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它是中國最聰明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2020-12-25 和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正和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一提

網際網路金融

大家就聊跑路,有家P2P公司很聰明,它從創業初期就不冒進,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在行業管理辦法出來之前就調整其產品形態,使其相對合規。

  這家公司創始人郭宇航在接受正和島智庫訪談時表示:行業獲得合法認可後,意味著我們不再是沒有親爹親媽的孤兒,但繼續用網際網路思維去做網際網路金融的話,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剩者為王,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有話語權。

  談及行業未來,他認為: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小微,還有網際網路化相對滯後的保險領域,以及中國公民的海外金融資產配置,都未被完全開發,這些領域都大有可為,甚至有爆發可能。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供稿:蔚藍方法100(ID:weilan_100)

  口述:點融網創始人兼聯合CEO郭宇航

  這是網際網路的魅力,它能使草根的夢想得以實現

  中國的金融很不可愛,它非常不親和,很多需要金融服務的人,他們的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從借款方來講,有些急需用錢信用又不差的人,就因為他們沒有不動產,沒有一個跟銀行長期穩定的交易記錄,出於風控的考慮銀行無法為他們服務。從出資人來講,市場上很多理財產品的門檻,包括信託的門檻很高,使得很多有幾十萬、甚至幾千塊錢存款的老百姓(603883,股吧),沒有投資渠道。

  在這個背景下,2011年我去美國看到了Lending Club(P2P模式鼻祖)的整個運營模式,發現了用技術改變金融的巨大可能性。我邀請了當時還在Lending Club的技術負責人蘇海德先生回國,和我一起創辦了點融網。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用技術的方式,降低金融運營的成本,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他應該享受的金融服務。

  餘額寶上線給老百姓投資、借貸打開了一扇窗,P2P則給了他們更多的可能。在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這種技術平臺的前提下,借款人和出資人很難對接,成本太高,無法找到。有了網際網路之後,這樣的一種雙向普惠就能實現了。

  我不敢說完全覆蓋中國的金融行業現狀,但是P2P就是讓擁有少額現金的人和需要少額現金的人通過平臺對接,實現共贏。眾籌也一樣,上千萬人,每個人募得幾元錢然後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網際網路的魅力,它能使草根的夢想得以實現。我一直有創業的想法,也嘗試過很多次創業,但這次我是第一次離開律師事務所全身心投入。我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方向,就是世界上領先的技術和中國巨大的金融市場之間一定會有結合點,一定有可為之處。也許我們今天創辦點融網,就是在金融行業裡面找到了這個結合點。我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能夠在未來十年二十年,為一些被主流金融機構所忽視的長尾市場去服務。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兒,我甚至想過,即便是點融網沒有成功,但有了技術的支撐,我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裡一定還能找到新的結合點。

  用網際網路思維去做網際網路金融的話,一定會死得很難看

  相比常規的網際網路行業,網際網路金融有其行業特殊性。

  一是交易周期相對較長。比如電商,交易雙方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七天的退貨期過去之後,好,大家兩清!金融是從放出去錢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交易,其信貸周期有可能長達一、兩年,直到最後一筆錢連本帶息還回來之後,這個交易才算完。所以金融行業不能一味地按照極致、口碑、快這種網際網路思維來做,盲目地追求規模。同行業當年衝得很猛的那些公司,現在可能已經銷聲匿跡了。金融比的是你能活多久,而不是你能跑多快。剩者為王,用網際網路思維去做網際網路金融的話,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在這方面,我在金融法律師這個行業的從業經驗,以及相對比較保守的風格,也使得點融網在早期發展的時候還是比較謹慎。

