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時空交錯,穿越一場東京汴梁之旅!(上)

2020-08-17 逛吃逛吃的維生素
  • 出發時間/2020-08-08
  • 出行天數/2 天
  • 人均費用/500RMB


鐵塔公園

《 古吹臺 》

《 山陝甘會館 》

《 開封 博物館 》

七盛角


行程順序走向: 鄭州

(1)鐵塔公園~

(2)禹王臺~

(3)山陝甘會館~

(4)包公湖~

(5)七盛角~

(6) 開封 博物館新館~ 鄭州

《 禹王臺 》


《 正文分割線 》

遊過七盛角後,穿過天波橋,經過包公湖和御街,來到午朝門停車場,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開封 博物館(新館)。

從鄭開大道進入 開封 新區,在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築中,一座龐大雄偉的黃土城堡映入我的眼帘。或許是新館總設計師、 北京 奧運會徽「 中國 印」設計主創張武先生,對故土的情感意象濃重而深邃,他為這座城市的靈魂棲息地,包裹上如此淳厚樸實的「黃皮膚」。

開封博物館~新館 》

開封 市博物館,位於 河南 省 開封 市新區,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文物收藏、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開封 市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其前身為 開封 市展覽館。新館於2018年3月對外開放。開封 市博物館建築總面積54286平方米,設有館藏精品石刻展、 開封 朱仙鎮木版年畫展、 開封 古代文明陳列、北宋 東京 城歷史文化陳列四大展廳。截至2019年9月, 開封 市博物館館藏文物80000件。

本人是博物館控(兼美術館控和藝術館控),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我看過無數。 河南 省最壯觀的博物館要屬 河南 省博物院和 洛陽 博物館,而2018年建成開放的 開封 博物館新館的建築面積,趕超 河南 省博物院和 洛陽 博物館。外形恢宏而壯觀,其它博物館的建築大多是綠地,而開博卻是以水繞城的格調,建築的倒影映襯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令人賞心悅目。

開封 博物館各展廳分布~~

1號展廳:新時期時代至隋唐五代時期2號展廳:宋金時期

3號展廳:《清明上河圖》專題展

4號展廳:宋金時期(下篇)

5號展廳:元明清時期

6號展廳: 開封 記憶·近現代社會生活展

7號展廳:大晟樂舞

8號展廳:金代銅鏡專題展

9號展廳:臨時展廳

10號展廳:畫韻年豐·朱仙鎮木板年畫

11號展廳: 翰墨丹青·館藏書畫精品展

12號展廳:千年印跡·館藏石刻精品展

13號展廳:祥開紫禁·明清皇家用品展

14號展廳:梵影佛光·館藏明清佛像展

15號展廳:宋代科技展16號展廳:~~~~~

遊客從博物館西側的第六大街,進入遊客服務中心,憑身份證在自動發卡機上取得入門卡即可進入展廳。大廳內,佔據你目所可及大半空間的是一幅氣度雍容的圖畫,宋徽宗的《瑞鶴圖》。

這件浩大的藝術裝置是採用古代緙(kè)絲概念,由7.8萬餘米金屬鋼管編織而成。鋼管不是只有一排平面,每一面都是四層鋼管,四層疊放,長短錯落有致,內外通透,距離緊密。不同角度觀看,會有不同的視覺體驗。這種設計方法和理念,在 中國 博物館展覽設計中,尚屬首次。古老的 開封 ,曾經是 中國 歷史上經濟文化鼎盛時期的首善之都。進入博物館迎面可見的《瑞鶴圖》,宣示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地位。8000多年的歷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通過鑑賞文物展品,遊客們可以在時間隧道中穿梭,默默地觀瞻、細緻地端詳,深沉地思考,無邊地想像。用微信掃二維碼,可以關注博物館的官微。其中有細緻的聲文並茂的解說,一件件文物,為你娓娓道來。從新石器時代的玉璇璣,商饕餮紋銅鼎,春秋蟠龍紋銅盤,戰國四瓣花紋銅鏡,漢青玉翁仲,南北朝青釉瓷虎子,唐三彩抱鴨女傭瓶,一直到 開封 濃墨重彩的時代~~北宋……

