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深情
圖片/網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看過電視劇《傻春》,估計都會被那種,姊妹兄弟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所吸引,因為那裡邊有很多他們熟悉的畫面,看過一定會有很強烈的親切感,不由自主地就會聯想到自己的年少歲月。
每天嘰嘰喳喳,吵吵鬧鬧,爭父母的寵,爭好吃的,爭好穿的,《傻春》裡真實地反映了那時的一種現象,就是哪家基本都有一個任勞任怨的大姐,或者大哥,他們似乎一出生就是為了照顧後面的弟弟妹妹的,幫著父母帶大一個個弟弟妹妹,使得父母安心地忙於生計。
姊妹眾多的生活裡,總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奇怪現象,家裡的老二往往都是比較受寵的,不論下面還有幾個弟弟妹妹,老二一般都是既聰明又厲害的主,最不聽話的也是這個,上面大姐的話基本對她不起作用,下面的弟妹們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
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根本體會不到那種感覺,既熱鬧又經常打架的日常生活,也體會不到那種姊妹兄弟手足情深。那時的孩子們,不像現在,他們很少有孤獨的感覺。
《傻春》中的素覺,排行老四,七姊妹裡唯一的男孩,這對於思維裡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他自然是家裡的寶貝,總有著很多的特權,比如好吃的,好衣服,甚至於後來的好工作,都要可著他來。他欺負妹妹,眼裡沒有大姐,自私自利,其實這些都是重男輕女的媽媽慣出來的,他最多也就是個被慣壞的沒長大的孩子。
而二姐素眠就不一樣,她自恃為眾姐妹裡最聰明的人,所以她自命清高,狂妄自大,自私自利,在姐妹中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即使是在家裡,她說話的語氣也是擺出一副領導的架勢。
素眠的自私,是骨子裡就有的。最真實的體現就在於,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爸爸因為歷史問題,被誤判為犯了錯誤,於是她就責怪爸爸影響了她的前程,還給媽媽上課,要和爸爸劃清界限,即使在同一個農場裡,三年都沒有去看過爸爸,她的絕情與自私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爸爸處於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她不但不安慰爸爸,還在家裡給爸爸臉色看,好像爸爸欠了她什麼似的,大姐傻春來勸她,她反倒雙手插在兜裡,反駁得理直氣壯,那口吻,簡直就是居高臨下的領導,爸爸困難的時期,在這個家裡,她仿佛成了老大,自私到了極點。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孩子多,一次飯桌上,素覺搶飯吃,二姐沒吃飽,氣的把碗筷一摔,轉身走了,一點沒有姐姐樣子,還不如小妹懂事,看到飯吃沒了,即使沒吃飽也沒難為大姐。還有分吃蘋果那次,素眠那麼大了,也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按理她是家裡老二,本應該幫忙分擔一下家務,可是她什麼都不做,還處處挑毛病,不時的挑撥弟弟妹妹們孤立大姐,不像話。
她瞧不上大姐,因為她聰明有才學,而大姐只是讀到小學四年級,在她眼裡根本就不配當大姐,而大姐在她的面前,說話也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到她不開心,所以直到她結婚生子,傻春照顧她做月子,還不用花她們家的錢,而且處處為她著想,那一刻她那顆冷漠的心才被感化,終於叫了一聲「姐」。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個家中,幾個姐妹裡,素眠和素覺是比較自私的,而且很多小事上都是他倆在爭,但是在對待父親這件事情上,我覺得素眠暴露的是她的本性,既無情又自私,馬上是自己的父親,也可以冷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