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第一大的蒙古包下 度過一個難忘的草原之夜

2021-02-08 王喜慶

雨後的張北中都草原上飛雲流光、欲晴還陰、青草滴翠、涼風輕輕,對於我們這些剛從酷暑中趕來的人來說,似乎是有些冷了。不想領隊的老師說:大家多穿點,晚上的中都草原會更冷。試想:我們這些已經被酷暑蒸的半熟的人會怕冷嗎?

張北中都草原度假村位於河北省張北縣。景區草原總面積3萬畝,度假村佔地面積2500畝。度假村現能同時容納700人就餐、400人住宿,服務採用全套正宗蒙俗禮儀。景區之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難怪景區裡又是小火車又是通勤車,步行確實有點困難,好在小火車票價很便宜,我看了一下好像才20來元。

景區中的成吉思汗雕塑在夕陽暮色中顯得威風八面、英武雄壯。奔騰的戰車似乎前進在無垠的徵途上:揮舞戰刀的士兵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拉弓射箭的士兵飛鏑流聲、奪敵首級。刻畫出了蒙古族中華兒女保家衛國、擴土奪疆的英勇氣概。

旁邊是號稱世界第一大的蒙古包,而並且經過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認證:消暑殿蒙古包直徑60.7米穹頂高21.3米,簷口高7.3米,總覆蓋面積3180平方米,創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蒙古包世界紀錄。

在這個蒙古包的門前我們受到了貴賓待遇,美麗的蒙古族姑娘給大家獻上了藍色的哈達。據說藍色哈達象徵著藍天,代表智慧、健康和永恆,只有把你當做兄弟的時候才會獻上藍色的哈達。

入夜,消暑殿裡歡聲笑語、高朋滿座,張北的藝術家們為大家獻上了一場隆重而歡快的歌舞:帥哥靚女歌喉嘹亮、餘音繞梁;馬頭琴行雲流水、豪邁奔放;蒙古舞服裝華麗、動作豪爽。引來了大家掌聲陣陣、叫好連連!

室外的大型實景劇更是引人入勝,聽當地的朋友介紹說,當詩和遠方結合後,他們把原本就十分好看的民族歌舞又加入了蒙古族的歷史故事,讓這場晚會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歌舞的故事性,受到了來賓的好評。

已經有500多年歷史的打樹花,我一直認為是太行山區的專利,不想在這裡也看到了。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本來打樹花就是鐵匠們的閒來之作,蒙古族的戰馬離不開蹄鐵,鐵匠自然不少,玩個打樹花豈不正常?況且人家玩的還真好!

在八月酷暑的星空下,花炮隆隆、禮花漫天,正如詩人所云「……火樹銀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躚, 歌聲唱徹月兒圓。」好一派繁榮盛世、歌舞昇平的祥和景象!

