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紅白事當面撞上,該誰讓道?有什麼講究嗎?

2020-12-19 優秀的人懂得享受

在農村,紅白事當面撞上,該誰讓道?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裡,紅事和白事都是人生的頭等大事,紅事象徵著年輕一輩人的人生真正開始了,也表示著下一代新生命正在悄悄孕育之中。而白事則表示一個人一生的終點,雖然充滿了悲傷了氣氛,但從某個層面上來講,平平按按活到老,最後壽終正寢不也是一種很好的結局嗎?而且按照農村傳統的說法,老人去世之後在天上也能繼續護佑自己的子孫,從這些來看,這也是喜事一件。

農村裡紅事遇到白事其實還是比較忌諱的,對於白事的一方來說沒什麼所謂,但對紅事的一方來講影響就比較大了。因此,為了盡力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如果紅白喜事雙方恰好都選在了一個好日子分別迎親、送葬,那麼兩家人都會提前溝通,通常的情況都是先讓紅事的一方出發。出門遇喜事對做白事的人家來說也是個好的彩頭,何樂不為呢?

雖然同村之間是可以提前溝通的,但難免還是會有遇到外村人的時候,如果道路都夠寬就算了,雙方各收縮一點隊形錯身而過就行。但現在的很多農村的道路都不是很寬,在加上現在迎親和送葬也不是抬棺、抬轎這樣走的,而是需要開車,這就進一步減少了轉圜的空間。如果這時候遇到了如何處理了?情況分兩種。

1、行進方向相同

假如雙方都朝著一個方向行駛,這時候應該是白事避讓一旁,讓紅事隊伍通過,這很好理解,白事隊伍一直開在前頭壓著後面的紅事隊伍,這在重視道德的農村絕對是說不過去的,並且於情於理都會受到譴責。除非兩家真有深仇大恨,否則根本沒有人會這樣做。一般情況都是在白事避讓後,還會等一會兒,等紅事的車子加速開遠了才會繼續出發。

