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河南再次發現「天子駕六」車馬坑!

2021-02-13 古玩圈

目前176753+人已關注加入古玩圈

       

       

2021年1月17日,「不見冢」考古重大發現:「天子駕六」橫空出世。

這一重大發現打破寒冬的凜冽,勢必引起中國考古界的震動。

發現「天子駕六」的車馬坑,為主墓陪葬坑。

這個車馬坑本身就為國內罕見:長約75米、寬約9.8米。

在2000多年的時光流轉中,木頭一點點腐朽,與泥土融合,化為「土車」,只是「土車」的土與它周邊的土在考古人的眼裡大有不同。考古工作者用小刷子將其一點點從地底剝離,車衡、車輿、車轅、馬軛清晰可見。

清理出的車輿長2.5米左右,寬約1.2米;車轅長1.95米,寬0.1~0.13米;車衡長約4.5米,寬約0.1米,6匹馬的馬軛已清晰展現,同時發現的還有部分青銅飾件。從目前清理的陪葬車馬現狀可以斷定為「駕六」。陪葬車馬如此規制,足見墓主人的身份極為高貴,或為「王」級。

「不見冢」考古一直吸引著中國考古界及地方關注的目光。國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充分洞見「不見冢」墓葬群的巨大價值;中國先秦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考古學家雷興山等國內考古學、史學大家及省市專家學者給予極大關注,先後來考察、指導。


市委書記張文深、市長霍好勝等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相關領導,對「不見冢」考古給予重視、支持與指導,並實地察看。


「不見冢」位於臥龍區、鴨河工區相鄰地帶,兩區對「不見冢」的文化研究和考古發掘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


「不見冢」考古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

文明在宛,「天子駕六」橫空出世

「駕」是我國古代禮制的一種行為,只有天子之乘才能「以六馬駕之」,即著名的「天子駕六」。天子所御駕六,其餘副車皆駕四。《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但是,自漢代以來,由於缺乏實物佐證,夏商周三代的天子是「駕六」還是「駕四」一直爭論不休,無從獲解。

2002年,洛陽發掘了東周時期的重量級遺存:1000多座東周墓葬、49座車馬坑,最大的一座車馬坑,長達42米,寬為7.2米,其中出土一個6匹馬駕一車的遺蹟,即「天子駕六」。當「天子駕六」車馬坑重現天日,爭論終有定論。古人事死如事生,君王死後,人們會按照他生前享受的待遇,用器物、馬匹、獵犬甚至人陪葬。洛陽「天子駕六」車馬坑內有26駕馬車、70匹馬的屍骨、7隻狗的屍骨,由此可以想像周天子浩浩蕩蕩出行的盛況。


「天子駕六」車馬坑的發現,以實物的形式,破解了古代天子駕六、駕四的史學疑案,印證了古文獻「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士駕二」記載的正確性;對研究東周時期的乘輿制度、喪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區的確認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資料,成為21世紀東周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被譽為「東周瑰寶,舉世無雙」。為此,洛陽修建一座專題性遺址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原址、原物保護展示這些珍貴的歷史寶藏。


「不見冢」「天子駕六」車衡與洛陽「天子駕六」同為4.5米長!


如今「不見冢」長約75米、寬約9.8米的主墓陪葬車馬坑驚現「天子駕六」,不禁讓人心生好奇,究竟是擁有什麼樣身份的人,享有如此高等級的喪葬禮制?


在不遠處一個陪葬墓的陪葬車馬坑,已清理出一車兩馬兩駕殉葬車馬坑,2000多年的歷史歲月沒有把這些車馬磨礪盡,車上的銅構件優美絕倫、馬的骨骼都清晰可見!


大冢、陪葬墓、車馬坑、青銅劍、箭鏃……這樣的一個墓葬群,究竟墓主人身份是什麼等級?