相關焦點

  • 草原旅行中,夜宿蒙古包之初體驗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一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樂府民歌中,「穹廬」,就是蒙古包的古稱。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帳,氈包,蒙古語為格日。而現在的稱呼「蒙古包」,則來自於滿語。
  • 難忘的草原夜行
    文/封護勝 那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哥哥插隊到了內蒙古達茂旗的一個公社,去了近兩年了不知道生活得怎麼樣?我正好初中放暑假就和哥哥的知青朋友一起來到了牧區。 隊長聽說知青們來了客人,就批了張條子讓到哪個羊群去抓幾隻羊回來殺了,改善改善生活。趕勒勒車的曹哥餵飽了大黑牛,叫我過去幫忙好不容易才套好了車,問我下午有事沒?
  • 呼倫貝爾草原上,蒙古包不是僅有的特色喲
    套娃酒店位於滿洲裡的套娃景區,周邊的風景十分不錯,猶如一個童話世界一樣,適合情侶、親子遊前來。,這是內蒙古的象徵,一聽內蒙古就會想到蒙古包,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蒙古包很常見。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草原上並不只有牧民們所居住的蒙古包,還有很多根據現代人需求而用石磚砌成的蒙古包,內部設施與市區內的酒店無二,非常現代化。
  • 大草原能釣魚?外蒙古野釣,夜宿成吉思汗住過的蒙古包(遊記)
    但有機會去外蒙古看看,當然不能錯過,那兒有過輝煌的歷史,當今卻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與世隔絕的地方之一。聽說要去外蒙古,老妻也為之雀躍,遂開始準備前往烏蘭巴託。這下子總算準備就緒,可以上路了。前往烏蘭巴託與和林一大早,我們飛往烏蘭巴託。越過長城,出塞外草原、戈壁,約一個半小時,飛機降落在位於海拔1300多米大草原上的烏蘭巴託機場。下午在烏蘭巴託遊覽,休息。
  • 穿過蒙古大草原:「星空之夜的魅力,充滿了我們的身體」
    蒙古草原的土壤較為堅硬,沒有灌木及其他障礙物,非常適於高速奔跑或旅行。獵豹或非洲豹都以能夠高速奔跑而著名,比非洲的其他任何動物都要跑得快。而我常常會想,獵豹和蒙古羚羊賽跑誰會贏。不幸的是,非洲的自然情況不太適於使用汽車打獵,所以對於獵豹的速度也就沒有事實數據來證實。
  • 蒙古包,美味的烤全羊,內蒙古大草原,需要的是一個粗獷的靈魂
    這次,小編要介紹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的最北方,與俄羅斯,外蒙古相鄰,也臨近西北和甘肅等省份,想到內蒙古,大家會不會想到呼倫貝爾草原,藍色的天空,空中漂浮著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雲彩,就像一朵朵棉花糖,草原上已經盛開了美麗的鮮花,一大群馬兒正悠閒地吃著草,這場景像極了一幅生動的刺繡。
  • 草原上的「白珍珠」,牧人的歸屬之地,帶你了解草原上的蒙古包
    當人們談到草原人家的生活時,第一印象就是蒙古包。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下方為圓柱形,包頂為拱形;蒙古包內外通過刻畫、刺繡等工藝裝飾有各種花紋,所繪自然風景、植物動物無不顏色豔麗、栩栩如生,有著草原文化的獨特美。
  • 蒙古大草原
    我叉腰站在了蒙古草原上。不久之後,我發現 ,我的挺立顯得實在渺小。從遠處看,也許只是一個模糊的原點。在蒼鷹眼裡,或許算是一蓬野草。在草原氣魄上,我成了最大的失敗者。特別是我叉腰的舉動,讓草原笑得無邊無際。 再後來,我有些羞愧。我怎麼會把川西人的胸襟與草原進行比試呢?我怎麼會在草原上去尋找高大呢?盤旋的鷹似乎也在嗤笑,但我不會去搭理它。
  • 穿過蒙古大草原:世界上的每一顆星星似乎都在他們應有的位置!
    這是一次粗魯的覺醒,我不得不羞愧地承認坐在有彈性的座椅上度過這數英裡遠比我坐在我那蒙古小馬鞍上來得舒適。但那天晚上,當我漫步在軍臺內的庭院,在魔幻的沙漠星空下,我的思緒追溯到了忽必烈汗那輝煌的日子。我的心中充滿怨恨,因為我意識到無論這是好是壞,沙漠的神聖性永遠消失了。駱駝仍然會以沉默的方式在古老的草原裡行走,但神秘感已經喪失了。
  • 難忘的旅行——呼倫貝爾大草原
    「……我的心願在河灣,額爾古納河穿過那大草原,草原母親我愛你,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願。呼倫貝爾大草原,白雲朵朵飄在飄在我心間,呼倫貝爾大草原,我的心愛我的思戀……」降央卓瑪的渾厚嗓音和腦海中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記憶痕跡一樣讓人陶醉,久久難忘!
  • 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星空濛古包是怎麼回事?
    如果您要去呼倫貝爾旅遊,諮詢旅行社都會給您安排住上一晚草原蒙古包,做一天蒙古人,晚上還有熱鬧的篝火晚會,平躺仰望星空這種事情真的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條件高一些的會給您安排星空包,那麼呼倫貝爾星空濛古包是什麼?
  • 新疆第一大草原,不亞於鄂爾多斯大草原,你知道是哪嗎?
