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食品名城」為啥會是漯河?

2021-01-20 網易河南

說到漯河,很多人對這個城市並不了解,但是說到從這裡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雙匯、衛龍等品牌,卻不由得讓人對這座城市刮目相看。

在地理中國的城市版圖裡, 漯河是一座因「吃」而聞名的城市。賈湖遺址考古證明,早在8000年前,這裡就有了動物馴養、釀酒和粳稻栽培技術,這片神奇的土地早已與飲食文明結下千古之緣。8000年後的今天,這座城市又有了新的稱謂——首家「中國食品名城」, 我們熟悉的雙匯、衛龍、三劍客、可口可樂、小帥才、旺旺、喜盈盈、親親、北徐、南街、匯通等品牌都從這裡誕生或在這裡落戶。

part 1

我們熟悉的這些零食,其實都生產於漯河

這是一座能吊起人胃口的城市。如果你去附近的超市、小賣部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自己被漯河生產的零食包圍了。

紅了幾十年的北京方便麵是很多八零後、九零後的美好的回憶——放學後買一包,把調味包撒進面裡,用手捏碎了和小夥伴一起一口一口分著吃,吃完還不忘舔舔手。小時候一直以為北京方便麵就是北京產的,長大了才知道,原來它的產地在漯河臨潁南街村,不但南街村北京方便麵成為一代人幸福感的追求,也讓世人更加清晰地認識了漯河。

小時候百吃不厭的北京方便麵

雙匯大家就更熟悉了,哪個孩子小時候沒吃過「王中王」、「玉米熱狗」或是雙匯的雞肉腸呢?雙匯是一個火腿腸和冷鮮肉的商業帝國,國內市場上的火腿腸,有一半出自雙匯。2013年5月,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自此雙匯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84年,雙匯的前身——漯河肉聯廠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型屠宰廠,設備簡陋、技術落後、產品單一、瀕臨倒閉。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雙匯經歷了艱難求生、改革發展、創新求變等過程,在多個方面實現了突破,包括從熱鮮肉向冷鮮肉轉變、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由傳統產業向現代工業轉變。從一個資不抵債的小型肉聯廠蝶變為全球最大豬肉食品企業,成為漯河一張響噹噹的 「名片」。

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的雙匯集團總部

漯河的另一個知名食品品牌當屬衛龍。辣條是零食中的一大霸主,老人小孩都對這種又甜又辣的味道難以抗拒。而一提到辣條,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衛龍。上學的時候,街邊的商店、校門口的小賣部,隨處可見衛龍辣條的身影。在孩子們中,五毛一包的衛龍就是身份的象徵。但是在家長們眼裡,辣條裡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劑和細菌,吃了容易肚子疼。

這些年,衛龍通過一系列升級改造及創意營銷,成功「出圈」,讓消費者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辣條一哥」:時尚、親民、健康、便捷。有一段時間,衛龍生產車間的短視頻在網絡上爆火——員工們穿著統一的白色服裝,生產線上的機器都是鋥亮鋥亮的,這樣明亮潔淨的環境改變了人們對於辣條「小作坊」「地溝油」的認知。

衛龍辣條的生產車間

part 2

「made in 漯河」到底有多牛?

在美國,漯河"衛龍辣條"以12美元的售價榮登奢侈食品榜,成為網紅;在寮國川壙省的豐沙灣景區,帶有"漯河製造"標籤的飲料擺上了貨櫃;在香港,來自漯河的肉製品佔全港總供給的1/4;在貴州黃果樹瀑布景區的商店裡,漯河小吃隨處可見;在信陽大別山的老林中、在安陽太行山的大峽谷裡,大部分超市中的零食和小吃不少都產自漯河……

在美國,衛龍辣條賣到12美元

「莊稼地裡長出工業大樹。」漯河不僅孕育出了雙匯、南街村、澳的利、北徐等本土食品龍頭企業,在實施了靠大聯大、借船出海的發展戰略後,更吸引美國高盛、美國杜邦、日本火腿株式會社、韓國樂天、中糧集團、旺旺集團、正大集團等國內外重量級食品企業紛紛到來建廠投資。

根據漯河日報和大河報在2019年9月披露的數據,漯河食品產業年營業收入佔全省1/6、全國1/60;擁有本土成長起來的全國、全省食品工業百強企業10家;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5家;目前漯河市已形成了涵蓋肉類、麵製品、果蔬、飲料和休閒食品五大行業1000多個品類的食品產業集群。

