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美臨湖圖書館主體建築十月將封頂,施工現場科技範十足

2020-12-09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駐臨港記者 楊歡)今天,2020年度上海市「質量月」活動暨現場觀摩會在中建八局一公司港城廣場三期項目舉辦。港城廣場三期項目位於臨港新片區先行區核心區域,將建成上海最美臨湖圖書館和劇院,打造公益性文化中心。記者獲悉,十月中旬,項目主體建築將完成封頂。

圖說::港城廣場三期項目效果圖。主辦方供圖(下同)

觀摩現場劃分為幾大區域。安全體驗區配備了「一站式」服務中心、教育一體機、休息室、醫務室、應急倉庫、微型消防站、安全用品展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可一次性完成施工人員安全體驗、入場安全教育、實名制登記、勞保用品發放工作,其中教育一體機工人只需要持身份證就可以完成對臨時用工信息的快速收集。

圖說:施工現場科技範十足。

5G智慧工地分區主要有AI安全預警系統、AI眼鏡移動巡檢與協作系統、人員動線分析系統、實測實量機器人、5G全景監控、VR體驗、智能電錶與養護室監控等系統。其中,AI安全預警系統由5G網絡及智能系統構成,現場攝像頭通過5G網絡將監控畫面進行傳輸至雲服務平臺,利用後臺進行計算分析,並發出預警信息,能夠實現火焰和煙霧報警、周界防護報警、未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未佩戴口罩等行為預警。AI眼鏡移動巡檢與協作系統主要有移動巡檢和遠程協作兩方面功能,通過佩戴AI眼鏡在日常巡檢時對工人關鍵信息現場覆核,對現場安全隱患、不文明行為進行抓拍;遠程連線專家,同步指導,及時解決施工技術難題。人員動線分析,可以對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進行人臉識別,並通過雲服務平臺進行計算與分析,通過多個監控設備上傳至雲端的監控視頻,進行人員運動軌跡分析,並繪製出人員運動軌跡圖,反饋回電腦系統,能夠做到軌跡一鍵搜索,精準顯示。實測實量機器人是通過現場數據採集,將數據上傳至雲服務平臺,通過雲計算把房間整體數據信息進行計算、分析,然後將最後實測結果傳回手機終端的工作原理,通過手機及電腦能夠查看到處理後的實測任務與實測成果。5G全景監控通過在塔吊制高點、作業面等位置布設攝像頭,實現現場全域可視,對作業面實時監管,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查看施工進展。VR體驗系統主要是利用成熟的VR技術,配備相關硬體(VR眼鏡、手柄、VR伺服器、智能電視等)充分考量了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階段的安全隱患,以純三維動態的形式模擬出逼真的應用場景,用身臨其境的方法使項目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正視安全隱患,提升安全意識,預防安全事故。

港城廣場三期項目部還採用12項新技術應用,並引進智能焊接機器人、智能打洞機器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智能建造水平。據悉,項目採用無人值守地磅系統,與傳統模式相比更加便捷高效。該系統有自動識別車牌,自動過磅,以及數據存儲和遠程查看數據等功能。