我們可以想像,車轔轔,馬蕭蕭,衛士弓箭各在腰,徐徐而來……

銅飾件

三年前,搶救保護「不見冢」

時光迴轉到三年前。「不見冢」陪葬墓(又稱夏莊墓地)位於臥龍區與鴨河工區交界處的石橋鎮龍窩村夏莊小組東北側。2017年3月28日,市文研所接到報稱夏莊附近的冢崗廟南側樹林中發現盜洞,第一時間派技術人員對被盜墓葬進行調查。


現場發現冢崗廟門東南側有盜洞,盜洞直徑約0.8米,深約15米,盜洞下見水。周邊村民介紹,冢崗廟門前原為一較高、較大的封土堆,原來的冢崗廟就建在封土堆之上。現存的冢崗廟則為後期重建,廟前立清代碑刻一通,字跡模糊,無法辨認。


2017年3月31日至4月20日,市文研所對該區域進行了文物勘探,確定了該墓的分布範圍,之後又與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專家積極溝通,做好保護工作,確保文物安全。


文物部門在迅速展開文物勘探調查工作的同時,成立了保護工作協調小組,協調考古調查、鑽探、考古發掘等事宜。省文物局也指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胡永慶、樊溫全等專家趕赴南陽,實地查看文物調查和勘探進展情況。


經過文物勘探,文物部門初步認定「不見冢」大墓為戰國時期的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其總長約66米,墓室長40米、寬38米,深約18米。墓室四周有階梯狀臺階,臺階寬0.8米至1米;墓道位於東側正中,東寬約5米,接近墓室處寬約10米,長約26米。另外,該墓西側約20米處還有一個南北長約75米,寬約9.8米的車馬坑,南側有一處長約50米,寬1.5米,深1.5米的遺蹟。

「不見冢」考古屢出重大發現


從歷史塵埃裡探尋文明的足跡,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東西,很小的地方,也會構成中華民族的影響力。「不見冢」的發現及其可能隱藏的秘密,引起國內史學界、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對「不見冢」的研究也隨之展開,相關遺址開始全面調查……


2019年2月至4月,市文物部門在「不見冢」大墓北部探出35座陪葬墓,其中有六座車馬坑,為「不見冢」東周大墓的陪葬墓群。這些墓地布局規整、等級較高,是南陽目前發現的最重要的東周時期高級貴族墓地之一。


2020年5月至7月,市文物部門又在「不見冢」大墓的南側80米處接連發現50餘座大墓。


2020年9月13日,湘鄂豫宛楚文化研究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舉辦了南陽夏莊墓地考古發掘專家諮詢會。紀要如下:一是「不見冢」墓地是戰國時期一處高等級墓地。墓地保存完好,布局規整,規模宏大,特徵鮮明,是一項重大考古發現;二是應抓緊完善考古工作計劃,推進考古發掘工作,加強考古發掘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多學科研究;三是為保證考古發掘質量和文物安全,應儘快建設文物保護大棚等設施;四是鑑於墓地價值巨大,應儘快編制文物保護規劃和展示利用規劃,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推進文旅融合……


工地負責人宋煜輝說,已探明主墓室南北41米,東西43米,墓道長26米,主墓陪葬車馬坑長75米,寬9.8米,通過今年進一步的發掘工作,發現主墓兩側南北各8排陪葬墓,北側39座陪葬墓,5座陪葬墓車馬坑,南側8排陪葬墓,55座陪葬墓,有5座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發掘,其餘50座已發掘完。另外,發現南側陪葬墓人骨保存比較完整,從骨架上可以看出多處兵器傷痕、肢體不全的情況。

截至目前共發掘89座陪葬墓,出土鼎、壺、敦、劍、戈、矛、弩機等青銅器、陶器及玉環等文物1000餘件。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對陶俑及依然鋒利的青銅劍、箭鏃、戈等具有戰國時期典型特徵的器物。尤其是,一件青銅器上有一個銘文「州」(周的通假字)。宋煜輝說,從目前已發掘的陪葬墓現狀來看,這些陪葬墓都呈「甲」字形,布局規整,有的帶有車馬坑,說明這批陪葬墓的墓主人生前均有較高地位。


主墓南北兩側各發現有地面建築基礎,呈「山」字形,國家及省市級專家考察後,部分專家認為是「享堂」,最終需要進一步考古發掘證實。


43米×41米的「不見冢」、75米長的車馬坑,「天子駕六」,或為「享堂」的建築遺存,種種跡象表明,「不見冢」墓主人身份十分顯赫,或為「王」級。
一個個歷史之謎、文化密碼也許不久就將在「不見冢」揭曉!


