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名
今年暑期,長沙市中小學生免費遊泳和體育項目培訓如期上線,這是長沙市連續12年利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中小學生提供福利;從5月開始,長沙市第九屆全民健身節啟動,48項活動貫穿全年;同樣是今年,長沙市新建鄉鎮(街道)全民健身中心7個、健身步道10條、智慧社區健身中心20個、社會足球場地80片、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健身器材123處,預計2020年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將達到2.04平方米,「城區15分鐘健身圈」和「農村30分鐘健身圈」已經形成……
「長沙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一座有豐富體育內涵和底蘊的活力之城。在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長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出臺多項政策,積極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質體育基礎設施,舉辦民眾性體育賽事,優化綜合配套服務,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長沙』全民健身模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美好需求,全民健身的熱潮正在逐年高漲。」市政協副主席、市體育局局長李平說。
「免費開放」暖人心,體育惠民再升級
2009年,長沙市委市政府率先推出「暑期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遊泳場館」服務,在全國開創了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創新性實踐。2014年,又加入了為中小學生購買體育培訓服務。
在開放過程中,中小學生得到了實惠,享受了一個清涼的夏天;同樣作為參與者的場館通過參與開放活動,擴大了知名度、信譽度,也促進了服務的提升;作為管理者的長沙市政府、市體育局在開放過程中,不斷摸索經驗,改革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務型管理的水平,可以說「免費開放」是一場真正三贏的體育惠民事業。
免費開放12年來,市、區縣(市)兩級政府共投入財政資金4800多萬元,受惠中小學生達200多萬人次,已經成為長沙市中小學生暑期必不可少的選擇。自今年暑期免費開放時間和場館確定後,不少家長就謀劃著給孩子預約項目和場館。在今年的開放活動中,無論是26個遊泳場館還是64個培訓點,都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追捧,家長們都說:「感謝長沙市政府暑假給孩子們的福利。」而孩子們說:「很開心,兩個小時不夠玩!」
作為長沙市全民健身的精品項目,免費開放在十二年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化、更加成熟。市、區縣(市)兩級政府財政投入逐年增加,免費培訓體育項目、免費開放遊泳館數量穩步增多,孩子們有更多選擇。
以場館為例,月亮島法網-羅蘭·加洛斯紅土網球公園是國內最大的紅土網球公園,擁有12片達到法網標準的紅土網球場地,如此頂級的場地去年落成,今年就加入到長沙市暑期免費開放的場館當中,對於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這是巨大的福利。
此外,今年暑期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遊泳所館和體育項目免費培訓活動,首次在「我的長沙APP」進行線上預約。在APP上,可預約項目、場館以及實時預約情況非常清楚;選擇遊泳場館,可以根據區域來篩選,選擇免費培訓點,既可以根據區域也可以根據項目來篩選,預約過程簡潔明了。這項服務也獲得了長沙市「十佳服務」項目。
十二年來,長沙市免費開放舉措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多家媒體爭相報導,在全國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成為大家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為市民打造的體育惠民工程拉近了政府和市民的距離,已成為長沙市政府民生工程的一張靚麗名片。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
今年7月,長沙市體育局就長沙網球公開賽與湖南紅土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籤下三年合作協議,同樣籤下合作協議的還有長沙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長沙體育產業經營有限公司,過去五年,他們運營的長沙馬拉松從中國田協銅牌賽事逐步升級為世界田徑聯合會銀標賽事,為長沙城市體育影響力的躍升、長沙的國際化發展以及創建體育名城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而在今年9月份,2020中國網球巡迴賽(長沙望城站)暨長沙網球公開賽在月亮島法網-羅蘭·加洛斯紅土網球公園如期上演,吳迪、吳易昺、張之臻、李喆、柏衍、朱琳、王雅繁、王曦雨、段瑩瑩等一眾名將悉數參賽,代表了國內最高職業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賽開放觀眾入場,廣大球迷重新踏入久違的賽場,再次體驗頂尖網球賽事的魅力與風採。
持續打造品牌賽事,對於長沙市民來說,既享受又自豪。同時,在欣賞了頂級賽事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有了一顆當「運動員」的心。為此,長沙市不遺餘力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全民健身節連年舉辦。受疫情影響,長沙市第九屆全民健身節從今年5月份才拉開帷幕,但從5月到12月,48項比賽相繼舉行,老百姓依舊有豐富的賽事可以參與。
與此同時,各區縣(市)也一直利用環境資源和區域優勢,大力推進「體育+」融合發展,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一區縣(市)一品牌」系列活動:芙蓉區連續舉辦三屆中華龍舟大賽·芙蓉站比賽;雨花區打造「德馨杯」國際青少年足球賽;天心區推出「融城核心·璀璨天心」健身節;嶽麓區舉辦「橘子洲半程紅色馬拉松」;開福區舉辦「精彩運動·幸福向北」全民健身節;望城區堅持「體育+」旅遊發展模式,先後舉辦「長沙·望城國際鐵人三項賽」「ITF世界女子網球巡迴賽」「中國網球巡迴賽(長沙望城站)暨長沙網球公開賽」「百村·百盤·百企籃球比賽」;長沙縣通過黨建引領,推行「黨建+體育」模式,引導黨員帶頭參與全民健身,相繼推出了「悅動星沙」健身達人挑戰賽、「悅動會客廳」等健身活動;瀏陽積極打造「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秋收杯」瀏陽站比賽、湘鄂贛邊區「公僕杯」男子籃球邀請賽;寧鄉市舉辦「一千健兒競溈山」「一百騎手賽灰湯」活動。
