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要會看頂戴上的「小珠子」!

2020-12-21 淡笑夢歷史

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要會看頂戴上的「小珠子」!

清宮劇演的不少,大部分人只是看的雲裡霧裡,對於歷史上清朝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上有何區別,能夠了解到的很少。其實,在等級森嚴的清代管制中,正一品和正二品區分的主要方式還是頂子上的「小珠子」。談到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還是繞不開頂戴上的「小珠子」。那麼,具體該怎樣看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上的「小珠子」?

清代正一品大員,清初的明朝降將洪承疇在降清後,在清廷中擔任正一品官職。康熙朝漢人大臣陳廷敬,兩大寵臣明珠、索額圖等,雍正朝正一品大員張廷玉、馬齊、鄂爾泰等,乾隆朝劉統勳、和珅、紀曉嵐等,這些人物都是家喻戶曉的正一品大員。當然了作為正一品大員,也是從正二品大員過來的。清廷官制最為講究等級,因而官服的圖案也會有區別。最為明顯的還是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上的小珠子,這個小珠子可是大有講究。

其實,不管是正一品也好,還是正二品,頂戴上的小珠子真正的專業術語叫做「頂住」。清代頂戴製作工藝繁瑣,等級越高做工越細,材料愈加尊貴。清代頂戴分場合有多種頂戴以供選擇,夏天有類似於鬥笠的頂戴,很是涼爽,冬天有類似於「火車頭」的頂戴,正式場合又有另外的頂戴。清宮劇中動輒摘取頂戴花翎,說的就是順著「頂珠」摘掉花翎。

那麼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大家要會看頂戴上的「小珠子」,也就是頂珠。這個頂戴珠子,正一品的主要是紅寶石。物以稀為貴,在清代生產力低下,頂戴的頂住採用紅寶石,既是身份的象徵,又是區別等級的主要標誌,類似於我軍的軍銜。作為正二品大員,頂戴上的頂珠是紅珊瑚。紅珊瑚自不必說,則是更為名貴的稀缺物種,相對於紅寶石而言,則又低了一個檔次,但是依舊無法抵擋其價值連城。從顏色上來說,正一品的紅寶石是深紅,正二品的是淺紅,這也是區分正一品和正二品的重要標誌之一。

大家對於這個正一品和正二品的頂戴區別,應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其實,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的區別,最為直觀的就是頂戴上的頂珠,這個很顯眼。所以,大家再看清宮劇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頂戴上的頂珠判斷正一品還是正二品。大家覺得明朝的官服與清代官服哪個好看呢?

