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2020-12-16 嶽陽市人民政府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句「記得住鄉愁」,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中國傳統社會的根基在鄉村,鄉土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層面。古村落是人類邁向工業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文化遺存,是鄉土中國的重要象徵。馮驥才曾表示,古村落文化是中國最大的文化遺產,堪稱中國文化中的萬裡長城。然而在快速的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據統計,2000年至2010年間,中國自然村落從360萬銳減到270萬,平均每年消失9萬個村落。這意味著每天就有200個村落連同在村落中紮根、成長、傳承的文化與文化資源在流失。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以數位化手段保護傳統文化遺產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當前,國內外博物館、圖書館及檔案館等掀起了一股搶救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國家民族乃至人類共同記憶的熱潮,而數位化技術、3D技術、圖像捕獲與計算技術、交互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則為文化記憶的傳承插上了「數字翅膀」,數字遺產及數字記憶的開發者、傳播者成為記憶傳承領域的「弄潮兒」。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記得住鄉愁」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省台州市檔案部門自2013年啟動古村落建檔工作以來,努力挖掘古村落歷史文化遺存、留住古村落風貌記憶,並與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合作,探索了一套基於檔案資源主動建設與深度開發來構建古村落數字記憶的理論與方法,走出了一條古村落數位化保護的新路子,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正日益凸顯。

    以「記得住鄉愁」為己任

    台州共有近3000個行政村,其中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有75個,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的有52個;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有3個,列入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的有12個。保護古村落,就是留住鄉愁。2013年9月,台州市檔案局(館)利用檔案編輯出版了《台州古村落》一書,圖文並茂地記述了台州65個代表性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該書榮獲台州市第七屆文化曙光獎和浙江省檔案系統編研成果一等獎。2018年12月,台州市檔案局(館)出版了《台州古村落》的姊妹篇《台州新農村》,對75個村落歷史文化情況進行了收錄。兩書不僅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台州農村的發展變化,也為全市農村檔案資料庫建設積累了資料。

    此外,台州市檔案局(館)於2013年組織開展了「台州歷史文化村落建檔及開發利用」研究工作,為建檔實踐提供指導。浙江省檔案局於2016年採納了台州做法,與浙江省農辦、省住建部門聯合開展了「千村檔案」資料庫建設,迄今已完成全省所有歷史文化古村落建檔工作,全面盤清了歷史文化村落的家底,記錄了各類村落的多樣性原生態信息,構建了「一村一檔」、豐富完整的「古村落資料庫」。

    讓「記得住鄉愁」成為現實

    2016年,台州市檔案局(館)與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合作開展的「台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建設研究」課題獲得了國家檔案局科技立項。課題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市政府撥出專項經費用於研究工作。課題以台州古村落為對象,以古村落檔案資源主動建設與深度開發為基礎,充分利用多種數位技術手段進行資源採集、加工、組織、開發利用和創意呈現,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古村落數字記憶建設理念、方法和技術應用,並以高遷古村為例對上述路徑進行落地應用。經過3年多的深入研究,該課題於2019年4月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

    課題提出了「台州古村落」數字記憶總體規劃方案,包括「前站後庫」(「前站」指專題網站,「後庫」即數字檔案資源庫)的總體框架結構,古村落數字檔案資源建設的流程、方法與工具,古村落數字檔案資源庫構建方案,古村落網站設計與呈現指南,古村落數字創意產品開發指南;制定了古村落口述檔案、照片檔案、文獻等的定製化元數據方案,古村落人物、位置、時間、事件等命名規範,資料庫規範,智慧財產權規範及相關協議等規範文件;建設了「記·憶高遷」網站,採集了246GB數字檔案資源,實現了面向內容的語義組織,開發了古村落實體庫、本體網絡及可視化應用。

    國家檔案局相關領導在課題驗收會上指出:「台州古村落數字記憶項目在檔案採集整理、加工研究、展示傳播方面實現了跨越,突破了傳統檔案架構,為數字時代整合各種資源進行村落文化保護提供了優秀樣本,對於高遷、台州、浙江,甚至全國古村落記憶的構建,古村落文化的傳承,都有很強的借鑑意義」。浙江省委副秘書長、省檔案局局長劉芸在驗收會上表示:「浙江開展的『千村檔案』工作,吸收和借鑑了台州古村落課題的方法和理念。古村落保護不僅是對房子的保護,更是對文化的保護,需要我們主動建檔,通過數字記憶永遠傳承下去。課題的成果給浙江檔案工作加強數字檔案資源建設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維」。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對課題成果批示指出「課題成果論證了數位化保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對文物部門和古村落所在地的採用具有指導意義」。此外,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中國文聯副主席陳建文對課題成果批示指出「課題成果對傳統的村落保護方法是一種有益補充,可以為古村落的保護利用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為當代中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利用價值」。

