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星光》《掬水月在手》兩部「廣州出品」喜獲金雞獎
11月28日晚,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廈門頒出。「廣州出品」成績喜人:講述葉嘉瑩一生的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獲得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點點星光》獲得最佳兒童片,《刑場上的婚禮》則入圍最佳戲曲片。
《掬水月在手》喜獲金雞獎
主創:這是電影學術界對文學紀錄片的重要鼓勵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從提名影片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本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
《掬水月在手》
影片出品人毛繼鴻登臺領獎時表示非常激動,「我代表陳傳興導演和《掬水月在手》劇組,感謝97歲的葉嘉瑩老先生,是她用她97歲的人生,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史的興衰,讓我們非常珍惜現在的時光。讓我們真正意識到,她所提到的『弱德之美』,是中國人的基因。她用她詩如人生、人生如詩的生命教會我們,中華文化是我們內在血液的養分,中華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毛繼鴻表示,《掬水月在手》喜獲金雞獎,得到電影學術界對影片的肯定,毋庸置疑是對藝術電影、文學紀錄片創作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鼓勵,這也意味著大家都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掬水月在手》講述97歲的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一生以弘揚中華詩詞為己任,歷經烽火硝煙、家道變遷,卻活出了如詩一般的鏗鏘人生。
作為「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全國展映計劃」的重點影片,《掬水月在手》於2020年10月16日起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因電影在專業上的出色表現及其深遠的內容被媒體廣泛關注。該電影曾作為唯一的中國紀錄片入圍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紀錄片競賽單元,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時一票難求。截至11月27日,電影票房已超過733萬元,刷新了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票房歷史新紀錄,成為全國藝聯紀錄片票房冠軍。
作為廣州出品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學電影精品,《掬水月在手》開創了多個第一:它是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是第一部以4K科技拍攝的文學電影,更是中國第一部古典詩詞主題電影。影片由陳傳興執導,花費3年時間,遠赴10個地區取景,採訪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瘂弦、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在內的葉嘉瑩親友、學生43位,在特邀音樂家佐藤聰明創作的《秋興八首》古樂中,娓娓道來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一生。
不少觀眾看完電影被葉嘉瑩所打動,認為葉嘉瑩的人生經歷與精神品質比任何影像都更為有力。
毛繼鴻表示,《掬水月在手》能夠打破全國藝聯紀錄片紀錄,表明了大眾的觀影選擇正慢慢走向更高質量的追求,「對人文電影以及藝術電影產生熱愛,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進步,也看到了更多優質內容的可能性存在」。
《點點星光》以廣州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為原型
主創:電影明年與觀眾見面
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點點星光》獲得金雞獎最佳兒童片。《點點星光》的導演、廣州廣播電視臺的謝德炬出席了頒獎典禮。謝德炬表示,憑藉一條3分鐘的短片,電視臺給了他拍攝這部電影的機會,自己非常感激。
《點點星光》
《點點星光》以廣州花都七星小學跳繩隊為真實原型,展現了花都七星小學的孩子們「一根繩子改變命運」的經歷,是廣州廣播電視臺第一部由自建團隊拍攝完成的4K院線標準電影。該電影曾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摘得「小學生最喜歡的兒童片」殊榮。
該片以小人物抒寫大時代,主角原型——花都七星小學的教練賴宣治,用9年時間先後培養出33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0多次世界跳繩紀錄,打造出一支被譽為「七星奇蹟」的冠軍跳繩隊。
影片最大限度地還原了七星小學的孩子們創造奇蹟的過程,主演任宇翔、方小琴都是來自七星小學的世界冠軍,片中許多情節更是源於學校裡發生的真實故事,再現了新時代青少年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輕言放棄的精神風貌。
導演謝德炬表示,能夠獲得這一殊榮,心情非常激動:「在等待頒獎的時候,腦海裡不停回想起拍攝這部電影的點點滴滴。那一段歲月特別難熬,也特別珍貴,這部電影即將在明年1月跟大家見面,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溫暖,一些力量。」
《刑場上的婚禮》創新傳承粵劇文化
由歐凱明、崔玉梅主演的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是去年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粵劇申遺成功10周年、紀念廣州起義92周年,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出品的超高清電影。該片入圍了本屆金雞獎最佳戲曲片。
影片以大型現代粵劇《刑場上的婚禮》為藍本,創新性地以戲劇電影的方式再現了廣州起義的革命歷程,緬懷英烈、歌頌英雄,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電影佳作,為保護、傳承粵劇這一非遺文化,尤其是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起到積極作用。該電影第一輪放映總票房為221萬元,觀影人次、放映場次及票房均為近3年以來戲劇類電影的最高紀錄。
影片製片人徐斌表示,用電影表現粵劇, 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很好的保護與傳承。
「這部電影雖然只拍了1年,但實際上我們電影界、粵劇界為之準備了20年。這部劇也是已故藝術大師紅線女做總藝術指導的作品,我想也是獻給我們永遠的大師——『女姐』的最好的禮物。」徐斌說。
影片運用虛擬拍攝、CG技術等電影拍攝與製作手段,達到和劇場與眾不同的視聽效果,用現代科技煥發出傳統粵劇文化的全新活力。
「廣州出品」表現亮眼 彰顯人文溫度的內涵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建於1981年,是經中宣部批准設立、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評獎活動,被稱為中國電影的「專家獎」。
「廣州出品」在本屆金雞獎表現亮眼。獲得最佳紀錄/科教片的《掬水月在手》、獲得最佳戲曲片提名的《刑場上的婚禮》、獲得最佳兒童片的《點點星光》都由廣州團隊出品。這三部影片分別涉及不同題材,卻同樣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彰顯出人文溫度的內涵。
這也是廣州發力打造「中國新人文電影」的一大寫照。在2020廣州文交會期間,京穗聯動共同打造的「中國新人文電影計劃」正式發布。首批舉措包括:京穗兩地聯合打造文學遴選平臺「中國文學現場」,成立專業性電影投資與製作機構,計劃自2021年開始,3年內孵化製作首批10部中國新人文電影全新作品,定期舉辦中國新人文電影展映與研討會活動,搭建中國新人文電影遴選及推介平臺等。
《掬水月在手》的出品人毛繼鴻表示,廣州打造中國新人文電影,與這座城市的氣質相得益彰。「我在廣州已經將近30年的時間,我們是伴隨著這個城市文化發展過程成長的。特別是在像北京、上海或者其他的城市大力發展藝術電影的時候,我們從人文關懷、人文電影這樣的角度切入,是一個特別好的發展方向。」他表示,從城市定位來看,廣州出品的影片,應該表現出更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氣息,這和全球人文價值觀的追求是一致的。
《點點星光》的導演謝德炬則表示,此次得獎證明了人文電影的市場。在他看來,這樣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影片在這個時候出現恰逢其時。「任何時候都需要溫暖勵志的故事,如何能成為時代的印記對我們創作團隊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樣的人文關懷的電影並不少,但兒童電影近年來太缺乏經典之作了,我們一直在努力。」