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

2020-12-10 人民網福建頻道
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  人民網 餘杉芳攝

人民網福州8月2日電 (餘杉芳)日前,「助力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普霖書院開展。此次畫展旨在通過海峽兩岸相通的文化底蘊拉近兩岸藝術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展覽匯集了羅立人、王紹昌、廖建平、陳懷貴四位泉州本土畫家的畫作50多件。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5日,期間將免費對外開放。

此次畫展的作品種類繁多、題材豐富,都是以海絲文化為主題,涵蓋海港、碼頭等史跡申遺內容,展現極富東南特色的人文風情和悠悠古韻。展出內容匯集羅立人、王紹昌、廖建平、陳懷貴畫作50餘件,作品種類繁多、題材豐富,流派紛呈、各具風格。活動現場,幾位畫家親切的向參展人員介紹畫作中所賦予的東南特色人文風情和悠悠古韻。

據了解,本次畫展是為了積極配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今年將在福建省的召開,也是深化海峽兩岸海絲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海峽兩岸藝術家之間的學術交流。「現在目前這些作品準備在福建各地市巡展。」參展的畫家廖建平指出,接下來將考慮讓這些作品赴臺展出,加強與臺灣業界的溝通與交流。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相關焦點

  • 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舉辦 持續到8月5日
    開展儀式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展覽現場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展覽現場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東南網7月31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助力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 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東南墨韻畫展在福州三坊七巷普霖書院開展
  • 福州南后街舉辦東南墨韻畫展
    福州新聞網8月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為積極配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深化海峽兩岸海絲文化交流合作,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泉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東南墨韻畫展,昨天在南后街普霖書院開展,展覽將持續至8月5日。
  •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國家5A級景區。20年前,估計好多福州本地人都和我這外來人一樣,做夢都沒想到南后街這破破爛爛的瓦房,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國家5A級景區,每到節假日,全國各地到此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二十二年前,初來福州,逛南后街,大失所望,一個省會城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竟然是一些破破爛爛的瓦房,好像大風一吹就會倒下一樣,還不如我農村老家的破房子。在福州呆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三坊七巷不一般,這些低矮的瓦房主要是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這裡人才輩出,是很多名人故居,如沈保楨、嚴復、林覺民、冰心、林長民等。
  • 【行走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
    福州南后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巷和澳門路交叉路口,全長千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線。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明、清時期的南后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非凡。㊙在遊覽三坊七巷的南后街時,一定要記得特別關注以下幾家具有老福州特色的景點和門店。
  • 福州三坊七巷美食好店大匯總
    三坊七巷作為福州的著名景點,雖經過大面積的人工修葺,但依然保存著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也成為了中國十大歷史名街之一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福州三坊七巷引遊人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
  • 「第二屆墨韻茶香書畫展」在天津日報美術館開幕
    「第二屆墨韻茶香書畫展」8月26日上午在天津日報美術館開幕。天津美術網訊 由天津日報社主辦,天津畫院、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學術支持,天津茶葉學會書畫專委會、五臺山清涼書院承辦,天津華寶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的「第二屆墨韻茶香書畫展」8月26日上午在天津日報美術館開幕。繼去年首屆展覽成功舉辦後,「墨韻茶香書畫展」作為天津日報美術館的一個原創主題品牌展覽,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江南的雨巷,悠長,綿綿的愁蔓延開來,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的花來。而在初午後的陽光裡,燦爛,甚至還有點炙熱。當你徜徉在位於福州鬧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直面給你的卻是一份歷史的寧靜和淡遠。
  •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是中國東南名城,福州的三坊七巷有著福州的歷史之源與文化之根,早已名聞海內外。從唐五代開始,福州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的非常完整,這裡被叫做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的活化石」。她保存著200多座古民居,是非常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 福州驕傲,「三坊七巷」遍布全國
    ——全國政協委員、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黃其森的故鄉,就是我們熱愛著的擁有2200多年歷史文化的福州。城中的三坊七巷,人傑地靈,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正是這裡,滋養著黃其森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情結,立志將家鄉的坊巷建築文化精髓,注入泰禾的產品。
  • 福州三坊七巷,當古巷遭遇現代化
    從北往南數下來,西邊的三根魚刺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比較疏闊;東邊則是密如梳齒的七根魚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坊巷的名字在人們的口碑中磨蹭得發亮,然而又樣式古雅,透著濃濃的舊日王朝氣息,仿佛秦磚漢瓦。  以前人們不提「三坊七巷」,總是說「黃巷」或「南后街」等具體的名字。生活在福州,沒有人不知道這片房子,因為她位於福州城最繁華的商業街邊。
  • 福州三坊七巷遊人如織
    10月5日,遊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中秋和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鱗次櫛比的明清古建築和濃鬱的閩都文化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10月5日,遊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選購文創商品。
  • 福州鼓山與三坊七巷之旅
    福州之旅,從廈門出發自駕,大學經過270公裡的路程,達到福州市三坊七巷附近的酒店,當天入住後比較累,哪裡都沒去,第二天開車去鼓山。一開始想開車上山,後來想想還是索道上山吧,狗蛋兒子還沒有坐過纜車呢。到達山腰。一路往上走,都是這種刻有佛家真言的石刻。
  • 福州三坊七巷重現風採正有時(組圖)
    從省政協昨日召開的福州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中心城市建設」座談會上獲悉,《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初稿)已經擬定,規劃對保護範圍、街區保護特徵等都作了闡述。目前專家學者正對該規劃作進一步的論證。  據了解,《規劃》劃定的保護範圍北至楊橋路、東至八一七路、西南至道山路、東南至吉庇路、西至通湖路津泰河,保護面積556.8畝。
  • 漫步福州的「三坊七巷」
    福州有句話說得好,「到了福州沒來三坊七巷就等於沒來福州。」由此可見,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名片,也是福州人的驕傲,從這裡走出的一位位文化名人,對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和思想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三坊七巷自晉、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朝至民國期間走向輝煌,它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漫遊福州之…三坊七巷
    十一期間的福州三坊七巷,依舊熱鬧。閩江之水天上迴蕩,三坊七巷地靈人傑民國初,著名詩人陳衍曾留下千古名句:「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閩江的景色扣人心弦,三坊七巷的風情則令我嚮往。繁華裡透著古雅,坊巷縱橫,深院大宅,鱗次櫛比,曲徑通幽。居民們大都以碩大的木頭製成門坊,門坊上的木雕圖案線條飄逸,花廳門扇的窗花紋路流暢。柱礎用青石細磨,雕刻著花草山水、蟲魚鳥獸。那鬱鬱蒼蒼的古木在錯落有致的風火牆內靜靜矗立,悠久和美麗。
  • 【行走福州三坊七巷】楊橋巷
    楊橋巷是福州三坊七巷第一巷,後擴為馬路叫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條小巷,因巷子通楊橋而俗名楊橋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稱叫「登俊坊」。才俊雲蒸,惟賢是登的「登俊」二字,透露出坊巷人家對功名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但也許,「登俊坊」的名字雅得有點拗口,人們因坊巷往西通過一小橋叫楊橋,而喜歡直呼其為楊橋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