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榨菜界「頂流」涪陵榨菜推出了一款官方售價888元的榨菜,而在部分網店裡,這款烏江涪陵榨菜五年沉香禮盒裝(900g)售價更是高達1521.9元。引發全網熱議。
網友驚呼:真是榨菜也吃不起了呀!
據了解,涪陵榨菜官方推出的禮盒榨菜價格普遍在百元以上,888元的「天價榨菜」比較少見,而最近推出的五年沉香禮盒,在京東、淘寶等平臺均已下架。
「五年沉香禮盒目前已經沒貨了。」淘寶烏江旗艦店對記者表示。但在蘇寧等平臺上,涪陵榨菜五年沉香禮盒仍顯示有貨,但銷量和評價為零。近期,有網友發現烏江涪陵榨菜五年沉香禮盒裝售價超過1500元,但目前該商家銷售的商品顯示,已經不能購買。
對於榨菜上千元的定價,涪陵榨菜表示,沉香款是公司一直有的產品,用的是醃製比較久的榨菜做成的,不是新推出產品。888元五年沉香榨菜是作為禮品榨菜的品類進行銷售,屬於涪陵榨菜的高檔款。
對此,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
「得搭配上我82年茅臺」
「真的吃不起榨菜了」
……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理解:「又不是強買強賣」、「中國傳統美食確實可以走高端奢侈品路線,不要都被低端化」。
事實上,「天價榨菜」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據河南日報此前報導,在2007年,涪陵榨菜第一批600克裝沉香榨菜便以2000元的高價上市。2011年,涪陵又上市了第二批沉香榨菜,市場售價上調至2200元。此次是第三次引發市場關注。
對於榨菜上千元的定價,涪陵榨菜方面當時回應媒體稱,是因為它的高檔原料、獨特工藝和包裝配置等原因。涪陵榨菜說:沉香款是公司一直有的產品,用的是醃製比較久的榨菜做成的,不是新推出產品。888元五年沉香榨菜是作為禮品榨菜的品類,進行銷售。
涪陵榨菜還回應稱:我們只是屬於系列產品擴張,沒太考慮依靠高端。對公司業績進行提升,主要還是通過主力產品(大眾款)。
根據涪陵榨菜旗艦店產品信息顯示,該款沉香禮盒重約900g,內容包括精美鐵聽裝;榨菜絲、芯,保質期為16個月。有視頻博主將這款榨菜與普通2塊錢的榨菜做了對比:從包裝來說,獨立的塑料小包包裝不同,在這款榨菜精美的禮盒包裝內,還分為兩個精美鐵聽包裝,與精品茶葉禮盒極為相似。
「榨菜茅」的兇猛漲價之路:「13年13漲」
涪陵榨菜認為,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具有行業產品定價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同行業大肆低價搶佔市場、惡性競爭且不敢提價時,公司敢於率先提價;
另一方面,在同行業都面臨CPI傳導、成本攀升時,公司能夠戰略性暫不提價,利用此機會擠壓對方市場,加速行業洗牌。面對本輪大宗商品、化工等上遊產業鏈持續漲價,公司將綜合考慮成本端、市場端及行業競爭格局等多方因素,審慎判斷選擇對公司運營與市場擴張有利的模式,擇機調整經營策略。
事實上,作為榨菜行業龍頭的涪陵榨菜已經歷了多次提價。根據中信建投研報顯示,2008年到2018年,涪陵榨菜產品直接或間接提價累計已達12次。以公司旗下70g包裝的烏江榨菜為例,其終端零售價已由2008年的5毛錢,到現在3元左右,價格翻了近六倍。
從這十餘次的提價中,2014年-2018年提價較為頻繁,幾乎每年一漲。其中曾有四次是直接提價,佔提價次數的三分之一,分別發生在2016年7月、2017年2月、2018年10月以及此次,提價原因大體是原料漲價。其餘均為間接漲價,間接漲價即主要是在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將克數降低。
從業績表現來看,2008年以來,涪陵榨菜只有2014、2019兩年出現過淨利潤的負增長,其餘時間均是正增長。結合漲價時間點來看,或正是2014年業績增長乏力,才開啟了頻繁漲價之路。而在沒有提價的2019年,涪陵榨菜淨利潤便再次出現了負增長。
