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不改,英語糾結難消

2020-12-25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應試教育不改,英語糾結難消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凌軍輝)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日前發微博,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引發各界對當前英語教育的困惑:苦學英語十幾載,為何還是聽不懂、說不了?

  「取消小學英語課」的呼聲,緣於對英語教育低齡化的擔憂。近年來,從初中到小學,再到幼兒園、早教班,孩子學習英語的時間不斷提前。有些專家甚至提出「要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孩子尚未開口說話,已經開始上英語培訓班。當前,從事英語培訓的機構遠多於從事語文培訓的機構,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英語日顯、漢語式微」的現狀。

  更令人擔憂的是,雖然全社會對於學英語的熱情高漲、投入增多,效果卻十分堪憂。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英語的基本功包括聽、說、讀、寫。但在我國的應試教育體系中,「說得好,不如考得好」,單詞和語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聽」和「說」的素養被嚴重忽略。如今,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卻難以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人比比皆是。

  英語教育的糾結背後,應試教育是重要推手。英語原本是一種實用性的語言工具,但應試教育體制下,英語逐漸異變為一門知識性的基礎學科和考試科目。在升學壓力下,英語教學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僅與英語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也造成了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學英語,卻還是「聽不懂、說不了」,成為「聾子英語」「啞巴英語」。

  應試教育除了造成英語教育效率低下,還嚴重扼殺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應試」導向下,孩子們學習英語不是為了語言交流,不是為了欣賞英語之美,而純粹為了考試。考前大搞「題海戰術」,考後忘得七七八八,對英語的興趣更是折騰得一點不剩。

  實際上,除了英語,語文也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語文之美,不僅在辭藻,更在精神。但在現行的應試模式下,語文的「真善美」被拋在了一邊。以作文為例,真情實感本是基礎,但為了考出好成績,作文變成了「造文」「編文」。此外,語文的應用功能也被迫為考試讓路。一位高校文學教授感嘆:一個經過系統語文教育的大學生,竟連寫一張請假條都錯誤百出,真讓人匪夷所思!

