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婺源,油菜花漫山遍野,走進婺源,村村是景,金黃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潔白的梨花,爭相點綴於漫山遍野中,與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構成了一副絕美風景。
婺源古村落的建築也是攝影師喜愛的拍攝題材,這裡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縣有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灰白的牆身,高高築起的馬頭牆,工藝考究的磚雕木雕裝飾,這些美麗的徽派建築,也是你在婺源不可錯過的風景。
婺源整個縣處處都是美麗的小鄉村,曉起、江灣、汪口、李坑、思溪、延村、彩虹橋等等熱門地方相信不少人都已經到訪過了,這次,我們去點景色不輸,但人更少的村子玩玩唄!
慶源
慶源古村是一座遠離喧囂的寧靜之所,村中小溪潺潺而流,兩旁粉牆黛瓦,綠樹成蔭。每到春季,桃花、梨花、油菜競相開放,配上山清水秀,實乃人間桃源。
查平坦
查平坦村海拔約700米左右,村落至今有千餘年歷史,現居住著百餘戶農家,村中古樹參天;被許多攝影愛好者譽為「天上人家」!
嶺腳
被蒼翠圍抱的嶺腳村安謐舒然,白牆青瓦,村中屋前屋後種有許多梨樹,花開的時候,黃色的油菜,白色的梨花,伴著遠處有層次分明的山巒,如同一幅幅水墨畫卷。
察關
察關村是一座迄今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察關水口風景秀麗,以28株古樹和秀拱橋為核心,包括水上「印石浮紗」,「祭酒廳」,古繹道等在內組成了水口景。村中小巷都是由青石鋪就而成,房舍有部分為清代建築,歷史悠久,風格各具特色。
虹關
虹關古村建於南宋,有「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關」之稱。村頭溪畔,兀然屹立著一棵古樟,樹齡有1000餘年,樹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三畝,氣勢非凡。有雲「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枝搖蕩凌雲煙」,被譽為「江南第一樟」。
樟村
樟村位於樟溪鄉政府駐地東南0.7公裡處。此村附近原來樟樹多多,樟蔭匝地,故取樟起名樟村。民國二十三年為樟溪鄉公所駐地。村中有141戶,532人,李姓居多,還有周、盧、吳、葉等姓。據村中李姓、盧姓、吳姓宗譜載:李標昌一支祖籍福建永定湖坑,清康熙年間遷居樟村;盧增友一支祖籍福建永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經商樟村而居,其弟盧友朝後隨兄居於此;吳朝養一支祖籍江西石城,清康熙初年攜四子遷居樟村、崗頭坑。
十八裡桃溪
桃溪位於婺源縣中部,距縣城30公裡左右,村委會下轄豸峰、孔村、坑頭三個古村,發源於鵝峰山的桃溪,是三個村莊的源頭之水。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朝廣明年間,福建三山人潘逢辰,「洞明文學地理,精堪輿之學」,為避黃巢寇亂,看中了鵝峰山下的風水,認為此地會讓子孫興盛,從安徽歙縣黃墩轉遷婺源坑頭,成了桃溪潘氏始祖,桃溪下遊的孔村、豸峰由此繁衍。
自古以來婺源就有「山間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的風尚。明清時期,桃溪潘氏名人輩出,出了九位進士,當地「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的說法。後來,又出了兩位進士,共有十一位進士。
桃溪溪水清澈小路彎彎,路邊楊柳青青,遍地紫雲英。若是春天油菜花開的時候,那景色非一般美麗,就是油菜花謝了,春天的氣息依然濃鬱。
還有這些賞花勝地,是到了婺源絕不能錯過的:
江嶺
婺源的春色非常養眼,而江嶺則是春天婺源的絕美之地。江嶺或許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每當油菜花季節,這裡總吸引了無數攝影師和遊客。
爬上江嶺的高處,千畝油菜花田一覽無餘,金黃色的油菜花肆意蓬勃地開放,粉牆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古老村落點綴在廣闊的油菜花叢中,成為江嶺風光的大背景。山風裡更飄蕩著淡淡的油菜香,不愧為「中國最美鄉村」中田園風光的代表作。
月亮灣
一座狹長的小島,夾在兩岸之間,清澈的江水在兩旁靜淌著,猶如一彎清亮的眉月,這裡就是常引人駐足的月亮灣。月亮灣依山伴水,身姿優雅,水面平靜如鏡,倒映著四周美景,隔岸徽派民居的典雅、周邊秀美的景色相融合。偶有竹排輕劃而過劃碎原本平靜的鏡面,給月亮灣再添一絲韻味,因此,這裡也就成為了一個攝影勝地。
篁嶺
篁嶺的油菜花也和江嶺一樣屬於高山梯田,層次感極強,也最為壯觀。而篁嶺不僅可以賞花,還可以遊古村,是婺源縣古建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徽式古村,村落內雕梁畫棟,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