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渾身長痣或癌變 母親割6塊皮膚救子(圖)

2020-12-18 搜狐網
河北行唐鄉習村的農婦郭立青為給兒子的患處植皮,腹部的皮膚被剝去了1600多平方釐米。 攝影/ 祁勝勇

  切膚之愛:六塊皮膚的生命傳遞

  兒子的怪病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在高昂的植皮費用面前,一位農村婦女選擇「割皮救子」

  本刊記者/劉子倩 特約撰稿/王保生

  (發自河北行唐)

  為了救兒子,郭立青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醫生的第二套手術方案。

  這位別人問她年紀都會大腦短路的40歲村婦,在救兒子的問題上從未猶豫。可是手術比較殘忍,總面積有近三張A4紙大小的六塊皮膚要一刀刀從郭立青身上割下,然後再一塊塊地補在身患黑色素癌的4歲小兒子身上。

  其實,第一套方案比較完美:用美國進口的異體脫細胞真皮移植,供體不用承受太大痛苦。但代價是每平方釐米1000元人民幣的費用,共有1600平方釐米麵積的真皮需要移植,這對於這個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家庭,郭立青一家要320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

  兩套方案似乎是一個選擇題,其實還有第三個選項:放棄。

  但對於郭立青來說,選項是唯一的。「我就要割皮救子。」郭立青緊緊地攥著病歷。丈夫王振東坐在一旁抽著悶煙,一言不發,兒子王子寧卻很開心,因為媽媽告訴他,做完手術就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渾身白白淨淨的。

  白白淨淨,這個簡單的要求,對於小子寧來說,卻是奢望。他出生時,渾身便長滿了大小不一的黑痣。一家人最初不明就裡,及至小子寧長到四歲時,才知道,這是一種叫做「先天性黑痣」的病變,黑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大,最終可能發生癌變。目前治療這種病的最好辦法就是割除黑痣後進行植皮。

  事實上,自從小子寧出生,這一家人的命運就被改變了。

  「我怕村裡人笑話」

  郭立青的家在河北省行唐縣只裡鄉習村,距省會石家莊僅50公裡。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村莊,一條狹窄水泥路穿村而過,民居雜亂地建在道兩旁,農民們將玉米綑紮著放在房頂,誰家屋頂玉米多,誰家便是種糧大戶。

  郭立青家不好找,離那條水泥路有段距離,隱於一條胡同之中,並非村中的「黃金地段」。不過,郭立青家也好辨認,與鄰居相比,她家的屋頂空空蕩蕩。同村的人都知道,她家為了給兒子看病,連房子都差點賣了,哪還有心思去種糧食。

  習村有三四千口人,年人均收入三千多元,農民大多是農忙時種地,閒時進城打工。郭立青一家四口,也靠種地為生,丈夫王振東偶爾會出去打打零工,供16歲的大兒子上學。大兒子性格隨父親,木訥寡言,憨厚老實,而小兒子更像母親,活潑開朗,能說會道。

  在農村,家有兩個孩子很普遍,但郭立青一直覺得有個兒子就知足了。直到2004年,一場意外讓她改變了想法。這年冬天,郭立青一家三口煤氣中毒,鄰居發現時,三個人都已口吐白沫,緊急送到縣醫院高壓氧艙,才算撿回了三條命。鄉親們於是勸她,再生一個吧,萬一家裡再出事,倆孩子總比一個強。

  2007年11月,37歲的郭立青剖腹產下一子。這年是豬年,郭立青與大兒子也都屬豬,郭立青眉頭一翹,一家「三頭豬」,這日子能不殷實嗎!可她發現,丈夫與婆婆並不開心。在她追問下,王振東才告訴她小兒子滿身黑痣。當護士把兒子抱過來時,郭立青放聲痛哭。「黑不溜秋的,胳膊上,腿上到處都是黑痣,後背都長滿了。」

  郭立青本來覺得,這孩子是帶著全家大難不死的福氣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成想是磨難的繼續。夫婦倆琢磨著那就給孩子取個好名字,叫王子寧,盼望著兒子平順、安寧。

  王子寧還未出滿月,郭立青夫婦就抱著孩子去石家莊兒童醫院和河北省附二院做了檢查。醫生說,等孩子長大了做個手術就行了,黑痣對智力和身體發育沒有影響,夫婦倆這才放了心。

