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東珠的採捕和佩戴制度,故宮博物館東珠飾品珍藏

2020-12-11 心安歷史說

東珠,滿語為"塔娜",是產自我國東北的淡水珍珠。因為來源於滿族的發祥地,在清朝時期,東珠被賦予了極高的地位,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作為政治身份的象徵。

(北京故宮博物院·東珠朝珠)

明清兩朝,我國南方的採珠業已經非常發達,但是清朝統治者只偏愛產量稀少的東珠。滿清皇室深受佛教的影響,清代官服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的朝珠起源於佛教的念珠,而東珠製作的朝珠則是最高地位的象徵,只有帝後和皇太后可以佩戴,以此表達對於龍興之地的尊崇。

東珠,對於滿清皇族來說是皇權的象徵,是外人不可觸碰的神聖之物。

東珠的採捕

東珠主要生產在我國東北地區黑龍江、鴨綠江、松花江等流域之中,也被稱為北珠。

東北地區的古人很早就已經開始採摘東珠,《後漢書》和《三國志》之中都有對東珠的記載,那時候的精品東珠"大如酸棗"。東珠從色澤和形狀上來看不及南洋珍珠,但因為誕生於龍興之地,使東珠本身就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成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專屬飾品。

在女真時期,滿族人已經開始採摘東珠,他們以此作為生計,和中原地區的人交換物資。那時候的東珠只是一項可以為生的產業,尚未有多麼崇高的地位。

(清·金鑲東珠點翠簪)

後金時期,統治階級會派遣專門的人員去採捕東珠,努爾哈赤時期,採捕活動由八貝勒各遣人丁集中採捕,到了順治年間,朝廷則設置了專門管理採捕東珠的官員,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管理。

東珠要達到貢品的規格必須到八分以上,一粒珍珠要在珠蚌之中生長成形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東珠的珠蚌大多深居水底,群蚌層層環繞,形成"蛤城"。清朝前期因為竭澤而漁式的採捕,導致東珠的資源越來越少。東珠的採捕並非年年進行的,而是在皇室大婚、萬壽慶典、帝王加冕或者后妃冊封之時,吉林將軍會親自出面奏請皇帝下旨準許採捕東珠。得到聖旨之後,內務府頒發祭河告文,在祭祀了河神或者江神之後才能夠採捕。

200多年內,清朝對於東珠的採捕是壟斷性的,所有的流程都是由皇家嚴苛控制,不允許民間私自採捕和留存。採珠的季節大多是在春季,其他季節吉林將軍衙門需得派遣官兵沿河巡查,嚴禁私自採捕。

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下令,採珠之人如若私藏珍珠不交與管理的官員,無論東珠的數量多少,大小如何,一律杖責一百流放三千裡,如果是旗人的話則直接削除旗籍。嘉慶帝誅和珅之時,在他家中抄出大量的金銀珠寶,其中有一等大東珠60多顆,每顆大東珠重達一兩,連嘉慶帝看到都驚嘆不已,震怒道:"所藏珍珠寶石及東珠二百餘串,較之內廷多至數倍。"嘉慶在給和珅制定20大罪狀時,便有一項私藏大東珠的罪名。

官員或民間私藏東珠是大罪,清廷以嚴苛的法律保障東珠的壟斷,東珠成為無價之寶。

以松花江採珠為例,水師營會準備數百艘採珠船隻,派遣人員一千多人,花費近2萬兩白銀,從烏拉出發直至長白山山腳之下,一共數千裡,有數百條支流,每一條支流都要搜索一遍。因為珠蚌實在太過稀有,往往搜遍數條河流都得不到一粒合格的貢珠。

(清·金累絲鳳凰嵌東珠朝冠金鳳)

一場採捕之後,江邊的蚌殼鋪滿十幾畝沙灘,而這些珍珠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之後才能進貢,一般三頓的珠貝之中才能選出三、四粒上等的東珠。而採摘東珠的牲丁採取的一直是最原始的採珠方式,加上在水下長時間的勞作,稍有不慎就會喪命。運送東珠同樣艱難,從吉林到盛京需要20多天的跋涉,這一切都是為了皇室的東珠。

採珠的代價是巨大的,這不僅僅是人力資源和物料的損耗,也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所以到鹹豐年間,清朝廷下令歇河,。

打牲烏拉的建立和衰落

打牲烏拉總管衙門位於現在的吉林市烏拉街鎮內。"打牲"的意思是"採捕和狩獵","烏拉"則是"江"的意思。打牲烏拉這個部門直接對皇宮內務府負責,不屬於吉林將軍管轄。

順治年間,清統治者將烏拉方圓五百裡地劃為"龍興之地",嚴格控制人員進出,由內務府直接管轄,並且設置了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打牲烏拉不僅僅主管採捕東珠,還包括採摘人參、松子、蜂蜜等。

