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樓三姐房產觀察】
01
傍晚的風吹過,南屏華發商都門口遛娃大軍越來越多,很多人來這裡乘涼散步,白天三十幾度的高溫,晚上吹來的風卻是清涼的,在音樂噴泉的氤氳下,珠海的夜生活豐富了起來。
在珠海大橋的另一頭,白藤頭水產市場也熱鬧非凡,「靚仔來看看蟹」,「鮑魚十塊錢三個」,「石斑便宜賣」……市場兩邊的小巷裡,店家忙著招攬生意,市場內買好海鮮就在旁邊小店加工,口味十分鮮美,眾人觥籌交錯,伴隨著生蠔「咔咔」被撬開的聲音,這一天就過完了。
珠海這座低調的城市,2019年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迎來了全國人的目光,已經讓這座小城浪花四起。
作為外地人,貪戀珠海的藍天白雲,也貪戀珠海寬容,公平,即便是外來客,也能在這裡豐盛地生活。這點和諸多城市有所不同。
我曾踏足過中國多半城市,儘管每個城市的腔調不一樣,文化氛圍不同,但珠海是一座你來了便想在這裡生活的城市,它有與眾不同的魅力。
我們對於一座城市的潛力和競爭力的判斷,無非幾點:
1.經濟水平,產業規模,本外幣存款,這是一座城市的肉和血;2.人口規模,一座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3.文明程度,一座城市的軟實力;4.營商環境,一座城市最大的競爭力;
珠海在以上幾點都很出色,但很低調,一直走「小而美」的路線。雖然和深圳在1980年同時被設立成為經濟特區,但90年代其他兄弟城市都在發力加工業,「家家起火,戶戶冒煙 」的時代,珠海卻高冷的拒絕「三來一補」,一直堅持保護生態環境,錯失了人口紅利,換來了今天的「宜居城市」稱號。
02
今天再來評價珠海,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不能用今朝的劍斬前朝的官,也正是這樣子的珠海,才有了第二次創業的機會!
「珠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路面很乾淨、綠植率很高,沒有行色匆匆、人滿為患的現象,一切顯得是那麼的寧靜、舒適,感覺整個人的節奏都放緩下來。」十個來珠海考察的朋友,總是會念一句,「這地方什麼都好,就是人太少了!」
我拍攝的華發新城,2020年7月22日
珠海是一支成長股,在過去的2019年人口增速7.12%,位列廣東省第一名。
對於人才的吸引,珠海一直走在前面。追本溯源,珠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很多人來自湖南湖北甚至江西、山東以及周邊城市,比如湛江、陽江,珠海常住人口中也沒有祖籍是珠海的,所以大家都講普通話,這也造就了這座城市的包容性,也造就了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注入到這座城市。
2020年1-5月本外幣存款餘額9580.26億 ,增速21.4%,這個資金沉澱量放在整個大灣區來說也是很有競爭力的,人聚財聚,本外幣存款不像GDP那樣容易滲水,它直接反映一個城市對錢的吸引力,這個吸引力越高,城市的虹吸效應和首位度就越高,代表更多的人願意來珠海紮根、辦企業。
珠海有大能量。雖然GDP總量不及深圳的零頭,但人均GDP居然高達25400美元,位列全國第四,在廣東省僅次於深圳。誰能把穿著大褲衩和人字拖的群體和富豪兩字聯想在一起呢,珠海人普遍低調、務實,除此之外,市民素質很高,這點是大多數外來珠海的朋友們的共識。
「沒看到過有人闖紅燈,公共場合大家挺自覺排隊,開車的也會禮讓行人,有種在杭州的感覺。」「不吹不黑,廣州中山惠州東莞我也呆過,珠海的整體素質的確比其他城市高。」某房企銷售。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接待了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大多數都是生意人,他們除了喜歡珠海的生活環境之外,最認可的還是珠海的營商環境,尤其是東北、西北地區的朋友。
「可能是靠近澳門吧,珠海的營商環境太好了,我們外地人去辦事,排隊取號叫號很快就解決了。這事要是擱我們家那邊,不得請領導吃飯送禮才能成。」「我們做酒店的,經常有警察來例行檢查,但是在咱北方,人家來了你就要意思意思,昨天跟幾個珠海的老總碰面交流學習了一下,這事在珠海根本不存在。」「昨天帶著兒子去公園,快下班了,但是孩子要進去玩,跟工作人員溝通了一下就讓我們進去了,而且很耐心的講解,服務意識太強了,在我們那塊是不可能的,人家要下班的。」
在 100 個經濟活躍城市的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中,珠海躋身前十,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均排名第一,回望珠海四十年的發展,一直在默默的做一件事——「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回上海途中,飛機飛過日月貝
03
新一輪的城市競合,正是珠海的機會。
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瞄準時機在珠海投資置業,對於本地人來說,這些外來的朋友們到底是促進珠海發展呢?還是只起到了哄抬房價的作用呢?
「珠海有很多人來養老,這些人都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他們來到這裡不會消耗本地的資源,反而還帶來了不少資源。」
長期以來,港澳同胞一直熱衷到珠海買房,買日常生活物料。坊間說,珠海是澳門人的菜市場,澳門人早上過來買菜、拿快遞,還有不少跨境學童就住在珠海,澳門讀書,也間接拉動了口岸附近的消費。
問澳門朋友周末一般去哪裡消遣,也都會心照不宣的回答,「珠海」。
除了港澳同胞,北方人、廣東人、華中地區的朋友也喜歡長期生活在這裡,在城市人口的兩端,存在兩極分化:一邊是人口流入的中心城市,另一邊是人口嚴重流失的收縮型城市。
「與其說是「炒房」行為,倒不如說,大家在進行資產優化配置這件事,拋掉一些人口流出城市的固定資產,選擇優良資產,是真的認可珠海的發展才會在這裡進行資產配置,這對我們珠海的發展也是互利的。」
珠海再造新格局,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一件事。而足夠精明的人,早以發展的眼光去進行融合了。
「我不管現狀的,我只關心趨勢,現在就是用來消費的,趨勢才是用來投資的。」
珠海正在崛起,需要足夠的開放和包容,也需要足夠的勇氣和管理制度去接納全國人民,在這點上,珠海人民看的很通透。
澳門好友@Vivian拍攝
寫在最後,
粵港澳大灣區是咱們國家對外的一張名片,未來的潛能要比其他城市群更大,粵港澳大灣區更強調的是發展質量,其核心在珠三角地區與港澳。
對於大灣區而言,研究制度比空間研究更加關鍵。大灣區的優勢、特點和難點都是制度,未來如何發揮特殊制度的優勢,突破行政跟制度的隔閡,實現9+1+1的共存發展,是最大的挑戰,而這個突破口,恰好就是「琴澳一體化」的融合(備註:橫琴和澳門),未來如何利用好「9+1+1」城市之間的這面「牆」和「勢差」,在體制機制方面有更加完備的探索和創新,也要看珠海和澳門的融合。
珠海站在珠江口西岸的C位,從大的方面來說,是粵港澳大灣區話題下的熱點城市,從小到方面來說,是粵西城市的帶頭大哥。珠海發展的好,珠江口西岸就發展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