  確如醫生所說,子寧成長得一直不錯,似乎比同齡孩子還聰明些,10個月時就會叫「媽媽」,一歲多就能說歌謠,三歲就可以講「小哪吒」和「奧特曼」的故事。但郭立青不敢抱他出門,「我怕村裡人笑話。」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2008年夏天,村裡人都好奇地來看小子寧,有的還會偷偷地扒開孩子衣服看。這讓好勝的郭立青有點受不了,到了晚上就流淚。

  有村民勸她:趁孩子小,還是扔了吧。脾氣倔的郭立青立刻跟人紅了臉:「扔?三個閨女也換不來我這寶貝兒子!」她緩了口氣說:「當娘的扔親生骨肉,不遭雷劈?」郭立青發誓,再苦也要將小兒子撫養大。

  郭立青當時不知道,痛苦的日子遠沒有開始。

  借錢治病

  其實,讓郭立青揪心的是,小子寧背上的黑痣長滿了又細又長的黑毛,到了夏天,後背也不出汗,但熱得發燙。郭立青有次帶著孩子去買衣服,售貨員看到小子寧的黑痣便告訴她,他們村有一個男孩從小也是長滿了黑痣,18歲那年考上了大學,但卻得黑色素癌死了。這可嚇壞了郭立青,回到家就給石家莊電視臺《非常幫助》欄目打了電話。欄目組幫她安排了石家莊某醫院,住了18天院,花了兩千多元,沒有任何效果。

  最終,還是通過媒體協助,幫小子寧聯繫了北京空軍總醫院燒傷整形外科。該科醫生鄒曉防告訴他們,小子寧患的是非常嚴重的先天性黑痣病變,患者之中有千分之八會發生癌變。依照小子寧的情況,最好手術。

  這家醫院有一個和美國「天使媽媽」基金會合作的慈善項目,鑑於郭立青家的困難,該基金會決定資助小子寧3萬元,院方也減免了70%的手術治療費用。「若不減免,這套手術全做下來也要十幾萬。」鄒曉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剩下的費用怎麼辦?郭立青抖出家裡的存摺,與手術費相比,裡面的錢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萬般無奈,夫婦倆帶上小子寧挨家挨戶地借。而在這之前,一家人煤氣中毒住院時花的兩萬多塊剛剛還清。

  每到一戶人家,小子寧就會給人鞠躬:叔叔伯伯借給我一點吧。郭立青不願回憶這段經歷,她覺得這是段恥辱。然而,熱心的村民伸出了援手,多則數千,少則百元,最終借了兩萬,又從親戚那裡湊了三萬元,揣著五萬塊錢,一家人坐上了進京的班車。

  今年6月13日,當確定手術方案時,郭立青毫不猶豫讓醫生用她的皮。「別的母親能給孩子健康的皮膚,我卻不能。我覺得對不起孩子。」郭立青哭著說。王振東本想讓醫生使用自己的皮膚,還未開口,就被看出心思的妻子攔住了:「你要照顧我們全家,還有你爺爺奶奶和父母四位老人,萬一你出個閃失,這個家就真完了。」

  或許是本能,郭立青對於後果沒有多想。兩天之後,母子分別被推上手術臺。「我想我們母子連心,肯定會成功的。」郭立青說,醫生要給郭立青用300元一支的止疼棒,以便麻醉醒來緩痛苦,她拒絕了,「給我兒子用吧!」她叮囑醫生。

  「媽媽救救我」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手術,醫生將母親腹部的1600多平方釐米的皮膚成功移植到兒子的背部和腿部。手術的成功,並不能減緩術後初期的巨大痛苦。

  在郭立青看來,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那種痛苦,「那是硬生生地扒了一層皮啊。」郭立青每抽搐一次,汗水就會浸溼被子,頭髮像剛洗過一樣。用紗布裹成木乃伊樣子的小子寧則躺在母親旁邊的病床上,不停地哭喊。「兒子在那邊撕心裂肺地哭,老婆在這邊死去活來地哼哼。我該怎麼辦,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平日內向的王振東啪嗒嗒地掉眼淚。不忍看到妻兒痛苦狀的王振東要下樓給兒子去買飲料,可腿怎麼都抬不起來。

  白天,為了防止傷口潰爛,王振東每天用吹風機給小子寧吹風,光吹風機就用壞了兩個。晚上,小子寧疼得不停地喊:「媽媽救救我!」自己還疼痛難忍的郭立青立刻假裝振作:「我怕我一哭會更影響孩子。」當小子寧伸著手說「媽媽能不能拉拉手」時,郭立青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噴湧而出。