打牲烏拉管轄範圍內的牲丁最多的時候達到4000多人,他們不僅僅負責搜集和採摘,還負責分揀等級、包裝和運輸等等事務。採捕東珠是打牲烏拉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在乾隆年間,打牲烏拉總管雍和曾經在奏摺之中寫道:"採捕東珠為打牲丁應任之官差,且東珠為皇家要物,不可與人參等物並提。"

打牲烏拉隨著清朝的鼎盛時期而進入繁盛,到了鹹豐年間,東珠的採摘進入了衰落時期,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不過採捕3次,一共採珠2419粒。而僅僅是乾隆年間,採捕的東珠就達50餘次,採捕珍珠多達萬粒。

打牲烏拉的衰落和清朝的經濟息息相關,當然,清朝前期大規模採捕讓內務府的東珠庫存積壓也是採珠次數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鹹豐八年,內務府庫存之中仍有兩萬餘顆東珠,清朝廷對東珠的需要也不像前期那樣多,打牲烏拉的衰落是大勢所趨。

東珠的使用和佩戴規定

滿清皇室之中使用的東珠按照大小、形狀和光澤分為七個等級,一等東珠直接進貢給乾清宮和坤寧宮兩宮,其餘的東珠全部送到內務府廣儲司登記造冊。對東珠的登記是非常細緻的,數量大小全都一一對應,可見清朝廷對東珠的重視程度。

東珠的數量直接和皇親國戚的品級相對應,親王的冠頂裝飾10顆東珠,世子9顆,郡王8顆,貝勒7顆,貝子6顆,鎮國公5顆……而官員之中,只有一品大員的官冠之上才有資格裝飾一顆東珠,一品以下的官員不得鑲嵌東珠,只能改用小寶石。

(清·銀鎏金點翠嵌珊瑚珍珠領約)

在後宮之中,女性皇族在穿朝服時必須要佩戴三盤朝珠,穿戴吉服時掛一盤。朝珠的材料也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皇后、皇太后穿朝服之時佩戴大東珠一盤、珊瑚珠兩盤,皇貴妃和皇太子佩戴蜜蠟朝珠一盤,珊瑚朝珠兩盤,其他的妃嬪和皇子基本上都是佩戴珊瑚或者蜜蠟朝珠,區別在於數量和穿朝珠所用的絲絛顏色上。

按照《大清會典》記載,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可以佩戴東珠製作的朝珠。"皇帝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紀念、背雲大小墜珍寶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御之。"其他進貢至內務府的東珠,則用於皇帝和後宮妃嬪的飾品鑲嵌。

東珠直接反映清朝皇親和官員的等級,同時,清統治者還將他們作為重要禮品贈送給少數民族的首領或者宗教領袖。乾隆四十五年,西藏六世班禪第一次前往京都覲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賜予他東珠朝珠一盤,並賜五等東珠一顆。以清朝皇室對東珠的重視,這已經是非常隆重的賞賜了。

博物館中的東珠珍品

今天,在瀋陽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件清朝皇帝曾經在大典禮時佩戴的東珠朝珠,朝珠的主體為108顆大小、顏色和珠形一致的一等東珠,中間以青金石分為四份,代表著一年四季。兩側為三串珊瑚珠"紀念",下墜為紅寶石掛墜,每串紀念上有三顆小分珠,象徵一個月之中的上中下三旬。

北京故宮博物院之中珍藏的清朝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冠頂為三隻金累絲鳳凰疊壓,每層間隔一等大東珠一顆,金鳳身上裝飾二等東珠和三等東珠,金冠沿部裝飾著7隻金鳳凰,身上皆鑲嵌二等東珠,冠後珠穗五條,使用四等東珠302顆。整個鳳冠主體裝飾為黃金和東珠,彰顯皇后一國之母的尊貴地位。

東珠耳環。在清代,后妃在穿戴朝服時所佩戴的耳環也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分,不可僭越。皇后在穿戴朝服之時會佩戴東珠耳環,左右為三顆東珠,嬪妃則佩戴一對珍珠。此鑲東珠耳環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之中的藏品,六顆珍珠顆顆飽滿,至今依舊光潔潤澤。

結語

東珠,因為生長於白山黑水的"龍興之地",而被清朝統治者視為最為珍貴的珠寶飾物,只有他們才能夠享有,其他人無權享用。

帝後的大東珠是嚴格按照尺寸從成千上萬顆珍珠之中挑選出來,每一顆珍珠都是在層層官員的監督之下採捕、挑選、運送,是牲丁們在刺骨的春寒之下赤身潛入水中,以生命為代價換取的。

