的草原世界可謂是獨一無二
世界上最遼闊的草原是歐亞大草原
野生動物最多的是塞倫蓋蒂大草原
海拔最高的草原是西藏的羌塘草原
然而
世界上最美,最具有草原代表性的
還得看內蒙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它平坦、大氣磅礴、極致遼闊
仿佛天空之下,空無一物
也許
關於草原的定義,就來源於呼倫貝爾
圖/freebreath
可是提到呼倫貝爾
你會想到什麼?
十萬平方公裡的天然牧場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老家
還是宋冬野的董小姐
愛上了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
亦或是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還是以為「呼倫貝爾」僅僅只是一片草原
呼倫貝爾
它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
大興安嶺以西,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
草原總面積約為 10 萬平方公裡
森林面積 12.6 萬平方公裡、溼地 2 萬平方公裡
擁有 500 多個湖泊、3000 多條河流
相當於 15 個北京、40 個上海、2 個遼寧
是山東省+江蘇省的總和
這樣的面積是不是相當的驚人?
沒錯,正因此
呼倫貝爾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草原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最配得上「草原豐美」稱號的
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中國國家地理》草原選美中國特輯中
呼倫貝爾就被評為
中國最美的草原NO.1
如果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遼闊的草原
那多半說的就是呼倫貝爾
這裡的天空明淨如洗
雲團為無垠的綠毯打著光影
草尖泛著金色的光芒隨風輕搖
肥碩的牛羊不知疲倦地低頭啃食……
在呼倫貝爾這片廣闊的草原上
居住了42個少數民族
尤以蒙古、達斡爾、俄羅斯、鄂溫克、鄂倫春族
為代表
除了自然風光外
呼倫貝爾也更具備非凡的人文魅力
它地處中俄蒙三國的交界
自古以來就是金戈鐵馬的舞臺
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諸部
相繼徵戰和統治著呼倫貝爾
但擁有「世界的草原」都是我的
這樣的魄力
只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上高中那會,有同學說他家裡有 100 畝田地
對於家裡只有一畝三分地的我
覺得這真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孩子呀
可是,自從到了呼倫貝爾以後
聽騎著摩託趕著羊群
還帶著三隻高大壯實牧羊犬的蒙古大叔
衣袖一揮,平淡無奇的說著
這片草原都是我們家的
三千多畝,看不到邊際,你要走好多天
我才覺悟出世界那麼大,還是得去看看什麼叫天地
擁有10萬平方公裡草原的呼倫貝爾
已經超出了我可以腦補的範圍
如今何在《九州海上牧雲記》中說的
「原來這世間不過也是一幅巨畫,
只是我們身處畫中,不知它的宏偉而已」
它平坦的像一個男人應有的胸懷
無法比擬的大氣磅礴
它遼闊的如一個女人應有的寬容
無法比擬的闊達與溫柔
置身其中,天空之下,空無一物
那種極致的遼闊感
讓我興奮的想大叫,想打滾
甚至感動的想哭
天地之下,竟有如此寬闊的天地
也是在這裡明白了什麼叫「一馬平川」、「沃野千裡」
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人
該有著怎樣的胸襟
才能足夠堅強地面對這種遼闊
在草原生活是一件異常考驗心性的體驗
空無一物的遼闊感,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孤獨
甚至是看不到盡頭的無聊和恐懼
而這就是我們生活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無法放掉圍城般的自我禁錮
我們喜歡多樣,喜歡喜新厭舊,喜歡感受不同的體驗
可是,當體驗過呼倫貝爾這份遼闊極致感時
隨韶華流轉,幾度夢回
呼倫貝爾都是我想回去的遠方
在文明的世界鉗制太久
就會異常渴望那份自由隨性
那是草原文化散發出的最誘人的魅力
所有不被規範的生命軌跡
就像是活在呼倫貝爾草原的本能
自由的本性在回到草原的那一刻恢復了
生命也好像再度重啟
仿佛擁有了面對一切的超強動能
人生的所有不甘
都被這份遼闊吸收得一乾二淨
聽不見迴響也就放下了
你見過馬奔跑的樣子嗎?
真正自由的奔跑
沒有韁繩,沒有馬鞍,沒有裝鐵蹄
你追趕過上萬隻牛羊嗎?
或是你住過蒙古包嗎?
吃過烤全羊,摸過馴鹿嗎?
... ...
草原上的天很高,雲很低,星很近
無論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還是秀美的山地草甸
總有牛羊在綠色的汪洋裡穿梭
無名的花開滿原野
當我看到成群結隊
自由移動在草原上的牛馬羊群時
以前看草原紀錄片的畫面全變成生動立體的了
有時草原的天空會同時出現
過去,現在,未來一眼看盡的時空觀
最左邊的天空正在打雷
旁邊的天空烏雲密布傾盆大雨
再過來的天空是雨後天晴,彩虹橫跨
而最右邊的天空卻是烈日高照
... ...