進入博物館,我們習慣性的走左手邊第一個展廳瀏覽(正常情況下這個位置都是第一展廳),但是出來後才發現是第10展廳,原來二層是1、2、3、4、5、6、7、17、18展廳;而一層是8、9、10、11、12、13、14、15、16號展廳,還是按照先後次序遊覽比較合適。

【 第十號展廳 】

第10號展廳,該展廳展出了產於 河南 省 開封 市朱仙鎮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板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 中國 古老的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 中國 木版年畫的鼻祖,主要分布於 河南 省 開封 、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朱仙鎮木版年畫構圖飽滿,線條粗獷簡練,造型古樸誇張,色彩新鮮豔麗。

《 歷史溯源 》朱仙鎮木版年畫誕生於唐,興於宋,鼎盛於明。北宋初年,宋 都東 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湧向京城。

龐大的市民階層促進了世俗文藝的發展,活躍的世俗文藝又給年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將 中國 雕版印刷業推向繁榮。

自此,年畫也由筆畫轉向刻版印刷。當時 東京 木版年畫的印刷及銷售盛況空前。不僅民間作坊遍布京城,就連宋室官廷也主持開辦年畫作坊。

官辦與民辦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畫的發展成為必然。北宋末期,由於金兵的入侵, 京都 淪陷,繁榮的市民文化逐漸蕭條。大量年畫藝人流落 江南 , 東京的木版年畫業遷至 東京 45裡外的朱仙鎮。

朱仙鎮年畫源於民間,經歷代藝人之手而融入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念和崇神意識,反映了農民希冀五穀豐登、 富裕 興旺、和睦如意、平 安吉 祥、六畜興旺等美好的生活願望,以及扶正驅邪、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木版年畫繼承了 中國 古代優良的傳統藝術手法,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點:整個畫面飽滿、緊湊、嚴密,基本不留空白,能做到主次分明,主體突出,不繁瑣,表現出勻實對稱圖案的裝飾味道。


《 製作工藝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第一步選用上等堅實的梨木進行刻版,刻前先用植物油塗於木板表面三到四遍,自然涼幹後,再用頂沸的熱水衝洗。然後用特製刮刀刮去木板表面浮油,藝人稱之為「熟版」。木板雕刻工具早年多為自行製作,有刻刀、淨縫刀、文章銼、鞏銼、刮刀、鏟刀、敲錘等二十餘件。後來,雕版師傅也在使用成套的專用雕刻刀。  

年畫的印製工具多就地取材,採用當地野生植物頂端之茸毛和棕,用繩子綑紮而成。草制圓錐形色刷,一色一刷不能混用。另有敲錘兒、沙袋、沾刷等輔助工具。年畫用紙,舊時多採用本地廉價土造紙、毛邊紙,清代以來,年畫開始使用規格大、韌性好的 日本 油光紙。而後來多用 中國 傳統的生宣紙印製。

開封 博物館有專門體驗製作木板年畫的體驗室,對此有興趣者,可以一試身手喲!

高檔年畫與神像畫人物之眼眸、鬍鬚、服飾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達九遍。普通年畫以黑、黃、紅、丹、綠、紫六色, 先淡後重,依次套印而成。

《 木板年畫的發展 》清朝時期,木板年畫走向沒落和蕭條。民國初期,朱仙鎮上有40多家生產作坊,2000多人從事年畫生產, 山東 、 安徽 、 河北 、 江蘇 等地的客戶紛至沓來,生意十分興隆畫店有萬通、晉湧泰、天興德、德盛昌、天義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長、萬盛、三成義等。

抗日戰爭爆發前,朱仙鎮木版年畫業遷往 開封 ,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畫繁榮的第三次高潮。當時 開封 的年畫作坊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東大街,西大街、 中山 路和書店街。著名的老店有匯川、雲記、鴻記、天福利等。1949年後, 開封 市先後成立了 開封 年畫社、 河南 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等團體機構,對木版年畫的傳統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和分析。