部分入駐漯河的品牌食品企業

日益做大做強的食品工業,不僅成為帶動漯河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而且成了加速農業產業化的「助推器」。漯河全市年屠宰生豬2000萬頭、佔全省的30%,年產肉製品200萬噸、佔全省的40%,鮮凍豬肉出口佔全省的90%以上、佔全國的1/4,年糧食加工量600萬噸、佔全省的15%,年糧食交易流轉量1080萬噸,日產休閒食品3500噸、全國第一,火腿腸、冷鮮肉、麻辣麵製品等產銷量全國第一。

本土企業發展壯大,外來企業生根發芽。潤口香甜王、Q趣、麥恩巧克力棒、非油炸鮮溼面、可口可樂飲料、樂天澳的利飲料、「萬山遠」VC胡蘿蔔汁、華墾豆油、「盼盼」法式小麵包、「親親」蝦條、「養元」六個核桃……一大批「made in 漯河」的食品走俏市場,豐富著人們的餐桌和廚房。

part 3

漯河食品產業為啥發展的這麼好?

漯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1948年被設立為縣級市,1986年才升級為省轄市,然而她卻是中國第一座食品名城,其食品產業的發展著實值得一說。

漯河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市,除了豐富的農產品外,既無礦產資源,也無旅遊優勢,既然沒有其他資源,便只能繞「農」字做文章。

這裡要穿插一個真實的小故事,辣條最初本是盛產於湖南平江一帶的風味小吃,其前身是平江縣的特產「醬幹」。醬幹是一種豆製品,類似於現在的豆乾,很厚實很有嚼頭。後來湖南大豆短缺,就用小麥粉代替大豆,製作出了類似麵筋的小吃,並加以麻辣味,成了現在人們熟悉的辣條。然而平江縣小麥產量很低,商人需要從盛產小麥的河南採購,河南與平江之間路途遙遠,運費都快趕上了成本。在這樣的背景下,年僅20歲的湖南平江小夥子劉衛平來到河南,看中了漯河便捷的交通和豐沛的農產品資源,便千裡迢迢從平江來到漯河建辣條廠,而這個辣條廠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衛龍。

漯河在河南的位置

事實上,雙匯最初的發展,也和漯河當地農產資源豐富息息相關,當時漯河及周邊的豬、牛、羊、雞、鴨的產量都比較大,為畜禽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雙匯、衛龍只是一個縮影,生產原材料的充足,交通便利的優勢,使漯河具有發展食品工業的先天優勢。另一方面,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也是漯河食品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站後面,給你們當好靠山。」這是2009年12月29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盧展工在漯河市臨潁縣與閩商企業家一起拍照時的一句話。

「盧書記當時說的一句話我會記一輩子。」香港中聯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許文博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站後面,給你們當好靠山。』對我們這些離家創業的閩商來講,這句話就是定心丸,更是強心針。」

「酒香還需勤吆喝」,為了將漯河食品更有力地推向全國乃至世界,漯河建設了一大批交易基地和消費基地,通過食品交易和消費基地的建設來繁榮食品貿易推動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自2003年以來,漯河依託每年一屆的食博盛會,使之成為漯河與世界互動交流的平臺。通過舉辦食博會,漯河變產業優勢為資源優勢,變品牌優勢為發展優勢,形成了食品產業發展與食博會的良性互動,使食品工業佔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產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中國食品名城」的稱號實至名歸。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魅力,有的城市擁有秀麗的風景,有的城市佔據優越的地理位置,有的城市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漯河作為一座中原內陸小城, 發展食品工業是因地取材、從實際出發的體現,這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智慧。

參考文獻:

