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口罩,請測體溫。」在蘇氏牛肉麵北京南路總店,工作人員有序指引顧客進店就餐。雖未到午餐時間,店裡已經陸陸續續坐了不少顧客,單人單桌,同向而坐,每張桌子都保持一定的距離。
「周末的早餐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太好了。」等待用餐的顧客陳玲玲說,因為住在附近,她和女兒經常喜歡來,得知能恢復堂食,專門過來吃的,進店的顧客都戴著口罩,感覺很安全。
店長蘇生增介紹,門店恢復營業前,裡裡外外都進行了全方位消毒清洗,恢復堂食後,開門前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整體環境消殺,在店門口鋪設浸泡過消毒液的地墊,擺放酒精、免洗洗手液等。
蘇氏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經理王大林說,目前全市14家門店都已基本恢復營業,所有店面嚴格按要求每天進行不少於6次的消殺。每個門店有專人指引顧客單人單桌就餐,間隔1.5米排隊點餐,並提醒客人適量點餐,倡導勤儉節約。
12時許,約粉經開萬達店恢復堂食,老顧客康新麗經過門口測溫後,坐在店裡,點了一份久違的牛肉炒米粉。餐前,她到洗手池前洗手,店裡準備的是醫用級別的免洗消毒洗手液,走的時候,她還給家人打包了一份米粉。這時,店長牛娜娜走過來,送給她一張特別的「防疫安心卡」,粉色的卡紙上,一面寫著「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秋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平安安的你」,另一面則寫著該店的食品安全流程,讓她感覺「好溫馨,也很有創意。」
新疆儉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杜贇介紹,目前,該公司旗下的餅司令、犟骨頭飯等連鎖店均已開店,每個店內都會安排員工每2小時進行門店內消殺,隨時跟進檢查,並為每一位進店的顧客免費提供免洗消毒凝露。
不少前來就餐的市民接受採訪時介紹,恢復堂食後,感覺城市「煙火氣」也逐漸回歸,對於這些防控措施大家都很支持,看到餐廳嚴格管理,用餐的時候也覺得很安心。
首府大中型商場內的多家餐飲店鋪也開始恢復堂食服務,且消費形勢喜人,且在就餐過程中,顧客可以掃碼點餐、掃碼結帳,實現無接觸餐飲模式。
記者在採訪時看到,進店前,顧客會主動配合測量體溫,使用免洗洗手液等;進店後,店員則會幫助顧客安排間隔、同向就座,餐桌距離在一米以上。
在時代廣場購物中心,已有80%的餐飲店鋪恢復堂食,中午用餐時段,這些店裡已經接待了顧客。在賢合莊滷味火鍋時代廣場店,只見每張餐桌上大概坐著2-3人,市民掃描餐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用手機點餐,服務人員戴著口罩、手套上菜,結帳時同樣掃碼即可,整個過程實現了無接觸。
店經理黃帆說,堂食恢復後,主要引導顧客隔桌、同向就坐。同時,免費為顧客提供一次性消毒紙巾、免洗洗手液等,推廣無接觸點餐、結帳模式。
據了解,各餐飲廣場根據餐飲業經營服務相關規定的要求,對各餐廳的店面消毒、食材安全檢查、員工健康等均進行嚴格的管理,同時也不斷創新,為進店就餐的消費者做足了準備和防控工作指引。
在中山路匯嘉時代商場的美食街,來就餐的顧客多選擇同向而坐、單人單桌。
匯嘉時代中山路店總經理黃豔介紹,美食街經營面積1000餘平方米,恢復營業前,都進行了全方位的消殺,所有商戶必須經過員工健康管理臺帳、檔口認真消殺、食材全部新進等多方面的檢查,才能恢復營業。美食街安排了專門的保潔人員,每天進行不少於6次的消殺工作,晚餐閉店後會再進行一次集中消殺。
「逛完街,剛好吃點美食,這才是周末該有的樣子。」市民劉曉娟說,點了平時愛吃的麻辣香鍋和奶茶解解饞。
當日13時許,臨近午餐時間,位於天津南路的天津路一號街美食街,不少餐飲門店都已恢復了堂食。
「請測體溫,進店後隔位同向就餐。」1982新疆米粉門店前,顧客有序間隔1.5米排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進店就餐,點外賣的顧客,也有序在店外等待。
新疆一九八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張家璇說,門店恢復營業前,所有食材重新採購配送,店裡進行全方位消毒,後廚配置了紫外線消毒燈。員工也實行健康管理臺帳,給顧客提供一個乾淨安全的就餐環境。同時,更加注重引導顧客形成文明就餐習慣,餐前洗手、分餐、使用公筷公勺、減少餐飲浪費等。
高新區(新市區)市場監管局高新街市場監管所負責人介紹,天津路一號街美食街共有商戶57家,目前已有三分之二恢復營業,所有恢復的餐飲門店,開門前都經過了嚴格的消殺和規範指導,包括食品安全、環境消殺、人員健康管理等。
溫州街美食一條街已有70%的店鋪恢復營業,此前已進行過整體消殺,市民熟悉的本濤辣子雞、鑫盛華丸子湯、曉宇火鍋等已恢復堂食。
「顧客你們好,請允許我介紹一下咱們店裡的公筷公勺倡議。」在曉宇火鍋店,顧客落座後,服務員便將兩雙不一樣的筷子放在客人面前,同時講解兩雙筷子的不同用法:一雙是鍋裡涮燙使用,一雙是直接入口使用。
溫州街美食一條街市場部負責人周建說,很多門店引導分餐、公筷等就餐習慣,並且重視安全健康,推出了不少半份菜、半價菜,鼓勵大家按需點單,拒絕餐飲浪費。
餐飲店鋪恢復堂食後,規範化、標準化、抗風險能力升級將成為餐飲業的新特徵。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白京堂說,餐飲業要圍繞「食材安全、飲食健康」繼續努力,深化餐飲節約,提升餐飲行業綠色發展水平,讓節約的意識深入人心,也在考驗餐飲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