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 實習生葉志強 五一期間,廣州藝術博物院將打造多元的線上直播活動,讓喜愛藝術的觀眾足不出戶,安全便捷享受藝術盛宴。在直播中,觀眾既可以雲看展畫速寫,還可以探索神秘的裱畫室,擁有集視、聽、玩於一體的極致體驗。
為抗「疫」逆行者「雲」速寫
5月1日上午10時,廣州藝術博物院聯合楊之光美術舉辦致敬最美勞動者——為抗「疫」逆行者速寫專題活動。活動邀請楊之光先生的女兒楊紅女士做客廣州藝術博物院直播間,通過《借鑑古洋尋我法——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楊之光畫稿展》中的作品《工地衛生員》,了解楊之光筆下的最美勞動者的形象。
活動還邀請廣州美術學院張弘教授等藝術創作者和線上參與觀眾,共同為最美抗「疫」逆行者張玲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金域醫學集團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技術總監、免疫學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檢驗科主任、金域駐雷神山醫院檢驗科領隊)作現場速寫,致敬最可敬的勞動者。
為逆行者速寫。主辦方供圖
為逆行者速寫。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以人物畫享譽全國的楊之光,被評論界認為是一位「與時代同行」的藝術大家。來自不同民族、不同行業、職業的平凡勞動者們,被楊之光生動傳神之筆還原得各具氣質、性格和精神。
「雲」探訪百年傳承的書畫裝裱
5月2日上午10時,廣州藝術博物院將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帶領觀眾走進神秘的廣州藝術博物院書畫裝裱室,跟隨工作人員一起了解裝裱的歷史,探索裝裱奧秘,重點展示託底、挖裱的過程。
據介紹,中國書畫裝裱藝術是中國古代寶貴的藝術文化遺產之一, 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裝裱書畫,簡稱裱畫,也稱裝潢、裝池、裱背等,主要指以各種紙、絹、綾、錦對作品進行美化、裝飾、保護的一種手工技藝。
相關資料表明,書畫裝裱與修復行業起源於中國, 始於南北朝時期。「三分畫,七分裱」,裝裱在書畫藝術中有重要作用。傅抱石先生曾在《裱畫難》一文中說道:「作為一件藝術品,除了畫面的藝術水平決定畫家而外,裝裱是最重要的一關。」書畫裝裱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畫特殊的展示方式。
廣州藝術博物院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擁有豐富的歷代藝術品和名人藝術館資源,是全國唯一的集美術和音樂名人專館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藝術類博物館。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