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碇是臺灣居民用水的主要來源,屬於水源保護區,環境特別好;同時石碇是文山包種茶的故鄉。這邊要跟大家來先說一下烏龍茶,烏龍茶是一個大的系列,包括:福建烏龍茶,廣東烏龍茶和臺灣烏龍茶。
福建烏龍茶包括:鐵觀音,大紅袍,肉桂,水仙,茗縱,漳平水仙,白芽奇蘭,永春佛手等;
廣東烏龍茶包括:鳳凰單叢和廣東水仙;
臺灣烏龍茶包括:凍頂烏龍,文山包種。
文山包種茶,為輕度半發酵烏龍茶。又叫"清茶",是臺灣烏龍茶種發酵程度最輕的清香型綠色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文山包種茶屬輕發酵茶類,外觀呈條索狀,色澤墨綠,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和凍頂烏龍茶一樣,都是臺灣的特產,享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
由翡翠水庫上遊的鷺鷥潭,塗潭,直潭所環抱的茶園,早於1971年翡翠水庫規劃興建即已存在。1987年,水庫興建完成後,集水區將原本相連的山坡地分割為多個小島,茶農因此被迫遷往高處,就邊祖先留下的四合院古厝也從此淹沒水中。樂天知命的茶農為了無農藥無汙染的好茶能繼續留香,依然留在潭腰打拼,結合湖光山色營造出優美的茶園動線,多個孤島也連接水天一色,成就蓬萊仙島般的勝境,被網友暱稱為「臺灣的千島湖」。
話說清朝同治年間,臺灣地區的茶大量外銷,自文山茶區經石碇,深坑至六張犁到艋舺的茶路,牽動了當是臺灣北部地區經濟興盛的整個貿易網絡。1916年前後,石碇與汐止,竹東並列為「臺灣地區三大茶市」,其盛況可以想見。
石碇茶區的潭腰,塗潭兩地,一年僅採三季。除了清明左右的春茶與十一,十二月的冬茶製作為條型包種茶外。必須依賴小綠葉蟬「著蜒」的美人茶居然在穀雨前後,即春茶採摘後不久就直接採摘,比新竹北埔,峨眉一帶的東方美人茶(芒種至端午之間採摘)足足早了一兩個月。出產的茶葉一樣能制出金琥珀湯色的香醇,自然散發著迷人蜜香,又不失傳統包種茶活潑甘醇的特色,幹茶外觀也呈現繽紛的五色。
位於北宜公路沿線的潭腰與塗潭,儘管隸屬新北石碇區,卻與石碇老街相距甚遠。世居當地的曾仁宗說,潭腰種植茶樹以青心烏龍為主,金萱,翠玉次之,但出於成本考量,幾乎都以機採方式採茶。曾多次在茶園內發現完整的鳥巢及尚未孵化的鳥蛋,甚至還有與蛇擦身而過的驚悚經歷。顯然,無農藥種植所言不虛。產制的包種茶茶湯蜜綠或金黃透亮,入口即有綿密細緻的蘭桂花香停駐舌尖,獨特的文火焙香也頗為深遠,讓仿佛含進漫山的雲霧與綠意,而悠長迴繞的杯底餘香更令人深深沉醉。
近年,小葉種紅茶開始崛起,翡翠茶鄉也順勢推出青心烏龍為主的條型小葉紅茶,條索特別緊結尖細,茶湯帶著甘醇蜜味,湯色鮮紅明亮且帶「活性」,特有的濃鬱花香也令人回味。
正如常在電視節目上大聲呼籲的「比起價格不菲的高山茶,石碇,坪林一帶的包種茶其實毫不遜色,只是消費者近年普遍對高海拔太過沉迷罷了」。另以實際行動呼應,大量訂購併精緻包裝,搭配湖光山色的迷人照片,作為「臺灣地區嚴選伴手禮」贈送客戶,果然深受海內外朋友的青睞。
潭腰還有項特殊「急凍茶」,30多年前才從雲林移居此地的莊清和說,提到聞名遐邇的文山包種茶或石碇美人茶,遊客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坪林或石碇老街,二者皆輪不到潭腰,因此他才突發奇想,大膽地將過去曾經有人嘗試,卻始終未成氣候的急凍茶,作為茶園主力產品。 結果是一炮而紅,讓上山尋幽訪勝的遊客趨之若鶩。
提到急凍茶,許多人不免想到多年前阿諾德.施瓦辛格在《蝙蝠俠》中飾演的「急凍人」。茶商多以「冷凍茶」稱之,做法是在包種茶乾燥過程中急踩剎車,將已經萎凋,殺青的茶葉急速放至冷凍室保存。
曾仁宗從冷凍庫中取出茶品,茶葉表面還留有冰塊結晶,讓人驚呼應該改名為「銼冰茶」才是。冷凍緊結成塊的茶品必須像普洱茶餅般剝下,置入壺中以滾水衝泡,衝開後頓時香氣四溢。比起正規的包種茶,這種茶的花香顯然更為凸顯清揚。
不過,急凍茶以香氣取勝,而非外形的美醜,因此從不考慮傳統半發酵茶的「綠葉紅鑲邊」。而乍之下,仿佛泡過水的茶底甚至還有些其貌不揚的急凍茶,只有親身體驗品賞,才能明白箇中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