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禮」之一的請期,舊指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女家,求其同意。現在,婚期多由男女雙方家庭共同商定。在婚期的擇定方面,俗間多有禁忌。
據《白族社會歷史調查》載,白族「結婚要擇吉日,舉行婚禮時,看其是否有'白虎壓房』或'白虎壓床』;若白虎壓房、壓床,便不能結婚,只有另擇吉日」。
許多時候我們結婚都需要注意年份,很多老人也是提出來本命年不能結婚,那麼除了本命年這樣的日子不能結婚,其他的日子就是隨便就能定的嗎?
當我們把年份定下來後,還有月忌。在一定的月份中宜嫁娶,在另一些月份中便禁忌嫁娶。據《中國制度史》云:「古以九月至正月為婚期;仲春而尤不克昏。」相傳周代男女成婚多在仲春之月。《周禮?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後世民間又有將婚嫁之宜娶月份與屬相聯繫在一起的信仰習俗。山西定襄縣一帶,人們認為雞兔兩屬相宜正月、七月嫁娶;蛇豬兩屬相宜三月、九月嫁娶;馬鼠兩屬相宜六月、臘月嫁娶;牛羊兩屬相宜五月、十一月嫁娶;狗龍兩屬相宜四月、十月嫁娶;虎猴兩屬相宜二月、八月嫁娶。舊時漢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還認為臘月(有的說是臘月二十三日以後)乃至新年前後是神祇上天的時間,民間低俗作品請刪除,這時嫁娶最合時宜,每天都是吉日(參見本書「物事篇」歲時部分)。
其實,如果從社會生產方面看,臘月至新年前後正是農閒時期,這對於以農業經濟為主的中國社會來說,形成如此的風俗習尚是非常自然而合理的。相反,在農忙季節的五月、七月、九月,漢族、佤族以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則禁忌嫁娶。說是「惡月」,這期間鬼多,不宜嫁娶。如嫁娶,則不吉利。實際上五月、七月、九月裡天氣炎熱,食物易腐,人們勞累,牲畜易病,這期間儘量避免舉行嫁娶婚禮也是有道理的。傣族在傣歷九月十五日以後的三個月內禁忌結婚,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這三個月傣族叫做「進窪」時期,在進窪出窪這三個月內老年人每隔七天要拜佛一次。這期間正值雨季,生產較忙,籌辦不易。這期間結婚,群眾會說新人像牛馬一樣,像狗一樣,不知季節,死後會變成狗的。現在雖然這種禁忌有了一些變化,個別男女青年由於愛情深厚或因婚前有孕等情況也有不顧傳統慣習的限制而結婚的,但結婚後,仍須用酒肉祭寨,請全寨人吃一頓飯。否則,大家會認為觸犯了寨鬼,將來寨子內發生疾病和其他災害時,就要由結婚者負責。臺灣民間有嫁娶忌四至九月的習俗。
當地的俚諺云:「四月死日,五月差誤,六月娶半年某(妻),七月娶鬼某,八月娶土地婆;九月狗頭重,死某亦死尪(夫)。」
其中的道理,「四月死日」是因「四」與「死」同音,因而嫁娶吉日不能放在四月裡,以免引起不祥的聯想,成為不吉的兆頭。
「五月差誤」是因「五」與「誤」同音,五月為惡月,這月嫁娶恐有「差誤」。當地民間還有「五月娶五毒某」的說法,也是基於五月五日端午節,俗稱「五毒節」的緣故。
「六月娶半年某」,是因六月等於半年,俗畏「半年夫妻」之兆,擔心早喪偶或離婚,造成一方或雙方的不幸。
「七月娶鬼某」,是因為七月俗稱「鬼月」。這月陰間的一些孤魂遊鬼會一齊湧到陽間來討吃。在崇信鬼神的時代,人們害怕觸犯鬼魅,便忌諱在此月內嫁娶。
「八月娶土地婆」,是因當地八月十五日是祭土地公的日子,八月裡嫁娶,恐怕娶著了土地婆。據說土地公懼內,怕老婆。因而在八月裡嫁娶恐怕將來也要怕老婆的。
「九月狗頭重,死某亦死尪」,「九」與「狗」諧音,「狗」是常常用來罵人的咒語。民間有不正當關係的男女為「狗男女」,所以當地人忌諱「九」字。九月又是霜降的節氣,「霜」與「喪」諧音,故而擔心在這月裡結婚,日後不是死妻就是死夫。
以上所談到的臺灣忌四月到九月嫁娶的禁忌理由,表面上是從吉兇觀上考慮的,而實際上則仍是根據農忙農閒的氣候變化的關係而約定俗成的。臺灣十月到翌年三月是農閒時期,四月到九月是農忙時期。而且四月到九月間,天氣正值暑熱,颱風、暴雨變幻無常,往往會打亂人們的正常生活安排。
如果恰在預定的嫁娶日來了暴風雨,或者天氣特別炎熱,都會影響嫁娶的正常進行,會影響人們喜慶的心境,給人們帶來煩惱,這當然對於嫁娶這樣的吉慶喜事來說是不祥之兆,因而四至九月便成為嫁娶的「忌月」了。
古人其實很多的說法都是暗示一些情況,並不是我們說的迷信,氣候和時節人們心理反差,往往會讓我們的婚禮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所以我們深度了解之後會發現勞動人民的考慮還是有必要的!
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婚禮禁忌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