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富豪們的追求:家庭教育、收藏藝術品、做慈善事業!

2020-12-12 晶哥聊古玩

#頂級富豪#

「富不過三代」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準的魔咒,每一位有錢人都面臨著自己畢生積累的財富在三代以內敗光的隱患。

大衛·洛克菲勒

"富不過三代」之所以總是很靈,是因為很難逃過以下三個情況:

1、子女沒有上進心,不良嗜好,敗家

2、子女有上進心,投資失敗,敗家

3、遺產稅,上交給國家(美國富豪的遺產稅高達45%)

而那些歷經幾代傳承而家族昌盛的頂級富豪是怎麼保持的財富呢?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我們可以從地球最成功的富三代大衛·洛克菲勒身上看出一些端倪。

2017年大衛·洛克菲勒在101歲高齡時去世,走完了幾乎沒有遺憾的一生。他含著世界上最純的金鑰匙出生於洛克菲勒家族,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最小的兒子,家族第三代掌門人。

他學業出眾,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師從於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二戰時投筆從戎參加了打擊法西斯的戰爭; 戰後成為曼哈頓銀行副總裁,參與了曼哈頓銀行和摩根大通的合併;冷戰時期先於美國政府與蘇聯和中國建立聯繫,投資創辦中國的協和醫學院,受到過周總理的接見;第一個代理了中國的銀行在美國的業務……當時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名人政要都是他的朋友。

洛克菲勒一世和二世

他還是最負盛名的藝術品收藏家和慈善家,從母親那裡繼承了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主席的職位,管理著超過15萬件珍貴的藝術名作。

榮華富貴、功成名就、涉獵廣泛、健康長壽,你很難想像他的一生還能有什麼遺憾。

我們的問題是,HOW?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大衛之外,洛克菲勒五兄弟都非常優秀,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他們不僅是有錢,而且深度的影響了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

關於洛克菲勒家族歷經六代不衰的秘密就藏在他們的家庭教育、家族信託和藝術品收藏裡。今天我們就好好說一說洛克菲勒家族的傳承密碼……

1、家庭教育

約翰·D·洛克菲勒是歷史上第一個億萬富翁,他不僅會賺錢還十分熱衷於教育。他的大筆投資將芝加哥大學從一個一般的教會學校變成世界頂級學府,在紐約投資建立的洛克菲勒大學誕生了36位諾貝爾獎得主。

老洛克菲勒只有一個兒子,由於父子同名,因此人們稱其子為小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是一名浸禮會教徒,他不抽菸、不喝酒、不跳舞,一生的愛好唯有騎馬,買藝術品和教育兒子。他親自製定並踐行了對小洛克菲勒的教育,而小洛克菲勒則將這個家庭教育規範用在了他的的五兒一女身上。

洛克菲勒兄弟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家庭,洛克菲勒家的孩子們的童年卻過得十分「清貧」。根據家訓,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帳本,父親會定期查帳。每個人只能得到很少的零花錢,這個零花錢是真的少,只有當他們為家庭做了額外的服務時才能得到「報酬」。打蒼蠅,每100隻獎10美分;抓耗子每隻5美分,打掃衛生和擦皮鞋也都有價碼。

有意思的是在賺錢上還會發生競爭,總有些孩子希望掌控一整塊「產業」。勞倫斯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7歲和9歲時合作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每雙皮鞋2分,長筒靴每雙10美分。他們在幾歲的時候就開始想要獲得家庭擦皮鞋的壟斷地位了。

