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1300家,真維斯真得賣不動了?

2020-12-11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公開參考」(ID:gongkaicankao),作者 杜博奇,36氪經授權發布。

1月15日,據《每日郵報》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澳大利亞是真維斯的發源地。1972年JEANSWEST創立於澳大利亞第四大城市珀斯Perth,1990年被它的上遊供應商楊釗、楊勳兩兄弟反向收購,很快就做到澳大利亞市場第二名。

2015年,真維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獲得稅前利潤755萬港元。2016年稅前虧損超過8000萬港元。

目前,真維斯在澳大利亞擁有146家門店和1000名僱員,真維斯澳大利亞的官方網站仍然可以正常訪問。接下來他們將接受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面臨重組或出售的命運。

令人唏噓,真維斯在澳大利亞一敗塗地,在中國大陸市場它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關掉1300家門店,真維斯真得賣不動了?

1974年,楊釗、楊勳用打工攢下的錢在香港創辦旭日製衣廠,通過代工牛仔褲,賺到了第一桶金。

JEANSWEST和GAP都是他們代工的客戶。他們仔細研究了GAP,並在收購真維斯以後,制定了自己的目標:「將真維斯做成中國的gap,在休閒服裝市場上做好中國人自己的品牌。」

立志要做「中國GAP」的真維斯,1993年進入中國內地,2004年銷售額突破18億,成為行業冠軍。

當時,真維斯制定了「三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銷售額達到40億,第二個五年達到60億,第三個五年突破100億。然而直到如今它在中國的銷售收入也沒有突破50億港元。

2012年巔峰時期真維斯在中國市場的最高營業額不過49億港元,並且從這一年開始連年下滑,到2017年中國內地營收僅為16億港元,生產虧損4600萬港幣,2018年上半年虧掉4500多萬港元。自從2013年以來真維斯在中國內地市場業績下滑65%,關掉1300多家門店。

2018年真維斯母公司旭日企業作價8億港元把真維斯中國內地零售業務出售給大股東楊釗、楊勳兩兄弟。

當初真維斯進入華南市場,一家門店創下6.8億人民幣營業記錄。今昔對比,換了人間。

真維斯不是個案,它的沒落,代表了一批坐享時代紅利的弄潮兒,在千帆過盡之後,無奈地退出舞臺。

電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節節敗退的真維斯,對於自己的處境,曾經做出一個看似正確的解釋:受到了網際網路衝擊。

然而,早在2009年真維斯就開始進軍電子商務渠道,在同行當中算得上佼佼者,GAP、美邦、森馬直到2011年前後才觸網。2017年真維斯還特地成立了「真維斯電貿分公司」,將網上業務獨立運營。

但是,電商的主要作用卻是協助實體店處理過季的尾貨,扮演了一個「去庫存」的角色。

獨立運營的森馬電商2017年網上銷售額超過50億元,相比之下,真維斯的電商戰略無疑是失敗的。

2018年7月,真維斯研究部人員參觀深圳盒馬鮮生後,用新奇的筆觸撰寫了一份報告,其中提到:「結合線上和線下業務,無現金消費模式,方圓三公裡範圍半小時內送達,提升客戶體驗」。這個1989年就開始信息化建設的企業,在新零售時代成了一個尷尬的旁觀者。

坐享時代的紅利

1993年,真維斯到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客群定位於18歲到40歲的工薪階層,一條牛仔褲上百元,並不便宜,然而由於款式新穎、品質出眾、服務也過得去,顧客如果不滿意或者發現質量問題,可以在七天內到任何一家門店退換貨,讓工薪階層感到倍兒受尊敬。

因此,真維斯在很多中國城市開店的時候,都出現排隊進店的場面。真維斯在青島第一家店開業當天,還請了幾十個保安維持秩序,當天這家店一口氣賣掉了十幾萬元的服裝。

實際上,真維斯並不是個例,它與班尼路、esprit、佐丹奴、堡獅龍等同時代的香港服裝品牌一道,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服裝品牌意識,也吃到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騰飛的第一波紅利。「國際設計+香港品牌+大陸市場+中國製造」的組合,也為它們贏得了十多年的先機。

1995年,楊氏兄弟把工廠從香港轉移到老家廣東惠州,成本下降20%以上,他們還在這裡建造了真維斯總部,一口氣在幾十個城市開設了170多家門店,當時媒體把它描繪為「中國大陸最流行的休閒服裝品牌」,強勁業績的幫助母公司旭日企業在1996年登陸港交所。

而此時的中國內地,受香港服裝連鎖品牌的洗禮,溫州人周成建、邱光和先後成立美特斯邦威、森馬,「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追隨者,從真維斯、班尼路等「牌子貨」身上學到了品牌運營、連鎖擴張,學到了一年安排春夏、秋冬兩季生產計劃,並最終蠶食掉它們的市場份額。

誰還會買真維斯?

