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書香門第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雖說那時仍是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仍在封建思想觀念統治下,但是出生於這樣家庭的她還是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可以劃著小船,嬉戲於藕花深處。這些都成為了李清照少年時便擅長作詩寫詞的基礎。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耳熟能詳的詞便是李清照待字閨中時所作。
02幸福的生活不長久
年滿十八歲的李清照迎來了那個讓她沉醉於愛情中的人——趙明誠。結婚時,趙明誠還只是個太學學子,愛好古玩而已,但是李清照卻已小有名氣了。不知為何,李清照還是看上了這個人,也許愛情本就沒什麼道理好說。婚後的李清照可以說過得十分幸福美滿,也愛上了丈夫的興趣,二人一同收集古玩,並且編寫了《金石錄》。由於趙明誠工作的原因,時常在外地,李清照在思念中寫下了《醉花陰》,來表達自己的相思之苦。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可惜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後來大金攻破了都城,北宋滅亡,夫婦二人也流落江南,漂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前半生衣食無憂的她又何曾嘗過此種苦難啊。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棄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並於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觸景生情,吟誦出《夏日絕句》,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一段將近三十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03千古休夫第一人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她,正是最脆弱的時候,而這個時候卻來了一個對她噓寒問暖的人,讓她不由的心生好感,頂著巨大的壓力和世俗的輿論,她嫁給了張汝舟。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是個虛情假意之人,對她的好只不過是看中了她的古玩;而讓讓張汝舟始料未及的是,古玩在流亡途中遺失殆盡了。於是張汝舟開始對她拳腳相加,我們的李清照怎麼能忍受如此欺凌,便一紙休書欲將張汝舟休了。可是張汝舟怎麼可能同意?性格剛烈的李清照一怒之下以「妄增舉數入官」(宋朝官員需不斷考試才能晉升官品,此罪之意指,張汝舟為晉升官品,虛報謊報考試次數,欺騙君主)之罪,將張汝舟告上公堂。雖然李清照把張汝舟告倒了,也順利離婚了,但宋朝法律規定,女子告丈夫,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坐兩年牢房。好在李清照出生名門,前任丈夫又是知府,親朋故舊頗多,因此在一些朋友的幫助下,李清照只在牢房中呆了9天就被釋放了。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於是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起起伏伏,大喜大悲,如果可以我想這千古第一才女的名頭,李清照也並不想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