在數次提價以後,效果似乎不靈了。
這從庫存數量的變化便可直觀感受。2015年末,涪陵榨菜產品庫存量比年初增加35.90%;2016年末庫存量比年初增加184.42%;2017年末庫存量比年初增加160.06%,達到9076噸;2018年末,庫存量仍然維持在9088噸的高位,相比2015年末的1227噸,翻了數倍。
這意味著,由於提價策略的影響,涪陵榨菜銷售其實遇到了阻力。於是在2019年,涪陵榨菜主動去庫存,著手進行市場及渠道改造,當年導致銷售費用增長迅速,影響了年度利潤表現。
對於歷年庫存的增加,涪陵榨菜的解釋是收到的銷售訂單增加,生產計劃相應增加,為正常的備貨量。但到了2019年,涪陵榨菜主動將庫存商品降為2055.17噸,卻稱是為了實現產品日期新鮮化,主動去庫存。
此外,涪陵榨菜雖然稱提價是為了消化成本,但淨利率其實在多次提價後一路水漲船高。
2014年-2018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42.39%、44.03%、45.78%、48.22%、55.76%。淨利率分別為14.56%、16.91%、22.95%、27.24%、34.57%。
2019年、2020年,沒有提價之後,兩個指標相對穩定,毛利率分別為58.61%、58.26%,淨利率分別為30.42%、34.19%。
也就是說,此前數年的提價策略雖然影響到了終端銷售,但也提高了淨利率水平,使得財報數據仍然呈現出正向增長。
由於青菜頭、包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涪陵榨菜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涪陵榨菜實現營收19.55億元,同比增長8.73%;淨利潤為5.04 億元,同比下降17.92%。
青菜頭等原料上漲是涪陵榨菜三季度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據涪陵政府網信息,青菜頭2020年市場平均收購價為730元/噸,2021年最高收購價接近1500元/噸,漲幅較大。
此次提價後,公司整體噸價將提升,有助於對衝包括青菜頭等原料成本的顯著上行。
國泰君安預計,在市場參與者回歸理性以及涪陵地區種植面積提升作用下,2022年青菜頭價格有望回歸正常水平,同時考慮到青菜頭滯後半年的使用周期,成本回落帶來的彈性將會在2023年報表端顯著體現。
包材佔成本比例20%
三季度銷售費用大增
11月14日晚間, 涪陵榨菜發布公告,基於主要原料、包材、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及公司優化升級產品帶來的成本上升,經公司研究並審慎考慮後決定,對部分產品出廠價格進行調整,各品類上調幅度為3%-19%不等,價格執行於2021年11月12日17:00開始實施。截至11月19日收盤,涪陵榨菜報收32.29元/股,下跌1.07%。
涪陵榨菜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透露,包材佔成本比例約為20%,原材料佔比約為45%,今年成本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包材價格上漲對其影響相對較小。據了解,涪陵榨菜主要原材料為青菜頭,2021年青菜頭成本為1100元/噸左右。
與此同時,優化升級產品帶來的成本上升並不小。從涪陵榨菜2021年三季報了解到,報告期應付帳款為1.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13.54%,涪陵榨菜解釋為報告期購買包輔材料貨款、廣告費、運費增加;銷售費用5.19億元,同比增長83.69%,涪陵榨菜表示,主要為報告期新增品牌宣傳費2.23億元,投放於包括網際網路廣告的新媒體、梯媒及其他。
涪陵榨菜遭遇成長性天花板?