2、行進方向相反

這種情況下,避讓者就反過來了,為了表示對逝世老人的尊重,紅事應該主動避讓一旁,等白事隊伍通過以後再走,這也是最體面的做法。如果非要讓白事隊伍退讓,於情於理上都會受到輿論譴責,何況大喜的日子擋著白事隊伍,這種愚蠢的行為相比是沒有人能做得出來的。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先主動讓道?裡頭可大有講究了
    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先主動讓道呢?裡頭可大有講究了不管是城市和農村,至少對於紅白喜事的態度是一致的,都需要有一定的儀式。說說紅事,紅事的話很多人對於排面的講究特別強烈,一定會花錢出去租豪車回家,雖然自己沒有豪車,但形式上還是要有的,畢竟電視上面的紅事都是這樣的排場,如果不這樣豈不是落後了?那麼今天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如果紅白事的車隊相遇,這時候應該誰來主動讓道?這個問題,還是需要讓農村裡的老一輩來說話了,他們的話更加有權威性。
  • 紅白喜事撞在一起,婚車和出殯車偶遇誰該主動讓道?講究真不少!
    婚車和出殯車街頭偶遇,誰該讓誰?聽了老人的回答總算知道了文/Travel公元時代千山萬水離不遠,百態人生在身邊,歡迎來到新一期的Travel公元時代,我是元元。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參加紅白喜事的經歷呢?雖然說紅喜事和白喜事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性質卻完全不同,前者全家歡天喜地,後者卻讓人悲痛萬分。元元就很好奇,如果這兩件大事撞在一起,婚車和出殯車街頭偶遇,誰該讓誰呢?紅喜事指的就是人們的婚禮,每到這一天,新郎都會隨著車隊去迎接新娘,雖然元元也很喜歡去跟著車隊湊湊熱鬧,但一想到參加婚禮要給上份子錢又有些不捨得。
  • 在農村,如果紅白喜事迎頭撞在一起,誰該讓路?誰該先走?
    其實傳統文化無處不在,生活中說的每句話,每一件物品,幹的每一件事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比如人們常說的「穿衣還是家機布,過夜還得親夫妻」這句俗語,就屬於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一口老井,一棵古樹,一個風箱,一座老宅都包含著傳統文化。還有舉辦的紅白事等等,這裡面也包含了,禮儀,習俗,文化,節日風俗等等。
  • 在農村,如果紅白喜事迎頭碰上,誰該先讓道?誰又該先走?
    在農村,如果紅白喜事迎頭碰上,誰該先讓道?誰又該先走?中華文明經歷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形成了很多別具一格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很多地方因生活的環境不同,形成的禮儀文化也有所區別,有句古話說,「十裡改規矩」就是這個道理!
  • 紅白喜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先主動讓道?老一輩人:其中有大講究
    ,都會講究大排場,租賃很多豪車增加面子,這就更加引發道路擁堵了,除了喜事之外,還有一些白事也會租賃一些車輛,那麼紅白喜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先主動讓道?老一輩人:其中有大講究。首先國人只要是遇上了喜慶的事情,那個牌面真的很講究,首先,就是豪車開到,即使家裡沒有豪車,那也得花錢去外面租幾輛回來,否則就會被別人說閒話,還有就是結婚的時候,每家每戶都在做對比,看看哪家更有錢,於是,就有了一個婚禮堪稱豪車停車場的畫面,對於誰該讓誰這個問題,我想,村裡老一輩的人的說法最有權威性,所以,為了了解這個事情的代表性,我特意去諮詢了村中的長輩們,村中的長輩告訴我
  • 「婚事」和「喪事」同日子撞在一起,哪一方該讓道?有什麼說法?
    在農村,習俗不僅是生活中的一方面,更是大家對生活儀式感的追求,雖說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迷信,甚至沒有一點實用價值,但時至今日,大家仍然遵循著,並煥發燦燦金光,我想這從另一方面來看說明它有存在的意思。而說到習俗恐怕屬「紅白事」最為繁瑣和講究了。
  • 在農村,紅白事相撞,都有哪些講究?迎親隊伍與發喪隊伍誰先誰後
    在農村有句話說:臘八過後就是年,臘八過後,守在家的農村人陸續忙了起來,畢竟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去集市上買點瓜子、糖果、豬肉什麼的,可謂是一天趕一個集,畢竟過年在外的家人都要回來,肯定要多準備點。不過冬天的農村雖然多喜事,但是白事也不少,每年一到冬天,農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很難度過去,因為天氣寒冷,使原本身體就很脆弱的老人更容易得病,加上外面道路結冰,小孩、年輕人滑一腳沒事,但是老人傷一下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會發現在臘月和正月也會有老人去世。
  • 在農村,紅事和白事對遇到,發喪隊伍和迎親隊伍誰讓誰?
    農村是個熟人社會,更是有著諸多講究和忌諱的地方,而規矩最多的莫過於紅白事的了,因為紅白喜事對於農村人來說,都是一生的大事,馬虎不得!其原因一,在農村認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一切都要站在死者家屬方面考慮,不要為了趕時間而耽誤發喪隊伍的路線和時間。其二是因為「死者為大」,一旦人死了就會受到格外的「尊重」。不過在農村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紅白事對遇到的情況該咋辦?
  • 河南農村紅白事酒席,上菜順序有講究,不知道你們那是不是
    農村紅白事都要請酒席,在小編老家豫東地區,不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酒席,很講究上菜的順序。比如說,先上涼菜。我們那邊一般是八個涼菜,或是十二個菜。如果是紅事,必定有一盤乾果點心。尤其是燜大肉,在農村的酒席上,只要燜大肉一上,那就說明菜上得差不多了,該上饅頭了。過去農村人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大家最喜歡燜大肉,就著饅頭吃,唇齒留香。這幾年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對這個就沒那麼喜歡了。大肉之後,必有一道雞蛋湯,番茄雞蛋湯或者紫菜雞蛋湯。這是告訴大家筵席要結束了,可以趕緊吃吃,然後滾蛋。