  術後第四天,郭立青便要求醫生停藥,他們承受不了每日1000元的費用。但除了減免部分,再算上資助的費用,手術費還差7萬元左右,算上身上的5萬,還差兩萬塊錢。他們曾想通過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部分費用,但先天性疾病不在報銷的項目之中。

  大兒子留在醫院照顧母子,王振東只能再回老家借錢,東拼西湊,還差幾千塊,最後王振東一咬牙把家裡的麥子全賣了,那是一家四口全部的口糧。沒過幾日,郭立青給丈夫發簡訊:快回來吧,我們仨連吃飯的錢都快沒了。

  因錢窘迫,這已不是頭一遭。1991年,剛剛結婚郭立青因交不起2塊5毛錢的電費,不得不與丈夫逃回娘家躲帳。「20年了,還是死在錢上。」郭立青眼淚再次流了下來。

  8月17日,不顧醫生的反對,一家人出院了。康復醫生告訴王振東,孩子需要一到兩年的康復時間,並手把手教給王振東康復按摩的方法。

  「我希望他天天開心」

  回家後,痛苦並沒有終結。按照醫囑,每天要給小子寧洗一次澡,做兩次按摩,每次洗澡要求倒入五瓶收斂創口的藥水。藥水每瓶要50元錢,用不起,郭立青每次只倒入一瓶,再抓幾把鹽放進去。即便如此節省,小子寧每天的藥費還要200多元。

  最為痛苦的是按摩,小子寧渾身仍然紅腫,稍有觸碰就叫嚷苦不止,可是按照醫生的手法,每按一次都要按出手印。自打出了院,天天都是小子寧的受難日,一天受難兩次。每當郭立青固定住小子寧的小手,王振東雙手按下時,小子寧都會呼天搶地哭喊:「爸爸輕點輕點。」寡言的王振東也會激動起來:「爸爸也想輕點,可那治不好你的病啊。」

  按摩十幾分鐘後,小子寧在哭泣中睡去,但不停地變換著睡姿,緊皺著眉頭,大口地喘著粗氣,偶爾會顫抖,像是做了噩夢。 傷心時,郭立青便去回憶小子寧給這個家帶來的短暫快樂。「他會指著電視裡女歌手說,『媽媽,我也給你買紅裙子』,還說等我老了背著我,餵我飯吃。」郭立青掩面而泣:「一個四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我還有什麼後悔的呢。」因為停止用藥,郭立青的傷疤開始硬化,醫生說如果這樣下去,她可能連腰都再也彎不下了。「我不怕,只要孩子能好就行。」

  如今,最讓郭立青感動的就是每天十幾個陌生人的慰問簡訊和電話。許多人稱讚她是偉大的母親,她卻不以為然:「哪個母親換在我這個處境上,都會這麼做的。」自從媒體報導此事後,她也收到了幾萬元的捐款,她最關注的是報導中能否登上她的聯繫方式:「明年還要給孩子做第二次手術呢。」

  郭立青說,孩子也讓她有了進步,一個農村婦女也學會了說對不起。「每次碰到他的傷口,我都會向他道歉。」

  在郭立青的床邊,貼著一張落滿灰塵的彩畫,兩個嬰兒在地上歡樂地爬著,畫的左上角印有四個字,開心寶寶。每當小子寧睡著,她都會看著這幅畫發呆,「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天天開心。」郭立青說。

