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擁有好幾輛時尚的山地車,但黃驥一直珍藏著這輛「28式」自行車。長沙晚報記者 朱炎皇 實習生 賀子坤 攝影報導
長沙晚報記者 朱炎皇 實習生 賀子坤
車水馬龍的長沙街頭,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不時從記者眼前駛過。倘若時光倒流40年,在長沙的大街上,汽車難見蹤影,你卻能看到一輛輛黑色的、車架粗大的自行車載著人或貨在穿梭。它們叫「28式」自行車,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長沙縣星騎自行車俱樂部創始人黃驥保留著一輛「28式」自行車,近日面對記者採訪,他說:「這輛老單車承載了我們一家人的許多美好回憶。」
人物故事
一輛車載一家人行駛在田埂路上
「當年,騎一輛自行車跟現在開一輛寶馬車差不多,買了要落戶,要打鋼印、上牌照。」黃驥說,他老家在長沙縣路口鎮,父親做點小生意,在大多數人以種地為生的小山村裡,算得上一個「有錢人」。
黃驥有3個姐姐,他是弟弟,年齡最小。黃驥回憶,逢年過節,父親都會騎著那輛「28式」自行車,載著母親和4個孩子去20公裡以外的外婆家。自行車橫梁上坐著大姐、二姐,母親抱著三姐坐後座,父親背上背著他。
一輛自行車能坐6個人?黃驥笑著說,「28式」自行車質量好,載他們一家人完全沒問題。農村還有人用這種自行車運豬,在自行車後座一邊裝一個竹簍子,各放一頭大肥豬,妥妥的。
去外婆家要走一段狹窄的田埂路。一不留神,自行車打滑,失去重心,就會連車帶人摔倒在田裡,逢年過節穿上的新衣服也髒了。有一次摔跤後,黃驥的二姐說:「真是摔了個四腳朝天呀!」父親在一旁打趣:「你哪裡有四隻腳啊?」
雖然在鄉間的田埂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但在黃驥看來,這些都是那輛「28式」自行車帶給他和家人的美好回憶。
領域變化
自行車回歸成為生活新時尚
小學、初中離家有15公裡,兒時的黃驥一大早起床,都是跑著去上學,十有八九會遲到。直到讀初三,父親才給他添置了一輛二手的「28式」自行車。有了自行車,黃驥上學就很少遲到了。
黃驥讀高一時,班上有自行車的同學越來越多。一名家長花800元給兒子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整個年級就這一輛,同學們都羨慕不已。
2004年,黃驥創立了星騎自行車俱樂部,推廣自行車騎行健身運動,成員一度發展到2000多人,還有一些人因騎行結緣成為夫妻。隨著自行車騎行熱度退卻,如今星騎自行車俱樂部只剩下100多人。黃驥說,有的騎友配置的碳纖維山地自行車要30多萬元,卻很少騎。
隨著交通工具的多樣化,自行車逐漸式微,但並沒有完全淡出人們的生活。這兩年,長沙街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許多共享單車。這些掃碼解鎖、按時計費的共享單車隨騎隨走,掀起了一陣綠色出行之風。
不僅如此,健身房內,你也可以騎著動感單車揮汗如雨。自行車的回歸,已經成為當代生活的新時尚。
人物感言
「28式」自行車承載我們一家人的美好回憶,它也象徵著文化的傳承,啟示我們在展望未來的時候也要往回看,溫故而知新。我成立了星騎自行車俱樂部,希望帶動更多的人加入自行車健身運動,讓他們從牌桌上、遊戲廳走向戶外,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黃驥
小時候,「28式」自行車是孩子們的大玩具,會騎它是比較厲害的本領。上學前班的時候,家離學校有點遠,爸媽接送我就騎著「28式」自行車,有時候我坐在自行車前面的橫梁上,有時候坐在自行車後座。
——80後網友「聊咋咧」
老物件資料
「28式」自行車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交通工具。「28」指的是輪子的直徑為28英寸,28英寸=71.1186釐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曾被稱為「自行車的王國」,當時有名的自行車品牌有「永久牌」「鳳凰牌」等。無論是在城市的馬路上還是在鄉間小道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載著人或貨的「28式」自行車。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朱炎皇 賀子坤
編輯: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