[1]王中山,黃衛民. 讓世界享受「漯河味道」 [J].決策探索(上) ,2018-07-08

[2]陳朋衝. 漯河亮出70年發展「成績單」:多類食品產銷量全國第一[EB/OL].大河網,2019-09-28

[3] 謝安順. 漯河,一座城市的魅力[EB/OL].河南日報,2010-8-26

[4] 李丹. 漯河,從這裡走向世界——「食博十五年」系列報導之一[EB/OL]. 漯河日報, 2017-4-24

[5]曹延召. 人稱「吃貨之都」,以火腿腸和辣條著稱,中國首個「食品名城」為啥會是漯河?[EB/OL].豫記,2017-11-28

[6] 龔硯慶,袁樹青,黃衛民. 讓「舌尖上的漯河」吸引世界目光[EB/OL].河南日報,2013-05-09

[7] 左素莉,張晨陽.讓漯河味道香飄全國[EB/OL]. 漯河日報,2019-9-29

本文由網易河南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河南這個四線城市,竟然是首個「中國食品名城」
    河南這個四線城市,竟然是首個「中國食品名城」2020年5月29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對城市分級做出了調整,河南省漯河市從2019年的五線城市,晉升到四線城市行列。在河南省2019年各市GDP排行榜中,漯河也從2018年的第16名,上升到第15名。但對漯河來說還遠遠不夠,因為漯河是首個「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在河南省只能算是一個小城市,轄區總面積2617平方公裡,僅比平頂山市魯山縣略高,總人口284.13萬人,不足南陽的三分之一。
  • 中國首個「食品名城」漯河不能錯過的十大美食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內陸經濟特區」,現已被評為「中國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個、全國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漯河是中國首個「食品名城」。此外,漯河還先後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桂冠。
  • 賈湖酒被評為中國食品名城漯河標誌產品
    日前,從中國食品名城漯河標誌產品評選活動組織委員會獲悉,富平春酒業所生產的賈湖酒被評為中國食品名城漯河標誌產品。據了解,本次活動由漯河市政府牽頭,各縣區領導及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漯河標誌產品評選活動組織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並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專業人士組成評選委員會進行評審。
  • 中國食品名城(漯河)首屆直播帶貨節啟動
    9月26日,漯河市舉行「中國食品名城(漯河)首屆直播帶貨節」啟動儀式。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政府黨組成員餘偉,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黃耀春出席。  儀式上,餘偉指出,當前,零售行業線下消費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巨大衝擊,電子商務成為恢復消費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的強勁引擎。
  • 決勝中原|讓漯河味道香飄全國——建設中國食品名城,開創產業新局面
    新時代漯河之中國食品名城建設站位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濃彩,建設中國食品名城,使之成為漯河的味道。前9個月,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呈現出「5678」的發展態勢,即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3.4%,較去年年底增加6.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7%,佔全市工業營業收入的66.8%,較去年年底增加6.4個百分點;稅金總額同比增長5.3%,佔全市工業稅金總額的79.4%;利潤同比增長12.2%,佔全市工業總利潤的81.9%;102個中國食品名城建設重點項目前11個月完成投資141.6億元,佔年度投資的
  • 漯河持續推進中國食品名城建設 以「三鏈同構」助推食品產業提質增效
    日前,漯河市印發《漯河市中國食品名城建設2020年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主要舉措三個方面,對持續推進中國食品名城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方案》從項目建設、運行指標、專業園區、食品安全四個方面對2020年中國食品名城建設工作目標進行具體細化。
  • 河南該地區原為郾城縣一小鎮,1986年升地級市,首個「食品名城」
    在河南有一個地方歷史上原本只是一個小鎮而已,但是發展迅速,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從一個鎮發展為了地級市,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閻連科的那部著名的《炸裂志》,雖然這個地方不像炸裂志那麼誇張,不過這個地方的近些年發展的確是快,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從一個鎮晉升成為了地級市,這在河南、在中國都是不多的。
  • 食品名城再添文旅新地標——漯灣古鎮品牌發布會暨漯河文旅論壇側記
    隨後,一首盪氣迴腸的《漯河賦》再次奏響漯河作為文化古城、食品名城的時代強音。 發布會伊始,漯灣古鎮項目總經理薛彥剛,代表偉光匯通漯河公司和漯灣古鎮全體工作人員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第十八屆中國(漯河)食博會開幕 685家食品企業參展
    圖為第十八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劉鵬 攝中新網漯河11月2日電 (記者 劉鵬)11月2日,第十八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簡稱「食博會」)在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啟幕。據悉,本屆食博會共吸引了國內27個省市自治區的685家食品企業參展,產品涵蓋了休閒食品、肉製品、乳製品、酒類、食品機械等8大類5000多個品種。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篪當日致辭說,漯河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的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近年來,漯河以食為媒,連續舉辦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為更多的新興企業和優質產品提供了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廣闊空間,成為了食品行業互聯互通的重要平臺。
  • 漯河市舉辦專題研修班 加快推進中國食品名城建設
    10月12日,市委組織部、市工信局和市科技局聯合在無錫市江南大學舉辦漯河市加快推進中國食品名城建設專題研修班。市直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各縣區工信及科技部門、重點食品企業負責同志等55人參加了研修班。