2000年之後,真維斯在中國內地的業績迅速下滑,母公司旭日企業的股價也隨之跌落。

楊氏兄弟分析認為:中國最大的休閒服裝消費群體是工薪階層,他們收入有限,雖然喜歡流行的服裝,卻無力負擔。於是,真維斯主動放下身段,戰略調整為「名牌大眾化」,從名牌降低到中檔品牌,向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瘋狂擴張。楊勳說:如果真維斯的市場定位是去引導潮流,或者是去創造流行,可能走不了這麼長的路。「光設計就要投入很多,而且風險要大很多」。

這個決定為真維斯帶來了長達十年的高速增長,也導致了它在消費升級時代的全面潰敗。

今天,真維斯的重點招商地區已經下沉到縣城乃至鄉鎮,比如天津薊縣、北京門頭溝、上海周邊的亭林鎮、滑槽鎮等等。而在一二線城市的黃金地段,已經很看看到它的身影了。

一個在高中時代非常喜歡真維斯的用戶說,「看到它進入許多縣城的時候就知道它死定了」。

網際網路讓信息變得日益透明,把國外的款式改寫一下就能大賣的日子過去了,必須要拿出符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這考驗的不僅僅是生產能力,而是對流行的把握和感知能力。而真維斯絕不是個案,如今連年虧損的美特斯邦威也瞄準了三至五線城市,發動了「百城千店」戰略。這看起來是條出路,然而當它放棄更艱難、也是更重要的能力建設的時候,也許會步真維斯的後塵。

當H&M、優衣庫在一二線城市瘋狂擴張時,真維斯只能去三五線城市尋找生存空間;當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通過淘寶、天貓就能購買到GAP的時候,他們還願意買「中國的gap」嗎?

