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全新施工階段!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馬山段順利完成陸島轉換

2020-12-25 新華報業網

  11月16日,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全長10.79公裡,單孔淨寬17.45米,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水下隧道,隧道主體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風景名勝區。其中馬山段施工陸域緊鄰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擁有42公裡風景優美的湖岸線,森林覆蓋率高達70%,施工水域是太湖漁民的傳統養殖作業區。如何讓太湖「顏值」保鮮成為隧道施工的一項重要「課題」。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省交通工程建設局蘇錫常南部高速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周欣介紹,為守護太湖「水美」、「魚蝦肥」的美名,指揮部聯合設計、施工及科研等多家單位堅持綠色環保理念,積極打造綠色太湖隧道工程。在施工組織上,隧道採取了「四倉流水作業」模式的堰築法施工,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減少由於圍堰阻隔對區域內水的流動性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採用鋼板樁圍堰封閉施工,儘可能減少施工懸浮物的擴散,同時打樁均在鋼護筒裡進行,縮小噪音輻射面。在施工設備上,施工船舶的含油機艙水以及機修汙水均採用船舶自備的汙水處理裝置,達標後予以排放。在恢復生態上,指揮部每年初開展「聚焦高質量,共享太湖美」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放流鯿魚、鱅魚、鰱魚等魚苗42噸,螺螄、河蜆等底棲動物20噸,為太湖注入新生力量。此外,施工單位自發組織志願者清除太湖水域及周邊社區的白色垃圾,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當地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的影響。

  「太湖西岸景蕭疏,竹外山旋碧玉螺」,結合太湖天水一色、延綿無邊的山水輪廓,取魚米之鄉太湖螺螄的旋繞之型,隧道風亭造型呼之欲出。作為隧道馬山側的出風口,風亭設計為鋼結構碧玉螺造型,主體為鋼管桁架結構,通過鋼管桁架懸挑結構外側幕牆,自然勾勒出流轉般的構造形體,猶如旋繞的"碧玉螺」一般,同時呼應南泉側「畫舫」造型的風亭,將風亭完美的呈現在翠林綠波之間,成為太湖水域又一新地標。

  當前,隧道已完成底板8.37公裡、頂板6.31公裡、側牆7.5公裡。此次回水後,隧道將完全「藏」在湖底之下,隧道施工區域將不與陸地銜接,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形成「湖中島」施工的場景。下階段,項目將明確施工工序,合理進行圍堰內、外施工平面布置,做好隧道內照明、通風及消防設施的安裝,重點推進主體工程施工,逐步開展路面、機電及附屬工程施工,預計明年年底完成建設任務。