  • 河南省漯河市積極打造「中國食品名城」提升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
    漯河味道 香飄全國河南省漯河市積極打造「中國食品名城」提升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 宋曉霞 本報記者 孫中傑第18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漯河食博會)近日在河南省漯河市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700家企業、300多家投資商、1.5萬多家專業採購商參會參展。
  • 漯河市瞄準「一二三四五」戰略目標 推動食品名城建設
    第十八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現場 2020年以來,漯河市瞄準「一二三四五」目標,堅持以「三鏈同構」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服務企業為根本,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推動食品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擦亮中國漯河食品名城這一金字招牌
  • 解碼漯灣古鎮:中國文旅小鎮的新邏輯與漯河食品產品的新想像
    以旅遊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通過產文融合、產城融合打造國際食品文化休閒小鎮,帶領漯河走向世界舞臺,最終打造成為「漯河城市會客廳」、「中原美食文化旅遊目的地」和「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名片」。50多個,遍布全國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有近4000家上下遊商家和企業;2019年,偉光匯通旗下文旅小鎮接待遊客總量超過5860萬人次。
  • 解碼漯灣古鎮:中國文旅小鎮的新邏輯與漯河食品產品的新想像
    以旅遊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通過產文融合、產城融合打造國際食品文化休閒小鎮,帶領漯河走向世界舞臺,最終打造成為「漯河城市會客廳」、「中原美食文化旅遊目的地」和「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名片」。遍布全國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有近4000家上下遊商家和企業;2019年,偉光匯通旗下文旅小鎮接待遊客總量超過5860萬人次。
  • 全省首個!漯河市被命名為「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記者9月26日從漯河市獲悉,9月25日在浙江義烏舉行的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會議上,漯河市被國家郵政局正式命名為「中國快遞示範城市」,成為我省首個獲此榮譽的城市。漯河市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近年來,漯河市以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建設為統領,大力推進「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以快遞業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業異軍突起。
  • 2020「黃河有禮」漯河文創伴手禮首發式舉行
    黃河有禮」2020漯河文創伴手禮首發式於開源神州鳥園舉行,會上推出了80多種文創產品。  漯河是歷史名人許慎著《說文解字》所在地,有「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美譽。近年來,為推動許慎文化、漢字文化走向世界,漯河市緊抓許慎文化園、文化大觀園、中華漢字體驗館等項目建設,彰顯漢字文化名城特色,通過普及、推廣讓漢字文化走進百姓生活。本次推出的文創產品,有不少都是圍繞著漢字文化進行創意的,展現了中華漢字文化的魅力,也有力推動了文化產業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提供法律服務共建食品名城
    本報漯河訊(河南法制報記者薛華)近日,漯河市法學會和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召開漯河市食品安全法律服務面對面研討會。    研討會上,來自漯河市法學會、市公安局、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和市律師協會的法律專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科室的法律事務工作者及市食品企業家代表20餘人,圍繞如何用法治護航食品安全,攜手共建食品名城進行了研討。    在發言環節,法律專家結合各自辦理的涉食品安全案件,以案說法,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食品安全形勢政策、法律問題,並對食品企業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 「黃河有禮」2020漯河文創伴手禮首發式舉行
    為進一步促進漯河文旅事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文化旅遊信息化建設,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縣區精品文旅資源,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漯河市人民政府主辦,漯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黃河有禮」2020漯河文創伴手禮首發式於開源神州鳥園舉行,會上推出了80多種文創產品。
  • 2020「黃河有禮」漯河文創伴手禮首發式舉行|旅遊
    漯河是歷史名人許慎著《說文解字》所在地,有「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美譽。近年來,為推動許慎文化、漢字文化走向世界,漯河市緊抓許慎文化園、文化大觀園、中華漢字體驗館等項目建設,彰顯漢字文化名城特色,通過普及、推廣讓漢字文化走進百姓生活。本次推出的文創產品,有不少都是圍繞著漢字文化進行創意的,展現了中華漢字文化的魅力,也有力推動了文化產業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我國第一個「食品名城」,食品企業有7000家,幾乎人人都吃過
    我國人口眾多,所以對於食品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大家可以想像我們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運貨車,從一個地方出發將食品運向我國各地。其中我國有一個城市就是生產食品的名稱,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漯河市。漯河市是位於我國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提到河南省可能我們一般人只知道鄭州,洛陽焦作,駐馬店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相比較而言漯河就不太知名不太了解了,但確實,你仔細觀察我們吃過的零食,大部分都產自漯河市。漯河市的食品工業化發展的很早,是我國第一個"食品名城"。漯河市在我國也被評為中國品牌城市,在這裡有著7000家食品企業,幾乎在這裡所生產的食品人人都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