    為了進一步推廣該課題成果,台州市檔案局(館)以高遷古村數字記憶建設為模板,於2018年12月啟動台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平臺一期項目。該項目由台州學院負責實施,需要完成黃巖區潮濟村、臨海市嶺根村、玉環市東沙村、天台縣張思村、三門縣東屏村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數字記憶網站及資源庫建設等工作。台州市檔案局(館)在國家檔案局課題以及第一批項目拓展經驗的基礎上,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同編印了《台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建設工作指南》,為即將啟動的第二批古村落數字記憶項目及後續項目提供了標準和規範。

    令「記得住鄉愁」有法可依

    近幾年,台州市對傳統村落、傳統建築的保護、利用及建檔工作非常重視。2016年4月,台州市啟動了《台州市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起草工作。在《條例》徵求意見階段,台州市檔案局(館)向市人大陳述了在傳統村落檔案建設方面的工作並提出建議。市人大高度重視,在《條例》中加入了傳統村落建檔工作的內容,其中第十四條指出:「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傳統村落檔案、傳統建築檔案,並以電子數據形式向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備份」。該《條例》於2018年12月14日由台州市人大常委會頒布,並於2019年3月1日施行。該《條例》的出臺不僅為傳統村落建檔提供了法規依據,還將極大豐富傳統村落及傳統建築檔案資源。

    引「記得住鄉愁」走進公眾

    為配合國家檔案局、浙江省檔案局做好2020年國際檔案日「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主題宣傳活動,引領民眾了解古村落並參與保護古村落,台州市檔案局與台州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聯合舉辦了「檔案代言古村落視頻(徵文)比賽」活動。

    啟動儀式在仙居縣高遷古村舉行,全市9個縣(市、區)9個村也同步啟動。此次活動是市縣聯動、部門聯動及與新媒體合作的一次全新嘗試,也是台州市檔案局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開展古村落數字記憶項目建設成果的有效應用。啟動儀式的線上首播吸引了超20萬人次在線觀看,報名參賽作品達100餘件,參與網絡投票古村落代言作品人數達5萬人次。

    使「記得住鄉愁」發揮效益

    國家檔案局課題組的古村落數字記憶成果成為高遷古村宣傳推廣的金名片,為其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為這座千年古村的保護與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使其煥發了新活力。

    課題組建設的「記·憶高遷 爰得我所」古村落數字記憶網站成為高遷古村旅遊資源外宣的有力平臺。2019年底,「鄉賢回歸 文化興村——高遷古村鄉村旅遊聯合開發項目籤約儀式」在仙居高遷啟動,推出了「人在仙居 心隨高遷」的高遷古院院主全球招募活動。該活動獲得了人民網、中新社、浙江日報社等主流媒體報導。高遷村負責人表示,藉助系列推廣活動,高遷村每天遊人如織,遊客量比以前增加了二三成。

    另外,隨著課題成果的宣傳推廣,高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開發利用工作進程進一步加快,高遷村基礎設施建設、古建築修繕保護及打造水系景觀帶等工作加快推進。白塔鎮以高遷村為輻射源,打造「生態發展型旅遊養生名鎮」,結合臺灣農民創業園綜合體提檔升級,打造一批農旅、文旅結合項目,擴容後的景區遊客承載量已翻兩番。隨著課題成果的深入應用和宣傳推廣,更多古村落走進公眾視線,不少民眾親臨「打卡」,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十三五」期間,台州市已順利完成6個古村落數字記憶項目的建設任務。「十四五」期間,台州市計劃完成20個國家傳統村落的數字記憶項目建設,為「記得住鄉愁」作出檔案部門的貢獻。