開封 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分配圖~

看過朱仙鎮的木板年畫,走上電梯,從第一號展廳開始瀏覽~

開封 在解放初期曾經是 河南 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 河南 省省會,但是多年以後也許是國家戰略決策的原因,省會被 鄭州 所取代,從此 開封 就失去了原有的優勢,他的輝煌也慢慢沉淪了下來,如今 開封 已經淪落成了一個四線城市,往日的輝煌一去不復返。最終留下的是人們對他寶貴的歷史文化的探索和追尋……

【 第一號展廳 】

走進1號展廳,八朝古都,千載京華煙雲。 開封 歷史文化展~新時期時代至隋唐五代時期。這個展廳主要概括了古代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跡,遺物所形成的堆積層,展現著 開封 綿延不斷的歷史積澱。

開封 的先民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夏朝帝杼曾在 開封 一帶建都157年,史稱老丘。

玉璇璣:這件玉璇璣中孔直徑6.7 釐米,外徑13.3釐米,厚0.5釐米。外緣有三組環齒,其它處素麵無紋。玉質較純,呈青色,局部有黃色沁斑,該璇璣保存完好,甚為少見。玉璇璣為環形,它的形狀既像古代禮器中長了牙的壁,又似變了形的環,中孔呈圓形。

玉璇璣,是早在堯舜時代就有記載的遠古玉器。第一位詳細描述璇璣的人,是清末的吳大澄。在《古玉圖考》中吳繪製了一幅《璇璣圖》,並注釋:「璇,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由此推測,玉璇璣是一件觀測天象的玉雕儀器。考古專家夏鼐先生提出,璇璣極可能是從玉璧演變而來。為了表示璇璣與玉璧之間的關係,夏鼐先生還特地為玉璇璣正名為「玉牙璧」,表示玉璇璣只是一種有別於傳統玉璧的特殊玉璧。

關於璇璣的用途,還缺乏有力的科學認證和考古依據,目前最早發現的玉璇璣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其幾何形態的造型極具動感,和諧而有韻律。

宋代的鈞窯、汝窯、定窯、耀州窯、磁州窯,一件件瓷瓶、瓷盤、瓷碗、瓷罐、瓷枕,靜靜地躺在陳列櫃中,安詳地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朋友的驚豔目光。

銅鏡~

唐三彩~

三彩仕女~

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離京東遊,在 洛陽 結識杜甫,兩人同遊汴州時,又與高適相識,分別以「粱園」為題,作《粱園吟》、《遣懷》、《古大粱行》不朽之作。

八大鎮館之寶之一:唐三彩抱鴨女俑瓶(網上截圖)

八大鎮館之寶之一:北朝孔惠超石造像

銅爵~

車軸配件~

在北宋時期,藉助漕運之便, 開封 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數千年的潤染,數千年的積澱,成就了今天名勝古蹟繁多、人文資源豐富、民俗文化繁榮、特色美食豐盛的名城 開封 。這裡有醇厚的民風,濃厚的文韻,繁華而不喧囂,崢嶸而有秩序。(上圖為祭祀儀式)

【 第二號展廳 】

第2號展廳的主要內容為:八朝古都,千載京華。 開封 歷史文化展——宋金時期(上篇)。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 都東 京 開封 府,史稱北宋。北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國家重新走向統一。至婧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克 東京 ,存續了168年的北宋王朝滅亡。同年,趙構在應天府(今 河南 商丘 )登基,建立南宋。

宋代是 中國 古代科學技術體系高度發展的時期。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於此時得到發明、應用和推廣,陶瓷、礦冶、建築、水利、造船、醫學等方面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天文觀測、天文儀器製造也走上了歷史高峰。

宋代制窯廠~

八大鎮館之寶之一:上方的乳白色瓷枕,是北宋白釉珍珠地娃娃臥蓮瓷枕,該藏品產於北宋(960年—1127年),枕面縱19.5釐米,枕面橫30.9釐米,高15釐米,為豆形,白地繪赭石色花,枕面周邊飾回紋,中間刻劃折枝蓮花,一帶兜肚嬰兒,兩腿一伸一蜷,仰臥在蓮花之上,作玩耍狀,畫面空隙處布滿赭石色小圓圈。前後壁均刻劃有蓮葉紋飾,後壁有一圓孔。底部無釉,胎呈灰白色。