  •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 現在,農村紅白事都願意去飯店,為啥不擺大席?聽到原因懂了!
    現在,農村紅白事都願意去飯店,為啥不擺大席?聽到原因懂了!大家好,我是「喜愛家鄉的田野」是一個地道的農村長大的農村娃娃,每天都會給大家更新文章,講的都是咱們農村的人情和風貌,現在農村的變化是很大的,小編的文章裡也是經常可以說到咱們農村現階段的各種趣事,如果您在小編的文章裡能夠得到一些愉快和茶後談資,小編已經是很高興了,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點個讚,有什麼觀點也可以底下評論,謝謝大家!
  • 農村紅白事「大管家」設得好
    (12月17日《遵義晚報》)  眼下,各地農村大辦紅白事「喜宴」的現象十分普遍,且涉及種類很多很廣泛,有喬遷宴、結婚宴、壽辰宴、升學宴、老人過世宴......等等。筆者發現,這些紅白事「喜宴」大多都大擺宴席,少的七八桌,多的三五十桌,有的甚至多達上百桌。而且,宴席的檔次都很高,好酒好煙好菜樣樣都有,不但鋪張,而且浪費也相當嚴重。  就拿農村婚宴來說吧!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
  • 農村紅白喜事的管事人,除了德高望重,還有哪些過人之處?
    紅白事對於家家戶戶來說都是大事。就拿結婚來說,一個人一輩子只有一次,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刻。屆時所有親朋好友都會蒞臨,宴請賓客,舉辦儀式,異常熱鬧隆重。如果有什麼閃失,會是一輩子的遺憾,也會落人話柄。說到這裡,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就不得不提了,農村一般稱呼他們為「總管」,其重要性不能小覷。
  • 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主動讓道?老一輩:別莽撞,要講究
    喜事和白事車隊相遇時,應該誰主動讓道?老一輩:別莽撞,要講究人們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的同時,出行工具也由原來的步行,改變成了現在的各式各樣的代步工具,特別是汽車被全面普及之後,人們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出行也變得異常便利了。不過在道路上開車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交通狀況,例如最常見的堵車,找不到停車位等,這樣的情況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還會嚴重影響我們出行遊玩的興致。
  • 紅白喜事車隊相遇時,紅事車和白事車該誰主動讓道?
    我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但是在紅白喜事上,基本上大差不差,結婚本來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情,很多人在結婚的時候,對於排場十分講究,小編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何種情況,但是在我們老家的話,一般對於面子是十分看重的事情,即便婚車沒有豪車,也要花高昂的價錢去租一輛豪車,另外要在那些跟隨的貨車上擺滿家電等等生活電器用品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同時,農村人死為大,全村人就算彼此平常再怎麼鬥嘴吵架,可一旦誰家有白事,大多都會拋開彼此的恩怨,過來幫忙。而且白事需要很多人幫忙,土葬抬棺上山,平整通往墓地的路,這都是力氣活,也需要人手。
  • 鄉村紅白事上的「知客」
    文:石家友圖:愚伯的自留地對於「知客」這個職位,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稱謂,有的地方叫「大總理」,有的地方叫大老執,但不管怎麼稱呼,它都是表達一個意思,在鄉村紅白事上,負責調度安排的人村裡人講究多、規矩多、禮儀多。來來往往的客人中,有遠有近,有親有疏。來的都是客。每一個人,都得招呼好、安頓好。哪怕幾歲的孩子,都不能怠慢,也怠慢不得。稍有不慎,就會「惹人家講」。嚴重一些的,還會引發親朋之間的矛盾和糾紛。以嫁娶喜事而論,通常都是女方和男方家分開辦,各在各家。少有雙方在一起「大呼隆」辦事的。
  • 農村俗語:「當面教子,背面教妻,」這句話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的老人們,為了表達對於子女的關切以及教會他們更多做人的道理,經常會給子孫兒女們講一些簡短的俗語,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一輩的思想,沒事的時候還會讓他們背誦下來。這些農村俗語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廣闊,有些俗語非常有道理,至今還不曾過時,是老一輩人留給我們的豐富經驗,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兩條俗語吧。第一句:當面教子,背面教妻。
  • 農村墓碑上的刻字有啥講究?顯和考指的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墓碑上的刻字有啥講究?顯和考指的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在中國,老人在去世後,家裡的人不僅會給老人舉辦喪禮,而且還會給老人刻墓碑,但是很多人在看到各種各樣的墓碑後發現,在墓碑上經常出現的有4個字,這四個字分別是故、顯、考、妣,它們是什麼意思呢?這其中又有什麼講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