  第二,是其政治敏感性。我們創業差不多四年時間,終於等來了政府的最終、合法的一個認證,說網貸是一個被監管部門認證許可的一個行業。在拿到這個認證的過程中,我不太像一般的創業者去做比較天馬行空,比較顛覆的事。中國是一個強調政治的社會,我的母校是華東政法大學,政法,政治在先。中國甚至全球很多時候在新的領域,法律往往是缺失的,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敏感地了解政策的導向,知道未來中國五到十年內發展的方向,它缺什麼,政府希望你去做什麼,而不是說憑一己喜好,去盲目做一些嘗試。金融行業尤其是一個政治敏感性非常高的行業。所以我們在創業初期就主動和監管部門進行溝通,進行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論實踐研究,然後我們把這個課題形成報告,在2014年出書發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及時地把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一些規律和信息傳遞給了監管者,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行業。不是說等法律出臺之後再去適應它,而是我們很早就知道了未來這個行業可能的發展方向,比如小額、分散,然後不要去做一些資金池,不要去涉及類似證券化的產品,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通過與監管部門的頻繁溝通,我們已經把產品調整到今天相對合規的這麼一種狀態,所以最終可能我們勝出的機率會大一些。

  把金融規模做大是每個金融從事人士心裡的魔鬼

  2016年8月,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任何一部法律都是多方博弈的一個最終結果,這當中既有監管者的想法,也有從業者的聲音。由於系列金融風險事件的爆發,實際上最高層對於暫行辦法的出臺予以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夠正本清源,給予這個行業正常、良性的發展空間。暫行辦法的最大意義,首先是讓這個行業有了準生證,這個行業不再是一個不合法的三無產品。當然它還是有一些其他的影響,比如說這次為了能夠比較好的掌控未來的事後管理,設定了所謂的投資上限,這個門檻實際上對於現有的存量造成非常大的衝擊。P2P誕生的一開始它就很難堅持做小微,因為做小微的成本高,不管銀行還是民間借貸都是一樣的,同樣有一個億的資金,一定是希望管理的對象越少越好,單一投的金額越大越好。所以把金融規模做大是每個金融從事人士心裡的魔鬼,希望把規模做大,希望有規模效應,希望能夠掙更多的錢,在這個過程中存量的影響會非常大。

  正因為中國整個金融體制的不發達,使得它的想像空間更為廣闊

  就金融行業來講,中美存在巨大差異,美國有多年積累形成的一個成熟的徵信體系,信用環境,包括違約成本在內的方方面面他們都有嚴格的法律,這讓違約成本變得很高。中國則欠缺這樣成熟的基礎設施,實際上操作起來會非常辛苦。但正因為中國整個金融體制的不發達,使得它的想像空間更為廣闊。比如個人信息採集方面,我們的緯度會更完整。比如說在美國,你是不能夠以性別、種族、膚色、年齡這些理由去評估一個人的信用,並以此為理由拒絕其貸款申請,但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法律。實際上我們從信息採集方面,可能自由發揮地餘地比美國更大。我們有一些中國獨特的風控方式,尤其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似乎更喜歡把時間花在小屏幕上,在這種情況下,手機移動端終端保留了大量豐富的數據,能夠幫助我們來識別一個人的行為軌跡,日常消費習慣,甚至在經其本人允許的情況下,他的一些通訊記錄都可以被合法運用到我們的風控模型中去。

  點融網這四年下來,隨著放款量、交易量不斷提升,風險模型也在快速迭代。我覺得天下沒有所謂完美的風控模型,它一定是一個快速迭代的過程。一開始我們請來的專業風控人士基本上還是來自銀行,沿襲了銀行的一整套風控標準,但我們會疊加一些緯度,比如說用戶經常使用電腦上網的物理地址,他所在的區域,包括他的上網習慣,這些我們採集到之後,會做一些風控模型的早期假設。通過這幾年的運行,我們也在不斷修正這些假設,比如說搜索習慣裡面經常會出現信用卡套現,這樣的人一定屬於高風險人群。我們會用一些多緯度的數據,去假設信用高低的標準,但這個標準一定要經過大量的實際驗證。比如說芝麻信用分750,700分的人,是不是他們的違約成本或者違約機率就一定會低呢?其實未必,我們跟芝麻信用的合作,就是為了尋求多維度、新的風控模型,它需要通過一線放貸機構無數的樣本才能夠驗證出來,你信用分高的人是不是信用就一定好。