馬未都說:「宋瓷,是 中國 美學的頂峰。」那時候的瓷器,與別的時代完全不同,分成官窯和民窯兩大體系。民窯,在意實用價值,著名的有如磁州窯、 龍泉 瓷等。官窯,則是皇帝的審美,尤其是宋徽宗,主要呈現在五 大名 窯中。但五 大名 窯一直頗有爭議。有柴、汝、官、哥、定之說,亦有汝、官、哥、鈞、定之說。

宋朝五 大名 窯,如五朵燦爛的煙花,在 中國 審美的天空,曇花一現,絕美千年。

《 第三號展廳 》

第3號展廳:主要內容是八朝古都、千載京華, 開封 古代歷史文化展。《清明上河圖》的主題展。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

這個展館主要是按照歷史時間軸講述 開封 的歷史,說到 開封 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一副名畫--《清明上河圖》。其實在宋朝,名畫不止一張, 中國 有傳世十 大名 畫。分別是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清代郎世寧的《百駿圖》、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唐代張萱、周昉的《唐宮仕女圖》、唐代韓滉的《五牛圖》、 五代顧貫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王希孟的《千裡 江山 圖》。最出名的要算是在《國家寶藏》中展出的王希孟的《千裡 江山 圖》以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長屏《清明上河圖》動態投影,將觀者更清晰更生動地了解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的繁榮景象。這組動態投影,我在 上海 的中華藝術宮看過,上面的人物、動物、場景等幾乎一模一樣,真實的再現了北宋時期平凡百姓實景生活的狀態……

《清明上河圖》 本是進獻給宋徽宗的貢品,流傳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主題主要是描寫北宋都城 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店鋪林立、市民熙來攘往的熱鬧場面,描繪了運載東南糧米財貨的漕船通過汴河橋涵緊張繁忙的景象。作品氣勢恢弘,長528.7釐米、寬24.8釐米。畫有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個個形神兼備,並畫有13種動物、9種植物,其態無不惟妙惟肖。這件現實主義的傑作,是研究北宋 東京 城市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寶貴歷史資料。

除了上面我們看到了的電子版的外館藏還有很多後世模仿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明本又稱「仇英本」,是吳門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畫家仇英,根據「清明上河」這一題材,參照「宋本」的構圖結構,以明代 蘇州 城為背景,採用青綠重設色方式,重新創作了一幅全新畫卷,風格與宋本迥異。「仇本」也是後世眾仿作鼻祖,明人筆記載,當時各種以此為藍本的仿作層出不窮,一時間成為達官豪門相互饋贈的高檔禮物。被稱為仇英仿本。現藏 臺北 故宮博物院。如今網際網路上流傳的很多關於清明上河圖的全景圖圖片其實便是這個版本的作品。

清院本三個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宮畫院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 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這個版本現存於 臺北 故宮博物院。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文物和古建築,所以說不管是 中國 的任何一個城市,凡是存在那些古代建築和博物館,我都願意去接觸,願意去探尋鑑閱,願意用自己的眼眸去發掘和了解。

【 第四號展廳 】

這是第4號展廳,主要內容為:八朝古都,千載京華。 東京 夢華——宋金時期(下篇)。

《 東京 夢華錄》東京 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創作於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 東京 開封 府城市風俗人情的著作。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1102年-1125年)年間北宋都城東京 開封 的情況,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 東京 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歷史文獻古籍。《 東京 夢華錄》所記述的,從都城的範圍到皇宮建築,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幾乎無所不包,不僅可以了解當時的民風時尚,同時也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城市生活。

開封 是書畫之都,館藏書畫扇精品展也頗吊人胃口。展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展,集中展示《十七貼》以及王羲之生平;第二部分主要展示從元至近代的館藏繪畫、書法、扇面精品,共計100餘件。

宋徽宗在繪畫領域是一位奇才,他所畫的畫精緻,多彩,有韻味。徽宗在位時期創立院體畫派,裡面的畫都是那種獨立,有時代感的作品,當然也不缺乏諷刺味道的作品,鑑 於都 是宮廷畫,所以在當時很得寵,《瑞鶴圖》就是當時很著名的一幅畫,此畫是徽宗看到汴京的繁榮景象所畫,可沒想到是劫難。上面有18隻仙鶴,每一隻都特別有特點,當時他看到汴京的上空有幾隻鶴飛過,就以為是繁榮景象,隨手作了一首詩。