  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朱璇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進入全新施工階段!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馬山段順利完成陸島轉換
    11月16日,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國內在建的最長水下隧道:太湖隧道馬山段完成陸島轉換
    中國江蘇網11月16日訊(通訊員 李佳麗 焦洋 記者 郭蓓)今天,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太湖隧道重大進展!隧道南泉段實現首次陸島轉換
    日前,從區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迎來重要節點,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已恢復水面,順利實現首次陸島轉換,標誌著工程施工進入全新階段。回水前▲回水後▲什麼是回水?據了解,太湖隧道採用的是堰築法(圍堰明挖),工程是從岸邊向湖中 逐段分倉推進,先圍堰、再抽水、開挖、主體建設每完成一倉主體工程建設,將進行回土、回水作業,並逐步恢復湖面。本次南泉段陸島轉換完成後,可以恢復太湖湖域面積約10萬平方。
  •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進入關鍵階段:將進入太湖內的施工
    2019年12月底,長三角地區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進入關鍵裡程碑階段,實現可首次的「陸島轉換」,在全新的施工階段裡面,這條太湖隧道將進入太湖內的施工。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蘇南(蘇錫常)又是長三角地區的領頭羊,因此在蘇南區域已經準備跨越太湖,修建一條太湖下面的隧道,這也是為了讓蘇南三市之間的連接更加便利。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工程是中國在建的最長隧道,也是中國「基建狂魔」能力的一個體現。
  • 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回水了!
    12月27日,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完成回水,順利實現首次陸島轉換,工程施工開始進入全新階段。
  • 國內最長水下隧道完成全部陸島轉換
    11月16日,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三航局承建的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7.6萬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隧道進入全新施工階段。太湖隧道全長10.79千米,寬43.6米,單孔淨寬17.45米,主體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風景名勝區,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水下隧道。隧道採取「四倉流水作業」模式的堰築法施工,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有效減少圍堰阻隔對區域內水流動性的影響。當前,隧道已完成底板8.3千米,頂板6.1千米,側牆7.4千米。
  • 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 太湖隧道進入全新施工階段
    太湖隧道施工現場。 通訊員 李佳麗 記者 趙亞玲攝中國江蘇網訊 16日,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施工階段。太湖隧道全長10.79千米,單孔淨寬17.45米,是目前國內在建最長水下隧道,隧道主體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風景名勝區。
  • 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馬山段打下第一根方樁
    中國江蘇網5月25日訊 5月24日,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建設又迎來一個重要工程節點,太湖隧道馬山段打下第一根方樁(如圖),這標誌著太湖隧道全面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公路從去年無錫先導段開工到現在,經過300多天的前期施工,已進入隧道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施工現場
    6月10日,國內在建超長超寬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迎來重要節點。馬山段臨時大堤段順利完成回水,「潛入」湖底,恢復太湖湖面面積約2.5萬平方米,為後續的「陸島轉換」打下基礎。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是江蘇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自常州武進區前黃鎮,止於無錫南泉接無錫環太湖高速公路,全長43.9公裡。其中太湖隧道是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0.79公裡,按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為100公裡/時。當天10點38分,馬山段大堤南北兩側隨著兩臺挖機開工,回水正式開始。
  • 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迎重要節點
    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昨天迎來重要節點。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太湖隧道長出「碧玉螺」! 國內在建最長水下隧道完成陸島轉換
    11月16日,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國內最長水下隧道完成全部陸島轉換
    11月16日,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三航局承建的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7.6萬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隧道進入全新施工階段。太湖隧道全長10.79千米,寬43.6米,單孔淨寬17.45米,主體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風景名勝區,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水下隧道。隧道採取「四倉流水作業」模式的堰築法施工,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有效減少圍堰阻隔對區域內水流動性的影響。當前,隧道已完成底板8.3千米,頂板6.1千米,側牆7.4千米。
  • 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湖底隧道最新進展,24小時連續施工
    還記得要在無錫開建的太湖湖底隧道嗎?春節長假剛過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建設工地就開始繁忙起來~今天,在打樁機械的轟鳴聲中蘇錫常南部高速湖底隧道的施工方在南泉太湖邊打下了湖底隧道施工圍堰大堤的第一根試點鋼板樁這也標誌著蘇錫常南部高速湖底隧道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
  • 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全面施工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5 月 24 日,國內最長的水下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主體工程打下第一根方樁,這標誌著太湖隧道全面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一項目工期預計 4 年,待 2021 年底,這一被譽為 " 滬寧第二通道 " 的工程將全面建成通車。
  • 太湖隧道轉為「湖中島」施工
    來源: 現代快報網12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完成回水,順利實現首次陸島轉換,這也是該項目第一次進行回水施工。記者了解到,這條預計於2021年建成通車的國內最長湖底隧道,全長約10.79公裡,目前總計已經完成了超3公裡。如此規模體量的隧道如何實現滴水不漏?
  • 太湖隧道長出「碧玉螺」! 國內在建最長水下隧道完成陸島轉換
    11月16日,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圍堰順利合龍
    (原標題: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圍堰順利合龍) 現代快報訊(記者李娜
  • 滬寧新增高速通道 太湖隧道首次「下潛」湖底成功
    2019-12-28 11:20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 12月27日上午,隨著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完成回水,實現首次陸島轉換,標誌著工程施工進入全新階段
  • 太湖隧道轉為「湖中島」施工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12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南泉段第一倉完成回水,順利實現首次陸島轉換,這也是該項目第一次進行回水施工。記者了解到,這條預計於2021年建成通車的國內最長湖底隧道,全長約10.79公裡,目前總計已經完成了超3公裡。如此規模體量的隧道如何實現滴水不漏?
  • 國內在建最長最寬湖底隧道——無錫太湖隧道馬山段首次回水成功
    6月10日,國內在建最長最寬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迎來重要節點,馬山段臨時大堤段順利完成回水,「潛入」湖底,恢復太湖湖面面積約2.5萬平方米,回水量4.5萬立方米,為後續的「陸島轉換」打下基礎,這也標誌著中交三航局太湖隧道項目部搶在今年汛期到來之前完成了大堤恢復,一手抓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