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近在微信上見到不少人都在說「今年冬天冷,小麥要晚播」,意思是晚播的小麥更抗凍。冷冬,小麥的凍害會嚴重,這一點大家都有共識,但冷冬,特別是像去年一樣有極寒天氣發生的冷冬,什麼樣的小麥最容易被凍死、凍傷?
具體地說,傷苗、死苗都是那些早播的小麥,更確切地說大都是早播得離譜的小麥——河南中南部,國慶節期間很多小麥已經播種完畢。這些離譜早播的小麥,遇到了降溫受凍明顯,甚至有大量死苗現象發生。
早播小麥為什麼會凍死凍傷?
小麥播種太早,冬前就進入了幼穗分化的二稜期或更高幼穗發育期,節間也有了伸長的跡象,此時小麥幼苗的抗寒能力迅速降低,即使是遇到不太低的低溫,這樣的小麥也會發生凍害。而同樣的品種、同樣的地區,在規定的適應播種期內播種的小麥就都沒有問題,且生長良好、產量不低。
離譜晚播有啥危害?
如果晚播,小麥在冬前沒有形成壯苗,特別是剛剛生長到3葉期前後的麥苗,處在「斷奶期」,製造養分的能力還較弱,種子的營養已經全部用光,根系還下扎較淺(溫度較低時紮根緩慢),葉片也較薄較小,顏色較淡,根本抵禦不了嚴寒和乾旱侵襲,抗凍何來?
另外,晚播會造成小麥穗小粒小,直接對產量構成威脅;在赤黴病高發的地區或年份,由於晚播,還會使得小麥花期後移,增加花期小麥田間溼度,給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創造條件;晚播晚熟,推遲小麥的收穫期,還有讓小麥收穫期趕上陰雨的可能。
總而言之,想要小麥好,甭管冬天冷不冷、寒不寒,適宜期播種最科學!
什麼是適宜播種期?
「適宜」是人們按照小麥形成冬前壯苗的標準(5~7片葉,3個以上的大櫱),用從小麥播種到越冬前的有效積溫推算出來的,這個有效積溫大致範圍在450℃~600℃。
也就是說,假若當品種栽培指導上說的播種期在10月15號時,在這個時期播種,到小麥冬前不再生長的積溫應該是這個範圍,形態上它們可以有5~7片葉和3個以上的大分櫱。
此時的小麥幼穗絕對不會進入二稜期,基部一節間也絕對不會有伸長的跡象,而此時的根系深度也已經下扎到了幾十釐米以下,甚至達到了1米。
此時的小麥由於溫度適宜沒有瘋長(較長較薄的葉片,較長的假莖),沒有更多的養分消耗,也最抗凍。 (胡曉玲)
話題延伸
A適期晚播很有必要
農業專家對今年小麥生產實際狀況作出如下分析:1.五月底六月初的麥熟季節,連續陰雨天氣,小麥收穫後已打破休眠,在進行呼吸消耗能量,因此在麥播以後,出土能力會減弱。2.現在做的發芽率試驗能達到國家標準,但考慮到土壤溫度等原因,實際播種後的大田出芽率不一定能達到實驗室芽率的效果,還有近年的秸稈還田、即時墒情等等不確定因素,都會影響芽率或者殺芽。
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2016/2017年冬季有一定概率形成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易導致我國冬季氣溫偏低,出現冷冬,如2000年發生的拉尼娜事件,導致2000/2001年冬季,東北、華北地區氣溫明顯偏低,部分地區出現了少見的嚴寒;2007至2008年拉尼娜事件導致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小麥晚播很有必要。小麥專家郭天財建議在適宜播種期區間內,走下限播種,但不能推遲播期。具體來講,豫北地區,半冬性品種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種10月13日~20日,強筋品種10月15日~22日;豫中、豫東麥區,半冬性品種為10月10日~20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15日~25日;豫南麥區,半冬性品種為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20日~10月底,弱筋品種10月24日~31日。
同時,鑑於今年凍害發生的可能性,郭天財建議農民朋友注意鎮壓,不管是播前還是播後,一定要把麥田壓實,特別是秸稈還田、旋耕播種的麥田。
B萬一受凍害怎麼辦
根據小麥受凍後的植株症狀表現可將冬季凍害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嚴重凍害,即主莖和大分櫱凍死,心葉乾枯,一般發生在已拔節的麥田。因為小麥進入拔節期,抗寒性明顯降低,尤其是主莖和大分櫱發育進程早於小分櫱最易受害。第二類是一般凍害,症狀表現為葉片黃白乾枯,但主莖和大分櫱沒有被凍死。
第一類凍害會影響產量,第二類凍害對產量基本沒有影響。
如何預防和補救凍害?①選用抗寒品種,適期播種。籤於今年天氣,冬麥區適宜種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種,一般播期在10月上中旬。根據品種特性,不要早播,以免冬前出現旺長,遭受凍害。②及時追施肥水,促進小分櫱迅速生長。對主莖和大分櫱已經凍死的麥田,要分兩次追肥。第一次在田間解凍後隨即追施速效氮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要求開溝施入,以提高肥效;對缺墒麥田可結合澆水施入;對缺磷的地塊可用尿素和磷酸二銨混合施入。第二次在小麥拔節期,結合澆拔節水每畝施入尿素10公斤。對一般受凍僅葉片凍枯而沒有死櫱現象的麥田,可在早春及早劃鋤,提高地溫,促進麥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澆水,提高分櫱抽穗率。③注意清溝排漬。對受凍的小麥,要更加注意根系的養護,增強其吸收養分的能力,以保證葉片恢復生長和新分櫱的生成,及其成穗所需要的養分,生產中要做好受凍麥田的清溝排漬工作。④加強中後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受凍麥田由於植株的養分消耗較多,後期容易發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礎上,應根據麥苗生長發育情況,依其需要,在拔節期或挑旗期適量追肥,促進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C小麥播種多深合適?
在深耕細作的情況下,小麥根系主要分布在50釐米土層內;在淺耕粗作的情況下,小麥根系分布在20釐米土層內。只有葉茂,才能高產,因此,要掌握好小麥的播種深度。
深耕時要注意使土層上虛下實,消滅明暗坷垃,反覆耙地消除架空現象。小麥的播種深度以3~4釐米為宜。播種過深,小麥地中莖伸長過長,使正常情況下不伸長的分櫱節第一節間至第二節間伸長,出苗過程中消耗種子中營養物質過多,麥苗生長細弱,分櫱少,植株內養分積累少,抗凍能力弱,冬季和早春易大量死苗;播種過淺,種子在萌發出苗過程中會因土壤失墒而落幹,出現缺苗斷壟問題,同時播種過淺分櫱節離地面過近,抗凍能力弱,不利於安全越冬。
生產中潘種過淺往往是由於播種機具狀態不良造成;播種過深除因技術失誤外,常因耕耙不充分、耕層過於疏鬆,使播種機具下陷所致。
若土壤墒情不足可造墒播種,底墒較好時播種深度可適當增加為4~5釐米。
(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