這是一個既奇特又詭異的體驗
在呼倫貝爾有很多這樣獨特的體驗
騎馬馳騁草原、早上放牧、日落趕羊
既豪氣又充滿詩意,很治癒
我試過追逐一場絢麗燦爛的日落
爬了一個草坡又一個草坡
最終追出了夸父追日的感覺
還記得草原星空下露營的興奮
感覺被地平線擁抱了
有整個銀河與我們一起相伴
只要抬頭望天就一點也不孤單
沿著呼倫貝爾的名片莫日格勒河徒步
在河裡遊泳捕魚像童年喜歡的那樣
駐足中俄邊境河——額爾古納河
看著遠處俄羅斯村莊發呆
想著幾百年來這裡都發生了什麼
... ...
在呼倫貝爾旅行經歷的,現在依然治癒著我
呼倫貝爾
一半是草原,一半是森林
而大興安嶺最大的意義卻並非是森林
而是一座超級水塔
整個大興安嶺區域
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3.5萬立方米
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從大興安嶺流出的河流多達上百條
使得呼倫貝爾成為整個內蒙最為溼潤的地方
草原上的草也因此異常的肥美
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牧場
也是我國北部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當置身大興安嶺腹地時
它和我見過的原始森林都不一樣
眼前的這些白樺樹,落葉松筆直高聳
卻似乎過於年輕、雅嫩
它一點也不深層,反而有點清朗、靜謐
不拒絕陽光的森林裡勃勃生機
在大興安嶺森林中
有一處以狩獵和放養馴鹿為主的
敖魯古雅馴鹿之鄉
鄂溫克獵民在這山高密林、嶺秀水清的特殊環境中
飼養著在中國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森林精靈
—— 馴鹿
最美的景致莫過於待馴鹿歸家
看幾百隻鹿「沐浴在夕陽下」
鹿角珊瑚礁般錯落,屋前白色煙霧慢慢升騰
背後就是是寧靜和悅的森林
在這裡,觸摸這大興安嶺最美的精靈
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第一季裡
第一集《最後的馴鹿村》
講的就是鄂溫克少數民族
最初為了生存遷徒至大興安嶺
經歷了 300 多年的變遷
如今,這個曾經的馴鹿部落正在慢慢消失
... ...
趁現在還有時間去看一眼
這個即將消失的村子吧
當真的在大興安嶺的林子裡住過
吃過鄂溫克老奶奶做的大列巴
感受過森林一早一晚暖了又冷了的變化
聽過守鹿人講述了每一頭鹿的性格
以及幾代人守在這裡的故事
會明白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村落
呼倫貝爾由許多風格迥異的城鄉組成
海拉爾被美麗的巴爾虎草原包圍
天高雲淡牛羊成群
滿洲裡全是金髮藍眼的俄羅斯族人
說著一口大碴子味兒的東北話
森林中的牙克石,管著大半個大興安嶺
而松嫩平原的扎蘭屯,有著北國罕見的優美田園
融合了200多年華俄血液的恩和
最具有俄羅斯風情特色
... ....
風格迥異,但和諧共生
草原上的巴爾虎人、布裡亞特人等蒙古族
達斡爾族,森林裡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
中俄邊境的俄羅斯族
與從黑、遼、吉遷移而來的漢族
四十多個民族
一起守護著這片天地人神的土地
海拉爾
作為呼倫貝爾的市府所在地
我們常常把這裡當作中轉的交通樞紐匆匆而過
其實
海拉爾濃縮了呼倫貝爾整個地區的人文和景觀
草原、森林、溼地這裡一個都不缺
蒙古族、漢族在這裡爽朗、敦厚、熱情的生活著
記得,第一次在飛機上空看到海拉爾時
它像一座空中的城市,金色的光芒四射
城市的邊緣好像和天空連在了一起
代表了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
兩座一白一金的佛塔
在海拉爾的上空遙遙相對
保持著適合的距離和對彼此的尊重
在這裡,不管是沿著伊敏河散步
還是成吉思汗廣場、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
了解輝煌的古代和沉重的近代史
亦或跟著晨練的當地人去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
看張牙舞爪,年邁的樟子松
都不會讓你覺得索然無味
這座城市沒有邊界,不設限制
不管奔向哪一個方向,都是無垠的草原
滿洲裡
一座具有「東亞之窗」美譽
比海拉爾更國際化氣質的城市
這裡全是金髮碧眼的俄羅斯族人
濃濃的異國風情充斥著城市的各個角落
從一道街到五道街林立著拜佔庭、哥特
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半圓形穹頂
小尖塔、華麗浮雕隨處可見
而套娃廣場,就是另一種童話般的體驗
這是一個最適合假裝出國的城市了
恩和俄羅斯民族鄉
200多年間
俄羅斯人與中國闖關東者在這裡相遇並聯姻
於是構成了今天的華俄後裔族群
俄羅斯風情是這裡最大的特色
沿街一律原木建造的木刻楞民居獨具特色
街道上飄著烤俄式麵包大列巴的香味
潺潺的溪水從恩和村子旁流過
村外風吹麥浪,野花遍地
正如田園牧歌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