  讓英語教育不再糾結,關鍵是改變現有的應試教學模式,讓英語回歸工具本質,讓孩子在學中用、用中學。作為一種語言,英語是一種工具,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文化。在全球化時代,學習英語這一世界性語言,意義不言自明,但如何學,值得深刻反思!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別讓應試教育毀了英語,毀了語文,毀了教育本身!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你是做應試教育,還是填鴨式教育?
    一直以來,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認為我們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應試教育,完全比不上歐美發達國家的素質教育。而且,這個說法在很多沒出過國也不了解歐美教育的家長那裡非常受歡迎。他們認為歐美教育好的原因,大多數都來自道聽途說,即網絡文章,或者少數在國外生活的華人家庭的聲音。
  • 迷失的瘋狂英語:起步早 無障礙交流者卻不超5%
    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日前通過微博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令英語教育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專家稱,中國英語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學生只會應付考試,學了十幾年,能實現無障礙交流的人不超過5%。  三四歲開始學英語 只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英語教育的低齡化趨勢加劇。
  • 不教英語應試,為什麼學生裸考拿證「很輕鬆」?
    【來源:教育資訊】很多家長認為LILY英語跟應試英語水火不容,好像非此即彼,想像著孩子來了LILY英語就註定在考試中是個「學渣」了。因為LILY英語一直主張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嘛,從來不教應試知識,並且極力反對傳統英語教育方式、反對教孩子背單詞、背語法、背句型。
  • 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受重視 「應試英語」轉變「實用英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也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針對外語考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也在穩步推進相關政策的調整。
  • 應試教育的利弊——孔德惠教授訪談錄
    我注意到,教育界對應試教育褒貶不一。我認為,教育的概念比較寬泛,任何教育都離不開考試。20年前開始,國家外研中心每年都召開全國性的中高考英語會議,並對各地的試題進行評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我們還對平時教學和中高考複習做了很多研究。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細分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和考評有一定的關係。應試教育不好的言論有失偏頗。
  • 70年來中國僅2人獲諾獎,都是因為應試教育?這個鍋應試教育不背
    一說到這個話題,有人就說:因為中國人搞應試教育,只會考試不會創新。太扯!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有專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因為中國人英語水平不行!自諾貝爾獎頒發以來,截止到去年已有613人獲獎。獲獎者的成果,大多是以英語而非中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上的!
  • 英語應試教育受質疑 高考英語36年分水嶺在眼前?
    英語應試教育廣受質疑,改革呼聲日趨激烈    2014在眾多話題中,高考英語改革一直是關注焦點。  去年年底以來,各地謀劃高考英語改革的呼聲、傳聞不斷傳來。北京公布了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計劃到2016年,高考英語總分從150分降至100分。廣東也傳出「2017年實行英語一年多考,降低到100分」的聲音。儘管目前尚未出現任何官方結論,但高考英語科率先「大改」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 應試英語改革 以後該怎樣學英語?
    降分是讓應試英語回歸正常的嘗試改革開放之後,「英語熱」在我國經久不衰。許多孩子幼兒園起便開始學習英語,家長及學校不遺餘力地將「英語要從娃娃抓起」貫徹到底。然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所有學英語的人中,真正能用外語流利表達、無障礙「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不超過5%。冰冷的數據對應試模式下的英語教育無疑是當頭一擊。
  • 應試教育該不該「取消」英語?大學網紅教授鄭強:學英語浪費時間
    文/凌說 「數學、語文、英語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三大學科,其中英語一直飽受質疑,有人覺得學英語無用,為了考試而學不如不學,但有人覺得,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融入到英語世界中。」
  • 同樣是應試教育,日本似乎比我國更成功,在教育方式上有何不同?
    在應試教育這種大環境下,必然有很多學校對學生有一些不必要的壓榨措施(中學階段,各種不成文的規矩可以說是侵犯人權)。這種壓榨本身雖然不是應試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確實是它的衍生品,既然這種危害性衍生品不能避免,那麼就可以說這種危害和應試教育本身存在因果關係,也即是它的危害性了。總之危害性和局限性是有交集的,不能簡單地割裂開來。我覺得有些東西安排是有一定道理的。
  • 江西明年高考英語鐵定不改 暫無調整時間表 英語學習不能丟
    本報訊 記者廖濟堂報導:近日,多地高考改革開始破冰,且都是拿英語科目作為切入點。江西高考英語是否會改革?10月22日,省教育考試院普招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高考改革我省目前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也暫無削減英語分值或取消英語聽力的計劃。「2014年肯定會保持政策不變,具體什麼時候改,要等教育部的統一部署。」
  • 星火教育聯手劍橋大學出版社 踐行英語從應試走向應用
    近年來,隨著國內英語學習環境的變化,家長和學生逐漸意識到,英語學習已不僅局限於背單詞、學語法等傳統應試操作,聽、說、讀、寫等實際運用的比重逐步加大。
  • 應試教育or素質教育,關鍵在哪裡,一線老師給出答案
    當前,中國教育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似乎還沒有一個定論。就目前教育現狀而言,應試教育似乎是教育主流。有考試必然有應試,有應試必然要應試教育,這並不奇怪。關鍵是我們怎麼去應試,不同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同,應試教育的程度也就不同。高素質的老師在應試教育中貫穿著素質教育。
  • 網友:應試教育的結果
    關於「中國教育」,知行翻譯小編想起了黃曉明在《中國合伙人》說的一句話:「中國學生非常擅於考試,你們無法想像中國學生為了應對考試所付出的辛酸……」這句話無疑將現代中國教育的弊端顯露無疑,中國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其中最明顯地莫過於英語教育,很多人費勁心力過了英語四六級,可是到最後仍舊只會說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誰在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
    誰在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  在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背景下,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受擇校、升學等多重因素驅動,大大小小的校外培訓機構越辦越多。部分校外培訓機構誇大其詞,宣稱為社會提供多樣性、個性化、差異化教育資源,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名,行應試教育之實,迎合了部分家長學生升學和擇校的需求,吸引了眾多學生投身其中。
  • 科學網—中青報:法國高考命題方式不能改變中國應試教育
    法國的這種命題方式,可給我們中國啟發、借鑑的東西不多。而且,我非常確定的是,引進這種命題方式,絲毫也衝擊不到中國的「應試教育」。 「應試」不「應試」,其實跟「考什麼」、「怎麼考」無關。只要用「應試」的心態來「應對」,你無論考什麼題目都白搭。 可能許教授以往對於高考新聞關注較少,所以看了他在法國留學的博士生傳過來的考題感到非常新鮮。
  • 少一些應試和功利 「無英語課」不應在爭議中前行
    不管是「小時候是學英語的黃金時期」還是「一年級學英語有何幫助」,家長依然是欣然嚮往或是身不由己地「隨大流」投身於英語培訓班,至此才會出現「一年級不開設英語課」引來的恐慌,畢竟有「小升初的南京外國語學校加試可以獲得橄欖枝」的泰山壓頂。說到底還是當前的教育機制惹的禍。
  • 高中英語聽力應試技巧和解題基本方法,想不得高分都難!
    高中英語聽力測試部分在整套試題中佔有重要地位。它要求考生從頭到尾按順序往下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選擇,沒有「回頭看」的餘地。   今天,老師就結合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聽力試題介紹一些應試技巧和解題的基本方法。
  • 江蘇新高考英語改革備受矚目 公眾盼藉此撼動應試教育堅冰
    經過多方打聽獲悉,江蘇新高考方案正在醞釀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語文、數學以及文理「小綜合」,而英語將實行一年兩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10月9日《揚子晚報》)  張蘭軍(河北職員):雖說方案未最終定稿,但一個「擬」字,已引發網上掌聲一片,其中所蘊含的民聲民意,不容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