據說此畫在創作的過程中,汴京的上空來了幾隻鶴。這樣的奇觀,百姓看到了,大夥都認為北宋會過上了好的生活,從此國泰民安。皇宮內外的人對此景象很滿意,徽宗也沒太大的顧慮,借著心情,當時就寫下了比較有詩意的詩,之所以稱為《瑞鶴圖》,是認為此畫確實能夠帶來好的預兆,他在作畫的過程中,其實是勾勒了未來北宋的美景盛況,只是沒料到這18隻仙鶴也沒拯救了後來的北宋。

那還是15年前,北宋處於一片繁榮,此後的宋徽宗就沉浸在一片痴呆狀,整日以詩畫繪畫為主,隨後他越來越不治理,致使整個國陷入兵荒馬亂,凌亂的狀態。15年後,金兵入侵北宋陷入一片雜亂,他被金兵帶走,在被囚禁的日子,想到這幅畫估計很好笑吧!曾經畫的那麼有韻味的畫,這18隻瑞鶴,暗含了整個北宋的命運危機。其實從現在來看,這幅《瑞鶴圖》很有時代意義,前期的繁華和後期的感慨,構成了一幅很有韻味的畫。這些仙鶴雖然看似是北宋的奇蹟,但正是因為徽宗相信了這些,從此造成了北宋的窮途末路。

《瑞鶴圖》是一幅絹本設色畫,它打破了常規的構圖畫法,使其花鳥和風景相結合,此外還在旁邊題寫了大量的詩詞,畫中我們能看到20隻白色的仙鶴,而且每一隻仙鶴的神態都是不一樣的,真可謂是各盡其態,栩栩如生。(上下兩幅畫為網上截圖)

個人非常喜歡《瑞鶴圖》中的色彩,採用的是宋徽宗最喜歡的石青色,有一種「天青色等煙雨」的既視感。專家評價《瑞鶴圖》絕對是最為經典的超現實的畫法,而且還有大量 中國 傳統的文化精髓在其中,單單這個就讓西方畫家汗顏哦!

這隻飛翔的鳥雀的羽翼,是用超細的毫筆所繪,手法細膩精湛、絲絲入畫,仔細觀察一根一根絨毛逼真自然,古人之繪畫功底可見一斑……

八大鎮館之寶之一:大晟夷則銅編鐘。一千年前,宋徽宗設立樂器製造所和製作銅器的「鑄寫務」,在汴京南郊建了規模宏大的鑄造場,最終鑄成的大晟編鐘是12套336枚。今世僅存25枚,在 河南 省,僅 開封 市博物館收藏一枚。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長驅中原、直搗汴京,擄掠徽、欽二帝及太妃、太子、宗室三千人,輦轂繁華、壯麗輝煌的宋都頃刻間煙消灰滅,宗廟毀廢,北宋滅亡。大批臣民逃命南方,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的心幕上時時閃動著汴梁的富華景象,依依不盡地頻頻回首那富足人心的生活。孟元老懷著對往昔的無限眷念和對現實的無限傷感,撰《 東京 夢華錄》,書首冠以序文。

這個展廳的主題便是 東京 夢華,《 東京 夢華錄》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布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當時 東京的漢族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孟元老的自序追述了當年的繁勝:「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秀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繁塔,這次準備從禹王臺西門去繁塔,但是大門緊鎖,所以跟繁塔擦肩而過,遺憾哦!

場景還原,主要有故事性場景還原、房屋建築還原、實景還原等,巧妙應用了模型、圓雕、蠟像、景觀雕塑等展現方式,給觀者更生動更直觀的感受。

蹴鞠~~

磚雕~

這方磚雕,我在 洛陽 古墓博物館裡見到過~

不知道古人睡這麼硬實的枕頭,舒服嗎?

