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學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充足的經費投入。大學每年公開發布的年度部門決算中的收入總額即為當年的辦學經費,這是大學開展招生、教學、科研、基建等等工作的資金來源,充足的辦學經費能夠支持大學高效運轉。
據2018年學校部門決算顯示,中國已有4所高校晉升「百億俱樂部」,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這四所高校強大的收入能力無疑與學校辦學聲譽和辦學規模密切相關。
但是,各高校在校生人數差距較大,單純的總量難以反映資源分配的情況。有一批「小而精」的高校雖然收入總額不高,但生均收入卻位居全國前列。軟科基於2020中國大學排名單獨製作了生均學校收入排名,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校辦學資源和實力。
通過學校發布的信息、學校提供的數據以及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臺,軟科統計出學校2018年度各項收入總和、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學歷留學生);兩者相比,得到各高校生均決算收入。本排名考慮所有納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高校(不含藝術類),榜單展示了生均學校收入排名全國百強的高校。
兩所「小而精」高校位列一二
排名榜中,位列前兩位的上海科技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生均學校收入分別達到了82.8萬元和55.2萬元。這兩所高校都是「小而精」的辦學代表。
2018年,上海科技大學收入近27億元,南方科技大學收入近30億,但兩所高校的在校生規模都不大——上海科技大學2018年在校生不足4000人,南方科技大學在校生總數5000餘人——這使得人均學校收入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兩所高校90%以上的經費來源於政府撥款收入。
上海科技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定位高度相似,都是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都是非常年輕的「以理工科為主、小規模、研究型、高水平」的國際化大學。作為新興大學的代表,上科大和南科大分別立足上海和深圳,輻射長三角和珠三角,注重與國際科研前線接軌,教學資源和實力足以媲美 「雙一流」。
生均學校收入排名第三的清華大學是所有學校中收入最高的大學,2018年學校收入近200億,其中政府撥款收入僅佔比26%,而其它收入高達38.76億元。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投資收益、捐贈收入、租金收入、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現金盤盈收入和存貨盤盈收入等。2018年清華大學捐贈收入近10億元,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此前軟科也曾多次報導過清華大學接受校友捐贈的新聞:
2019年4月20日,清華大學校友、鵬瑞啟航公益基金會發起人徐航向清華大學捐贈3.3億元,以促進清華大學醫學科研實驗、人文藝術的教育,推進清華大學校園急救醫療的水平,推助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發展。
2019年4月23日,陳澤峰校友在清華大學108周年校慶即將到來之際,慷慨捐資5億元人民幣,用於環保技術研發、環保科技人才培養、環保科研成果產業化以及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智庫的相關研究工作。
2019年10月27日,融創中國正式向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10億元資金,用於支持清華大學開展教育與科研、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工作。
2020年3月10日,黃廷方慈善基金向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5000萬,助力清華大學科研抗疫。
醫藥類大學表現突出
在生均學校收入排名百強中,醫藥類大學表現搶眼。北京中醫藥大學以生均學校收入16.7萬元領跑醫藥類大學,位列第18名。上海中醫藥大學則以生均學校收入13.2萬元位列第30名。這兩所中醫藥大學的政府撥款收入分別達到了41%和62%,能夠看出國家對中醫藥大學的支持。
首都醫科大學在醫藥類大學中排名生均學校收入第三,達到了11.3萬元。首都醫科大學高居軟科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第2位,僅次於北京協和醫學院。
此外,南京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7所醫藥類大學也進入生均學校收入百強榜單,顯示了醫藥類大學的整體辦學實力。
醫藥類大學生均收入的表現如此搶眼,是為什麼呢?
2017年7月,《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出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以國辦名義就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出臺的文件。
截圖自中國政府網
其中提出,「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提升共建院校辦學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務區域和全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對醫學院校和醫學學科予以支持。」
上榜的10所醫藥類大學中,7所學校的財政撥款收入佔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溫州醫科大學和新疆醫科大學未查到具體數額),最高的首都醫科大學更是達到了71.99%。醫藥類大學生均學校收入表現不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策在經費投入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支持。
北外、上外領銜語言類高校
在生均學校收入前30強中,兩所語言類高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也表現出強大的經濟實力。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生均學校收入15.6萬元,排名第22;上海外國語大學生均學校收入13.4萬元,排名第29。
這兩所高校的收入中,都有一項附屬單位上繳收入。這是指學校附屬獨立核算單位按照有關規定上繳的收入。兩所學校官網顯示,其校產包括出版社和附屬學校等。其中,北外的外研社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也是我國最大的外語出版機構;而兩校附屬的外國語中學在當地也是享譽盛名。
截圖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官網
截圖自上海外國語大學官網
本排名基於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製作,學校決算收入數據年份為2018年。
數據來自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