  包括這次剛剛從矽谷回來,我們發現美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它們的一些新的應用趨勢,比如說它們有一家公司,就在研究你在電商平臺上買不同的產品,會不會反映你的信用水平,這是非常前沿的一個課題。中國還是缺乏比較先進的金融科技理念,但中國有大量的數據實證機會,讓你來驗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跟矽谷之間聯手,用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通過中國市場上海量的數據驗證,能夠真正形成脫離傳統金融交易屬性的數據,來做風險判斷的這麼一種模式,這個方向一定是對的。

  P2P風口已過,三大領域值得深挖

  P2P這個風口差不多已經過去了。網貸細則出臺之後,創業門檻已經非常高了,尤其是資金端的募集,包括獲客成本,已經是當年我們創業的十倍以上了。

  這樣一種情況下,我覺得未經完全開發的領域是值得去嘗試的,比如交易金額小到一千、兩千,三四五線城市所需要的這種小微金融服務還是一個相對大的藍海。過去半年我們看到了幾十家創業公司在這個領域出現,有些公司已經跑得很前面了,但他們還沒有到短兵相接的地步;再比如85後,90後這些年輕人群,他們的消費透支其實連銀行信用卡的標準都達不到,在美國有專門針對這類人群的貸款,叫Payday loans,發薪日貸款,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也開始蓬勃興起了,可能還有一點的時間窗口;還有網際網路保險,在銀、證、保這三個傳統的金融領域裡面,保險的市場化程度和它跟網際網路結合的程度,其實是相對滯後的。在網際網路保險領域裡面有中安保險,它們是最早的一個以網際網路保險為主打的公司,現在估值已經遠超80億美金;還有一些領域,目前受制於現在的政策法律環境,但在未來會是一個巨大的藍海,比如說中國公民的海外資產配置,一旦法律政策能夠予以鬆動,這方面的需求是巨大的,可以爆發出來,甚至於養十家上市公司都沒有問題。現在在美國上市的諾亞,它做超高淨值的人群資產配置服務,也只不過佔到1%的市場服務,還有一家巨派,差不多0.5%的市場份額,它也上市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藍海市場未來有巨大的機會。在中國的投資服務還有很多文章可做。

  關於區塊鏈,要讓它能夠被政府所認可,不妨先從金融的安全性著手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的、無需信任積累的信用建立範式。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Block)取代了目前網際網路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使得所有數據變更或者交易項目都記錄在一個雲系統之上,像一個資料庫帳本,記載所有的交易記錄。這項技術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漸得到了銀行與金融業的關注。

  當比特幣在中國非常流行的時候,我們自己內部有個判斷,在中國的政治經濟環境裡面,要去顛覆一個主權貨幣,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區塊鏈現在以一個全新的底層技術,它跟比特幣概念要做一個切割,在中國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會。

  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甚至可以跨過國界來運行的一套體系。作為一個創業企業來說,我們並沒有停留在過多地去研究概念。在一些供應鏈的金融服務過程中,點融做了一個實證的研究,可能在未來核心企業和它的上下遊企業之間的借貸中,運用一些區塊鏈的技術來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在公益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在公益捐贈領域,錢的來源、走向,怎麼使用,怎麼向社會公示,如果用區塊鏈的方式,它的可信度會更高,甚至於強過知名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報告,我覺得這些是它的一個應用場景和範圍。在中國,在金融領域裡面談區塊鏈,要讓它能夠被政府所認可的話,我倒是建議先從金融的安全性著手,運用區塊鏈技術,能夠用自動化的方式,來監控每一個平臺的交易數據、資金流向和違約情況,這樣的一種方式,能大大地降低監管成本。