文章來源馬蜂窩旅遊

ID:Dream * 夢的旅途

侵刪

相關焦點

  • 時空交錯,穿越一場東京汴梁之旅
    以上五個地方是樓主這次的打卡地,省內的朋友很少有人知道,就連 開封 本地人也很少認知與遊覽,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一場穿越 東京 汴梁之旅吧!)鐵塔公園~(2)禹王臺~(3)山陝甘會館~(4)包公湖~(5)七盛角~(6) 開封 博物館新館~ 鄭州
  • 河南//開封|時空交錯,穿越一場東京汴梁之旅!(下)
    元代為 河南 行省治所;明代為周王府;清代、民國為 河南 首府;新 中國 成立後為 河南 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後為省直轄市至今。同時每一件漆器要經過幾百遍的上漆過程,每次只能上一遍後等待幹透了才能上第二次,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步驟何其繁瑣複雜。
  • 古時的東京汴梁,如今的河南開封,旅遊景點推薦
    導語:古時的東京汴梁,如今的河南開封,旅遊景點推薦。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河南開封,宋代的東京汴梁,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出自這裡,那麼古都開封,要怎麼玩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番吧。
  • 遇見美好目的地——開封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猜到了,這個「東京」就是「東京夢華」的大宋首都「汴京」—河南開封門票:全價票:65元/人/次半價票:32元/人/次開放時間:7:30—19:00(春、夏、秋)7:30—17:30(冬)汴京風韻|清明上河園
  • 河南開封市汴梁小宋城:「夜經濟」開啟「美好生活」
    汴梁小宋城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大梁路西段,由原「東京藝術中心」改造而成,改造建築面積約50000平方米,其中特色民俗餐飲商業街區面積約20000平方米,於2013年11月18日開城營業,主要經營開封特色小吃及全國各地風味,並先後獲得「開封人的待客廳」、「外地遊客的首選地」、「開封市的新名片」、
  • 八朝古都汴梁,三十五年前的開封城
    清朝光緒年間,清政府為彌補蘆漢鐵路(蘆溝橋-漢口)途經開封改為鄭縣(州)的不足,由法國和比利時修建汴洛鐵路(開封—鄭縣(州)—洛陽),1905年6月,汴洛鐵路從開封破土動工向西修建路基。大相國寺附近街景。
  • 中原大地之旅,河南十大景區推薦(上)
    河南也是中國文明起源地之一,中國有文字(甲骨文)記載的朝代,商,其大部就在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河水(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遊地區河流交錯縱橫,森林寬廣茂密,野象眾多,據稱河南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這片土地,和陝西、山西一樣,有著豐富而多樣的文化遺存。
  • 品嘗古都美食,穿越汴梁宋城——開封小宋城景區(河南省開封市)
    今天帶朋友們來欣賞一下河南省開封市著名美食景點,開封汴梁小宋城景區。外出旅行的朋友們都喜歡,一是遊山玩水,二是體驗生活,三是品嘗美食,這就是我們的旅行生活。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級市,位於中原腹地,緊臨鄭州,新建的鄭開大道,更是將兩市直線連接。開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4100多年的建城歷史,這裡是夏朝、戰國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也形成了獨有的「宋文化」。
  • 作為北宋都城,開封是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北京和汴梁?
    《淺說水滸》第490期(文/焦目)作為北宋都城,開封在水滸中出現過多次,像林衝、高俅、張教頭、徐寧等就是開封人。在水滸中,開封還可以叫「東京」「汴梁」,這也是符合歷史的。畢竟是當時的大都市,所以開封文化相當豐富,就是紅樓女子,也有李師師這樣的花魁,連宋徽宗都為之痴情。不過,開封為何取名叫開封,代表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和「汴梁」呢?今天就來簡單說說這些問題。先說開封眾所周知,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 作為北宋都城,開封是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北京和汴梁?
