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許多日韓年輕人,正在學習用一種「逃避」的姿勢迎接生活的挑戰——就算逃跑的方式很丟臉,但是「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的韓國人為了躲避現實生活,願意以90美金一晚的價格把自己關在「監獄」裡,從而「獲得自由」。
這家名叫「內心牢籠」(「Prison Inside Me」)的「監獄」坐落於韓國洪川郡,如果你感覺最近壓力太大,就可以來這裡被單獨拘禁24小時。
這裡禁止一切交流,不能和「獄友」說話,也不準和外界交流,進房間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交你的手機。
鬧鐘、鏡子,這種有可能把人拉回現實世界的東西,都是禁止出現的。
住客們睡在地板上,房間內有個小廁所。每個人只有一套藍色的「囚服」、一張瑜伽墊、一套茶具、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
到了飯點,會有工作人員送來清粥小菜。
很多學生、職場人士,甚至是企業高管都時不時會來到這裡,忘記時間、忘記職位、享受和自己獨處的時光。
在「牢房」時,可以打坐、沉思,或者乾脆什麼都不做。有體驗過的人說,只有在這裡,自己才能徹底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得到休息。
公共區域,可以和「獄友」們在一起分享生活(比慘),有時也會有老師來做一些開解和疏導的課程。
創始人盧智香說,「內心牢籠」的靈感來自她的丈夫——一個平均每周工作100個小時的檢察官。
「現代人常常只顧往前看,而沒有時間回顧已走過的路,但我們需要不時停下來回頭看看。」這位檢察官說。
有些參與者把這段經歷描述為禮物:
「這方小牢房不是監獄,真正的監獄是我們返回的地方。」
1.
/ 真正的監獄
是我們返回的地方 /
韓國人的壓力大嗎?大。
作為一個對一紙文憑有著很深執念的民族,韓劇裡也經常出現那些為了複習考試通宵達旦用功的自習室、為了前途日夜奮鬥的「考試院」、為了考上公務員複習到40多歲的「窮學生」……
而這些都只是韓國年輕人殘酷生活寫照的冰山一角。
2017年,人口總數約5100萬的韓國,參加高考的人數佔60萬,而我國與其人口總數相當、高考競爭已然十分激烈的浙江省(5000萬左右),也只有30萬高考考生。
人數加倍,難度加倍。
還有那些韓劇中看似浪漫的「霸道總裁愛上我」橋段——一個財閥家的英俊公子愛上了普通人家的女孩,譜寫出一段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
事實卻相反,且不說精英男根本就是鳳毛麟角,那些闊少爺在生活中,根本沒可能和普通人家的女孩相遇。
曾經有一本名叫《因為討厭韓國》的小說,講述了一位相貌平平、家境平平、學歷平平的「三平」女孩的故事。
她預見到以自己這樣的「條件」留在韓國,未來不會太理想,於是前往澳大利亞,爭取屬於自己的生活。
遭遇了被歧視、渣男、損友,女孩最終在澳大利亞站穩了腳跟。她找回了自信,過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一切都只因為「討厭韓國」。
幾年前,韓國媒體曾報導過韓國「三拋族」人口的急劇上升,讓官方十分擔心。
所謂「三拋族」,就是指放棄戀愛、放棄結婚、放棄生孩子的韓國年輕人。
從戀愛到結婚生子,三件人生大事一件比一件「貴」,讓無數年輕人望而卻步。
而更深處的原因是,年輕人不再渴望人際關係,就像花錢送自己「進監獄」的人們一樣,他們更願意和自己獨處,暫時斬斷社會人屬性。
2.
/ 人情——年輕人的累贅 /
韓國有個「三拋族」,日本有個「無緣社會」。
日本NHK的紀錄片《無緣社會》,講述了年輕人孤獨老死的問題。
片中說,現在日本表現出一種較為嚴重的現象:單身成風、老人獨居、故鄉消失、職場緣淺。
終身未婚的人群越來越多,他們寧願一個人忍受孤獨,也不肯面對瑣碎的婚姻生活。
獨自吃飯也成了一種流行,和屏幕對面的人乾杯,也覺得很開心。
年輕一代越來越沉溺網絡,對現實社交感到疲憊。
他們覺得現實中的「聯繫」並不可靠,而網絡世界裡的人們,既不為了工作順利,也不為了獲得利益,這種聯繫裡才有「愛」。
視頻中充滿著對「無緣社會」的惋惜和焦慮,可是中國的網友們似乎對這種現象並不悲觀。
有很多網友在這個視頻下方留言表示,居然有點喜歡這樣脫離了社會的生活。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很火:為什麼現在的90後都不願意討好領導?
有一位匿名網友的回答得到了高贊:
90後為什麼不討好領導了?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為什麼要討好領導?」我自己在學校念了這麼多書,學了這麼多知識,我想的是如何用這些知識創造價值,如何為社會做點貢獻。討好領導這件事,在我心裡,還遠遠未提到高優先級。能決定我命運的,是行業趨勢,是市場經濟,是個人技能。老一輩領導還停留在人情經濟的時代,但隨著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深入,人情經濟只能在國企這樣的圈子裡發揮最大效用。
這似乎可以解釋一部分年輕人們對「無緣社會」的開放態度。
現在的年輕人,不再認為自己需要把過多的精力用在維繫累贅的人情關係上。
如果彼此之間的交往都是因為「利益」,不如省下那些不必要的客套,讓彼此都過得輕鬆。
曾經日本的「斷舍離」風潮鋪天蓋地,鼓勵大家捨棄那些生活中不必要的廢品,其實「人情」也是如此,付出的感情冗餘,也是一種浪費。
那些把自己「關進監獄」的韓國人,脫離社會的日本人,還有正在享受著一個人吃飯、旅行、和自己對話談心的中國年輕人……
他們正在學習用一種「逃避」的姿勢迎接生活的挑戰——就算逃跑的方式很丟臉,但是「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3.
/ 逃避可恥還沒用 /
這幾天,有人發起了「一個字概括你的2018」的話題,號召大家用一個字來總結一年來自己的經歷。
結果,「喪」這個字的排名高居第二,僅次於「窮」。
要說「喪」,面對著事業和家庭的雙重考驗,失眠、焦慮、情緒失控、深夜痛哭,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很「喪」。
比起那些慷慨激昂的雞湯,「逃避」更像是一種輕鬆的解決辦法。
可那些選擇把自己「送進監獄」,或是乾脆絕緣社會的人們,只是短暫地從現實中抽離,回歸生活後還是要獨自面對那些苦惱。
生活是逃不掉的,畢竟,我們唯一能夠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