東珠的稀少並沒有降低皇族對它們的需求,物以稀為貴才真正讓他們體會到專屬於皇室的尊貴。

相關焦點

  • 滿清皇室獨享的珍珠品種,現已絕跡:東珠與一般珍珠有何不同?
    東珠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佩戴者身份的高低決定了所使用東珠的數額、大小、品質。相關典籍中有確切記載,以東珠朝珠為例,它的佩戴者只能是皇帝、皇后、皇太后。清 金累絲嵌珠鳳妃冬朝冠朝廷對東珠的採捕有著嚴格的規定。順治七年,設烏拉總管,負責東珠的採集,隸屬內務府管轄。
  • 東珠不如南珠,為何清廷卻愛用東珠?是思念故鄉,更是尊卑分明
    按地域可分為東珠、南珠,按顏色又可分為黑色、綠色、藍色、褐色系列等,可見珍珠的學問也是很多的。南珠珠指的是細膩光滑、晶瑩剔透、圓滑多彩生長在南方北海的珍珠。東珠,又稱北珠指的是,生長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珍珠。清朝人徐蘭曾到過這一帶,見識了採捕珍珠的景況。
  • 一顆東珠30萬,和珅為此掉腦袋!如此珍貴的東珠為何絕跡?
    2015年,一個小夥帶著珍藏的東珠珠串參加鑑寶節目,被專家估值30萬一顆,而整個珠串有108顆。香港蘇富比2010年春季拍賣會上,一串雍正佩戴過的東珠朝珠,以6786萬港元(折合5652萬人名幣)成交,刷新了御製珠寶世界紀錄。 其實東珠就是一種珍珠。一種產於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及其流域的淡水珍珠。產量稀少。
  • 滿清皇室獨享的珍珠品種,現已絕跡:東珠與一般珍珠有何不同?
    東珠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佩戴者身份的高低決定了所使用東珠的數額、大小、品質。相關典籍中有確切記載,以東珠朝珠為例,它的佩戴者只能是皇帝、皇后、皇太后。清 金累絲嵌珠鳳妃冬朝冠朝廷對東珠的採捕有著嚴格的規定。順治七年,設烏拉總管,負責東珠的採集,隸屬內務府管轄。
  • 東珠不如南珠,為何清廷卻愛用東珠?是思念故鄉,更是尊卑分明
    按地域可分為東珠、南珠,按顏色又可分為黑色、綠色、藍色、褐色系列等,可見珍珠的學問也是很多的。南珠珠指的是細膩光滑、晶瑩剔透、圓滑多彩生長在南方北海的珍珠。東珠,又稱北珠指的是,生長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珍珠。清朝人徐蘭曾到過這一帶,見識了採捕珍珠的景況。
  • 東珠究竟是什麼?一顆竟值30萬?
    所謂"東珠",亦被稱為"北珠、大珠、美珠",乃是從黑龍江流域的江河中出產的淡水珠蚌裡取出的一種珍珠。其與一般珍珠相比因晶瑩透徹、圓潤巨大,而更顯王者尊貴,自古以來便成為中國歷代王朝所必需的進獻貢品。2015年,一個普通的小夥帶著珍藏的東珠珠串登上華豫之門。
  • 東珠
    清代東珠耳飾(圖片來自網絡)清代珍珠耳飾(圖片來自網絡)珍珠有天然和人工兩種來源。珍珠手串(圖片來自網絡)在我國古代按照產地,珍珠劃分為南珠和北珠。高等級的東珠,色如淡金,勻圓瑩潤,深受皇室熱愛,被釐定為清代冠服制度中品級最高的珠寶,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在清代,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等才有資格佩戴東珠材質的朝珠。
  • 詳解東珠的前世今生,緣何只知皇室珍品,不知牲丁九死一生
    我們既然知道了南、北珠的來歷,那麼「東珠」又是個啥東西呢?其實啊,「北珠」和「東珠」指的是一種東西,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叫法不同,「北珠」是明代及以前的叫法,泛指北方的珍珠,而「東珠」是清代以後的叫法,更具體一些,指的是黑龍江、松花江、混同江、牡丹江、嫩江及璦琿地區河蚌所產珍珠。
  • 東珠的珍貴程度知多少
    外國人不識貨,但是了解中國文化的藏家應該懂得東珠的珍貴。東珠,產於東北地區廣袤的松花江流域,故得其名。遼、金、明時,東珠即為松花江特產。清時專設捕珠機構——珠子櫃,由專人採珠。歷史上,在東北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盛產淡水珍珠,被稱為東珠,亦名北珠。名貴的東珠,淺黃而渾圓,「光彩晶瑩」,是珍珠中的上品。
  • 詳解東珠的前世今生,緣何只知皇室珍品,不知牲丁九死一生
    我們既然知道了南、北珠的來歷,那麼「東珠」又是個啥東西呢?其實啊,「北珠」和「東珠」指的是一種東西,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叫法不同,「北珠」是明代及以前的叫法,泛指北方的珍珠,而「東珠」是清代以後的叫法,更具體一些,指的是黑龍江、松花江、混同江、牡丹江、嫩江及璦琿地區河蚌所產珍珠。
