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蘇州旅遊
除了逛景區、遊文博
還有一件必做的大事
那就是:
吃!
蘇州美食講究「不時不食」
不少時令美食都是限量出售
許多朋友會問蘇州
有哪些必打卡的美食街?
每條街必品嘗的美食是什麼?
一年到頭都熱鬧的葑門橫街,可以說是老蘇州最愛的老菜場了。這條自然形成的街市,由來已久。據史籍記載,葑門開闢於春秋時期,於清初復建門樓,由清代翰林顧嗣立題「溪流清映」門額,可謂歷史悠久。因葑門而得名的葑門橫街也是人聲鼎沸,繁榮至今。
在這條長約700米的街道上,不僅售賣時令蔬果、經典小吃,更上演著「蘇式生活」的鮮活故事。走完這條街,不僅大飽口福,還能感受蘇州這座古城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推薦美食:申城特色爆魚、餘暨大餅店、黃富興糕團、周媽媽香粽店、張記大餅店、趙天祿、老街湯糰
要說蘇州的美食聚集地,十全街絕對擁有姓名。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因乾隆皇帝自號「十全老人」,在其南巡駐蹕於帶城橋下塘之時,地方官員將「十泉」改為「十全」。
十全街,街如其名,是文才靈氣之所,不僅匯聚了許多名人文士居住於此,各類美食也應有盡有。這裡集合了蘇幫菜館、蘇式麵館、小吃飲品、異國風味等多種美食,還不斷有新的小吃店遷入,真是十全十美,十分好吃!
推薦美食:近水樓、五卅酒家、同得興精品麵館、萬泰興、麻雀咖啡、紅樓果汁鋪、黎裡高記辣腳、饞佬沛、祥鑫飲食店、小姜鍋貼、Solo Cafe、綠狗咖啡、無二空間
「名士當年留舊宅,禪門今日尚生輝」,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與定慧寺住持守欽禪師一見如故,蘇軾每到蘇州,便留宿在定慧寺內。定慧寺所在的千年古巷,即為定慧寺巷。小巷雖不到300米,卻不僅有唐代的寺、五代的橋、北宋的塔,更有數之不盡的特色小吃美食。蘇式綠豆湯、大餅油條、蛋餅、湯糰……許多蘇州美食排行榜上的「老大哥」都隱居於此。
網紅市集雙塔市集也在附近,市集裡設計感十足,還入駐了咖啡、書店、文創店,混搭得恰到好處,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打卡勝地。
推薦美食:王氏林記燒餅、杜三珍、陸家市食品店、紫笑香綠豆湯、興奮羊肉老店、雙塔市集(喜有福、老意和餛飩、裕永盛生煎、棠芝坊海棠糕、小熱葷、大孃孃、面見陽春)
書院巷原名南宮坊,又叫南園巷,後因宋代魏了翁在此創辦的「鶴山書院」而得名,大名鼎鼎的蘇州中學就坐落在書院巷南側。
早晨的書院巷,多的是一份忙碌的市井生活氣息。燒餅、油條、蛋餅、餛飩……樸實而誘人的早飯香,從街頭傳到巷尾。它就像一個老朋友,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一直都在那裡,等你。
推薦美食:老王蛋餅、明月樓糕團、潘記隆燒餅、杜三珍、矮腳樓餛飩、黎裡王記辣腳
要說蘇州城內最有名的一條商業步行街,幾乎所有人都會脫口而出:觀前街。觀前街得名於街前的千年古觀玄妙觀,自古就是姑蘇城內的繁華之地。街兩旁店肆林立,百貨雜陳,好看、好玩、更好吃,一句「蕩蕩觀前街,白相玄妙觀」,承載了幾代蘇州人的情懷。
攤開觀前街的美食地圖,從觀東一路往觀西,從街頭小吃,到姑蘇名點,再到蘇幫菜餚……可謂應有盡有,到了晚上,觀前市集也是熱門打卡地哦!
推薦美食:姑蘇區老黃蘇式蛋餅、長發月餅、啞巴生煎、蠻好閣包子鋪、陸稿薦、採芝齋、葉受和、稻香村、黃天源、朱鴻興、近水臺、松鶴麵館、同得興、聚新春
皮市街很特別,它緊鄰人流密集的觀前街區,因花鳥工藝品市場而聞名。宋代時,皮市街為一條貫通南北的長街,各地皮貨商人云集於此,開店設攤,成為皮貨市場,故而得名。又據傳,唐代詩人皮日休曾居住於此,建有別墅,俗稱「皮墅」,訛為「皮市」。
如今的皮市街美食,以「甜蜜」聞名,不是甜的發膩,而是清新的甜美。蘇州人喜愛的糖粥、糕團、赤豆糊圓子,在這裡都能吃到。
推薦美食:潘玉麟糖粥、近水樓、楊招娣糕點、十年麻辣燙、宗霞雞蛋餅、赤小豆飲食店
蘇州人有句老話:金閶門銀胥門,自明清時起,閶門便是蘇州城的商業中心,而與閶門一脈相承的西中市,也一直是一個熱鬧的街市。歷史上的西中市聚集了大量的錢莊和各式店鋪,如茶座、布店、鞋帽店、醃臘店、熟食店、菸酒店、糕點店、藥店等,如今的西中市仍保留著不少民國時期的建築。而從皋橋到閶門城牆,沿路而行,有太多隱藏的寶藏美食小店,等你來發現!
推薦美食:三德利皺紗湯包館、老陸稿薦、朱鴻興、陳記一品齋粽子、閶門姚記豆漿、黎裡辣腳、鼎盛鮮、五德居、老陸家湯包館
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的山塘街,由唐朝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主持修建,東至閶門,西至虎丘,時稱武丘寺路。白居易有詩記其事:「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
山塘街前半段繁華,後半段煙火。從御碑亭到新民橋的一段,是遊客愛逛的山塘,而從新民橋開始往西一段,是老蘇州人生活的山塘。許多餐飲老店在這裡紮根了幾十年,已經成為人們味覺記憶的一部分。
(來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編輯: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