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完畢後的廬山會議舊址外景。 版權作品,請勿轉載。
人民網訊 7月底,經過首次大規模的維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廬山會議舊址於重新正式對外開放。維修後的廬山會議舊址新增對外開放面積813平方米,同時增添了一批新的展覽陳列設施。
新會場全部按照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實景進行擺設。 版權作品,請勿轉載。
廬山會議舊址原為傳習學舍會議禮堂,又稱廬山大禮堂,始建於1935年,1937年竣工,與傳習學舍、廬山圖書館並稱為民國時期廬山「三大建築」。
新中國成立後,廬山大禮堂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又稱廬山會議)、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三次影響新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會議都在此召開。
7月31日,一名遊客在觀看毛澤東、周恩來歷代國家領導人等在廬山時的照片。 版權作品,請勿轉載。
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久經風雨,近年來,廬山會議舊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去年底,國家文物部門投入專項文物保護經費125萬元,於今年3月份開始,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修舊如舊」的原則,首次對廬山會議舊址進行大規模維修。
7月31日,一名遊客在觀看毛澤東、周恩來歷代國家領導人等在廬山時的照片。 版權作品,請勿轉載
維修後,原來一直沒有對公眾開放的813平方米的面積首次對外開放,二樓的會議現場也全部按照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實景進行擺設,並增加了當時與會人員的座位牌。同時,還運用了影視、聲、光、電等藝術手段,變靜態陳列為動態,再現了重大歷史事件,使得遊客仿佛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