2、慈善基金會

美國富豪喜歡做慈善,很大原因是來自於美國稅法501(c)(3)條款,其規定基金會用於公益慈善的金額可以抵消一部分捐贈者的所得稅。

大衛·洛克菲勒與《白色中心》

同時由於將財產捐贈給基金會,從此這些財產就與富豪本人「劃清界限」,因此也不會被納入徵稅依據。

在政策激勵下,美國慈善基金約有1000億美元的規模,是中國的10倍。根據美國稅法,私營慈善基金每年要拿出5%用於公益慈善事業,也就是每年大約50億美元的規模。

即便如此,比起45%的遺產稅,對於富豪來說也是要好得多了。

另一個原因是,上交給國家由政府用於公益事業其中會有層層環節,種種行政損耗,未必可達需要的人手中,因此美國富豪喜歡成立基金會,自己親自做慈善。

大衛·洛克菲勒與他的收藏品

洛克菲勒家的基金會規模和構架是個謎。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從洛克菲勒二世開始,就為家族的女眷,子女,孫輩建立了不同的基金會。

例如大衛所管理的其中一家——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

於1940年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即小約翰·D·洛克菲勒的五個兒子共同創建。是一家資助型非營利性機構(符合美國稅法501(c)(3)條款)。除第三代兄弟成員的捐贈之外,他們的父親小約翰·洛克菲勒亦曾分別於1951年和1961年(遺贈)為基金會的原始永續保本基金提供了數目可觀的捐贈。基金會現有保本基金約為11.6億美元。

父親的遺贈,使得這筆錢可以用於公益,同時免繳遺產稅。

而2017年大衛去世後,其收藏藝術品盡數拍賣和遺產一併捐入洛克菲勒慈善基金會。

基金會在中國亦有大量資助項目。

馬克·羅斯科

3、培養收藏藝術品的嗜好

沒錢的人想要有錢,而一旦人擁有的錢達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產生一種難以抑制的渴望——買東西。

有錢人買東西的動機和尋常人很不一樣,他們已經不缺任何東西,大多數的購買動機都是為了滿足他們處於馬斯洛金字塔頂端的心理需求。近年來的腦科學研究更是發現,人在消費時活躍的腦區和虔誠教徒祈禱時活躍的腦區是重合的。

也就是說人花錢買什麼,其實這就是他的信仰所在。「團拼」奢侈品的偽名媛已經將一些品牌當成了自己的信仰。而有些富豪將限量的豪車,名表,城堡和莊園作為精神滿足的方式……還有一些人將佔有稀有的古董作為這種方式。

洛克菲勒家族熱衷於收藏19世紀末到今天這一個半世紀內的藝術品。恰好是從老洛克菲勒白手起家的時代開始到今天,這個歷史時期的優秀藝術品。

大衛收藏的莫奈的《睡蓮》中的一幅

2007年,大衛·洛克菲勒以7284萬美元出售了自己收藏了47年之久的羅斯科1950年作品《白色中心》。

大衛·洛克菲勒最早從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聯合創辦人莉莉·布裡斯的侄女伊莉莎·布裡斯·帕金森手中買下這件作品的時候,花費不到1萬美元。據了解,這個落槌價在當時創下了藝術家的價格紀錄,現在依然在拍賣的羅斯科作品當中排名第四。

對於富豪而言「雙十一清空購物車」這種事情已經完全無法滿足他們的欲望。並且每天在新增財富都很難讓他們有一絲快感。唯有買下別人無法擁有的珍貴物品才能讓他們獲得滿足感。

洛克菲勒家的人已經很難被什麼豪車、名表、嫩模所吸引。這些都是可以替代的,很多富二代買下了大量的豪車,即使是限量版豪車也都是工業品,是模式化製造的產物。而藝術品卻是創作出來的,是獨一無二的。當洛克菲勒家的人在拍賣會舉牌,他們審美認定的畫作,從此就被打上了一個價值認證。

1929年5月,大衛·洛克菲勒的母親艾比參與創建了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如今,該館已成為世界上最傑出的現代藝術收藏地之一。

收藏藝術品是一種頂級的奢侈愛好,但卻不是一項敗家的愛好。

據福布斯估算,大衛·洛克菲勒身價32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03位。

但是僅其收藏的《白色中心》就拍出了7000萬美元,更不要說這些畢卡索、莫奈等人的畫作。大衛的私人收藏約為1500件各類藝術品,而其管理的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品超過了15萬件……這些都很難算在福布斯對其的財產估算上。

