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原名沔陽,是湖北的省直管市,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考察近現代仙桃籍文化名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名人中,不少人出自兩個有親緣關係的家族,而且他們多半是早期南開學校的校友。
南開校友中的仙桃籍名人,要從著名教育家、實業家、藏書家、刻書家盧木齋先生說起。
2013年天津問津書院編《問津》雜誌《盧木齋文存》專輯
盧木齋(1856-1948),本名靖,木齋是他的號。木齋先生生於老河口,1885年中舉,旋被直隸總督李鴻章聘為天津武備學堂算學總教習,北洋將領中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都是他此時的學生。1887年後先後任直隸贊皇、南宮、定興、豐潤等縣的知縣及多倫諾爾廳的同知。所任職各地官聲頗佳,如1896年在豐潤縣知縣任上,辦河工六十餘裡,四個月工夫開出良田萬頃,花費僅為前任知縣預估的十分之一。1903年任直隸學務處督辦兼保定大學堂監督。1905年率領代表團赴日本考察學務。轉年升任直隸提學使,全身心地投入文化教育事業。清末新政時期天津保定一帶興辦新式學堂數量之多在全國首屈一指,盧木齋功不可沒。直隸提學使任職三年後轉任奉天提學使,為東北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東北最早的女學便是他贊助支持辦起來的。
辛亥革命以後盧木齋脫離官場,投資實業,經營房地產,取得巨大成功。他投資的企業著名的有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天津濟安自來水公司等。他沒有將所得利潤用於個人享受,而是用於圖書館和教育事業。他於1908年創建的直隸圖書館,是天津第一座近代圖書館,也是長江以北最早建立的圖書館。1936年又開辦北京木齋圖書館,共有藏書24萬卷。
盧木齋與南開學校淵源極深,他是南開創辦人嚴修的親家,也是學校最早的校董,對南開的發展傾注了很大心力。1927年他慷慨捐資10萬銀元為南開大學興建「木齋圖書館」並捐書十萬卷。這棟著名的圖書館1937年被日軍炸毀。抗戰期間,盧木齋已經是耄耋之年,依然關注著教育事業,曾為西南聯大捐款200萬元幫助教師解決生活困難。現在南開大學正在津南校區復建木齋圖書館,預計2019年5月完工。
國民政府教育部1929年為盧木齋先生捐建南開大學圖書館頒發的獎狀
盧木齋本人創辦的學校的不少。他1910年創辦的水產講習所系我國最早的水產學校。1916年辦盧氏小學,1932年辦木齋中學,剛剛去世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就曾是木齋中學的學生。他還曾籌辦私立木齋大學,已在北戴河購置千畝土地作為校址,但最後學校沒有辦成。盧木齋長期生活在京津地區,但他對故鄉仙桃也有很大貢獻。漢江邊的防洪設施盧公磯就是他1925年捐建的。他還和弟弟盧慎之把老家的住屋捐獻出來,給當地興學之用。早在光緒年間,他就在沔陽倡辦了傳播新學的集誠書院。在出版領域,木齋先生和他的弟弟盧弼先生也有巨大的貢獻,在近代史上影響至大的嚴復譯《天演論》便是他們在仙桃刊印的。他們刊刻的書還有《慎始基齋叢書》11種、《湖北先生遺書》75種等。
1948年盧木齋病逝,終年92歲,遺言財產不留給子孫,全部用於教育事業。其子女盧定生、盧開瑗遵照他的遺囑,將北平私立木齋圖書館的藏書捐給清華大學。木齋先生葬地在北戴河。
盧木齋的子女好幾位在南開中學或大學上學,較為著名是兒子盧開瑗,女兒盧定生、盧毅仁,她們先後任木齋學校校長。盧毅仁畢業於南開大學。先生的孫女盧樂山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外孫婁成後為中科院院士,生物學家,曾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這裡介紹下盧樂山教授。
盧毅仁女士
晚年的盧樂山教授
盧樂山(1917-2017),盧木齋先生孫女,其母為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之女嚴智嫻。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早年在外祖父嚴修先生家中的嚴氏女學讀書,後就讀於南開女中。1934年考入燕京大學學習幼教專業,畢業後任木齋學校幼稚園主任及協和醫院附設幼稚園主任,1940年重回燕京大學讀碩士,後任成都華西大學家政系講師。1948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深造,1950年回國,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任教。曾任第六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第一任會長等。盧樂山是蒙臺梭利教學法在國內系統性傳播的第一人,以其學術成就被尊為「中國學前教育之母」。201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羅容海整理的《盧樂山口述歷史:我與幼兒教育》。
木齋先生的弟弟盧靖(1876-1967),字慎之,號慎園,著名藏書家、歷史學者,著有《三國志集解》。慎之先生雖非南開校友,其子盧開津曾就讀於南開中學,與周恩來同學。盧開津先生是矽酸鹽研究專家,1902年生於仙桃,1910年隨家遷到天津。1913進入南開中學讀書,與周恩來同學。1917年從南開中學畢業後留學日本九州大學及美國俄亥俄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回國。四十年代曾任耀華玻璃公司總工程師。建國後曾任華東財辦工礦部博山窯業學校(今濟南大學前身之一)校長。晚年在山東翻譯公司工作,87歲退休,壽至百餘歲去世。
盧木齋、盧慎之先生長期生活在天津,他們有一位外甥黃鈺生,從13歲開始在天津隨他們生活、學習,後來成為著名的教育家。
黃鈺生(1898-1990),仙桃西流河鎮人,字子堅,教育家、圖書館學家。1898年4月15日生於沔陽。早年就讀於南開中學、清華學校。留學美國,於勞倫斯學院畢業,後入芝加哥大學,獲碩士學位。1925年歸國,任南開大學教育學與心理學教授,並先後兼任文科主任、大學部主任(後稱秘書長),成為張伯苓辦大學的首要助手。
