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出事了,它不斷打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的運動模型

2020-12-23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人們觀察北極星已有幾個世紀了。這顆明亮的恆星,也被稱為北極星,幾乎就在地球北極的正上方,對於沒有指南針的旅行者來說,它是天空中的一個地標。它也是地球上最近的造父變星,一種直徑和亮度都有規律地跳動的恆星。北極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有一個更暗的姐妹,被稱為北極星B,我們可以從地球上觀察到它的旋轉。

一篇關於北極星的新論文的作者寫道:「然而,隨著我們了解得越來越多,我們對北極星的了解越來越少。」北極星的問題是:沒有人能就它有多大或有多遠達成一致。

天體物理學家有幾種方法來計算類似北極星的質量、年齡和距離。多倫多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森說,一種方法是建立恆星演化模型。研究人員可以研究這顆恆星的亮度、顏色和脈動率,並利用這些數據計算出它有多大、多亮,處於什麼生命階段。尼爾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旦這些細節都弄清楚了,就不難算出這顆恆星離我們有多遠了:一旦你知道恆星到底有多亮,從地球上看它有多暗,就相當簡單了。

這些模型對於造父變星特別精確,因為它們的脈衝率直接與它們的光度或亮度有關。這使得計算到這些恆星的距離變得很容易。天文學家非常確信他們理解這種關係,以至於造父變星已經成為測量整個宇宙距離的關鍵工具。

但研究北極星還有其他方法,這些方法與恆星演化模型不一致。

北極星是我們所說的天體測量雙星,這意味著你可以看到它的同伴繞著它轉,有點像繞著北極星畫了一個圓。這大約需要26年的時間。

研究人員還沒有對北極星B的完整軌道進行詳細的觀測,但他們近年來對伴星的觀測已經足夠,對軌道的形狀有了相當詳細的了解。有了這些信息,你可以應用牛頓引力定律來測量這兩顆恆星的質量。這些信息,再加上哈勃太空望遠鏡新的「視差」測量——另一種計算到恆星距離的方法——導致了關於北極星質量和距離的非常精確的數字。這些測量表明,它大約是太陽質量的3.45倍。

這比你從恆星演化模型中得到的質量要小得多,恆星演化模型顯示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7倍。

這個恆星系統在其他方面很奇怪。對北極星B的年齡的計算表明,這顆恆星比它的大兄弟要老得多,這對於雙星系統來說是不尋常的。通常,這兩顆恆星的年齡是差不多的。

尼爾森與多倫多大學研究員黑利·布林一起,建立了一套龐大的北極星模型,以考察這些模型是否能與已知的有關該系統的所有數據相符。遺憾的是他們沒法做到。

研究人員寫道,一種可能性是,至少有一種測量方法是錯誤的。尼爾森說,北極星是一顆特別難以研究的恆星。它位於地球北極之上,在大多數望遠鏡的視野之外。擁有精確測量恆星屬性所需設備的望遠鏡,通常被設計成研究更暗淡、更遙遠的恆星。北極星對於那些儀器來說太亮了。但是研究人員確實認為這些數據是可信的,而且沒有明顯的理由去懷疑這些信息。

這些發現讓尼爾森和布林得出了另一個奇怪的解釋:也許北極星系統的主星曾經是兩顆恆星,它們在幾百萬年前撞在了一起。尼爾森說,這樣的二元碰撞可以使恆星重新煥發活力,吸收額外的物質,使恆星看起來像剛剛「穿過了青春之泉」。

雙星碰撞產生的恆星並不完全符合恆星演化模型,而這樣的事件可以解釋與北極星發現的差異。除了北極星仍然是一個永恆的謎團這一事實之外,要得出重要的結論是很有挑戰性的,我們測量得越多,似乎就越不好理解。