每一個收藏家都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而藝術品是不朽的。自己花了巨資買下了一件人類藝術品的保管責任。七十億人裡只有一人有做這個保管員的資格。百年之後,藏家早已作古,這件藝術品仍在那裡供後人欣賞。

還有什麼比這種嗜好,更能滿足人的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

除此之外藝術品收藏之路還是一條伯樂之路。

很多人以為藏家都是一擲千金的土豪,事實上一個好的藏家往往是一位伯樂。

以馬克·羅斯科來說,他生前並沒有被尊為藝術大師 。1966年時馬克·羅斯科的畫作《紅色22號》售價為1.55萬美元,四年之後馬克·羅斯科本人便自殺離世。而50年代伊莉莎·布裡斯·帕金森買下他的《白色中心》只花了幾千美元,之後以不到1萬美元賣給了大衛·洛克菲勒。大衛非常喜歡這幅畫,珍藏了47年之久。

馬克·羅斯科的畫作開始被人們所追捧,並奉為美國抽象派大師已經是他過世20年之後的事情。

1993年傑姆斯·B·布魯斯林出版了600頁的傳記《羅斯科傳》,令人們得以了解他的悲劇人生和藝術哲思。如果波洛克的畫作是宇宙的混沌和隨機,羅斯科的畫作則是令人可以對之冥想的進入形而上世界的空間之門。其後,羅斯科的作品每一次落槌價格都創下新高。