在2019年,涪陵榨菜自2014年後第二次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公司實現營收19.9億元,同比增長3.93%,淨利潤卻同比下降8.55%。公司解釋稱,是銷售費用迅速增長,最終影響到了公司利潤。
2020年,涪陵榨菜業績回升,營收、淨利均兩位數增長。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榨菜等快消品成為人們居家的必備消費品,速食行業均有所回暖。
在疫情受控的2021年,涪陵榨菜的盈利能力似乎在進一步下降,毛利率雖然維持在57%,但是淨利率卻下滑至26%。淨利潤僅有5.04億元,同比下降17.92%,為上市以來利潤下滑最厲害的一次,利潤水平比2018年同期還低了一點。公司坦言,「(城市)開放後,對我們的銷售節奏有一定的影響。」
同樣是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影響了公司利潤,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5.194億元,同期營業總成本為13.79億元。而上年同期的銷售費用為2.827億元,同比增長80%以上。
從目前各平臺的價格來看,70g包裝的烏江榨菜價格基本仍在3元左右。以11月17日某電商平臺烏江旗艦店的產品標價為例,70g包裝的烏江榨菜原價為3.25元,優惠促銷後價格為2.7元。某大型超市內,該產品價格為2.9元。
由此或可推斷,在沒有提價策略支撐的這兩年,涪陵榨菜實際上是通過加大促銷來提升業績,促銷帶來了銷售費用的增加,從而侵蝕了利潤。當成長性再次遭遇瓶頸時,通過再次提價刺激業績。
不過,對於通過銷售費用來促進銷量的說法,涪陵榨菜證券部人士作出了否認,其表示是出於品牌宣傳的考慮。「提價的主要原因不是為了覆蓋費用,一方面是為了成本,原料、包裝物都在漲,所以很多公司都做了提價應對。另外我們今年也會做一些新的產品優化和設計,所以價格也會因此做一些新的調整。」
從A股過往案例來看,提價策略往往是一把雙刃劍。
以東阿阿膠(000423.SZ)為例,公司從2005年就開始實施漲價策略,曾一度成為投資市場上最偏愛的上市公司之一,還被譽為「藥中茅臺」。
但在2019年,東阿阿膠出現了上市24年以來的首次虧損,使得市場對其「漲價」的路徑依賴產生了質疑。由於不斷提價,東阿阿膠儼然逐漸從大眾消費品變成了奢侈品,從而影響到終端消費。
這也是市場對近期A股食品龍頭漲價保持敏感的原因。
對於上述擔憂,涪陵榨菜證券部人士近日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因為提價上周五才開始落實,現在很難測算。消費者對價格有敏感度,雖然對消費品的敏感度低一點,但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具體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不好做準確預估,要根據後續的觀察才能有數據出來。」
該人士對提價後的市場表現相對樂觀,「提價對銷售的影響短期不明顯,長期來看,我們的價格有提升,但量也是在往上走的,提價終究還是看市場對產品本身的反應。只要品質能保持下去,不管是成本傳導還是品質提升後的價值回歸,消費者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卻認為這是涪陵榨菜遭遇成長天花板的表現,「榨菜作為醬菜中的一個小品類,如今遇到雙重天花板的制約。一方面是整個榨菜市場的成長空間不大,已經觸及天花板;另一方面作為市場唯一龍頭,涪陵榨菜在經歷多次漲價後,市場份額也遇上天花板效應。」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榨菜行業龍頭的涪陵榨菜,其市場佔有率已經高達36.41%,是第二名魚泉榨菜的三倍之多。
涪陵榨菜獲近200家機構調研
涪陵榨菜近期獲機構集中調研。數據寶統計,合計191家機構參與調研,包括38家基金、13家證券、25家私募、12家保險等。調研機構普遍對於公司近期宣布的產品提價較為關心。互動提問環節,就有機構問到公司關於提價的考慮、原因及後續影響。
涪陵榨菜表示,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具有產品定價權。面對大宗商品、化工等上遊產業鏈持續漲價,公司綜合考慮成本端、市場端及行業競爭格局等多方因素,審慎判斷選擇對公司運營與市場擴張有利的模式,擇機調整經營策略。
公司表示,隨著居民消費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國家對環保和食品安全監管的完善升級,包裝榨菜逐步替代散裝榨菜的趨勢仍將延續。散裝、包裝榨菜具體佔比尚無權威數據,結合 2019 年部分第三方統計數據來看,初步估算大概各佔一半。相較於包裝榨菜,散裝榨菜在標準化、安全衛生、鹽度優化、防腐劑添加、銷售半徑等方面存在較大不足和缺陷。
本次提價是基於主要原料、包材、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以及公司優化升級產品帶來的價值和成本上升。公司產品出廠價調整後,同時對終端售價進行指導,以規範和保障渠道各層級合理利潤。提價對終端的影響具有延續性,目前尚未反映出來,公司將積極跟進提價後的市場及消費者反應。
公司還表示,目前青菜頭庫存與需求銜接合理,能夠保障生產供給;東北項目設計產能5萬噸,2.5萬噸產能的生產線正在調試中,後續將根據調試進度及時推動投產;線上渠道營收佔比約10%,整體前三季度增速20%以上。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張賽男,實習生夏馨)、北京青年報、揚子晚報、數據寶、河南日報、中新經緯、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