  很多東西是錢買不來的,風投最怕的是,你錢燒完之前,經驗沒學到

  從初創期的勇於創新,到成熟期的相對穩健,到後期可能就會相對保守,因為規模大了,要防範風險更多於創新,我覺得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網際網路行業,這種規律是一以概之的。

  點融現在已經有2800個員工了,大概上百億的交易量,在這種規模情況下,我們請來了很多傳統金融機構的一些高管,他們的加入使得我們整個公司越來越像一家金融機構,其實就是更多的防範風險,幫助投資人能夠過濾掉風險保護投資人權益。在創新方面,確實跟四年前剛剛起步的時候不同,我們會去權衡現有的風險和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之間的一個關聯價值。

  我自己還是對新生、進取、創新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技術改變金融的一些案例和想法。在現有的點融體系裡面,有些不宜在公司內部去做,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大局,影響到公司的一個平穩發展,所以我們成立了一家專門投資金融科技公司的垂直領域的早期基金,有好團隊、好想法、好技術,他們需要比如包括人力配備上的資源,因為走過早期的這條路之後,點融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導作用。

  這裡面的資金很多是來自於社會募集,包括很多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裡的知名企業都是我們這個基金的LP,他們的行業經驗的注入,也能夠幫助這些初創企業,未來不管是正常發展,甚至於將來的退出,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可能性。P2P實際上是C2C的,現在做的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基金是B2B,實際上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普惠金融,只是說它的對象不一樣。

  在金融科技領域裡面,大家都叫金融科技公司,但你的科技含量有多高,你的門檻在哪裡,你的護城河有多深,這些都是我們投資人最關心的一些問題。我覺得科技屬性還是我們比較關注的一個要點,你的這個技術的壁壘有多高,你在應用層面的落地性和本地化能夠做得有多快,同時客戶的需求是不是剛需,是不是能夠給你提供巨大的,有想像空間的這麼一個市場。

  我們在早期看項目的時候,肯定還只能夠看團隊組合、技術來源,和這個市場上現在有沒有巨無霸擋在前面,從P2P當年的整個投資進程來看,早期湧現出幾百家拿到風投的公司,它都是看到了行業的巨大可能性,從那個時點來看,技術性就沒那麼凸顯,更多的是說你有多快去樹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金融,公信力很重要,你從無到有能夠建立起一個讓客戶記住,願意相信的品牌,這個可能是早期的一個亮點。這點能夠做到的話,可能就能源源不斷地融資,而且這是個良性循環,我們B輪拿到了老虎基金,C輪拿到了渣打,整個在市場上和在客戶中的公信力被大大提升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品牌是我們巨大的無形資產價值。

  但從長遠發展來看,要做一個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企業的話,我們還是強調你的技術累積,技術在應用場景裡面的靈活性,和技術服務效率,這個是內功。我們所選擇投資的標的公司,通常在這個行業裡面不再是一個小白,而是在多重金融機構有相當長的累積之後,帶著新的模式出來創業,這樣的團隊我們非常願意投。很多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家做在線B2B貸款的團隊,他們已經在一個大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累積了非常多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這些平臺花十億甚至百億的投入,交了學費才學到的,他們把這個應用場景搬到更廣闊的範圍裡面去,說服力就很強,實際上風投最怕投錯的是說,你錢燒完之前,經驗沒學到。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正和島

(責任編輯:李治華 HN026)

