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道拐」位於雲南省,從靖安哨村通往宜良縣城西匡遠鎮金星村。六十八道拐是雲南宜良通往靖安哨村的盤山公路,被譽為是「天下公路第一彎」,它的全長只有6.8公裡,垂直高度約500米,卻有68個彎道,平均100米左右就有一個拐。
最集中的路段全長不足3公裡,居然有42道拐。
從道路全貌可以看出,幾乎不到100米的距離就會有一個彎道,平均每個彎道僅僅只能向上爬升7.3米,坡度平均值超過7度,也就是說平均每10秒就需要急轉一次方向盤。
公路1995年修建,蜿蜒曲折,短短6.8公裡共有68道拐,無意中創造了這驚豔世界的公路奇觀。
但為什麼要建成這樣密集又危險的道路呢?
其實在上個世紀,「想致富先修路」影響了很大一批雲南人,從明朝開始,這裡就是兩個村子之間的必經之路,這裡曾經也是通京古驛道的一個點。
人們都想走出大山,到外面看看,雖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出去不僅要繞路,山路還非常險峻,兩地之間可能都不能說有「交通」。
當時由於公路並不是主要交通要道,只不過是為了方便村落之間的幹線,修公路要佔用鄰村的土地,多佔就要多交錢,為節約土地和資金,只好順山梁而修,同時加上地勢險,再加上為了節約土地和資金,只好這般的蜿蜒曲折。
昆石高速石林中段是去石林、九鄉景區的必經之地。而六十八拐緊靠昆石高速和宜良縣城,十分適合自駕車者順帶逛逛,感受駕駛的樂趣,也適合為適應山區道路的去練練(圖文來源:搜狐網)
·中國最美的火車站:耗資140億人民幣建造,被譽「全球最美建築」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我是溜達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最美的火車站-武漢站。近些年,中國高鐵幾乎是以飛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各個大大小小的高鐵站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
武漢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有中國唯一的一座高鐵」米「字型樞紐其發達的高鐵網絡輻射大半個中國。作為武漢鐵路運輸網溝通的中堅力量,武漢站承擔了重要角色。
今天溜達君就帶大家走進這座火車站:武漢站坐落在洪山區,是中國有史以來建立的第一個高速鐵路站,它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從這個規模上來看,算是全亞洲最大的幾個車站之一了。
武漢站建成於2009年,歷時3年完工,總投資約140億元人民幣,除了規模之大,武漢站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造型美」,建築設計由法國設計事務所和中鐵第四勘查設計院聯合設計。
它整體採用 「九頭鳥」造型設計,「翻滾的波浪」代表著武漢的江城特色,用九個波浪代表九頭鳥,中部的60米高大廳屋頂「拱起」,九頭鳥和拱起的屋頂寓意:千年鶴歸、中部崛起。
相信每一個去過武漢站的人都會被它如大鳥展翅的外觀所震撼,尤其是在夜晚燈光的映襯下,格外奪目,氣勢恢宏。自武漢站建成之後,它就憑藉著獨特的造型獲獎無數,在2002年,武漢站被評選為「全球最美建築」而且當年還獲得了美國芝加哥雅典娜建築設計博物館頒發的國際建築獎。
它也是唯一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武漢建築。2011年武漢站獲得「第十屆Brunel建築設計大獎」,由時任美國交通部部長頒獎,由此可見這份殊榮的重要性。
武漢高鐵站在自建成以來就在運輸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日均發送旅客7.62萬人次,是京廣高速鐵路上規模最大的鐵路站之一。怎麼樣,對於這個中國最美的火車站,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圖文來源:搜狐網)
·雲南怒江首次拍攝記錄到黑頸鶴
新華社昆明11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科研人員27日在貢山縣丙中洛鎮一處海拔約1800米的農田拍攝到一隻黑頸鶴在田間漫步。鳥類專家指出,這是怒江首次拍攝記錄到黑頸鶴野外活動影像。
黑頸鶴絕大部分分布在中國,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世界15種鶴中唯一終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鶴類,珍稀程度與大熊貓齊名。
這是在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拍攝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新華社發 11月27日攝)
「黑頸鶴屬於遷徒候鳥,每年冬季會由繁殖地遷徒到越冬地,少量黑頸鶴會將丙中洛作為遷徙『驛站』。」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飛說,黑頸鶴在遷徙過程中,在此稍作停留,覓食補給能量後會繼續進行遷徙。
吳飛說,上世紀90年代初,全球黑頸鶴種群數量為5000-6000隻。此後,我國有黑頸鶴分布的雲南、四川、青海等地通過建立保護區和溼地等措施來保護黑頸鶴。目前,全球黑頸鶴種群數量超過10000隻。
這是在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拍攝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新華社發 11月27日攝)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貢山管護分局表示,下一步會增加日常巡護,加強對遷徙黑頸鶴和其他候鳥的監測和保護。(圖文來源:新華網)
內容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其所有。如若內容或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