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一幅非凡的建築傑作。很早以前我們應該都學過關於大文豪莎士比亞的著作《威尼斯商人》,講述的就是關於這裡的故事。它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全市河道共計177條,靠401座各式橋梁連接起來,是一個真正的水上樂園,享有「水城」「橋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獨特的城市地貌,與文化流傳導致這裡是完全看不到汽車類的交通工具的。假如在這裡相親的話不會有人問你開什麼價位的車,而是問有什麼檔次的船吧,不過當地有明文規定交通工具只能是小艇,估計差別不大。
隨處可見的小艇與橋梁無不提示著人們這是一座水上城市。「S」型主河道貫穿城市,一路上我們能看到它流傳千年的文化底蘊。隨處可見的展翅獅子 ,叫做飛獅,是威尼斯的城徽,是聖馬可的標誌。828年威尼斯的富商在亞歷山大港迎回了這位基督使徒的乾屍,建造了著名的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使之成為了威尼斯的守護神。
作為一個流傳千年文化的古老城市,威尼斯在每一個月都有重要的節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它的狂歡節,本意是「與肉食作別」。起始於11世紀威尼斯強盛時期,沒落於18世紀,直到1979年又恢復舉辦,是全世界四大狂歡節之一。
現代社會的壓抑生活人民需要一個宣洩口,狂歡節就是這麼一個絕佳的機會。人們戴上面具,拋棄了往日的身份,獲得的自由與新生,肆意放縱。那一刻,沒錯,世界都是你的,擁有面具的你擁有了全世界,就像金﹒凱瑞主演的《變相怪傑》那樣。若是恰好趕上我們也不妨買個面具帽子在大街上嘗試一下「六親不認」這種魔鬼步伐的惡趣味。
文明的進步,文化傳承也在不斷地強化更新。在這裡,1932年威尼斯電影節應運而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比我們熟知的坎城電影節早14年,柏林電影節早19年。當然因為是第一次舉辦,第一屆的電影節全是現如今的大眾評委,民眾們給自己喜愛的電影以及角色投票,結果當然是往往出人意料啦。
威尼斯作為「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盛」的文化古城,成也於水,敗也於水。長期的水中浸泡導致許多古老的建築物的地下基礎結構被腐蝕,變得不堅固,造成大批古建築下沉。由於海平面升高,以及人為過度開採地下水,造成地下巖石層塌陷,威尼斯自1727年以來的275年間下沉了67釐米。甚至有人預言,80年後的威尼斯將成為水中城市,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不得不說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大損失
千年的文化流傳讓威尼斯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來自世界的遊客們極致的推動了它旅遊業的發展,在這裡其它不相關的的行業幾乎難以發展,是一個很純粹的旅遊城市,在這裡你可以極致的觀光與放鬆,因為你的周圍幾乎不是旅遊的人就是為旅遊服務的人,所以享受你的歡樂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