1999年其作品《北方15度:黃色和紅色》首次突破千萬美元大關,9年之後類似的作品《No.15》便已經達到了5044.1萬美元。

當人們開始狂熱追捧羅斯科的時候,大衛·洛克菲勒已經收藏其畫作近半個世紀。

在這半個世紀中,這些畫作價值幾何始終是個謎,大衛·洛克菲勒顯然不是預見到其七千倍的增值而去收藏。他所做的是發現、收藏、保存與傳承。

很多人把收藏當成財富傳奇,這其實是個誤區,他們只看到1萬美元購得的畫拍到7000萬,而沒有看到用47年人生去保管和傳承這些藝術品的信念。

大衛生前每晚都會為自己家裡的藝術品依次關上燈,然後再回臥室。收藏之心,就是將這些作品當成有靈魂的生命一樣去呵護,堅信終有一天人們會意識到它們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中國的頂級富豪們, 恰恰是最大的「被慈善」對象
    但必須關注的是,中國仍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僅千餘元,粗略計算,中國400個富豪的財富相當於6億中國人兩年以上的收入。他指出,那些曾為改革開放奠定重要物質基礎的人才和勞動力,貢獻了巨大的「犧牲紅利」,卻未必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受益者,價值創造者和利益獲得者完全錯配。就此而言,商業不是最大的慈善,商業是最大的被慈善對象。未來解決貧富差距的關鍵,是實質性地推動收入分配改革。
  • 世界富豪生活方式盤點
    5、收藏:重在玩味,陶冶性情。不僅有實業家業餘收藏藝術品,還有人把藝術品做成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收藏家。企業家玩收藏,多是追求文化、提升個人品位的需要,而對於企業來說,收藏高檔藝術品也對樹立企業形象有很好的宣傳效果。  6、慈善:企業家熱衷慈善,能讓人們感受到這部分社會精英正在改變著中國的財富形象。
  • 美國富豪為何越來越熱愛做慈善?
    放心,幾乎不用去查,美國只要是富豪,必然裸捐;甚至有數據表示:慈善捐贈是中國的30倍,難道美國人樂善好施?充滿愛心?其實不然......就扎克伯格舉例,美國著名網際網路公司Facebook(臉書)的CEO扎克伯格生了小女兒,他藉此機會表示:將捐出公司現值450億美元的股份,即99%的Facebook股份用於推動慈善事業。這一下引起了國內外網絡上的轟動。
  • 砸幾個億寧買藝術品不買樓:收藏家中的十大「土豪」
    近幾年拍場的土豪們的數量開始逐漸增多。相比幾個億買樓買飛機的土豪而言,那些花幾個億買幅小畫、買個瓷瓶的人才是真壕!頂級收藏家也是富豪榜上的常客,很多是來自商業和藝術業界赫赫有名的大佬。
  • 58歲鄺美雲街頭做公益,態度謙和無人識,炒樓賺上億成頂級富豪
    對此,網友紛紛稱讚她人美心善,歌唱得還好聽,還有人感嘆她已經是頂級的女富豪了,還親力親為做公益,是真正的慈善家。據了解,當天鄺美雲在街頭參加的是一場街頭籤名活動,她本人也曾在自己的帳號上分享了活動當天的合影。合影中的她雖然戴著口罩,狀態很是年輕。
  • 2017年(深圳)首屆中國藝術品慈善拍賣會周末「開錘」
    2017年(深圳)首屆中國藝術品慈善拍賣會將於6月23日-25日在京基晶都酒店舉行。  2017年(深圳)首屆中國藝術品慈善拍賣會將於6月23日-25日在京基晶都酒店舉行。本次慈善拍賣由鄭衛寧慈善基金會主辦,江西省翰雅軒拍賣有限公司承辦。此次拍賣會所捐贈的款項金額,由鄭衛寧慈善基金會接收並指定其公益助殘的使用性質及方向。
  • 美國頂級女富豪,川普豪宅的原主人,還被稱珠寶收割機?
    經歷四次婚姻,事業更上一步事業愛情難兩全,這句話放在貴族名媛身上也適用。瑪荷麗一生擁有四次婚姻,難逃情路坎坷。1905年,年輕的她與投資銀行家Edward 結婚,這段婚姻維持了14年,二人於1919年離婚。
  • 平秋月:做慈善事業很開心
    平秋月是滎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院長,也是滎陽慈善總會的副會長。11月24日,平秋月對記者說:「除了救死扶傷之外,最開心的事就是參與慈善事業。」 玲玲(化名)是平秋月資助的貧困大學生之一。
  • 娛樂圈的頂級富豪都有哪些上榜,原來是他們幾個
    明星賺錢是最方便的,一場演出,隨隨便便唱個歌曲,人家賺的錢可能是普通老百姓一輩子都賺不來的錢,娛樂圈肯定會有許多的富豪,這些富豪的錢想必跟國家首富有一拼,娛樂圈裡有哪些富豪呢?李亞鵬雖然已經退出娛樂圈有幾年了,現在一種從事房地這個行業,但也是一直沒有放棄慈善,全國各地的發展房地產的行業,根據相關的人士說道,以前被曝光過在雲南麗江投資的將近40億元的投資慘敗了,只不過是她投資的小小一部分,不知道一提,我國慈善名人榜第一位。
  • 劉鑾雄將拍賣私藏值億元名畫,28歲開始收藏藝術品,最高獲利百倍
    據悉,68歲的香港富豪劉鑾雄將在2月11日通過蘇富比拍賣行將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畫《The Splash》進行拍賣,估算拍賣價在2.03億至3.04億港幣之間,若此次成功拍賣,他將會獲得一筆不小的財富。對此,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 2020年中國收藏界公認:國內10大頂級富豪企業收藏家
