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人的頭髮長了就要理髮這事兒,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要到理髮店去理的。當然了,街邊開的理髮店往往也是專業的,同一區域或同一塊地方,男女理髮的價格基本上都是有些行情的。除了理髮店之外,街邊也有擺個小攤的理髮師,他們理髮的價格明顯比理髮店便宜了,而且也會有一些顧客光顧這些攤點的。
說起理髮這事,我也是有著深刻體會的。可能遺傳方面的原因,十一二歲時,我頭上就有了白髮,村裡人往往把我這種現象叫少白頭。生在農村的我,在上初中之前,理髮往往是父親或者村上人給理的,就連父親也是讓別人給理的,那時候是不花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跟別的男孩一樣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了,也開始走進街鎮上理髮館裡,雖然次數還不多,可我從心裡上已不滿足父親或村裡人理髮了,總覺得人家理髮館師傅理的發好,而且人家服務起來也舒服,甚至理著、理著有進入夢鄉的那種感覺,尤其是理髮的師傅是女性時,人家一邊理著。一邊說著話,那種感覺就是跟在村裡理髮不一樣。我想,男孩子長大了,心裡肯定是會發生變化的,這也可能跟青春期有關吧,異性之間肯定有了一層神秘感,這倒不是沾染上了什麼壞習氣,而是男孩子青春期心裡上的一種正常反應。
人都是愛美的,我雖然生在農村,可我接受的教育還是挺不錯的。我的高中生活是在縣城度過的,我理髮當然也是在縣城理髮店理的。我也知道自己上學要花父母的錢,家裡經濟本來就不寬裕,雖然是這樣,可我的父親卻從來在錢上沒讓我難為過,而且手裡總是有著錢的,後來我才從父親嘴裡知道供給我上學時也是借過錢的,只是父親不肯告訴我罷了。那時候,我去的也是大眾化的理髮店,當然也沒少去學校理髮店,比人家多的是每次都要染髮,花的錢當然要比不染髮的人多些。高中三年,我只有一次走進了縣門街一家裝修得高檔的理髮店,我記得那家店的師傅的確與眾不同,男師傅,穿著和頭型很是時尚,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進去的,那裡的理髮師傅還真把我當社會青年看待了,理的髮型壓根就是社會青年的髮型,我記得很準的是,我額頭前面的頭髮還特意被打了卷,那也是費了些時間的。你還別說,人家理的髮型就是好看,就是時髦,全然沒了學生頭的感覺,我心裡也後悔過,可當時感到挺滿意、挺好的,只是花的錢能比平時多了近一倍,我心疼了好長一段時間呢。我是忘記不了這件事的,那時候也被同學說過,自己也意識到學生就要像個學生的樣子。因為學校其實對學生頭髮長短也是有要求的,我雖然沒有明顯違規,可心裡上卻是很不舒服、也是有愧的。
時間這東西說過得慢就慢,說過得快就快,就看人如何對待了。我的人生一晃也過半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在理髮店理髮花的錢真不少了,尤其是一次次染髮,可以說我用過了好多種染髮劑,而且有時候價錢上區別也很大,我也為一次次染髮而顧慮和憂愁過,因為我知道,染髮劑對人身體是有危害的,只是染髮劑有檔次,好一些的染髮劑對人體可能危害小一些罷了。這二三十年來,我在南方理過發,雖然次數不多,可在我心裡的印象要比在西安的印象深,畢竟南方還是讓我特別留戀和回憶的,江南女子的清秀和水靈最是我不能忘記的,說到這裡,我並不是說北方,尤其我生活的城市的女子不及南方女子好,而是自己心裡的南方女子的分量重一些罷了。人生的路是不平坦的,當然就有了起伏,這就跟我的收入一樣,也有高。有低的時候,我走進的理髮店也就有了檔次之分,享受的服務也就有了些區別,自己也知道理髮師還能把頭理出個「花」不成,店面的裝修、店面所在的位置、店面師傅所謂的等級等都影響著理髮的價格,說得實際點,我二三十塊的發理過,五六十塊也理過,一百多塊的發也理過。甚至理髮借宿之際還享受著理髮師的按摩呢,那自然是要多花點錢的。在我心裡,沒有去街邊理髮的打算,雖然我也知道街邊理髮的師傅不一定比開店的師傅水平差,可就是心裡上不願意去那兒。
在我看來,人過了五十就是過了人生中重要的一個坎,對待人生的意義和看法就會發生變化的,仿佛人活得更明白了。我對理髮上雖然還講究著,可實際多了,最直接的變化在染髮上,說實話,我是不想染髮了。我也有了不染髮的時候,我也有過讓街邊理髮師傅給理髮的經歷,我確實實際多了。寫到這裡,我要說,在理髮這件事上,只要自己感覺好,想去哪個理髮店就去哪個理髮店,想去哪個街邊地攤就哪個地攤,只要自己高興就好,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