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即可關注我們
新華網5月31日發文《商業土地遭「滑鐵盧」 流拍潮仍在》,文中寫到:「受力度空前的調控影響,商辦類產品交易進入低潮期甚至呈階段性「零網籤」,速凍效應傳導至土地市場上,表現為各城市商業地塊的持續遇冷乃至「流拍」。
新華社文章一開頭,就用「力度空前」「低潮」「速凍」「持續遇冷」「流拍」的用詞,顯示政策的嚴厲,更說明本文是有話要說。
新華社寫到:「5月,北京發生三次「流拍」情況,或底價或接近零溢價成交;5月4日,南京句容商業用地流拍;5月26日,合肥近期最受關注的巢湖2016-32號商住地塊,因競買人未達3人而取消供應」。
新華社繼續寫到:「業內認為,禁售個人的商業類地對開發商而言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反增加開發難度和長周期運營壓力,除部分專注商業開發的企業外,各房企均有意減少商業類拿地意向,似乎「流拍」現象仍有持續趨勢」。
新華社還寫到:「以3月26日的調控為分界線,商辦用地一下從『香餑餑』轉而進入了底價成交或流拍的新常態。僅5月份,北京就接連發生三次底價成交或流拍事件。5月5日,房山、順義兩宗商業地塊現場爆冷,一宗因只有一次報價取消現場競拍,另一宗慘澹地一拍落槌,以25.95億元成交;5月12日,通州一處商辦地塊僅獲一次報價,以底價6.2億元出讓;5月18日,麗澤商務區兩宗商業地塊,再度上演「流拍與底價成交」雙重奏」。
新華社還寫到:「不僅北京,凜冽氣氛似乎席捲了全國各城市的商業土地市場,包括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商業用地也遭「滑鐵盧」,原因在於開發商懼調控之壓、收縮了拿地戰線。現在商住項目整頓以後,商業用地的開發面臨諸多變數,使得此類用地面臨較大的出讓風險。另外,近期拿地資金審核趨嚴,也會倒逼此類房企理性拿地,部分則會把有限資金轉移到住宅項目上去」。
這段描述,文章直指3.26政策讓開發商懼怕,失去拿地熱情,無法完成開發目標,最終導致流拍的不斷擴散。
新華社繼續寫到:「公司以前對商業地塊一直很關注,綜合體項目是我們多元化開發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現在這一規劃似乎面臨調整的需要。這似乎代表了許多開發商的真實心聲。目前來說,不少此前曾拿過商辦用地的房企,或開發未完,或處於銷售中,均面臨庫存難去的困境,量多者商辦儲備甚至佔待銷售庫存的一半以上。開源節流的原則下,部分開發商透露,除加緊去化手頭的商辦房源,至少短期內不再有拿商辦地的計劃。而令房企拿商辦地的熱情驟減的另一原因,則在於土地出讓條件的愈趨苛刻。此前北京出讓的兩宗麗澤商業用地便是如此,一方面須依照土地出讓年限全部自持,另一方面,項目的體量較大,需沉澱大量資金來持有運營,且回收周期過長」。
這段描述,為開發商呼籲調整政策,更替開發商代言,如果政策不調整,流拍會繼續蔓延。
新華社又寫到:「儘管商業土地連受房企冷落,「流拍」潮有持續之勢,但近日,各城市仍在陸續推出新的商住地塊。5月16日,江門推出兩幅商住地,設置最高限價加配建需求;5月19日,常州市區今年「首次掛地」,推出的4宗商住地均設最高限價加搖號;5月26日,佛山限價6.48億推禪城商住地,體量5萬平米,最高自持2.8萬平米。上述地塊都將於6月正式出讓,但拍賣前景似不明朗。當「商轉住」在市場上行不通,地塊開發將面臨資金周轉的巨大壓力,房企拿這樣的地塊只能開發商辦,而商辦本身即使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有過剩之勢,言外之意是開發難度與開發前景並不成正比」。
本段描述,就是說雖然市場已經出現了商業過剩現象,但是管理部門仍然在不停的審批,最終造成商住倒掛的現象。
新華社最後寫到:「當然,如果商住地的住宅比例比較大,房企還是願意拿的」。
這段描述終於說出新華社的本意,那就是解決當前商住倒掛的方法要不就是政策調整,要不就是停止商業用地只出讓住宅用地。這就給市場指明了新的投資方向。
本文作者
康輝,美房網投資俱樂部首席分析師,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分析和房地產市場研究,已發表八百餘篇房地產時事觀點見諸各大媒體。
關於美房網投資俱樂部更多房產投資技巧,區域價值分析等專業化諮詢可加微信(meikang988)。
長按二維碼加康老師
精選文章推薦
END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可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確認,謝謝。
---關鍵字閱讀相關文章---
回覆:限購商辦、投資商住的條件、房價上漲的原因、如何布局、亦莊微中心、穩字當頭、房產稅擱置、京津冀城市群、北京樓市的 「暖風」、本地投資、建設用地減少、替代效應、樓市「吉芬現象」、海南房產、防霾地產、投資熱點、房產投資秘籍、買房的六個「W」、香河、廊坊、北三縣、環京樓市、萬科、華為、恆大、房地產、地王、房價、泡沫、租賃、營改增、房產稅、樓市真相、樓市調整、房產怪現象、麥當勞、海外購房、死人的房子、鬼城、戶口、剛需、小產權、商住、學區、炒房團、電商、顛覆、股市、技巧、垃圾場、飛機場、地鐵、風景、大白菜理論、空置率、穩賺不賠、窮人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