黃鈺生先生
1937年7月,在日寇悍然毀校之際,黃鈺生組織人員物資轉移,最後撤離。其後,南開和北大、清華合組長沙臨時大學,黃鈺生親率三百名師生徒步自湘赴滇,這就是著名的西南聯大「湘黔滇旅行團」。他受張伯苓校長委託,作為南開校務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籌辦西南聯合大學,先後出任西南聯大建設長、師範學院創院院長,建立了聯大附中附小,並為聯大校務委員會成員。有校友評價,黃鈺生對西南聯大的貢獻,「僅次於梅貽琦校長」。聯大師範學院後來發展為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黃先生也被視為雲師大的創始人。抗戰勝利後,黃鈺生一度被任命為天津市教育局局長,後辭職仍任南開大學秘書長,對復校重建多有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曾兼任津沽大學師範學院院長。1952年被調離南開,任天津圖書館館長數十年。自1953年起為天津市政協委員,後兼任天津市科技協會、科技委員會副主委。1956年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文革」結束後,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八十年代聯繫西南聯大等數校在津校友建立天津聯合業餘大學。1990年4月11日病逝,享年92歲。葬於天津。
黃鈺生的第一位夫人梅美德是廣東華僑,曾任南開女中主任。抗戰時期在昆明去世。
黃鈺生的妹妹黃扶先(1901-1991)早年就讀於北京的護士學校,後在醫院工作。她創辦了南開大學附小和附屬幼兒園。黃扶先的丈夫是南開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哲學家馮文潛。她的兒子是美國史研究權威教授、前南開大學圖書館館長馮承柏。
黃鈺生之子黃田為天津大學教授,長江學者,曾任機械學院院長,2017年被列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黃鈺生之兄黃立猷的子女多跟隨他在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受教育,其中女兒黃燕生是南開大學英文系第一屆畢業生,從事教育及翻譯工作。黃燕生的弟弟黃明信是著名藏學家,另一位幼弟黃松山曾參加西南聯大湘黔滇旅行團,到昆明後參加空軍,不幸壯烈殉國。
黃明信(1917-2017)生於沔陽,1934年畢業於南開中學,後就讀於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歷史系,1938年畢業。40年代任華西邊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長住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從事研究藏傳佛教文化八年。五十年代初期在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參事室工作,和平解放西藏協議談判過程中在首席代表李維漢身邊做翻譯。1958-1978年在農場勞動,1979年恢復工作後在北京圖書館任研究館員,1988年離休,後返聘至1998年。黃明信是公認的藏學權威學者,對因明學和藏曆尤有深入研究。
黃明信先生
近年來,南開校友一直在推動仙桃原籍對盧木齋先生兄弟和黃鈺生先生的紀念活動。2013年,天津南開校友王振良主持的問津書院召集盧靖盧弼研討會,仙桃及洪湖五位學者與會,與天津方面及盧家後人建立了初步聯繫。以後天津木齋中學又和仙桃八中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2018年9月,前全國政協常委、張伯苓老校長後人張元龍先生受邀到仙桃中學為2200名師生作了《南開與仙桃人》的講演,引起熱烈反響。
除了盧、黃兩個家族有不少南開校友外,仙桃還有其他一些南開(西南聯大)出身的名人。其中科學界的有彭澤民和萬哲先。彭澤民(1917-2014),出生於湖北,1930年隨家北遷至天津,考入南開中學。1936年保送至南開大學,後就讀於西南聯大工學院。1947年在南開大學任職副教授,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調入天津大學並負責籌建機械製造專業。1974年研製出電磁激振器和電容測微儀,並用國產儀器配置出我國第一套「非接觸式工具機動態試驗系統」。1981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彭澤民先生是天津大學機械學科的創始人,他後來又成為老師之子黃田的導師,傳為佳話。
萬哲先(1927-),數學家,中科院院士,主要從事代數學和組合理論的研究。抗戰時期就讀於西南聯大附中和西南聯大,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並留校任教,1950年調入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萬哲先先生曾撰文《回憶母校聯大附中》,文中他深情回憶了他的老師、仙桃同鄉黃鈺生先生,公能學社曾有轉載。2018年紀錄片《南開百年傳奇》攝製組曾在北京採訪萬先生。
萬哲先先生接受《南開百年傳奇》攝製組採訪
袁昌炎(1923-),仙桃沙湖鎮油合村人,重慶南開中學1944級(今「屆」)校友,海軍軍官學校三十七期畢業,曾在美國海軍受訓。1982年任臺灣海軍總部參謀長,海軍第一軍區(左營)中將司令,兼任高雄港港務局局長。1982年到1988年他任職高雄港務局期間,高雄港貨櫃吞吐量從世界第五名躍升為第三名,超過了神戶和紐約,僅次於鹿特丹和香港。他經營高雄港以「國際化、自由化、合理化」為目標,具體訂下「八項管理方針」,包括強固團隊精神、促進合作進步、嚴格人事考核、發現優秀才能等,多少可以看到南開「公能精神」的影子。他作為局長任職近七年,為了替公家省電和鍛鍊身體從未坐過電梯,抽菸只抽雪茄以與公款招待者區別,傳為佳話。
袁老對南開感情很深,自80年代後期開始頻繁參與南開老同學聚會活動。今年96歲高齡,健康狀況良好,據其南開老同學介紹,還定期與同學們微信視頻云云。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