  • 東珠是什麼,除了皇上連皇子都不能戴這麼珍貴?
    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員著禮服(即朝服、袞服)、吉服(即龍袍)和常服時佩戴的一種裝飾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東珠朝珠是所有材質的朝珠中等級最高者,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皇太后才能佩戴,即使貴為皇子、親王,也不得使用,足見東珠的珍貴。
  • 清朝皇宮,那些美輪美奐的佩戴飾品
    前面我們講了服飾和頭飾,今天就把其他的一些飾品講完吧,具體包括手飾、項飾、耳飾和配飾。手飾傳承到今天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極為常見的飾品了,就像我們結婚要交換的戒指就歸為手飾這類。研究清史,你能看到就乾隆皇帝自己有珍藏有七枚上好的扳指,平時有專門的禮盒存放。常用來雕刻扳指的有翡翠和玉料。
  • 東珠究竟是什麼?
    2015年,一個普通的小夥帶著珍藏的東珠珠串登上華豫之門。
  • 甄嬛傳:華妃為什麼經常佩戴和皇后一樣的東珠耳環?
    《甄嬛傳》中,華妃一向張揚,不單單在行為上,在穿戴上更是如此,她的衣服大多都是顏色鮮豔的,不僅如此,華妃的首飾也都是很華麗的,甚至還有一副耳環是和皇后的一模一樣的,基本上她穿任何衣服都會戴著這副耳環,可見她對這副耳環的喜歡程度。
  • 故宮珍藏的妃子首飾:圖5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它被禁止出境展出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金鑲東珠耳環是清朝皇后的飾物,耳環為金託,鑲三顆東珠,珠質光潔潤澤,顆顆飽滿。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內。鍍金點翠蝴蝶簪。為故宮博物館珍藏,如同栩栩如生的蝴蝶一般,這樣精美的樣式讓人愛不釋手。你覺得哪一件最美呢?
  • 點翠和花絲鑲嵌,故宮博物院典藏首飾的靈魂所在
    從故宮的首飾典藏珍品之中,我們能看到清代工藝匠人們對線條動靜的表現能力和對色彩張力的掌控度。清代后妃的首飾是當時民間飾品工藝的集大成者,每一件必定是精雕細琢,即便以現代人的審美看來,依舊是美不勝收。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清朝皇室最為看中的「東珠」。東珠產於東北,從成色上來看並不及南方的珍珠那般品相完美,而且正圓的東珠也是極少的。所以我們在故宮博物院之中看到的東珠飾品大多顏色發青,光澤度一般。但是東珠生長於滿清的發起地,有這個淵源在,東珠的意義,要比價值更加讓滿清皇室看中。
  • 甄嬛傳:華妃為什麼經常佩戴和皇后一樣的東珠耳環?
    《甄嬛傳》中,華妃一向張揚,不單單在行為上,在穿戴上更是如此,她的衣服大多都是顏色鮮豔的,不僅如此,華妃的首飾也都是很華麗的,甚至還有一副耳環是和皇后的一模一樣的,基本上她穿任何衣服都會戴著這副耳環,可見她對這副耳環的喜歡程度。
  • 東珠究竟是什麼?一顆竟值30萬,和珅為此掉腦袋!
    2015年,一個普通的小夥帶著珍藏的東珠珠串登上華豫之門。
  • 清代宮廷服飾特有的組成部分——東珠朝珠
    朝珠是清代宮廷服飾所特有的組成部分,是皇帝、后妃和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員在穿著禮服、吉服或常服時,佩於胸前的掛飾,有著區分等級、彰顯威儀的重要作用。在不同場合,皇帝所佩戴朝珠的材質、顏色也不一樣。朝珠材質甚多,以東珠朝珠最為尊貴根據《大清會典》規定,東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皇子、親王也不得佩戴。東珠是產自中國東北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等流域的野生河珠,質地圓潤巨大,色澤晶瑩透徹,採集過程卻極其艱難。
  • 點翠和花絲鑲嵌,故宮博物院典藏首飾的靈魂所在
    從故宮的首飾典藏珍品之中,我們能看到清代工藝匠人們對線條動靜的表現能力和對色彩張力的掌控度。清代后妃的首飾是當時民間飾品工藝的集大成者,每一件必定是精雕細琢,即便以現代人的審美看來,依舊是美不勝收。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清朝皇室最為看中的「東珠」。東珠產於東北,從成色上來看並不及南方的珍珠那般品相完美,而且正圓的東珠也是極少的。所以我們在故宮博物院之中看到的東珠飾品大多顏色發青,光澤度一般。但是東珠生長於滿清的發起地,有這個淵源在,東珠的意義,要比價值更加讓滿清皇室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