相關焦點

  • 北極星身世之謎使測量難上加難
    北極星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它不斷打破天文學家關於恆星應該如何活動的模型。從一張長曝光圖像中能看出,北極星周圍的恆星都繞著他旋轉,而北極星在天空的位置卻不曾變化。這顆恆星十分獨特。千百年來,人們始終依靠它尋找方位。這顆明亮的恆星被人們稱作北極星,是最靠近北極正上方,也就是北天極的恆星。對於旅行者來說,沒有羅盤的時候,可以藉助北極星來遍認方向。同時,他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造父變星。造父變星是恆星的一種,它的直徑和亮度會因脈動而產生周期性變化。
  • 為什麼北極星總在地球的正北方向?實際上它是一個固定的「崗位」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所指的北極星和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北極星並不是同一顆星球,這是為什麼呢?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發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北極星實際上是一顆名為「勾陳一」的恆星,它距離太陽系大約430光年。這顆恆星原本就屬於小熊座,而並非屬於北極座,那麼它是如何成為北極星的呢?這就要從北極星的定義開始說起。
  • 北極星是指哪一顆恆星?為什麼它能夠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以上是古人對於北極星的一些神話色彩,而到了科技時代的今天,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能夠觀測到北極星的一些神秘面紗,也知道它是位於小熊座方向,距地球約434光年的恆星。質量約是太陽的4倍,可能很多人認為,北極星就是唯一的一顆恆星,其實上不是這樣。
  • 北極星就是三體?由3顆恆星相互圍繞運行,真正的三位一體
    在天文學領域,三體指的是一個天文力學關係,指的是由三顆質量相似的恆星互相發生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力學關係。這樣的恆星體系在太空中十分稀少,人類在2014年才發現了第一個「三體」恆星系統。但最近,許多人將目光指向了我們熟悉的北極星。因為北極星並不是一顆恆星,而是由三顆恆星相互圍繞運行的恆星系統。它或許正是人類苦苦尋找的三體星系。
  • 幾個世紀過去了,科學家突然發現北極星有點問題!
    北極星已經為人們所熟悉。事實上,人們認識北極星已經有幾個世紀了。這顆明亮的恆星很難控制和引導人類,它就是北極星,幾乎就在地球北極的正上方。對於沒有指南針的旅行者來說,它是天空中的「嚮導」。事實上,它是地球上最近的造父變星,它的直徑和亮度有規律地跳動。北極星是雙星系統的一部分。
  • 北極星為什麼如此重要?
    北極星,不會升起,也不會降落夜幕降臨,站在北極(北緯90度)的地方,並向上看,就會發現北極星正好在頭頂上方。從北半球的其他緯度來看,如果在夜間面對正北,並且與緯度在地平線上看成相同的角度,會看到北極星在那閃閃發光。"
  • 天文學家解開了宇宙的神秘面紗,恆星含鐵量低代表什麼?
    天文學家指定了哈勃常數,結果是每兆比特每秒74.03千米。這個表徵宇宙膨脹率的值結果證明高於先前的估計值。這樣的結果可能表明當前宇宙學模型之外存在物理定律。在存儲庫arXiv中發布的預列印文章。目前,宇宙學模型ΛCDM是對宇宙演化和大尺度結構的最準確描述。它以數學方式描述了一個扁平宇宙的演化,它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的,具有非零正宇宙常數(λ成員)。該模型解釋了觀測到的遺蹟輻射結構(宇宙微波背景),宇宙中星系的分布,氫和其他輕原子的豐度,以及真空的膨脹速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具有最低鐵濃度和其他重元素的恆星。
  • 恆星的十大基本特徵及寓意
    3、中世紀的鍊金術士們研究了北極星,認為它掌握著永恆運動的秘密。古希臘人認為恆星和所有其他天體每天圍繞地球自轉。氫彈中發生的核反應與恆星的燃料反應是一樣的。
  • 北極星為什麼一直在我們的北方?是天意還是人為?
    於是,北極星就像一顆救星一樣站了出來。聰明的古人通過長時間對夜空的觀察,發現在人們的正北方,有一顆耀眼的星星,一年四季都在哪裡。從此,人類的生活工作再也不受方向的影響。不僅如此,如果我們不小心在野外迷失了方向,我們也可以通過北極星的位置來判斷方向,尋找求生的機會。那麼這顆北極星到底是何方聖神呢?為什麼它可以一直在地球的北方呢?
  • 最偉大的宇宙謎題:天文學家發現比宇宙更古老的恆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如果你想了解恆星是如何運作的,你可以觀察其中一個的物理性質,並推斷它的年齡可知道它什麼時候誕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恆星會經歷許多變化:恆星的半徑、亮度和溫度都會隨著燃料的燃燒而發生變化。但一般來說恆星的壽命取決於它的兩個性質:即質量和金屬豐度,也就是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的數量。
  • 北極星是顆什麼恆星?為什麼北極星可以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說起天上的星星,北極星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的了,在晴朗的夜空下,我們總是可以在正北方的天空裡找到這顆明亮的星星。因為北極星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所以它是人們在戶外辨認方向的一個重要參照物。從古到今,北極星它不知道給多少人指明了方向,那麼北極星是顆什麼恆星?為什麼北極星可以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現在的北極星是「勾陳一」,這是一顆距離我們434光年的恆星,位於小熊座,其視星等為2等,質量約為太陽的4倍。