  (實習生陳希對本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痣也可能會癌變!長在 3 個地方要注意
    每個人的身上,都躲不過長几顆甚至幾十顆痣。 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痣都乖乖地躺在那兒,最多也就是影響美觀。 但如果痣長在了不該長的地方,突然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那就該引起注意了。 因為即使是小小的一顆痣,也有癌變的風險。
  • 4歲男童全身遍布黑痣 39歲母親割皮救子(組圖)
    在行唐縣,有一位媽媽,為了挽救自己患有皮膚病的孩子,毅然為孩子捐獻了2000多平方釐米的皮膚,割光了整個腹部。並且為了省錢給孩子做後期治療,術後不用止疼棒,輸液4天就堅持停藥治療。不幸新生兒全身遍布黑痣今年39歲的母親郭立青是行唐縣只裡鄉習村村民,她和丈夫王振東以種地為生,4周歲的病童王子寧是他們的二兒子。四年前,子寧出生時,就發現了異常:孩子渾身上下長滿了黑痣,大小不一。但孩子智力正常,成長發育也和其他孩子一樣。
  • 到底哪些「痣」會癌變?哪些要切除?長在這些部位的,要警惕了
    來源:科普中國本文審稿:汪小歡,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長几顆。長得好看的痣叫「美人痣」,長得不好看的往往難逃被除掉的命運……不過大部分時候,痣是為了保護你而存在的,頂多對顏值產生點影響,沒有大礙。然而,如果痣長在一些經常受到摩擦的部位,是有可能會癌變的,還很容易會被忽略!
  • 腳底長痣,必須切除?
    手術切痣畢竟要動刀,有風險吧?這樣的腳底痣,不切也行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皮膚科薛汝增醫生說,他自己的腳底也有兩顆痣,但並未切除。「正常而穩定的痣,是無須切除的。」因為,這類痣惡變的可能性通常較低。何謂「正常而穩定」呢?
  • 煤氣罐爆炸9歲兒子全身燒傷40% 母親「割背」救子
    廚房煤氣罐爆炸 9歲兒子全身燒傷40% 醫生建議做植皮手術   母親「割背」救子 李惠霞在餵兒子吃糖   在聞到廚房傳出了煤氣的氣味後,周欽濤隨口叫上了9歲的小兒子周貽澤,倆人一起走進了廚房。當周欽濤打開廚房燈的瞬間,漏氣的煤氣罐發生了爆炸。
  • 長在鼻子上20年的痣,居然成了癌症?痣的異常變化,要及時關注
    生活中肯定有不少朋友,自己的鼻子上面有一顆痣,而且還長了將近20多年,平時沒事的時候還會摸一摸鼻子上面的黑痣,偶爾照鏡子的時候還會看一看,似乎並沒有把這個痣當一回事,有時候鼻子上的痣癢了最多就是撓一下,畢竟已經長了20年。
  • 判斷痣是否癌變的7個特徵
    判斷痣是否癌變的7個特徵  很多網友對黑色素瘤的了解還是在電影《非誠勿擾》中,一度導致很多人談黑色素瘤色變,近日,一名年僅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因為罹患黑色素瘤去世2月28日上午,南京醫科大學21歲女孩李娟(左 圖)和病魔「黑色素瘤」鬥爭了3個月後,永遠閉上了雙眼。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對父親喃喃道:「我聽到學校120來接我了,我要回學校了。一定把我的遺體 捐給學校。」當晚,她如願「睡」在120車裡被老師接回了日思夜想的母校。今天上午,同學和老師將為李娟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 腳後跟的黑痣割了又長 還潰爛 一查!是腫瘤,已經轉移!
    記者金晶通訊員王蕊胡梟峰黑痣割了又長還潰爛一查,是腫瘤並且已經轉移老丁(化名)今年61歲,一直在江西上饒老家務工,他怎麼都想不到,身強體壯的自己竟然會被一顆小小的黑痣打倒,不僅得了癌症還轉移到了腹股溝淋巴結。今年5月底,老丁在兒子的陪同下走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的門診,「醫生,快幫我看看,皮膚科說我這個是腫瘤,怎麼可能呢?
  • 石家莊行唐39歲母親割皮救子 三樁救子故事引深思
    最近,河北石家莊發生了三樁感人的故事:井陘父親割200克肝臟拯救重病女兒;靈壽80後父親不麻醉取皮救女兒;行唐39歲媽媽割皮救子。這或許只是眾多父母之愛中的片段,但卻感人至深。不幸 新生兒全身遍布黑痣今年39歲的母親郭立青是行唐縣只裡鄉習村村民,她和丈夫王振東以種地為生,4周歲的病童王子寧是他們的二兒子。四年前,子寧出生時,就發現了異常:孩子渾身上下長滿了黑痣,大小不一。
  • 因為網紅醫生的一句話 27歲女孩想點掉全身的痣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身體各部位的「痣」的照片,有的是唇角的「好吃痣」,有的是長在眉梢、大腿的痣,不少人配文都是,「從小就有,這也致癌嗎?」網友們的這些曬痣行為,很多都是因為近日一位醫生在自己微博中發出的關於「痣」的感慨和建議。
