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丹霞地貌群,俗稱「張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組成。
張掖有普客和高鐵兩個火車站,往蘭州、西安或烏魯木齊方向都很方便。
張掖除了丹霞地貌,近幾年還開發了一處平山湖大峽谷,景區間間隔距離較遠,可通過各網路平臺訂購一日遊或兩日遊。
張掖祁連山「七彩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集廣東丹霞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險、美,還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於一體。
張藝謀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的外景場地即在此地。
「七彩丹霞」景區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豔麗令人驚嘆。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暈眩,堪稱「七彩神仙臺」
「七彩丹霞」景區有明顯的乾旱、半乾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是中國乾旱地區最典型的丹霞地貌,舉世罕見。
2011年,被極具權威和導向性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
七彩斑斕的色彩就像是被上帝打翻了的調色板。
2010年8月,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組成的丹霞地貌組合以「中國丹霞」名稱共同申請世界自然遺產並獲批。
張掖丹霞並未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但是張掖丹霞的絕美並不輸上述任何一個。
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25公裡,被《中國地理雜誌》及中外知名地質專家和遊客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克羅拉多大峽谷」、絲綢之路新發現!
平山湖大峽谷屬於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
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徵,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
峽谷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色彩略顯灰暗。多呈圓錐或柱狀,造型奇特。
參觀大峽谷有兩條線路,導遊推薦的線路難度係數較大,另一條線路據說更適合觀光攝影。
平山湖大峽谷特殊的地貌特徵是經過億萬年地殼抬升,大自然風蝕、水蝕和化學溶蝕作用而形成的。
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巖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突起,而河谷裡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臺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
大峽谷山石多為紅色,從谷底到頂部分布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巖層,層次清晰,色調各異,並且含有各個地質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在歷史上,平山湖蒙古族鄉是古代少數民族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也是漢族抵禦外族入侵的重要屏障,處在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融地帶。
峽谷屬黎山系的龍首山地段,隔走廊平原與祁連山相望,是走廊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是河西走廊進入平山湖通往內蒙的必經之路。
在去平山湖大峽谷的路上,會經過一條由河西走廊通往內蒙古河套的古道,古道上尚存有明代山南關的遺址。所謂「關」差不多就類似於如今的邊防哨所,戰士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駐守邊疆,留給親人的是無盡的思念,有的甚至是此生不復相見。
正如邊塞詩人岑參所云:「張掖城頭雲正黑,送君一去天外憶」。那相思之苦,就如李煜筆下的《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張掖古稱甘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環,也是河西四郡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
張掖是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除了地質景觀,市域內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如隋代木塔、西夏大佛寺、明代鐘樓、臨松山馬蹄石窟等等,絕對值得我們多呆一兩天細細遊玩。圖為張掖市區景點西夏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