    而且,說到草原,中國第一大草原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大草原,第二大便是新疆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在我以往的意識中,一直認為這天下所有的大草原都是一樣的,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草地,悠閒自在的牛羊,潔白漂亮的蒙古包……似乎再也說不上其他的,但是,自從來到新疆巴音布魯克大草原,讓我對這裡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愫。
  • 關於草原的散文詩——大草原、達裡湖及「草原之夜」
    我們去的是錫林郭勒大草原。草原曾經是我孩提時代的一個夢想,沒想到這一夢就是40多年。如今女兒已經長大,能同女兒一起實現這個久遠的夢想讓我感覺很幸福。草原之夜夜宿蒙古包。這片蒙古包孤零零地座落在一座小山包之下,周圍幾公裡之內幾乎沒有人煙。飯菜簡單,住宿也很簡單,感覺卻很特別。飯後的篝火舞會增加了大夥的興致。但我並不喜歡這樣的熱鬧,我在尋找心中的草原之夜。突然,女兒向天上一指:「哇,爸爸,你看啊」。天啊,星星竟然那麼多那麼亮,仔細瞧瞧,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漆黑的夜空上每一顆星星都像是璀璨的寶石。再一看,白茫茫的銀河像一條飄帶穿過那顆顆寶石。
  • 因禍得福:鄂爾多斯草原遇雨躲進蒙古包,品嘗了貴賓級的美食
    鄂爾多斯的杭錦旗有「騎射之地、遊牧之所」的稱謂,其草原旅遊業興建於2004年,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核心區由一個蒙古大營和300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其實我也想體驗草原上策馬馳騁的感覺,無奈昨晚的酒的確喝大了,現在腦袋還是昏沉的,擔心會從馬背上給顛下去了,還是安全第一吧。騎不了馬,咱就帶上美女們坐馬車,奔向草原深處的蒙古大營,去領略馬背民族的風土人情。
  • 蒙古族傳統民居蒙古包重新回歸草原
    新華網呼和浩特2月26日電(記者 勿日汗)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草原上的年輕牧民都仁桑剛剛喬遷新居。他的這座斥資10萬元、歷時兩年打造的新居不是磚瓦房,而是一座裝有地暖、處處雕刻著蒙古族吉祥圖案的豪華蒙古包。「我家的蒙古包是專門請蒙古國工匠製作的,是方圓百裡最漂亮的蒙古包,城裡的婚紗影樓也看中了我的蒙古包,想作為拍攝外景。」
  • 去大草原必打卡蒙古包,到了才知道原來也有水泥做的蒙古包
    去了大草原必須打卡蒙古包,住過蒙古包才算到過大草原,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選了住一下蒙古包,到了那邊才知道蒙古包有兩種,一種是原始正宗的蒙古包,布做的。還有一種是水泥建的,樣子和蒙古包一樣,其實不是正宗蒙古包,只能算「現代型」改良型蒙古包。領隊讓我們自己選擇,後來我們還是選了水泥建的蒙古包,為什麼呢?
  • 呼倫貝爾大草原,住宿在蒙古包是什麼體驗?有沒有不方便的?
    (彩蛋在第三點)一、題主關心的問題1住蒙古包什麼體驗:據我住了N 1回的蒙古包經驗來講,第一次是好奇、欣喜、 這摸摸那碰碰、研究這個是怎麼蓋起來的,各種小問題在腦海中徘徊,靜下心來後,感受到的是蒙古族的智慧
  • 蒙古一家人睡在一個蒙古包裡,新婚夫婦怎麼辦?當地人道出了實情
    敕勒川,陰山下。我國的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以養牛放羊為生。那裡有肥美的牧場,那裡就是牛羊的家,也是蒙古放牧人的家。蒙古放牧人四海為家,需要在草原上經常搬家。因此,為了搬家方便,就誕生了蒙古包。新婚夫婦據當地人說,蒙古包的居住有著自己規矩,可不是所有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特別是新婚夫婦更不可能住在一起的。一般情況下,一個蒙古包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新婚夫婦是要在老的蒙古包附近建新的蒙古包。這個新的蒙古包就像我們現在的新房一樣,要麼是男方建的新蒙古包,要麼就是新娘父母陪送的。
  • 婚旅世界之草原盛嫁 有著800年傳承的蒙古婚禮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在這片古老的草原上,傳頌著一則動人的愛情故事——呼倫和貝爾的故事,他們最終化成了草原上清澈的大湖,暗暗裂出一條烏爾遜河,延綿著他們不悔的愛情。跟著婚旅世界一起去邊塞騎最野的馬,喝最烈的酒,體驗最純粹的蒙古婚旅,和我們一起在這浪漫無垠的大草原尋找婚姻真正的美好。
  • 蒙古包,蒙古族特有的遊牧文化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成群結隊潔白的羊群,與天空相映襯的蒙古包,是所有遠方客人對內蒙古遊牧區最初的勾勒。遼闊的草原是蒙古族縱馬徵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臺,藍天白雲之下點綴的蒙古包是牧人的歸屬。而後在牆壁架和椽子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著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