相關焦點

  •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之夜實錄
    董俊峰:過去10年是做電子銀行的,事實上無論是電子銀行、網絡金融也好,我們覺得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創新是離不開對風險管理技術的駕馭,我個人覺得網際網路金融創新,以前我們過多地談的是它對客戶體驗的優化提升,對效率極大的提升,對服務成本、接入成本的降低,但是我們很少顧及某一種創新服務模式的風控,或者說銀行的風控理念跟現在IT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說是電商企業的風控理念是不一樣的
  • 為什麼阿里被稱為科技型公司,而騰訊卻是網際網路公司?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和騰訊逐漸的成長為了國內的網際網路兩大巨頭,業務也從最開始的單一模式發展到了多元模式,很多創新型企業的背後都有阿里或者是騰訊的身影,網友將之稱為騰訊系和阿里系。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發展,逐漸的阿里巴巴脫離了網際網路圈,被稱為科技型公司,不過,大眾對於騰訊的認知依舊是網際網路巨頭。
  • 2017網際網路金融峰會求解中小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發展空間
    日前,由財經門戶金融街電訊新媒體全球總部主辦,智能金融服務機構壹壹公司承辦的「2017網際網路金融峰會暨金融街電訊互金子門戶·壹壹上線儀式」在北京舉行。隨著監管方式和監管思路的明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正式進入「有門檻」的時代。門檻的確立無疑會加速行業洗牌,網貸行業是否會形成幾家獨大的壟斷?除了網際網路金融巨頭外,對於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和覆蓋面的中小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生存空間在哪裡?在後監管時代,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如何利用「監管紅利」實現「彎道超車」?面對網貸行業目前普遍遭遇盈利難的困局,資本市場為什麼仍舊主動拋出橄欖枝?
  • 眾信旅遊攜手玖富金融成立出境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中國證券網訊 近期,眾信旅遊與移動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玖富金融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業從事出境遊及出境服務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並以該合資公司為平臺,結合眾信旅遊現有貨幣兌換及小貸業務,推出適合客戶需求的消費金融和旅遊產業供應鏈金融產品,滿足客戶日益多元的需求,並逐步向整個國內旅遊行業開放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加速出境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的落地,提升旅遊消費者的體驗與旅遊消費升級。
  • 吳小暉:網際網路金融是安邦的重中之重
    我們說「公司公司」,必須是先公後私,如果公家不掙錢哪來私人掙錢,企業不可能都是慈善組織,雖然慈善組織很偉大,但是公司產生稅收,承擔其餘應該為員工提供薪金和報酬。在全球併購中我們總結的經驗是:尊重它的文化,尊重它的傳統,維繫團隊穩定,給予最好的合伙人機制,然後引導他學中文,學習中國的文化。中國人有一個詞用的最多就是「東西」,怎麼能成為東西?
  •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TOP300
    本榜單是結合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業績、創新、聲譽、潛力、風險等因素,重點參照了各企業現在業務規模,是各企業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展水平的反映。  以在線支付領域為例,經過幾年大浪淘沙,已經顯現出較為穩定的市場格局,支付寶以近半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財付通、銀聯、快錢等則緊隨其後,佔據了98%以上的市場份額。
  • IDC:中國發展最快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
    百行徵信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 一家獲得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的市場化公司,由市場自律組織—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與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考拉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原則共同發起組建
  • 美創金服關廣志:家庭金融將是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核心
    關廣志認為:「家庭金融是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核心,中國目前存在大量的潛在優質信貸家庭,這些家庭收入穩定,資產負債率低,但卻缺乏個人或家庭的借貸習慣,甚至是排斥借貸關係。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漸完善,消費觀念的升級,在完善的消費服務體驗下,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渠道,未來這一群體將是消費金融的主體,隨之也會產生大量的優質金融資產。」