相關焦點

  • 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要會看頂戴上的「小珠子」!
    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要會看頂戴上的「小珠子」!清宮劇演的不少,大部分人只是看的雲裡霧裡,對於歷史上清朝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上有何區別,能夠了解到的很少。其實,在等級森嚴的清代管制中,正一品和正二品區分的主要方式還是頂子上的「小珠子」。談到清代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有何區別,還是繞不開頂戴上的「小珠子」。那麼,具體該怎樣看正一品和正二品頂戴上的「小珠子」?清代正一品大員,清初的明朝降將洪承疇在降清後,在清廷中擔任正一品官職。
  • 清代官員「頂戴花翎」上的那顆小珠子,都有什麼講究?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身份的象徵。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品級不同,則材質不同。那顆小珠子有什麼講究?清代八品、九品官員都用鏤花金頂。不同的是,八品用陰紋縷花金,而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相比一品官員的紅寶石,藍寶石的產量和種類要多一些。藍寶石屬高檔寶石,是五大寶石之一,位於鑽石、紅寶石之後,排名第三。二品珊瑚
  • 清代大臣的頂戴
    清代的官制總體上是沿襲明代不同品級的官員有多種區分,從頭上的頂戴、花翎,官服的繡飾,武官還可以看佩刀等等。然而最主要和普及的,還是頭上的頂戴,這也是清宮劇的一大貢獻。按官位分類,共分九品,每一品中又分為正、從兩級,如正九品,從九品。其中九品及以下不入流者頂戴相同。
  • 清代的官制頂戴及職銜
    在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銷煙》中陳列展出的一頂清代官員所戴的涼帽,此款涼帽材質為藤製,高為18.5釐米,帽徑30釐米,頂飾陽文鏤花金,頂高5釐米,頂珠之下裝有白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夏季官帽用的村料和尺吋多變,無簷,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績玉草或藤絲,竹絲為質,帽表裹以羅絹,帽體呈圓形,外罩白布,帽身覆有織網,紅紗綢裡,黑地織金包緣,緣上有黑帶圓邊,上綴朱緯頂珠。
  • 文物欣賞●清代大臣的頂戴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宣和畫舘】……………文物欣賞●清代大臣的頂戴 清代的官制總體上是沿襲明代,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而設六部來管理朝政,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均是從一品。清代官員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為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
  • 烏紗帽之「頂戴」
    在古代,官員的烏紗帽也就是所謂的「頂戴花翎」,而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頂戴」。何為「頂戴」「頂戴」是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帽飾。通常皇帝可賞給無官的人某品頂戴,亦可對次一等的官賞加較高級的頂戴。例如總督為從一品官,賞加輔國公頂戴,即等於按正一品待遇。戴亦作帶。頂戴指代表官階的頂珠,不同的頂珠質料和顏色代表不同品級。
  • 頂戴花翎——清代「公務員」等級劃分
    ,雖為一體,卻是「頂戴」和「花翎」兩個部分。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是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除了花翎,帽頂上的「頂珠」也是區分官員等級的重要物品。因為如此高純度的黃金,色澤已經和前邊的鏤金有明顯差別,很容易區分開來。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助教、盛京遊牧副尉、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等屬於正七品官員。
  • 如何鑑別清代官場上的「頂戴花翎」
    清朝政治體制規定,在朝廷中有正式職位的官員要穿著補服。全套的補服由帽、外衣、朝珠、朝靴等等,官員的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清代的瓜皮帽有軟胎和硬胎兩種,軟胎的可以摺疊,方便攜帶。那麼清代官場的帽子又有怎樣的講究呢?清代男士的帽子主要有禮帽和便帽之分。禮帽根據場合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四種,依其字面意思分別與朝服、吉服、常服和行服配合穿戴。
  • 在清代,「頂戴花翎」是鑑別官員等級的重要標誌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 所謂"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子,"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 頂戴一般分兩種。
  • 清朝官員的頂戴花翎有多珍貴?為啥你收藏的頂戴珠是玻璃的?
