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各郡邑,獨美於銅仁。位於貴州東北部北緯30度武陵山主峰梵淨山腹地的「梵天淨土·桃源銅仁」,1.8萬平方公裡的版圖神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是地球同緯度唯一生態綠洲,也是聯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區網成員單位。這裡山水人文渾然天成,無論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還是當代作家賈平凹的《說銅仁》,都難以敘盡銅仁至仁至善之美。
這裡的人文蘊涵深厚悠遠,29個民族和睦聚居在這片古老的梵天之下淨土之上,山高水長之間,雞犬相聞,路人笑語歡聲,一派桃源勝境。綠色深處一棟棟原始的木結構住房,架著的是人對自然的敬畏,可謂是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位「仁」者之尊元朝年間同時出現於這座仁義之城,其思想文化的根植與濡染,又為銅仁平添了幾多厚重的人文情懷!
這裡的山神秘俊逸,「天下眾名嶽之宗」「佛教名山」「武陵第一峰」「黔山第一」的梵淨山,不僅是佛教文化底蘊厚重的彌勒道場,及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於湘、渝、川、黔四省市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更是世界少有的生態王國。棲身於梵淨山,便是人到了佛境亦或福境,仰望興許低頭,都可領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水一心法,一石一禪心」。
這裡的水源自大地的賜予,從綠色的根部匯集成流,清澈純淨勝過少女的眼眸。浩瀚的烏江,輕柔的錦江,多情的邛江,黑灣河、太平河、龍底江、麻陽河……於亙古中穿越而來,孕育生命淨化靈魂的步伐從未停止,只要你放緩心靈的節奏,正視那水中的倒影,偶爾飛起的白鷺,便會帶走你纏繞不去的憂緒或離愁。
這裡的文化多姿多彩,古老神秘的儺文化,彰顯生命力量的土家山歌,繪就勤勞與質樸的苗族刺繡,飽含熱情與喜氣的土家花燈,敲響塵封隔世的四面鼓、蹦蹦鼓,世界獨有的「上刀山」「下火海」「入油鍋」等民間絕技絕藝震撼心魂,還有那古色古香、歷史悠久的書法文化,凝聚著這裡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起始於農耕的多民族融合開化的文化源遠流長,沉澱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理解與包容。
喧囂浮華之中,置身這片土地,心靈會更加飽滿,步伐會更加舒緩,存在感會更加真實。當你開始關注一葉露珠、一朵水花、一縷炊煙、一聲鳥鳴,這個時刻,我們從內至外,那些肆意流淌的意識,那些與生俱來的真善,即會與大地、山川、河流、草木合為一體,逝為永恆,轉念之間便可感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詩意棲居,是如此滿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