    原載於《中國檔案報》2020年9月17日 總第3578期 第一版

相關焦點

  • 長治古村落 太行山上的鄉愁記憶
    山水村落、禾田古井、街橋牌樓、老樹古道,這些在更古老的時候,往往由一個或者幾個龐大的家族聚集成村的地方,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那裡擇吉而居、因地制宜、謀局布篇,講究的是就地取材、順應自然、匠心獨運。那裡有創業始祖的記載和傳說,有古老家族的遺訓族規,也因為包含種種生活民俗、民族語言、民間音樂等,成為研究傳統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 尋找特區深圳的城市記憶——走進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甘坑小鎮
    尋找特區深圳的城市記憶——走進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甘坑小鎮!尋找特區深圳的城市記憶——走進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甘坑小鎮!尋找特區深圳的城市記憶——走進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甘坑小鎮!尋找特區深圳的城市記憶——走進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甘坑小鎮!
  • 傳統古村落的「舊」與「新」
    這裡是潛山市龍潭鄉萬澗村,2018年12月該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400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751個村落列入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名單。傳統古村落是極為寶貴的活態文化遺產,然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很多傳統村落的特色民居和生活方式,被漸漸湮沒。如何跑贏時間、守護好古村落?怎樣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能否讓古村落綻放新活力?
  • 古村落的新生
    十餘年來,在地方政府和古村落村民們的努力下,保存著全國最為完整的「古城古鎮古村」體系的蘭谿市,成為「古村落拯救行動」的典範。9月19日,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論壇在蘭谿市召開。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村落,尤其是擁有民族、地域文化記憶的傳統村落,面臨一場「生與死」的追問——村子的老房子,是該被「開發」掉,還是努力修葺「保護」起來?在前述的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論壇上,蘭谿市自我總結的經驗是「保護利用雙輪驅動」。
  • 探訪古村落在路上
    每每踏上去往古村落採風的路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特別是近年來的高速迅速發展和鄉間公路村村通給出行帶來了及大的便利,省道、鄉道,路兩旁的美景打造的非常漂亮、美麗的自然風光形成了 承載著歲月記憶的石碾,曾經與山裡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在不停地轉動中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雖然石碾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那些被堆放在街角牆邊的石碾卻擱置成了一道滄桑的風景。
  • 打撈西部古村落的文化鄉愁
    古村落正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作為文化遺產的古村落,有著特定的歷史價值,認知價值、科學價值和生活價值。保護好村落文化遺產就是保持文化的獨特性和文化的多樣性。而在當代中國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許多盛放著鄉愁的古村落日漸灰飛煙滅,悄然不在,那些曾經的農耕家園,迷人的緲緲炊煙……正在快速的消失和同化,只留下鄉愁在記憶裡橫淌。
  • 行走楓美古村落,領略古村落風韻!
    傳統村落是一種文化符號,縱然表面看起來斑駁,但它承載著更多的歷史與記憶,是鄉村之旅的一道靚麗人文景觀,越來越受青睞! 楓美村衛星地圖 揭陽鄒堂鄉算是古村落中的佼佼者,堪稱潮汕最值得去的古村落,自古便有「鄒堂好後壁,西淇好面堂」、「日起鄒堂鄭
  • 百年古村落的蝶變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位於黃果樹旅遊區石頭寨村的普叉古村落,只見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古色古香的庭院,一棟棟老石屋已經修復完成,一間間老房子被改造成民宿、咖啡吧、茶室……這個古村落也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匠廬·村曉。通過保護和修繕,賦予了古村落新的生命,不僅將古村落重新利用起來,也讓群眾從中獲益,百年古村落實現了涅槃重生。
  • 初夏寧德屏南龍潭古村落,探尋小時候的記憶騎行遊記
    福建車茶機車俱樂部傑哥之寧德屏南龍潭古村落,尋找過去小時候的記憶騎行遊記初夏時節,徜徉屏山之南,會發現處處是景觀、村村皆是景點初夏時節,福建車茶機車俱樂部傑哥和小夥伴們,騎著心愛的小摩託,沿著寬廣平坦的國道G235(原省道
  • 廣西古村落文化 II 全州古村落
    所謂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古村落是我國農耕文化留下的最大遺產,是不可移動的珍貴文物。古村落又是在人與自然、社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承載著歷史文化記憶,反映著文明的進步與變遷。因此不管時代的如何變化都具有其存在的價值的。