如今,「不見冢」的發掘工作還在進行當中,文物的保護工作也同步展開。主墓上方,一個巨型鋼結構大棚正在修建,以保護墓葬,為下一步大規模發掘提供保障。


車馬坑已被鋼結構大棚保護在內,考古人員每清理一層覆蓋在文物上的夯土,都會進行拍照畫圖,考古人員還對車馬坑噴上了特殊的藥劑,來保持車和馬的原樣不被風化。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在後期研究保護時,能夠通過文物出土時的原始狀態更好地還原歷史。考古工地負責人宋煜輝說:「我們現在的保護,只是一個初步的保護措施,隨著考古的進行,能回到室內的,我們會修復除鏽保護,不能提取的,我們會在原地進行保護。」

「天子駕六」之於南陽文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南陽,「不見冢」,「天子駕六」的橫空出世,是對建設「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一次踐行。


「不見冢」「天子駕六」的出土,不僅之於考古學,之於中國文化,之於中華文明探源有重要價值,也是南陽文化、南陽旅遊、南陽文旅融合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南陽文旅大發展、大繁榮的一次機遇。


洛陽「天子駕六」的出土,基於此的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已經成為洛陽的文化名片、旅遊名片,去洛陽看「天子駕六」,已經成為重要選擇。

以文化、文物帶動旅遊、支撐旅遊,並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是洛陽的成功經驗,也是眾多歷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經驗。正是基於此,我們可以想見,「不見冢」「天子駕六」的「未來式」,或將是南陽人爭相參觀的文物,還可能是景點,或將是南陽一顆輝煌的文化明珠、耀目的文化名片,基於其稀缺性、重大文化價值性、可觀賞性而成為南陽文旅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邊發現、邊發掘、邊研究、邊保護、邊利用、邊營銷……以考古帶動旅遊,藉助考古發現與旅遊嫁接而實現「雙贏」,應是可期之事,也許,將來在這裡會出現一座南陽的「天子駕六」博物館……

