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起清涼峰,北至浙西大峽谷的三尖(太子尖、百丈嶺、童子尖)穿越路線是一條江浙戶外的經典線路,山高險峻,地形複雜,沿途風景優美,是許多驢友青睞的穿越地,但也往往會讓一些不熟悉地形的驢友迷路。10月22日,童子尖高山上氣溫只有5度,三名驢友迷路後被困8小時,杭州臨安昌北派出接警後,立即組織救援,最終在當地嚮導的幫助下,將三名迷路的驢友救助下山。
10月21日17時,臨安昌北派出所接報:3名驢友穿越童公尖時迷路,請求救援。昌北派出所教導員呂清良立即啟動驢友救援應急預案,同時迅速組織昌化派出所、當地嚮導和村民、北鬥救援隊、狼行公益戶外救援隊成立救援小組準備施救。由於不知道迷路驢友的具體情況,救援隊還安排更多隊員在駐地待命,隨時增援。
呂清良教導員說,迷路驢友為兩男一女。10月21日13時許,從百丈嶺出發準備翻越童子尖,行至傍晚天色漸暗加上迷路被困,領隊謝某在山腳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三名因此報警。「當時驢友身上只有少量飲用水。」呂清良說,救援隊通過時有時無微弱的信號與迷路驢友聯繫,並囑咐他們在原地等待救援。
海拔1558米的童子尖,山路錯綜,山林密布,人煙旱跡,平時連採藥、打獵的農民都極少去,且部分山體無路,距最近村莊也有三個半小時路程。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救援隊沿著崎嶇蜿蜒山路前行,展開救援行動。
「童子尖比大家想像中更險峻。」具有多年打獵經驗的嚮導潘師傅說,童子尖很大一部分屬於未開發區域,雜草叢生,山上密布灌木叢,地上都是泥巴路,一般人根本難以分清方向。「即使像我們經常在山上,要翻越童子尖至少需要3.5個小時,一般人的登山速度可能4.5個小時,最遠的路程需要5、6個小時。」潘師傅說。
進入荒山野嶺,霧氣漸濃,救援隊員們一路攀登搜索,利用手中的柴刀將四周的雜草藤蔓砍掉,劈開一條救援路。秋天的高山上已是寒冷刺骨,救援隊員們手腳並用,不知摔了多少跤,臉、手、衣服都被荊刺、樹杈劃破,救援隊員們仍然一路走一路高聲呼喊,希望得到迷路驢友的回應。經過5個小時的搜索,晚上22時,隊員們終於在一處灌木叢中找到第一位男性迷路驢友,迷路驢友看到救援隊隊員時,深深舉了個躬,顫顫巍巍說著:「太感謝你們了!」由於被困時間太久受到驚嚇加之山中寒冷,他無法說清另兩名迷路驢友的去向。
凌晨山頂的風更大,霧氣更濃,氣溫更低,救援隊隊員們相互打氣,一路前行,在到達另兩名迷路驢友發送的位置時並沒有發現人。嚮導根據多年的打獵經驗建議往山谷方向找。
救援隊再次出發向山谷出發,終於在10月22日凌晨1時許,在山谷溪邊一灌木叢找到最後兩名迷路的驢友。
兩人坐在灌木叢中不敢動彈,其中一名女驢友當場哭了,說了一句:「你們終於來了」,更多的話已被哽咽聲掩蓋。
救援隊第一時間對迷路驢友進行健康情況評測,所幸兩人除了受到驚嚇,身體情況均良好。隊員們將背上山的水和乾糧給迷路驢友,讓他們補充體力,稍作休息調整後,馬上組織轉移下山。目前,3名迷路驢友已自行返回家中。
據了解,迷路的三名驢友包某某、顏某和葛某某均來自杭州,25歲左右,通過網絡報名加入驢友隊伍。
領隊謝某帶領下有22名驢友,10月20日下午13時40分,他們準備從太子尖出發,穿越百丈嶺,翻過童子尖,大多數體力弱的驢友選擇放棄翻越童子尖,只有7名體力不錯的驢友繼續前行,包某某、顏某和葛某某認為能跟上翻越童子尖的驢友們,但最後因體力不支跟不上,發現時已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