    很多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都有這麼幾個疑惑:電視裡官員被革職或降職時,為什麼要「摘去頂戴花翎」?怎麼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無論處在哪個朝代,要判斷一個官員的品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種方法是看官服的上面的「補子」,也就是補綴於官服前胸後背上面的一塊織物;另一種方法是看他們的頂戴,也就是頭頂的官帽。
  • 從《鬢邊不是海棠紅》看清朝官服的「蟒紋」和「頂戴花翎」
    《左傳》裡頭說: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合起來,就是華夏,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所以你看這倆字本身就包含著禮儀的意思,而在封建社會,禮儀的一個表現樣式,就是在正確的品級穿正確的衣服、見不同的人穿合適的衣服,等等。清代的官服的配置,或者說官服制度,是在乾隆時期就已經初步制定形成了,當然後世也在這基礎上做了一些完善。所以,清代的服裝制度,是一套完備的服飾典制。
  • 你知道清朝官員「頂戴花翎」上的那顆小珠子,到底有多值錢嗎?
    近兩年以來,關於清朝的穿越劇霸佔了整個螢屏,但是大家的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清朝官員帽子的「頂珠」到底是用來幹嘛的,也就是帽子上的那顆小圓珠子是什麼東西?古代官員犯了重大錯誤,上級就會說一句,除去其頂戴花翎。
  • 清朝頂戴
    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品級不同,則材質不同。        頂戴花翎分等級 一頂官帽一把毛除了補服外,各級官員還分「頂戴花翎」,「頂子」也是區別清朝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識。「頂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兩種。朝冠頂子共有三層:上為尖形寶石,中為球形寶珠,下為金屬底座。
  • 清朝頂戴以及補服與品級對應關係——看懂、辨別清朝影視劇官服
    補服出現於明朝朱元璋時期,前後各一,區別官員品級。文官繡禽,武官繡獸。清朝官員分為九品,每一品級中又分正、從,共十八級。頂戴從一至七品分為三部分,下為底座,都是鏤花金底,中間及上根據不同等級綴以不同珠寶。我們以最上面的頂子作為區別官員品級的標準。
  • 清朝頂戴花翎代表著什麼,清朝官員品階,從帽子上分辨
    頂戴花翎分為「頂戴」和「花翎」兩個部分,頂戴就是指官員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頂戴花翎是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徵,是獎懲的表現,映射了古代封建的等級制度。清代頂戴的前身就是明朝曵撒冠.是明朝就有的東西.花翎緣於明朝武官笠帽上的羽翎.朝鮮武官也有花翎.也是學明朝.頂戴花翎明清兩代一體相承的服飾體系一品紅寶石,紅色透明!二品紅珊瑚,紅色不透明!三品藍寶石,藍色透明!四品青金石,藍色不透明!五品水晶,白色透明!六品硨磲,白色不透明!七品素金頂!八品陰文金頂!九品陽文金頂!
  • 清代的頂戴花翎制度以及朝珠代表的等級
    清代官服繼承明代,蟒袍、玉帶、補服照舊,冠服則已廢除,代之以暖帽、涼帽和頂戴花翎。滿人原起於東北,男子多戴黑色的暖帽,圓形,四周有一道簷邊,用皮、呢、緞、布製成,簷內為一絲或緞制的圓頂帽,常為紅色。頂部有底座,一根銅管伸出,裝上紅纓、領管、頂珠,然後以螺帽固定。
  • 「頂戴花翎」指的是什麼?探究清代花翎制度
    那麼,"頂戴花翎"指的是什麼?"頂戴"也稱"頂帶",是清代官員所戴帽頂和珠飾的統稱,帽頂制度開始於元代,流行於明清時期,清軍入主中原後,建立了一套等級森嚴的官制,對官員的服飾按照品質、顏色和數量的不同,來區分官位的大小。
  • 清代官吏諡號頂戴官服全錄
    > 妻封一品夫人 封贈三代 誥命四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紅寶石,中嵌東珠一顆,帶用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紅寶石仙鶴補服,平時帽頂用珊瑚。2.從一品: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各部院尚書 都察院左都御史 右都御史(總督加銜)   誥授: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妻封一品夫人 封贈三代 誥命四軸  頂戴: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紅寶石,中嵌東珠一顆,帶用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紅寶石仙鶴補服,平時帽頂用珊瑚。
  • 「從一品」和「正一品」、「正二品」有多大差別?
    因此,什麼樣的官職就是什麼樣的品級,很少出現低品高職或者高品低職的情況。 到了清朝時期,甚至出現了超品的情況。比如親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員見了也要行禮。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從一品的官員在頂戴花翎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文官都是仙鶴補服,武官都是麒麟補服,都戴紅寶石頂子。
  • 清朝服飾冷知識:頂戴花樣多,象徵身份的朝服為何稱之為補服?
    今天主要講講差異比較大的頂戴和朝服的區別。1. 頂戴,分為朝冠與吉服冠(1)清代官員朝冠的定製不同職位高低的清朝官員的朝冠,用東珠(珍珠)和紅寶石來區分,所裝飾的數目不同,其身份地位則不同。在清朝最為顯貴的職位是親王,親王的冠頂的珍珠最多,達到10顆;親王的世子次之,裝飾有9顆珍珠;地位比親王低一級的是郡王,冠頂珍珠有8顆;貝勒和貝子冠頂分別有7顆和6顆珍珠。他們頂戴還鑲嵌了一顆紅寶石,也是皇室最親且有血緣關係的,身份地位遠高於其他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