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70 年代以前,因為飛機小、航班少,航空公司訂票幾乎全靠手動完成,人們打電話給航空公司訂票,如果有可用航班,航空公司就會把預定成功的機票郵寄給乘客。
那個年代,坐飛機不是想坐就能坐,需要有介紹信查驗購票,直到 1993 年 6 月 10 日起才取消介紹信。紙質客票一般包括會計聯、出票人聯、1~4 張不等的乘機聯、旅客聯(俗稱「四聯票」)以及契約條件、旅客須知。90 年代,隨著波音737等大型噴氣式飛機的投用,旅客和航班量迅猛增長,手寫客票轉變為機打客票,客票內容變化不大,主要是列印替代了手寫,大力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
隨著網際網路的盛行,讓機票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乘客們終於不用再通過打電話訂票了,有了萬能的網際網路,機票直接線上安排,打電話什麼的老古董徹底留在了上世紀。
2008 年,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宣布,不再發行任何紙質機票。紙票退市後,旅客在購買機票後會收到一條航空公司發送的訂票成功的簡訊,但這只是航班訂票成功的通知,並不是商業憑證。機票仍是存在的,只是變成了電子客票。
IATA執行長Giovanni Bisignani說:「紙質票據很好,但它的時代已經結束。如果你有一張紙質票,把它捐給博物館吧」。
提到行程單,要數出差黨最了解。行程單對於出差黨的最大利好便是「報銷」啦。如果不報銷,第一次坐飛機的朋友可能不會主動要求航空公司列印行程單,所以行程單常常是被忽略的。
上面寫的「電子客票」就是前面提到的機票的電子化,所以行程單是購買機票後取得的付款及報銷憑證,相當於機票的「發票」。
登機牌(boarding pass/boarding card)是為乘坐航班的旅客提供的登機憑證,旅客必須在提供有效機票和個人身份證件後才能獲得,所以也有人稱之為登機證或登機卡。
機票是購票憑證,代表你取得了乘坐某航班的權利;然而登機牌是登機憑證,幫助你確認座位,代表你取得了登上該航班的權利。
20 世紀 80 年代以前,因為坐飛機是奢侈品,機票都是可以拿到的紙質憑證,所以登機牌也是以手寫為主,那時的登機牌十分簡單,基本是手寫再加蓋戳記。
80 年代後,隨著大型噴氣式飛機的投入,旅客運輸量猛增,手工的登機牌逐漸被列印版登機牌取代,效率更高,不同航司的登機牌也漸漸趨同。
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不僅機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登機牌的變革也在暗暗發酵。
1994年日本Denso Wave 為了追蹤汽車零部件而設計的QR碼,為登機牌使用二維碼奠定了基礎,這種以特定幾何分布的黑白相間的神奇圖形,就像電腦晶片,隱秘記錄著你的信息,既方便又難以偽造,深得行業喜愛,颶風一般被運用推廣。
登機牌的信息也被存儲在特定幾何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裡。手機就是登機牌,掃碼通關,早已不是說說而已。今天,每3秒鐘就有一架飛機落地,從2010年全球航企完成BCBP(二維碼登機牌)更換後,飛行的無紙化時代正在降臨。辦理機票後,電子機票上有所辦理航班的航班代碼,有了這個代碼,拿上身份證就可以辦理了。
因為小小的二維碼裡包含了你所有的登機信息和身份信息,在發朋友圈、微博等對外曬圖時,不要直接將電子登機牌赤裸裸地曬出噢,記得給登機牌二維碼打個馬賽克或者遮蓋一下喲~★行李託運辦理:在機場自助櫃檯或機場航班指定櫃檯辦理行李託運。★ 過安檢:到安檢口把乘機證件交給安檢人員,沒問題的話安檢員會在登機牌上(紙質)蓋章→隨後過X光安檢機→到候機室候機。隨著人臉識別「刷臉」智能化登機系統開始應用和推廣,不用動態驗證碼,通過隨機動作指引便可進行安全信息識別。今年的北京大興機場正式投入運營,它是中國AI產業落地的典型案例,掀起了一場盛大的民族狂歡和自豪感。
大興機場用自己的黑科技,告訴了我們,隨著科技發展,我們還將實現:一張臉走遍全機場,不僅不用大包小包各種掏證件,還能刷臉登機、刷臉問路、AR眼鏡旅客識別等;一顆芯行李監控,電子墨水行李牌幫助我們自助託運和監管,再也不用焦慮地尋找自己的行李了。民航人飽蘸心血,寫意藍天,繪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畫卷。讓我們一起期待民航業更好的未來吧~
┃素材來源:中國民航大學、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南方航空、飛常準、航旅縱橫和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