  • 4歲女孩左臉長「青斑」嚇壞小朋友,醫生:這不是「胎記」而是太田痣
    半島記者 王鑫鑫寶爸寶媽們總期待著新生寶寶皮膚Q彈雪白,但不少爸媽會發現,寶寶身上有各種各樣的斑跡,有的是青色,還有紅色、咖啡色、黑褐色等等。它們都是什麼呢?真是老人口中有著各式傳說的「胎記」嗎?但有的則不僅僅是美觀的問題,而是皮膚疾病或者其他疾病的表現,可能出現很多其他的併發症,需要及時就醫。青島市婦兒醫院近期就接診了這樣一個臉上有青斑的寶寶。萌萌今年快4歲了,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但是,出生後父母便發現孩子左側面部有塊「青斑」,並且隨著萌萌成長這塊青斑顏色越來越深,面積也越來越大。上幼兒園時,小朋友們便說她臉上的斑嚇人。
  • 身上的痣滿足4個特點,或與癌症有關係,別大意,最好早做處理
    正常人的身上至少要有1-5顆痣,痣對於人的身體來說其實是沒有什麼影響的,有時候痣長在人的臉上或者身體其他部位上,看起來可能會影響人的美觀,但是卻讓這個人更有辨識度了。但是身上的幾種痣要注意了,滿足4個特點,或許和癌症有關,別大意,最好早做處理。
  • 女性身上的哪些痣可以留,哪些痣要儘快切除?醫生教您辨認?
    相信很多人長有痣,但是你們有觀察過自己的痣嗎?林阿姨脖子上有一顆痣,長得比較明顯,但是林阿姨覺得脖子上長痣很有特色,所以一直也沒有當回事,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林阿姨脖子上的黑痣變大了很多,而還很癢,她女兒幫她量了一下大概硬幣大小,林阿姨到醫院檢查,皮膚科醫生告訴阿姨,她這種情況是惡性黑色素瘤,林阿姨表示不可能,這個痣從她有記憶就存在的,怎麼可能是癌!
  • 醫生提醒「有痣青年」:這5個特徵的痣不能留,要儘早切除
    但是,今年這顆黑痣卻在2個月的時間內長到了一顆硬幣般大小,劉阿姨到醫院一查,結果醫生告訴她是患上皮膚癌了,這讓劉阿姨感到非常不可置信!專家表示,像劉阿姨這種對於身上的痣不重視,以至於發展成癌症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為什麼痣和癌症有關?
  • 除痣,要「切」不要「點」
    抗爭了3個月,21歲的南京女孩李娟還是被黑色素瘤「打敗」  □記者 趙珊  醫生提醒  長在容易摩擦部位的痣有惡變可能  受訪專家: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 於建斌   河南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 康深松  A  痣有多種,你的是哪種?  在此前電影《非誠勿擾2》上映時,孫紅雷扮演的「李香山」用無比悲壯的人生追思會和跳海的方式,向全國人民普及了一個陌生而恐怖的名詞「黑色素瘤」。李娟的病逝,再次讓很多身上長有黑痣的人膽戰心驚。
  • 鼻子上長痣多為兇痣 手臂上多痣小心皮膚癌
    核心提示:每一個人臉上幾乎都會出現一些小斑點或是痣,對於愛美的人來說,或許這些痣是不好的,但是從痣相圖解來解析,有些部位的痣會給我們帶來桃花運,
  • 4歲男孩因"屎拉到褲裡" 被娘舅打渾身淤血
    東方網6月29日消息:一名寄養在舅舅家的4歲小男孩,因「拉屎拉到褲裡」,經常遭舅舅的「教訓」,小男孩渾身充滿著淤血。   前日,在順義區李橋鎮蘇莊,記者見到了這個小男孩。   胳膊腫得老高   小恩情後背上幾塊青紫的淤血比他的拳頭還要大。
  • 6歲男孩只因摸了教練就被扔進泳池? 母親:他明知...
    6歲男孩只因摸了教練就被扔進泳池? 母親:他明知...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6歲男孩只因摸了教練就被扔進泳池
  • 皮膚上小肉疙瘩都是什麼?會癌變嗎?醫學研究這樣說
    可在 40 歲左右就出現一些茶色的斑片,隨著年齡增長,斑片也會增大變厚,顏色加深,到了六十多歲時,斑片表面還可能覆蓋一層油性的鱗屑,看起來像一塊油膩的厚痂粘在皮膚表面。老年斑老年疣的產生,與細胞新陳代謝能力降低有關,一般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如果覺得影響美觀,可以進行冷凍、雷射、手術等方式去除。
  • 怎麼就有痣了呢?真的是前世的情人給我點上去的嗎?
    黑色素瘤是一種皮膚癌症,根據發生位置不同,分為皮膚黑色素瘤(發生於皮膚)、黏膜黑色素瘤(發生於喉、鼻道或口腔)、眼黑色素瘤或葡萄膜黑色素瘤(發生於眼部)。點還是不點?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美人痣的說法,但如果一旦痣長的位置不合適,也可能美人變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