    《淺說水滸》第490期(文/焦目)作為北宋都城,開封在水滸中出現過多次,像林衝、高俅、張教頭、徐寧等就是開封人。在水滸中,開封還可以叫「東京」「汴梁」,這也是符合歷史的。畢竟是當時的大都市,所以開封文化相當豐富,就是紅樓女子,也有李師師這樣的花魁,連宋徽宗都為之痴情。不過,開封為何取名叫開封,代表什麼意思?為何又叫「東京」和「汴梁」呢?今天就來簡單說說這些問題。先說開封眾所周知,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 開封市汴梁小宋城:「夜經濟」開啟「美好生活」
    這不,汴梁小宋城也在為增加城市「煙火氣」大做文章。潮市集讓生活有滋更有味歷經7載成功運營,開封的汴梁小宋城已發展為集宋文化主題演出、傳統美食、旅遊購物、娛樂休閒等業態為一體的文商旅綜合體,「河南人的待客廳」美譽家喻戶曉。
  • 北宋首都汴梁曾有多繁華?河南開封超出眾人想像
    如果要在古代封建社會,哪個朝代的百姓幸福指數最高,肯定很多人都會說是北宋,這個在歷史書上積貧積弱的朝代,其實真正做到了藏富於民,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就在如今的河南開封,在當時汴梁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而這座城市的子民安居樂業生活無比富足。
  • 開封:東京夢華——夜深燈火上樊樓
    北宋時的東京汴梁城,開封府,一提到這個城市,就會想起那些或豪放或婉約或綺麗的宋詞,想起王安石、蘇東坡、歐陽修、範仲淹等一個個在文學史上閃光的名字;想起少年時代聽過的劉蘭芳、單田芳、袁闊成的評書《楊家將》、《三俠五義》、《水滸傳》,眼前閃過影視戲劇裡的八賢王、包拯、寇準、佘太君、穆桂英、楊六郎,宋江、燕青、林衝、宋徽宗、李師師等鮮活的形象。
  • 東京?汴梁?開封?北宋的都城到底是在哪裡
    宋朝行政區劃,實行州、縣二級制,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繼承了唐朝的羈縻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時在地方設置路,路是直轄於中央並高於府、州、軍、監的一級監察區。至道三年(997年),共分十五路(名稱上道改為路),後析為十八路,又析為二十三路。
  • 開封本來叫「啟封」,宋朝沒有「汴梁」之稱
    如果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想穿越到哪個朝代?意外又不意外的問答是宋朝。歷史學家把中國2000年的封建帝制打個「對摺」,宋朝恰好處在中間點上。中外史學家一致認為,宋朝是近世的開端。美國學者認為,宋代的「近代化」比西方早了500年,是世界「近代化的早春」。
  • 「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之「宋詞中國世界開封」成果分享會精彩呈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嶽媛 由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騰訊音樂、騰訊文旅共同主辦的「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之「宋詞中國·世界開封」成果分享會,於11月18日晚在開封汴梁小宋城精彩呈現。隨著精彩的舞蹈《飛花》拉開了「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之「宋詞中國·世界開封」成果分享會的序幕。
  • 開封:東京夢華——夜深燈火上樊樓
    北宋時的東京汴梁城,開封府,一提到這個城市,就會想起那些或豪放或婉約或綺麗的宋詞,想起王安石、蘇東坡、歐陽修、範仲淹等一個個在文學史上閃光的名字;想起少年時代聽過的劉蘭芳、單田芳、袁闊成的評書《楊家將》、《三俠五義》、《水滸傳》,眼前閃過影視戲劇裡的八賢王、包拯、寇準、佘太君、穆桂英、楊六郎,宋江、燕青、林衝、宋徽宗、李師師等鮮活的形象。
  • 《東京夢華錄》:北宋汴梁的繁華記憶
    對於北宋東京汴梁的地理風貌、繁華景象,最為完整、細緻的記錄,當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書中對北宋末年汴梁城的地理風物,諸如城池、河流、皇宮、諸司、市井風貌、歲時貨物、街巷店肆、民間風俗等,都有細緻的表述,可謂當時當地的一部百科全書。
  • 【清明假期】河南文化之旅系列之大武少林大美洛陽大都開封
    中國文化系列之大武少林、大美洛陽、大都開封----跟著課本去遊學之清明上河圖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
  • 城市文化之開封——一個曾經依次以東京、北京、南京命名過的城市
    清明上河圖只是我們城市的一角《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期、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 北宋時代的都城汴京又叫東京開封府,是在五代時後梁、後晉、後漢和後周四代建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