相關焦點

  • 遊天子駕六
    遊天子駕六7月26日,正午時分我參觀了天子駕六。「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遺址型博物館,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天子駕六博物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
  • 河南開封周邊的張巡祠旅遊景點及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旅遊景點遊記
    河南開封周邊的張巡祠旅遊景點實拍圖三二、河南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旅遊景點天子駕六博物館於2004年9月30日正式開放,東周時期的大型馬車和馬坑進入博物館大門時,第一個展區為第一個展區,共分四部分,一部分是洛陽地區五大城市與當代洛陽的相互位置圖;另一部分是東周王城概況;第三部分是王陵墓的探索與發現;第四部分是東周時期珍貴的文物。在第一個展區,通過一段向西的走道,進入第二個展區,即東周的大型車馬坑展區,這是考古學家從2002年到2003年挖掘的17個馬車和馬坑(馬坑)中的兩個。
  • 河南洛陽發現18座車馬坑,出土「天子駕六」,專家:世界唯一
    河南洛陽發現18座車馬坑,出土「天子駕六」,專家:世界唯一導語:西安的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聞名中外,吸引數不盡的國內外遊客前來目睹真容,看過的人無一不為之震驚。而鮮有人知的是,在河南的 洛陽也曾挖掘出過兵馬俑,考古學家將其稱之為中國第二個「兵馬俑」,它就是十分出名的東周王城遺址。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時,我國科學院的考古隊就在洛陽開展了考古挖掘作業,之後太測出了東周時期的文化堆積,最先發現的則是漢河南縣城遺址,也正是由於它的出現,才令考古專家們推測出了洛河以北正是東周王城遺址。
  • 南陽「不見冢」:「天子駕六」橫空出世!
    2021年1月17日,「不見冢」 考古重大發現:「天子駕六」橫空出世。這一重大發現打破寒冬的凜冽,勢必引起中國考古界的震動。發現「天子駕六」的車馬坑,為主墓陪葬坑。這個車馬坑本身就為國內罕見:長約75米、寬約9.8米。在2000多年的時光流轉中,木頭一點點腐朽,與泥土融合,化為「土車」, 只是「土車」的土與它周邊的土在考古人的眼裡大有不同。
  • 河南洛陽發現震驚世界的「天子駕六」,專家:世界唯一
    河南洛陽發現震驚世界的「天子駕六」,專家:世界唯一相信不少人對河南洛陽的了解,大多都是關於古墓的,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有不少歷史遺址。說起遺址,洛陽著名的東周王城遺址,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而東周王城遺址的發現,對後人來說,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東洲時期的歷史。50年代初,我國的考古專家們,曾在洛陽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勘測,發現了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址。隨後考古隊在此進行發掘,而最開始發現的是漢河南縣城遺址,也正因為發現了它,所以專家們才確定,在洛河以北就是東周王城遺址,因為這兩個遺址之間,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 河南開封周邊的張巡祠旅遊景點及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旅遊景點遊記
    河南開封周邊的張巡祠旅遊景點實拍圖三二、河南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旅遊景點天子駕六博物館於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旅遊景點實拍圖一洛陽市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位位於洛陽市中心王城廣場東側,東周王城遺址區東北部是東周時期的大型馬車和馬坑,博物館佔地1700多平方米,分為兩個展區,是東周王城概況、東周王陵新考古發現和東周珍貴文物的補充。
  • 洛陽天子駕六車馬坑,藏身於鬧市之中的東周文化遺址
    4月2日,記者途經此地進館看到,此車馬坑雖已歷時近3000年,但坑裡的車轅、車身和馬匹的骨骸仍清晰可見。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羅邑之後,距今已有2000多年,據史料記載,周成王營建洛邑,共建二城,以瀍水為界,水之西稱為王城,水之東稱為成周,我們現在看到的車馬坑就位於周王城裡面。
  • 天子駕六博物館,洛陽最「坑」的景點,門票竟然收30元
    2002年7月,天子駕六車馬坑在洛陽的王城廣場地下被發現,隨即在原址上新建了這座天子駕六博物館,作為一個墓穴坑,一個博物館,竟然要收取30元門票。整個博物館僅佔地1700多平方米,分為兩個展區:一是洛陽的歷史變遷和輝煌歷史。另一個便是天子駕六兵馬坑。
  • 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天子座駕究竟是6匹馬還是4匹馬的終極認證
    位於河南洛陽中心的天子駕六博物館規模不大,從另一方面來說內容單一,但你要知道,它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六匹馬仰天長嘯的肆意奔騰的雄姿,你不去看看麼?去天子六駕博物館的,就是看那悠久歷史的,這可是21世紀最重大的發現,到達東周王城廣場,你最先看到的是博物館前那瘋馬揚蹄的天子六駕銅塑像,第一眼看到肆海雲遊差點笑噴了,當年給周朝天子御駕的馬,居然如此的滑稽。
