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張飛廟,是劉備、張飛的故鄉。傳說古時劉備、關羽、張飛曾結義於此。從京石高速公路驅車到涿州出口,就會見到醒目的交通標誌:「張飛廟距此14公裡」。穿涿州城過,見到107國道左轉,往涿州城南行,大約在66公裡標誌過後不遠,路右邊便會看到「張飛故裡」的宣傳畫。從畫前混凝土小路穿過京廣鐵路下的涵洞,就是「結義路」,沿路直行過了西皋村就到了張飛故裡忠義店,張飛廟即坐落於此。忠義店最早叫「桃莊」,因後來出了位婦孺皆知的桃園三結義的張翼德,便稱作了「張飛店」。到清末,有一位涿州知州覺得直呼張桓侯姓名似有不敬,遂令改為「忠義店」。
張飛像
桃園三結義故裡院子
桃園三結義紀念碑
這座張桓侯廟,多年荒蕪後於1991年重新復建。五十多畝的廟宇,依次排開山門、馬殿、正殿、享堂和墓冢等建築。馬殿裡塑一匹彪悍的烏騅馬,迴廊抱廈的正殿大門懸一塊乾隆帝題的「萬古流芳」匾額。廊柱上一幅楹聯據說也是乾隆御筆:「雄赳赳嚇碎老曹肝膽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
結義亭
張飛古井亭
張飛古井
相傳,當年鎮守閬中、急於復東吳之仇的張飛為部將範疆、張達刺殺。奔逃東吳的範、張半路聽東吳主意有變,便將所攜張飛頭顱拋入長江。後被撈起葬於雲陽對岸的鳳凰山,並修了最早的張飛廟。自此,有了張飛「身葬閬中,頭葬雲陽」的傳說。據說,河北涿州忠義店的張飛墓冢取了閬中和雲陽的一些張飛墓土,也算是一種象徵、魂歸故裡吧!這墓冢之外,倒是廟裡的明、清兩代碑刻,應視為珍物。桓侯廟之南,有一處「桃園三結義故裡」,鬱蔥蔥一片桃園。文物牌上寫道:「……近於桓侯故裡發現古碑殘半,原題書失離不詳。尋老者告之:漢昭烈帝結盟故裡。桃園裡有一口「張飛古井」和飲馬槽,旁立漢昭烈帝結盟故裡、張桓侯古井碑刻。
古碑:漢桓侯張翼德廟,明萬曆二十二年立
古碑:漢張桓侯故裡,大清鹹豐六年立。
正殿,單簷抱廈卷棚歇山頂七間,東西單簷硬山頂配殿各三間。正殿大門懸乾隆帝題的「萬古流芳」金匾,乾隆下江南時又題廊柱對聯「雄赳赳嚇碎老曹肝膽,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
大殿裡的張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