  • 2017網際網路金融峰會圓滿召開
    求解中小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發展空間  2016年12月25日,由財經門戶金融街(000402,股吧)電訊新媒體全球總部主辦,智能金融服務機構壹壹公司承辦的「2017網際網路金融峰會暨金融街電訊互金子門戶•壹壹上線儀式」在北京北大博雅酒店正式舉行。
  • 為什麼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百度、阿里巴巴、分眾傳媒、人人網、奇虎360…這些我們所熟知的網際網路公司,竟然都選擇在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一個面積約為我國1/36923的群島註冊,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網信金融CEO盛佳:網際網路金融已邁入二次跨界階段
    網際網路跨界金融已成為當下中國最熱門的詞彙,隨著網際網路企業介入金融業以及傳統金融機構不斷涉足網際網路金融,跨界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網際網路跨界金融不僅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了鯰魚效應,更為普惠金融體系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 專題會場五-金融網際網路發展的前景文字實錄
    這一種線上化,我個人認為它還稱不上網際網路金融,只能是金融網際網路。換一句話說,金融網際網路是傳統的商業銀行把網際網路作為一個全新的渠道,來為客戶提供方便、便捷高效的服務,我理解這是金融網際網路。  [侯維棟] 但是,伴隨著社會網際網路公司不斷地從非金融領域向金融領域滲透。金融領域現在也面臨著很大的變化。
  • 日本網際網路金融案例:樂天銀行
    看看日本排名第一的電商樂天的營收結構,金融證券佔了三分之一,而賣商品的收入不到50%。」網際網路上總有些關於日本第一大電商樂天搞金融的傳聞。那麼樂天的金融業務具體是什麼樣子的呢?揭開樂天金融的神秘面紗。  日本樂天和阿里一樣,都是做電子商務起家,並且在本土獲得了巨大成功的網際網路集團。樂天財報中將其業務劃分為網際網路服務、網際網路金融、其他三大部分,阿里巴巴集團近期的調整與之有相似之處。
  • 徐井宏:中國人是全球最聰明的人種之一
    他表示,我一直覺得中國人是全球最聰明的人種之一,在矽谷有大批華人,都是它那裡最頂級的程序師,但拿矽谷來看,印度人處於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國大多數人處於最牛的程序師、工程師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創造力由於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當這麼大一個國家,成為全球GDP第二,一是釋放,二是在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確實中國做得好。
  • 國家人社部與中國平安等11家金融機構及網際網路公司籤署《社會保障...
    記者今天獲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平安")等11家金融機構及網際網路公司在北京籤署《社會保障卡創新應用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電子社保卡線上身份認證、線上個人信息查詢、線上業務申辦、行動支付等應用,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及時方便地獲取政府民生服務。
  • 花果金融:發掘利基市場 建立網際網路金融的競爭壁壘
    前一段在上市公司中流行的改名潮是這種洗牌趨勢的一種反映,做煙花的改叫金控,做房地產的直接改叫「匹凸匹」,還有很多的改名也都很有意思,但一個共同特點是向網際網路金融靠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100家上市公司宣布自設、控股或參股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可見這個行業有多熱。
  • 旅遊網際網路金融:概念如何落地?
    餘額寶的橫空出世,帶來的網際網路金融熱潮至今未退,而且正在席捲各行各業。在當下的中國商業語境下,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成為一門顯學。不僅國內諸多上市公司對此金融趨之若鶩,連在線旅遊的龍頭企業攜程亦未能免俗,接連推出了「攜程寶」和「程漲寶」兩款有著金融理財概念的產品。
  • 通過宜信母基金投中了1/5 「全球最聰明的公司」-宜人...
    誰是全球「最聰明」的公司?有一份榜單專門做了統計。很榮幸今天跟大家分享關於這個榜單的好消息。 11月19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年度「50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
  • 銀聯、網聯和信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未來在哪裡?
    「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金融,由於數據不科學、不安全,國家正在開始規範,下一步升級版的網際網路金融是什麼?毫無疑問,需要新巨資驅動,需要新數據推動,離開這兩點,新金融無從談起。」中潤普達(集團)公司聯合創始人稱。銀聯老否?
  • 海豚為什麼是最聰明的海洋動物?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
    海豚為什麼是最聰明的海洋動物?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時間:2016-05-03 13:01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豚為什麼是最聰明的海洋動物? 海豚究竟有多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