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構相對數
結構相對數是表明總體內部各個組成部分在總體中所佔比重的相對指標,用來分析現象總體的內部構成情況。
結構相對數一般用百分數或係數表示,其計算公式的分子和分母既可以是單位總量指標,也可以是標誌總量指標。各組結構相對數之和為100%。物業服務企業實際工作中常用的物業管理費收費率、投訴處理率、物業設備數量完好率等都是結構相對數。
2.比例相對數
比例相對數是反映總體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數量對比關係的指標。
比例相對數能夠反映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和數量聯繫程度。社會經濟現象中的許多重大比例關係,諸如人口性別比,積累與消費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產值之比,企業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比率,經營管理人員與一線操作人員比率等,都可以通過計算比例相對數予以反映。
3.比較相對數
比較相對數既可以用於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比較,也可用於企業之間的比較。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可將本企業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與同類企業的先進水平對比,或與國家規定標準條件對比。通過對比找出差距,為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據。
4.強度相對數
強度相對數是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繫的總量指標數值之比,可以反映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強度相對數的數值表現形式一般為有名數,其單位為複合單位,由分子指標和分母指標原有的計量單位組成。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萬元/人」來表示等。當分子指標與分母指標的計量單位相同時,也可以用無名數表示,即係數、倍數、百分數或千分數等表示。如人口出生率用千分數表示。企業工作中常用的流動資金佔用率、成本利潤率、需求彈性係數等都是強度相對數。
5.動態相對數
動態相對數是不同時間、同一空間同一現象的數值之比,用於反映現象在不同時間的發展變化情況。動態相對數又稱為發展速度報告期是指統計研究中所要分析計算的時期,基期就是作為對比的基礎時期。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和需要,基期可以是前期、上年同期或者是某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固定時期。動態相對數在統計中應用很廣,將在「時間序列分析」一節中加以詳細論述。
6.計劃完成相對數
計劃完成相對數是現象的實際完成數與其計劃任務數之比,基本計算公式為:
計劃完成相對數用來檢查、監督計劃執行的進度和均衡程度,反映計劃執行的結果,並作為編制下期計劃的參考。在計算時,要求分子、分母在指標的含義、範圍、計算方法、計算單位及時間長度等方面完全相應。
責任編輯:m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