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駐臨港記者 楊歡)今天,2020年度上海市「質量月」活動暨現場觀摩會在中建八局一公司港城廣場三期項目舉辦。港城廣場三期項目位於臨港新片區先行區核心區域,將建成上海最美臨湖圖書館和劇院,打造公益性文化中心。記者獲悉,十月中旬,項目主體建築將完成封頂。
圖說::港城廣場三期項目效果圖。主辦方供圖(下同)
觀摩現場劃分為幾大區域。安全體驗區配備了「一站式」服務中心、教育一體機、休息室、醫務室、應急倉庫、微型消防站、安全用品展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可一次性完成施工人員安全體驗、入場安全教育、實名制登記、勞保用品發放工作,其中教育一體機工人只需要持身份證就可以完成對臨時用工信息的快速收集。
圖說:施工現場科技範十足。
5G智慧工地分區主要有AI安全預警系統、AI眼鏡移動巡檢與協作系統、人員動線分析系統、實測實量機器人、5G全景監控、VR體驗、智能電錶與養護室監控等系統。其中,AI安全預警系統由5G網絡及智能系統構成,現場攝像頭通過5G網絡將監控畫面進行傳輸至雲服務平臺,利用後臺進行計算分析,並發出預警信息,能夠實現火焰和煙霧報警、周界防護報警、未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未佩戴口罩等行為預警。AI眼鏡移動巡檢與協作系統主要有移動巡檢和遠程協作兩方面功能,通過佩戴AI眼鏡在日常巡檢時對工人關鍵信息現場覆核,對現場安全隱患、不文明行為進行抓拍;遠程連線專家,同步指導,及時解決施工技術難題。人員動線分析,可以對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進行人臉識別,並通過雲服務平臺進行計算與分析,通過多個監控設備上傳至雲端的監控視頻,進行人員運動軌跡分析,並繪製出人員運動軌跡圖,反饋回電腦系統,能夠做到軌跡一鍵搜索,精準顯示。實測實量機器人是通過現場數據採集,將數據上傳至雲服務平臺,通過雲計算把房間整體數據信息進行計算、分析,然後將最後實測結果傳回手機終端的工作原理,通過手機及電腦能夠查看到處理後的實測任務與實測成果。5G全景監控通過在塔吊制高點、作業面等位置布設攝像頭,實現現場全域可視,對作業面實時監管,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查看施工進展。VR體驗系統主要是利用成熟的VR技術,配備相關硬體(VR眼鏡、手柄、VR伺服器、智能電視等)充分考量了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階段的安全隱患,以純三維動態的形式模擬出逼真的應用場景,用身臨其境的方法使項目管理人員及操作人員正視安全隱患,提升安全意識,預防安全事故。
港城廣場三期項目部還採用12項新技術應用,並引進智能焊接機器人、智能打洞機器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智能建造水平。據悉,項目採用無人值守地磅系統,與傳統模式相比更加便捷高效。該系統有自動識別車牌,自動過磅,以及數據存儲和遠程查看數據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