  • 打卡天子駕六你不得不去的小吃,因為你根本戒不掉
    世所罕見的周朝皇室車馬遺蹟博物館坐落於洛陽市中央百貨大樓西側,天子駕六博物館,裡面是周朝遺蹟「天子駕六馬」,為周朝禮制的直接證據,與《尚書》「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及《逸禮》「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相吻合。
  • 洛陽天子駕六車馬坑原地建館封閉保護
    本報洛陽訊 近日,洛陽市有關部門決定:正在建設中的「河洛文化廣場」更名為「東周王城文化廣場」,對該廣場施工中發掘出的東周大型「天子駕六」車馬坑擬原地封閉建館進行保護性展示。該廣場屬於東周王城王陵區的一部分。
  • 天子駕六,車轔轔兮馬蕭蕭
    然而,洛陽當地的朋友說,王城公園有座「天子駕六」博物館,裡面是周朝遺蹟,為「禮制」的直接證據。2002年「天子駕六」車馬坑被發現後,於原址建館,以保護這處絕無僅有的「天子駕六」遺蹟。「天子駕六」博物館主要的展品為「王城、王陵、王器」,陳列著出土的兵器、編鐘,以及一尊內壁鑄有「王作寶尊彝」銘文的銅鼎。傳說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
  • 天子駕六、明堂天堂再現古都洛陽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外景。其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周王城廣場,東周王城遺址區的東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
  • 天子駕六、九鼎八簋,這些數字代表著什麼?
    十數年前,河南洛陽西工遊園對面新添了一座博物館,名曰"天子駕六博物館",即考古工作者口中的"車馬坑遺址";而早在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新的鄭韓故城遺址中發掘出一族"九鼎八簋"青銅器,一舉震驚國人。
  • 2002年,洛陽發現了舉世震驚的「天子駕六」,專家:世界唯一
    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中國科學院的考古隊就在這裡洛陽這邊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結果是探測出了東周時期的文化堆積,當時率先發現的是漢河南縣城遺址,其實這座漢河南縣城遺址和東周王城遺址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就是因為它的發現,才讓我們中科院考古隊確認洛河以北就是東周王城遺址。
  • 2020想去中國洛陽旅遊的景點:瀍壑朱櫻,魏家坡,天子駕六
    天子駕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天子駕六」的驚世出土以及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的創建,為我們目睹那段燦爛的歷史,以及新世紀新洛陽開闢了全新的窗口!博物館是依託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遺址型博物館。車馬坑規模大,車子類型多,擺放整齊,氣勢宏偉,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
  • 2020想去中國洛陽旅遊景點:新區博物館,天堂明堂,天子駕六
    天子駕六「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是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其規模大,車子類型多,擺放整齊,氣勢宏偉,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駕六」遺存,東周瑰寶,舉世無雙!
  • 千年古都洛陽旅遊景點——天子駕六博物館
    東漢時期,人們針對周天子「駕六馬」或是「駕四馬」有著不同的意見,許多人紛紛著書立說,由此爆發了一場大論戰,經學也因此而繁盛起來。當時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但終歸沒有得出什麼結論,終於到了21世紀,洛陽東周「天子駕六」車馬坑的發現給出了最終答案。
  • 最美洛陽:賞「天子駕六」和車隊遺蹟,了解東周王城的歷史!
    最美洛陽:賞「天子駕六」和車隊遺蹟,了解東周王城的歷史!天子駕六博物館這個建築就在洛陽的市中心,這是一個大型的墓葬和車馬坑,這裡是當年修建東周王城廣場的時候發現的,這是東周其實的大型的建築,其中在五號車馬坑中有一個出土文物,那就是六匹馬拉的車,這就是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天子駕六,在這裡按照中國的說法就是,只有天子才能坐的馬車才是六匹馬的拉車,當時的諸侯是四匹馬拉車,普通的老百姓是一匹馬的拉車,所以在這裡的六匹馬的拉車就是當年天子的馬車
  • 漢代人的車馬生活
    洛陽漢畫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很多有關車馬出行的漢畫像磚(石),可以讓你通過那些生動的畫面,對漢代人的出行有更直觀的了解。這些車馬出行的漢畫像磚(石)涉及戰爭、狩獵、出行等題材,真實記錄了漢代人的生活。比如,上圖中雙馬拉車,一馬昂首闊步,一馬張嘴嘶鳴,兩個人輕鬆地坐在敞篷的馬車內,後面一人騎馬護衛,像是有錢人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