    排名第二位:張宗憲 張宗憲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收藏中國瓷器和中國字畫,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內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場的主要推動者。同時他對北京、上海幾大藝術品拍賣公司也傾注了大量精力和財力。
  • 這個神秘的行業,讓頂級富豪們「為所欲為」
    真正的世界頂級富豪對名包名車已經提不起興趣他們要的只有獨一無二的體驗來源:外灘TheBund 而在現實中,那些真正的富豪們的玩兒法,可要狂野得多。 他們不滿足於大眾打卡的景點,吃膩了米其林餐廳,甚至私人飛機和遊艇都會讓他們長嘆一聲:「害 ,太俗!」 為了滿足這些頂級圈層的夢想,一個神秘的行業應運而生。
  • 中國頂級十大富豪驚人揮霍[組圖]
    153年的歷史中,美洲杯帆船賽一直被稱為「頂級富豪的遊戲圈」。汪潮湧透露,新組建的「中國之隊」2005年所需投入約1,500萬歐元,其中包括向賽事管理公司支付135萬歐元的報名費和押金,以及一支60餘人的隊伍所需要的運營成本。新船的設計製造成本也需考慮在內,預計不低於600萬歐元。
  • 香港富豪多捐身家行善 龔如心830億全做慈善餘彭年百億不留後人
    香港公益金收到隱形富豪甘錫洪捐出遺產逾五成、約4.6億元善款,成公益金歷來最大的個人捐款。過往香港都有不少商人、慈善家將巨額遺產捐贈予慈善事業,當中最震撼是已故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生前立遺囑將830億元資產全捐於慈善;香港巨星李小龍故居業主、有中國第一慈善家之稱的餘彭年,百億身家全數捐出不留後人;已故影視大亨邵逸夫及妻子方逸華200億遺產,也全注入邵逸夫慈善基金會等。
  • 草根富豪楊國強:累計捐出19億元做慈善
    秘書遞過一個雜錦糖果盒子放在他旁邊,捧著一杯茶,他脫下鞋子盤腿坐在沙發上,邊喝茶,邊吃著小點心,對於這位年少時總在忍飢挨餓、十八歲前沒有穿過鞋子的草根富豪而言,這是他最為放鬆的一個狀態。和從前一樣,今年60歲的楊國強言辭依然充滿樸素的草根氣質,從前他說「我就是一個放牛娃」,現在他說「我就是一個布衣」。雖然家族位列全球富豪榜,但楊國強對財富的處置與慈善緊密相連。
  • 定海·走進鄉賢丨謝海常:把慈善當事業來做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社會公益事業,關愛家鄉人民,幫助困難群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奉獻博愛的社會正能量。做慈善,企業的社會責任「做任何事都要盡心盡力,辦企業也好,做慈善也好。」正是憑著這股幹勁,謝海常的公司從只有三五人的小規模,發展到了如今擁有千餘人的集團公司。
  • 那些美國頂級藏家收藏的明清瓷器,一起來開眼界
    該館收藏亞洲藝術始於1879年,迄今亞洲藝術品的藏品數量堪稱其各類珍藏之中的佼佼者,其中的中國文物多達1.2萬件,而大多數又來自19世紀至20世紀著名經濟學家、慈善家的捐贈。這些藏家的大力襄助,也正是大都會博物館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 美國最全面的亞洲藝術品收藏——說說那些舊金山頂級博物館
    亞洲美術館在我們的舊金山頂級博物館中,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第二位是美國最全面的亞洲藝術品收藏之一。博物館的收藏品包括繪畫,雕塑,手稿,陶瓷,禮儀,漆器和玉雕的數千種傑作。它收藏了可追溯到數千年前的中國,日本,印度,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伊朗,阿富汗,中東以及亞洲更多地區的藝術品。它在線收藏了超過11,000件作品。展出的藝術品大約有2000件,並且經常旋轉。博物館位於拉金街200號。營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10:00至下午5:00,周一不開放。門票價格為成人25美元,其他人20美元。
  • 那些在收藏界呼風喚雨的女性們
    在這個3月8日,我們再次感嘆女性駕馭財富的能量和智慧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她們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和收藏藝術。在這特別的一天,我們來看看世界上那些了不起的女性收藏家們。祝所有的女性朋友節日快樂!而卡達王室在全世界火熱採購藝術品的背後,是個80後的美麗姑娘,她是隨時調撥上億資金的收藏事業核心主導人,也是國王的女兒謝赫·阿爾·瑪雅沙。僅憑購買力,她就曾登上2013年「ArtReview's Power 100」(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榜單的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