相關焦點

  • 每一層都可以享受一線湖景,臨港這座圖書館當得上「最美臨湖」
    @臨港人,臨港也即將擁有自己的公共圖書館啦。 日前,位於臨港新片區主城區滴水湖畔的港城廣場三期即將迎來結構封頂。建成後,該項目將配備「最美臨湖圖書館」。
  • 上博東館主體鋼結構今封頂,將於2022年建成開放
    上海博物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儀式現場上海博物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儀式現場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澎湃新聞表示,上海博物館東館預計在2021年土建竣工,2022年年內建成開放。最後一根鋼梁被塔吊緩緩抬至建築頂端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市建設的重大文化項目。項目選址浦東聯洋社區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
  • 上海圖書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 預計2021年試開放運營
    上海圖書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 預計2021年試開放運營 2019-結構封頂現場 記者 郭新洋 攝  本報訊 (記者 樂夢融)經過兩年多建設,坐落於浦東新區花木城市副中心的上海圖書館東館於今天上午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建築外露真容,像一塊正在雕琢玉石懸浮空中,博大開放、氣質壯觀,為實現2020年竣工目標奠定基礎。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提前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明年開放
    4月20日早上,坐落於蘇州河長風濱河綠地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克服了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提前7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據悉,新館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建成並對外開放。4月20日,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從大地走向天空,搭建聯繫人類未來的知識橋梁,新館以莫奈的《橋》為靈感,在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的弧形線條。
  • 這座臨湖圖書館是不是「最美圖書館」,你說了算!
    提起圖書館,每個人可能心中都有自己所鍾愛的那處「最美」。   1月17日,上海臨港地區未來城市示範街區「港城廣場」三期暨圖書館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未來,這裡將有一處美麗的臨湖圖書館。至於是不是最美,建成的時候你可以親自一探究竟!
  • 「未來之城」上海臨港再建配套設施:最美臨湖圖書館開工
    被稱為「上海最美臨湖圖書館」,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上海臨港「港城廣場」圖書館項目作為上海臨港地區的城市配套設施將要開工,預計2021年建成。圖書館項目開工儀式「臨港作為未來之城,必須擁有不止一個公共圖書館,而這座最美臨湖圖書館將首先填補這一空白。」
  • 每一層都可以享受一線湖景,臨港這座圖書館當得上「最美臨湖」
    @臨港人,臨港也即將擁有自己的公共圖書館啦。日前,位於臨港新片區主城區滴水湖畔的港城廣場三期即將迎來結構封頂。建成後,該項目將配備「最美臨湖圖書館」。港城廣場三期項目涵蓋展覽展示、影院、酒店及商業等多種業態功能,其中約1.5萬方建築面積將打造成包含劇院、圖書館等功能的公益性文化中心。該圖書館臨湖而建,迎湖面為三層高的玻璃幕牆,三層挑空的臺階式空間布局,每一層都可以享受一線湖景,被譽為「最美臨湖圖書館」。
  •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主體鋼結構今天順利封頂
    央廣網上海12月31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經過三年多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項目今天順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2021年完成工程建設、移交展陳裝修打下了紮實基礎。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主體鋼結構封頂現場圖(央廣網發 上海博物館提供)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市建設的重大文化項目。項目選址浦東聯洋社區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佔地面積4.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1.3萬平方米,擁有地上建築6層,地下2層。
  • 上海博物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花木板塊將出現文化設施「三足鼎立」
    上海市民關注的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近日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後續項目的按時竣工奠定基礎。目前的浦東新區花木板塊,已有知名的上海科技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這裡還將誕生一座上海博物館東館,形成文化設施的「三足鼎立」。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項目,位於浦東新區花木板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至世紀大道、東面是丁香路,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隔街相望。
  • 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主體結構施工
    坐落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大新地標即將拔地而起。昨天,記者從北投集團獲悉,劇院項目首根工程樁近日順利開鑽,這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工程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計劃春節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三大建築共享配套項目效果圖 北京通州發布供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好項目建設。」
  • 2020年末,上海博物館東館迎來主體鋼結構封頂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31日報導:記者從上海博物館獲悉,經過三年多建設,正在建設的上博東館迎來主體鋼結構封頂。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市建設的重大文化項目。項目選址浦東聯洋社區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
  • 方所團隊參與的首家濱湖書店主體封頂了
    自今年3月引入項目,從招採、設計、到進場施工,目前現場已進入基礎和筏板施工環節,下月就將實現整個地下室的正負零封頂,書寫建設的「空港速度」……11月28日,記者一線探訪率先啟動建設的天府怡心湖B區濱湖中心商務區,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天府怡心湖商業進程首度曝光。
  • 城市綠心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開始主體結構施工 大運河...
    原標題:城市綠心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開始主體結構施工 大運河畔2022年崛起新地標  坐落於城市綠心西北部的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將拔地而起。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克服疫情影響2021年建成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坐落於蘇州河長風濱河綠地經過了一年多的緊張建設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影響今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2021年建成開放打下基礎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是上海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其總承包單位上海建工四建以及各參建單位克服重重困難通過定點包車、加強防疫措施協調上下遊產業鏈等多種舉措確保了工程的全面復工復產同時提前完成了主體鋼結構的封頂新館項目主創設計師、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三院方案所所長嚴賚贇:之前因為工人復工不到位,所以在全面復工以後
  • 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主體結構施工
    坐落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大新地標即將拔地而起。昨天,記者從北投集團獲悉,劇院項目首根工程樁近日順利開鑽,這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工程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計劃春節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三大建築共享配套項目效果圖 北京通州發布供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好項目建設。」
  • 上海博物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花木板塊將出現文化設施「三足鼎立」
    上海市民關注的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近日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後續項目的按時竣工奠定基礎。目前的浦東新區花木板塊,已有知名的上海科技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這裡還將誕生一座上海博物館東館,形成文化設施的「三足鼎立」。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項目,位於浦東新區花木板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至世紀大道、東面是丁香路,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隔街相望。
  • 成都大運會媒體中心主體結構封頂
    這是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圖書館(媒體中心)項目的建設現場。作為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重點配套項目,圖書館(媒體中心)比原計劃提前了12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果。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宣傳部獲悉,該圖書館(媒體中心)坐落於龍泉驛區東安湖畔,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米,建築高度約24米,地上五層,地下一層。
  • 港城廣場一期今日開園,三期將建成上海最美臨湖圖書館
    該項目總建築面積達56萬平方米,涵蓋辦公、商業、住宅、酒店、文創等多種功能,分四期建設,將打造為臨港新片區的環滴水湖現代服務產業高地和城市會客廳。圖說:港城廣場項目效果圖。主辦方供圖籤約儀式上,中建八局、中國移動、招商銀行等10多家企業正式入駐。
  • 上海東方醫院青島分院主體封頂 2019年啟用
    東方醫院青島分院鳥瞰圖青島新聞網10月28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隋麗君 史群)10月27日,隨著東方醫院醫療綜合樓的最後一塊屋面混凝土澆灌完成,上海東方醫院青島分院主體工程成功封頂。總投資13.02億元,佔地面積99.1畝,總建築面積達13.5萬平方米,綠化率23%,抗震設防烈度7度,耐火等級1級。醫院主要設有門診部、急診部、醫技樓、住院部、保障系統、行政辦公等。醫療綜合樓10層,另設有半地下一層,建築高度約60米高。地上、地下停車場可停放機動車1300餘輛。醫療綜合樓的主體封頂,標誌著上海東方醫院青島分院項目骨架和結構面積已完成,建設規模定型。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克服疫情影響2021年建成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坐落於蘇州河長風濱河綠地經過了一年多的緊張建設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影響今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2021年建成開放打下基礎克服重重困難通過定點包車、加強防疫措施協調上下遊產業鏈等多種舉措確保了工程的全面復工復產同時提前完成了主體鋼結構的封頂新館項目主創設計師、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三院方案所所長嚴賚贇:之前因為工人復工不到位,所以在全面復工以後,他們要把前面一個月的工期給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