  • 火星探奇:火星是不是和地球一樣也有北極星?如果有,會是哪顆?
    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地球的自轉軸分別指向北天極和南天極,對於北半球的人們來說,所有能看到恆星似乎都圍繞著北天極的一個虛擬的點旋轉,而在這個虛擬的點附近剛好有一顆恆星,它的位置幾乎不隨地球的自轉而移動,肉眼看上去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人們將它定為北極星。
  • 英國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最詳細的地圖
    這張地圖為天文學家提供了近20億顆恆星的坐標,以及它們與太陽的距離。 蓋亞天文臺最新發布的是銀河系中最詳細的恆星目錄——最後一組已公布的數據包括16億顆恆星的細節,這使銀河系的恆星達到20億顆,而且更加詳細。 它還包括有關我們衛星星系的信息——大和小麥哲倫雲以及連接兩個恆星天體集合的恆星橋。
  • 北極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嗎?
    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離北天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屬於小熊星座,距地球約400光年,也就是我們看到的400年前的北極星發出的光芒,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恆星。從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於是千百年來我們地球上的人們通常會靠它的星光來辨別方向。
  • 美天文學家發現「最孤獨恆星」
    (原標題:美天文學家發現「最孤獨恆星」)
  • 常常聽說的北極星,你可知道還有一個南極星嗎?
    「北極星的眼淚,你哭紅了雙眼」,這句歌詞勾勒起了我們那時追劇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北極星在哪嗎?北極星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恆星,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勾陳一」。經過科學家們的觀察,發現這個小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概是434光年,它是一顆2等的恆星,由於它在天空的位置一直位於北方,所以故稱北極星。所謂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想必也有一個南極星。確實如此,南極星是真的存在,但不要天真的以為在南極上空就是南極星。對此,天文學家是這樣判定的:地球自轉軸的南端指向的恆星即為南極星。
  • 天文學家是如何測定遙遠恆星的溫度與大氣成分?看完你就知道了
    恆星距離我們都很遠,天文學家是如何測定恆星的溫度和恆星的大氣成分的呢?在1860年的時候,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克希霍夫研究發現,任何物體發熱的時候會發出光或者其他輻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熾熱物體發射出的光讀出它的溫度,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恆星發出的光讀出它的溫度。恆星大氣成分主要通過光譜分析來鑑定,通過分析物質的光譜來鑑別物質,確定它的化學組成以及含量,這種方法就叫光譜分析。光譜中包含著恆星中各種各樣的信息。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恆星的光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地球,那我們如何知道它是否存在
    我們是不知道發出光芒的恆星現在是否還存在。北極星或者任一顆恆星可能早在幾年前就被彗星摧毀也未可知。你看到的星星其實是恆星發出的光而非其本身。恆星距離我們是如此的遙遠,它的光需要花以年為單位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因此,你所看到的星星實際上是它許多年前的模樣。你今晚看到的星星完全有可能在此刻已經不復存在了。
  • 天文學家耗費十年時間創造銀河系10億顆恆星圖
    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顯示銀河系恆星形成區的詳細信息,科學家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兩架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光圖像進行整合,創造了這幅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耗費十年時間耐心地觀測銀河系的恆星,終於成功地創造了這幅令人驚異的銀河系10億顆恆星圖。  科學家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兩架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光圖像進行整合,創造了這幅圖。英國和智利的天文學家收集數據,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然後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