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山鎮屬於中江縣,第一次去的感覺有兩個:一是遠,倉山鎮距離中江縣70多公裡,開車都要1個半小時。第二個感覺就是大和繁華,根本就不像一個小鎮感覺和縣城差不多。這個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裡面還有一個古鎮,是不是很意外。
倉山古鎮牌坊
為什麼倉山鎮建設得如此之好,我查了資料後終於明白了(1996年倉山鎮被省政府批准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3年7月被批准為首批省級重點小城鎮。)接著我們來看古鎮街景,古鎮我也看過不少,基本來說都是大同小異,但是這個古鎮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的冷清。
古鎮餐館
古鎮大部分建築都是後期重建的,沿街商鋪林立不過很多是關門的,很多看起來當地居民自住的房子,商業氛圍不是很濃,整個古鎮好像就一條街前後都能走得通。
倉山古鎮街道
倉山,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小鎮,說它古老,是因為它有著1000餘年歷史與文明的古老小鎮,是春秋戰國時期所遺「古郪王城居址」,倉山鎮郪城村曾為古郪國都城。公元590年,倉山建鎮,593年即建縣,名為飛烏縣,元朝初期由於大規模戰亂於公元1279年併入古銅山縣。說它年輕,是因為在改革開放以後它取得了空前的繁榮與發展,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的新興城鎮。
仿清建築
我從古鎮牌坊進入街面鋪貼青石板,一路上沒遇到什麼人,可以說是我逛過最孤獨的小鎮,很快就走到了頭,沿路的商鋪也是零星的開著。
街景
帝主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修建於清代雍正年間。走進帝主廟,那宏偉的建築立刻呈現在你面前,但讓人感興趣的不是那宏偉的建築,也不是它那別致的造型,而是那幾根龐大的柱子,那柱子上精湛的雕刻,柱頭上的龍抱柱、龍盤花、龍舒身、龍展翅、雙龍戲珠、龍奪寶……一招一式都雕繪得栩栩如生。
談及帝主廟的來源,不得不聯想到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湖廣填四川」。老人說,他祖上是從湖北省麻城縣遷入倉山鎮的,到他時已是第12代傳人。麻城人來到倉山鎮,對家鄉的思念與日俱增,逐漸站住腳跟後,鄉親們開始修建在湖北麻城非常敬仰的帝主廟。
帝主廟
禹王宮與帝主廟相鄰而建,禹王宮在帝主廟北,其中正殿為明代建築,建於明萬曆年間,觀音殿及左廂房為清代建築。
禹王宮
倉山鎮交通便利,達成鐵路、&34;環線、&34;高速國道橫貫本鎮,羅桂路、倉淮路於此交匯。倉山鎮地處盆地西北淺丘,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郪江在境內迂迴盤曲,潤澤幾多沃土,致使倉山素有小川西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