據統計,市、區縣(市)兩級每年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60餘場,形成了長沙馬拉松、長沙網球公開賽、湘江馬拉松、全民健身挑戰日、全民健身知識大賽等一批內有活力外有影響的自主品牌賽事。活動有示範、有主線、有特色,直接參與健身人數超過85萬人次,帶動全民健身人群300多萬。
如今的長沙,「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全民健身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全民健身的踐行者隨處可見……
多措並舉確保健身場地供給
11月15日,由長沙市體育局投資,民營企業負責設計、建設、運營的第二批20家「智慧社區健身中心」閃亮登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智慧健身已成為全民健身的新業態,而隨著總共30家「智慧社區健身中心」的順利運行,標示著長沙真正邁入智慧健身新時代。
目前,各場館在小區的會員滲透率平均達到了15%,預計2021年智慧健身人群將達150萬人次,「家門口的健身房」開始成為大家運動打卡新熱點。在長沙成為體育消費國家試點城市及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城市的背景下,智慧社區健身中心的快速布局既切切實實解決了市民健身井噴式增長需求難題,也為星城「創模」注入了新的動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體育場館建設是一個必然趨勢。近年來,市、區兩級積極營造投資環境,創新服務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體育設施:長沙國際體育中心將採用EPC+LOT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實現「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長沙高新區、雨花區、芙蓉區分別引入民營資本投資建設「V5星球綜合體」「東山全民健身中心」和「798運動街區」;長沙縣吸納社會資本將三一重工舊廠房改建為「樂運魔方」綜合體,總投資9663萬元;望城區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利用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月亮島體育文化園,已建成卡丁車公園、足球公園、紅土網球公園,實際完成投資超過2億元。
社會參與能豐富供給,政府主導則能夯實基礎。2018年,市政府出臺了《長沙市「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兩年行動計劃(2018—2019年)》,統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積極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著力打造「城區15分鐘健身圈」和「農村30分鐘健身圈」。長沙市體育局結合行動計劃制定了《一圈一道兩站點實施方案》,因地制宜開展體育公園、鄉鎮(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區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驛站和國民體質監測站點等設施建設,有效豐富群眾身邊的設施,滿足群眾就近就便健身需求。
隨著健身場地設施的不斷增加,市民就近就便健身熱情高漲,主動參與健身的人群顯著增加。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每周參加1次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為84.1%,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了40.56%。
體育公共服務「修煉」提升內功
全民健身不是一項小工程,想要做好需要不斷提升內功。除了政策組織保、場地設施建設、健身活動供給,長沙市體育局還一直在體育公共服務上下功夫。
目前,全市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共322家,其中體育總會10家,單項體育協會143家,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6家,體育俱樂部163家,基本實現了體育總會在市、區縣(市)兩級全覆蓋,單項體育協會延伸到群眾身邊,構建起了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服務組織網絡。
在社會體育指導員保障服務方面,全市每年投入專項經費100萬元,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000名。2019年底,我市在冊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28588人,職業社會指導員數量共10566人,每千人擁有社會公益體育指導員達3.57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提升了科學健身指導水平。
此外,長沙市體育局還在大力探索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和智慧健身管理平臺建設,逐步建立體育鍛鍊、健身健康信息與政府部門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機制。正與數據資源管理局合作開發「長沙市全民健身地圖」,將場館信息、健身預約等一站式服務納入「我的長沙APP」,實現網上查詢、網上預約等健身服務。市政府主導的節假日促消費活動「嗨遊長沙」全民健身活動也在「我的長沙APP」上線;不久的將來,長沙市全民健身將實現線上與線下融合、家庭健身與場景化健身互為補充的新業態。
「長沙市啟動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以來,全民健身事業實現了蓬勃發展,不僅拉動了體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而且體育公共服務水平、市民身體素質、群眾滿意度都得到顯著提升。長沙市將繼續以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為契機,努力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開創全民健身工作新局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為建設健康長沙、體育名城做出應有貢獻。」李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