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村是仁化縣水務局的掛點幫扶村,依託「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該局領導幹部紛紛深入貧困戶及農戶家中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每次走訪2-3戶群眾或貧困戶,掌握群眾困難需求,解決至少1-2個問題。今年以來共收集村民反映問題和建議21條,解決實際問題21個。
路燈點亮村莊。
「家門口這段泥路真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天。」一次民情夜訪活動中,貧困戶賴韶勇反映了一樁揪心事,仁化縣水務局便自籌資金將其門口道路硬底化,走在新鋪的水泥路上,賴韶勇歡喜地說:「雨天送小孩上學方便多了,門口也顯得更整潔美觀,這可是幫了我大忙了!」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村道沿線漆黑、道路泥濘、缺乏文化活動場所等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一一得到了回應和解決。硬底化道路不斷延伸,50餘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道,沿線栽種了花草樹木,文化室迎來一批批閱讀的村民,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脫貧攻堅帶來的實惠。
夜訪民情解民憂。
強造血:讓脫貧攻堅更有底氣
「現在我們養的雞、鴨都不愁賣,扶貧幹部經常幫忙找銷路,剛剛就接到了100隻雞的訂單。」貧困戶賴雪波在自家魚塘周邊忙碌個不停,臉上卻掛滿了笑意,他不僅在魚塘養魚,還在魚塘邊養了雞、鴨共1000隻,這批出欄後準備再養一批,年增收預計達4萬元,去年已經順利脫貧退出,一家人的日子越來又有奔頭。
整潔的人居環境。
紅星村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立足自然條件優勢,扶貧工作隊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養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該村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忙於除草、灌溉的村民,貢柑、砂糖桔等果樹長勢喜人,還有村民在果園、水塘邊圍起了雞圈。
「鎮裡有農技培訓活動,駐村幹部就會通知我們參加,一堂堂課下來,還真學到不少技能呢。」賴雪波說。據介紹,該村主要產業為貢柑、砂糖桔,部分貧困戶通過養雞、鴨給家裡增添收入。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戶發放肥料等農資,積極「帶貨」拓銷路,並組織貧困戶參加農技培訓,幫助提高果樹種植及養殖技能,不斷增強貧困戶增收致富的能力,讓脫貧攻堅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