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這件事看起來有些出人意料,化學公司如今站在了防止氣候變化的最前線,正在為破壞自己的老本行而奮鬥著。
不過上周六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達成的一項一般性協議中,包括霍尼韋爾(Honeywell)和杜邦(DuPont)在內的很多公司都屬於最為積極的支持者,支持放棄使用那些在快速增長的空調及製冷行業中處於基礎地位的、利潤不菲的化學品。
能讓這些公司如此做的並不是什麼理想主義,更多的還是出於激烈的競爭,以及對他們能夠創造出更環保替代品的自信。
2014 年,印度,一間大金工廠的工人正在裝配空調。這家公司還生產一種名為 HFC32 的製冷劑。圖片版權:Adnan Abidi/路透社
儘管如此,也還是有一些環保人士表示,這種積極放棄氫氟碳化物(hydrofluorocarbons,簡稱 HFCs )的做法還是為其它行業提供了效仿的模板。
戴維·唐涅格(David Doniger)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簡稱 NRDC)氣候與潔淨空氣計劃的主管,他表示:「他們發現,如果不改變規則,自己的新產品就沒有競爭力。於是他們醒悟過來說:『科學是硬道理。』」
唐涅格還說:「我們希望他們出於純粹的氣候原因而保持克制,但這些公司卻是因為利潤等其他原因才這麼做的。不過重點是,他們和國際社會有著某些共同利益。」
化學工業的響應與遲疑不決、在很多情況下甚至與給氣候法規帶來極大阻礙的大型石油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
雖然他們自己的研究人員也曾警告過氣候變化的風險,但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及其它石油公司幾十年來一直因為遊說反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規則而備受指責。
一些環境主義者主張,化學公司插手《基加利協議》的程度太高了。他們還說,協議本該在時機與範圍上達成更多成果的。
也有人擔心很多國家的生產商不會那麼快由此獲利,而這會更加鞏固那些世界級大公司的力量。協議面臨的大部分阻力來自中國和印度,他們害怕本國的一些化學製造商會被關停,或者本國消費者要承擔更高的價格。
阿姆斯特丹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全球商業戰略家保拉·特洪·卡瓦哈爾(Paula Tejón Carbajal)表示:「儘管我們希望看到成果並且現在已經有所進步,但這還是要受到整個行業的支配。」
空調和製冷行業有時會對環境造成災難性影響,《基加利協議》正是這方面翻開的新篇章。
有數十年時間,空調和冰箱廣泛使用一類叫做氯氟化碳(chlorofluorocarbons, 簡稱 CFC)的化學物質,噴霧劑和清潔用品中也一樣使用。但科學家提出警告,氯氟化碳會消耗保護地球不受太陽紫外線傷害的臭氧層。化學公司一開始並不接受,表示出於經濟原因不能使用其它替代品。唐涅格說:「他們太可怕了,就像煤炭業一樣。」
但消費者對化學品的擔憂卻使得銷售額大跌,開始有幾個國家禁止了氯氟化碳。1987 年《蒙特婁議定書》達成,開始全面淘汰這些化學品。
當時找到的替代品 HFC 是一種溫室氣體,吸熱能力達二氧化碳的 1000 倍。對這種化學品的擔心又促使環保人士積極把它淘汰。
夏日裡曼哈頓市中心的空調。圖片版權:Hiroko Masuike/《紐約時報》
這一次,化學生產商的行動趕在了新一輪規則出臺之前。甚至早在 2000 年代初剛開始使用 HFC 時,霍尼韋爾和其它幾家公司就已經啟動了研發項目,開發變暖潛能更低的替代品。
2011 年,歐洲加強了監管,為在汽車空調系統中逐步淘汰 HFC 制定了更嚴格的法律。美國汽車製造商轉而使用 HFC 的替代品,得到了美國監管部門的讚許。
2012 年,霍尼韋爾在上海的北部成立了一個生產基地,用以生產更為環保的 HFC 替代品:HFO-1234yf。緊隨其後的是東京北部的第二個工廠,預計明年初,還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蓋斯馬設立最大的生產基地。霍尼韋爾在製冷劑替代品項目上已經投入了 9 億美元。
從那時起,霍尼韋爾就公開表達對加強監管的支持,並在 2014 年與歐巴馬政府合作,成為在修改《蒙特婁議定書》方面擁有優先權的公司之一。
隨著 HFC 在全世界被淘汰,霍尼韋爾的投資也得到了回報。儘管霍尼韋爾並沒公布化學品業務方面的具體數據,但曾表示,HFC 替代品的銷量在迅速增長,這讓公司從範圍更廣的氟製品業務中獲得的年收入達到了兩位數,超過 10 億美元。
霍尼韋爾氟製品副主管肯尼思·蓋爾(Kenneth Gayer)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在這個領域裡我們是與環境效益保持一致的,甚至在人們談論全球變暖之前,我們就預計到了這些法規的必要性。現在,全世界都要開始大規模地使用替代品了。」
如今也有其它的替代品可用,包括使用丙烷或氨的系統,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家公司都在競相採用它們。比如可口可樂公司就投入了 180 多萬臺冷藏式自動售貨機以及其它不含 HFC 的設備。
不過一些環保人士提出警告,認為各大公司在冷卻技術的發展方向上產生了過多的影響。
大金公司製造了一種成本低廉的 HFC 替代品,名為 HFC32,全球變暖影響相對較低,被視作比較適用於印度這樣的市場。總部位於日本大阪的大金既生產空調設備,也生產化學品。公司已經把一些專利開放給公眾,以鼓勵當地生產商使用它的化學品。
綠色和平組織的卡瓦哈爾認為,大力促進 HFC32 並不正確。她表示,是因為行業決定了「哪些用得多哪些用得少,所以我們才會如此擔心」。
卡瓦哈爾表示,儘管替代 HFC 有很多更好的選擇,有些國家也並未採用,「問題是他們在這方面的追求並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高」。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主管亞洲技術研發的達米安·丁表示,大金推廣 HFC32 是在努力平衡變暖的潛能值與更高的能源效率。
達米安·丁表示,空調的排放物還來自於它們消耗的電力,「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是,僅僅關注全球變暖潛能值可能更會加劇對環境的破壞。」
儘管還存在這些問題,環境專家表示,《基加利協議》依然是一個新動向的體現,那些大公司先於環境政策的改變開發出更環保的產品,然後再推動有利於這個市場增長的法規。
聯合國專門從事有毒化學品問題的律師巴什庫特·通賈特(Baskut Tuncak)表示:「越來越多的公司把眼光放得越來越長遠了,會預計他們需要改變什麼,以及需要從產品中淘汰掉什麼。」
通賈特說:「這表明,規則可以導致創新。全球一體化程度越高,效果就會越好,即使在商業領域也一樣。」
翻譯 熊貓譯社 喬木
題圖來自 www.itabc.ca
2016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