  • 古村落旅遊規劃設計
    人類旅遊活動的本質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力量驅動動下對豐富、自由的社會關係的追求,文化古村落正是可以較好滿足這種需求的旅遊資源。所以,文化古村落是一類重要而特殊的旅遊資源,為獨立的一類旅遊資源。,&34;應該是民族文化保護的核心和原則,&34;更應該是旅遊開發規劃中要貫穿的方法.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對古村落真實性旅遊進行完整的探析,通過回顧真實性的分類,對古村落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旅遊資源的真實性進行解讀;從客觀真實性,建構真實性,存在真實性視角出發探索古村落真實性旅遊資源的開發模式;並基於真實性提出開發和保護古村落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旅遊資源的對策.
  • 記憶與傳承---探尋福清這個古村落古建築!
    【序言】自唐聖歷二年置縣始,散落在福清境內的古村落古建築2014年,食菜厝自然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一、選址布局食菜厝自然村座落於南嶺鎮大山村崩山下,四周群山環抱,古村落兩邊有大王溪和門前溪環抱,北面梯田無數。古村落內古道均由石塊鋪砌而成,西邊古樹參天,水塘碧波蕩漾,鴨、鵝暢遊,選址布局體現了「因天時,就地利,融自然」的風水觀。
  • 雲南「記憶之城」,昔日輝煌曾為州府縣衙,如今沒落變成古村落
    哲學上的變化那應該屬於微觀的變化,但在現實生活中更多接觸宏觀的是改變,比如雲南的一個知子羅古村落,歷史上很是輝煌,曾經是州府縣衙城府所在地,自從州府縣衙搬走以後,逐漸沒落,仿佛被按下暫停鍵,被淪落為「記憶之城」。
  • 商城縣長竹園鄉——揪心的古村落
    山青水秀的河南省商城縣長竹園鄉,有個叫何家衝的古村落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傳統村落名錄。這樣的「古村落」還有古意否? 保護耶?破壞耶? 不知所謂的保護者們領罷工資後閒庭信步時,會否捫心自問:「心,安否?」
  • 建水3個村落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紅河州有15個村落順利完成數位化建館工作,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總數為全省第一。據了解,數字博物館分總展館、村落單館及全景漫遊手機客戶端,村落單館以全景漫遊、三維實景、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國傳統村落的獨特價值、豐富內涵和文化魅力。讓你足不出戶,便可遍覽37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的田園風情!
  • 揭陽車田村,驚現古城堡,承載著鄉愁的古村落
    傳統村落是一種文化符號,縱然表面看起來斑駁,但它承載著更多的歷史與記憶,是鄉村之旅的一道靚麗人文景觀,越來越受青睞。揭陽埔田鎮車田古村落舊址尚存,這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車田古村落地處揭陽市揭東區埔田鎮腹地
  • 紅河州15個村落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詩和遠方其實一點都不遠,打開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打開)就能到達!》,雲南省共有83個村落數字博物館列入該名單。其中,紅河州有15個村落順利完成數位化建館工作,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 了不起的村落:徽商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這裡被譽為中國影視村
    了不起的村落:徽商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這裡被譽為中國影視村古村落在中國擁有很多數量,但是在這些古村落裡邊,如果要找出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村,就寥寥無幾了。直到現在古村落擁有原始風貌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想要找出真正的古村落,一定要前往安徽省南部的皖南古村落一遊,在這裡有一座南屏古村,在近千年的歷史演變中,它不僅擁有宏偉的規模,而且直到現在,在村子裡依然能找到支祠、家祠以及宗祠,甚至被稱為「中國古祠堂建築博物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火山巖古村落完成申遺論證
    ,以及火山巖古村落民居石構建築群申請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並申請澄邁火山巖古村落世界文化遺產。  漏窗文化、石構建築的通透性、民宅「過白」文化……在《海南省澄邁縣火山巖古村落歷史文化遺產申遺論證報告》中,社科院課題組認為,千百年來,在環澄邁灣地區和南渡江兩岸,形成和留下了豐厚多樣的歷史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兩件歷史文化遺存遺產:一件就是火山巖古村落;第二件是火山巖石構民居建築群。
  • 禾倉村,漸被遺忘的古村落
    禾倉村村口的祠堂  「古巷十條,老屋百座,豐頭河繞城而淌,鬱竹綿延數百米……」禾倉村,陽西縣程村鎮一處城堡式的古村落,建於明成化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了,所居皆黃姓村民。陽春三月的一天,天氣晴好,我們踏上尋訪禾倉村之旅,探尋這個古村落昔日的森嚴古堡,傾聽江夏黃夷的子民在禾倉開創基業、繁衍生息的傳奇故事。  1.夾縫中生存的古村落  從市區驅車,經平整開闊的瀋海高速,抵達程村鎮政府後,再往西北方行走約4公裡,便是禾倉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