相關焦點

  • 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真維斯真不行了?
    在不少9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候,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在大家的記憶裡似乎還有前幾年的「真維斯樓」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曾經那麼紅火的真維斯,似乎已經看不見了,而最近好不容易有消息的真維斯卻是一批壞消息。
  • 真維斯真不行了?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
    來源:新浪財經在不少9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候,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在大家的記憶裡似乎還有前幾年的「真維斯樓」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曾經那麼紅火的真維斯,似乎已經看不見了,而最近好不容易有消息的真維斯卻是一批壞消息。
  • 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真維斯難道真不行了?
    來源:江瀚視野在不少9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候,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在大家的記憶裡似乎還有前幾年的「真維斯樓」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曾經那麼紅火的真維斯,似乎已經看不見了,而最近好不容易有消息的真維斯卻是一批壞消息
  • 曾經年銷40億的真維斯怎麼賣不動了……
    當年的真維斯是不少人心中絕對的大牌,「真維斯」三個字一聽就特洋氣!來看看網友們當年對真維斯的印象:- 真維絲的衣服就是裡裡外外都透著一股子大氣,那時買件129的真維絲的毛衣都會激動半個月。真維斯提倡的是「名牌大眾化」,讓每個中國人都消費得起國際品牌,它以最好的質量和最優惠的價格回報顧客。在2001的時候,還有人專門為它寫了一篇文章,標題為《穿真維斯的青年》,為能穿上真維斯而感到自豪。
  • 真維斯關店1300家,很多人都買過!
    來自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KPMG)的彼得 · 戈特哈德(Peter Gothard)和詹姆斯 · 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被任命為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的託管人。目前,真維斯在澳大利亞有 146 家門店,將近 1000 人的僱員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真維斯,這家一度火爆全球、以製造牛仔褲為主的服裝大牌,就這樣突然倒閉了,徹底走入了暮色蒼茫!
  • 真維斯「總部」瀕臨破產!關停1300家店!很多惠州人都買過
    截至2019年,真維斯在中國20多個省份開了2000多家連鎖店,但自2013年以來,真維斯的業績一路下滑65%、關店1300多家、裁員6000多人。這個曾經影響著8090後青春的品牌服裝巨頭,就這樣被時代遺忘了!
  • 46年真維斯也賣不動了
    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就是2013年以來真維斯的真實寫照。在紅利過後,班尼路、佐丹奴、真維斯、唐獅、堡獅龍……一大批曾經風靡中國二三四線城市,伴隨著80後,90後青春記憶的休閒服裝,如今,幾乎全部面臨了發展困境。
  • 賣不動了?真維斯破產清算 電商與快時尚衝擊下又一服裝巨頭倒下
    賣不動了?全球服裝零售商真維斯(Jeanswest)在受到在線零售競爭和「艱難的市場環境」的打擊之後,已經走到了破產清算的崩潰邊緣。上周三,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已任命畢馬威(KPMG)負責為其尋找潛在買家。澳大利亞以外的真維斯業務不受本次託管的影響,中國地區業務未受到影響。
  • 還記得當年的「潮牌」真維斯嗎? 五年關店千餘家
    可這些年來,隨著電商的崛起,以及ZARA、優衣庫等國外快時尚品牌的進入,真維斯們戰線逐漸收縮,近年來出現關店潮。有消息稱,真維斯五年關店1300家。  南京主城區實體店僅剩2家  作為火爆一時的時尚潮牌,真維斯曾經在南京擁有多家門店,光是在新街口就有好幾家。
  • 上海南京路曾開首店,初代潮牌真維斯沒落了
    作為一個「老牌國際休閒品牌」,真維斯如果不跟隨潮流風向的變化,無論在哪都難免成為時代的眼淚。 這宗生意做成了,楊氏兄弟開始大力開拓在澳新地區的市場,取得巨大成功後於 1993 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第一家店選在了市口極好的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 真維斯面向年輕人的「休閒裝專賣店」路線,對當時習慣於在百貨商場裡買衣服的消費習慣是一次衝擊。
  • 真維斯破產清算 記憶裡的青春品牌還能走多遠?
    高速擴張後走上下坡路「我曾經認為的頂級品牌,步行街中最醒目的店。」「真維斯、班尼路是回不去的青春。」……連日來,微博上有關「真維斯破產關停1300家店」的話題引來1億閱讀,不少網友感慨真維斯給自己留下的青春記憶。
  • 真維斯、佐丹奴、班尼路……東莞人愛過的「潮牌」如今卻……
    1   真維斯:46年老品牌,關店1300多家   真維斯1972年創立於澳大利亞,1980年,楊釗、楊勳兩兄弟開設的香港旭日製衣廠開始給真維斯做貼牌代工。
  • 服裝巨頭真維斯遇「中年危機」 重慶最後一店已關門
    官方稱國內業務不受影響 據《每日郵報》報導,在受到在線零售競爭和「艱難的市場環境」的打擊之後,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1月15日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記者從其官網公布的信息看到,1972年,真維斯在澳洲開設服裝連鎖店,專門銷售休閒服裝,迄今已有48年。
  • 真維斯,你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巔峰時期 全國開起2800餘家門店真維斯創立於1972年,它的第一家店開在澳大利亞珀斯的巴拉克街,之後迅速在澳洲擴張。20世紀70年代物質匱乏,當時廣東惠州20歲的小夥楊勳和哥哥楊釗遊泳到香港,開始打工,後來創業成立旭日製衣廠。
  • 曾經的名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如今怎麼進入比」慘」模式?
    最火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步行街每走5分鐘就能看見一家班尼路,它在全國270多個核心城市開了4404家店,盡握渠道優勢,曾經把初入中國的優衣庫打得落花流水,險些放棄中國市場。   但是2010年以後,班尼路就和佐丹奴一樣,變得越來越蔫,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實際上班尼路只是下沉到了3、4、5、6...線城市,雖然精氣神兒不再,但「命」還在。
  • 倒下的服裝品牌巨頭:全國關店1300多家,老闆卻靠房地產掙來百億
    一方面是為了擴大企業規模,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為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一定程度上的規避風險。近些年來,在國內的服裝行業,隨著Zara、H&M、Gap、優衣庫等外資品牌的盛行,國內的服裝品牌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衝擊,像美特斯邦威,在2015年與2017年兩年裡均處於虧損的狀態,在2018年才再次實現盈利。
  • 真維斯到底做錯了什麼?
    尤其是對於不少譬如融哥這樣的「小鎮青年」而言,真維斯可以算是一代年輕人的青春回憶。一代年輕人的青春回憶,其實從七年前就開始惡咒產生了。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這是2013年以來,真維斯的真是寫照。曾經的各大高端商場招租的Vvip貴賓,如今只能在三四五線城市和地攤貨才能看到身影。
  • 真維斯慘遭被賣 休閒服飾品牌出路在哪?
    因此,楊氏兄弟對真維斯可謂是充滿感情,此次收購,他們或將重新打造真維斯品牌,這對於真維斯品牌而言是好事,將迎來新的轉機。」針對本次交易將會對其產生的影響以及市場業績表現等方面的問題,記者致電真維斯方面,電話均無人接聽。
  • 曾經的「牛仔褲之王」真維斯破產 80後記憶中的品牌就這麼消失了
    而此時的真維斯便表出了「佛系「態度,線上發生的一切事物與它無關,還是固步自封以實體店的銷售方式進行銷售。結果等到真維斯反應過來的時候,線上的市場已經挪不出一絲一毫的餘地給它們了。2013年過後,它急轉直下,銷售額從50億到40億、28億、19億、16億,一年一個大退步。2017年,真維斯全年虧損4509萬,4年關掉了1300多家門店。
  • 為什麼品牌真維斯衰落了,最終老闆卻變得更有錢了?
    提到服裝品牌,大家會想到很多,海瀾之家,美特斯邦威,或者優衣庫等等。確實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服裝品牌,這些品牌不僅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有著卓越的發展,也有著自己的特色,真維斯這個品牌,或許現在大家並不算熟悉,確實這個品牌算是八零後,九零後的回憶了,由於這個品牌難以抵擋競爭的壓力,真維斯的老闆楊釗和楊勳倆兄弟被迫關了1300多家店面,心疼是難免的,但他們卻另外獲得了更大的收益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